和谐与养生(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2:35:15
和谐与养生(三)     

作者:刘逢军

  四、唯物辩证地看待现代病

现代病的名称繁杂,即使医学专家也难以数清。有繁必有简,用唯物辩证的哲学思想审视现代病,会有新的思维。

(一)物质身体平衡是精神平衡的基础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国养生,认为物质身体决定了精神,精神对身体有反作用,但不可夸大这种反作用。

(二)解决身体失衡问题要宏观协调,统筹兼顾

《黄帝内经》讲:“上工不治病。”最上等的医生不拘于具体疾病,而是通过年运、节气和气候,审视病人的整体,找出主要失衡之处予以扶正。

1、与时俱进,及时调理

这个词近年来用得比较多,一般解释为与时代同步。从养生角度讲,这个“时”可理解为春夏秋冬的“四时”。人与每个时的主旋律合拍,才会与天地兼容。《黄帝内经》讲“三因原则”,即因时、因地、因人处方。养生更加注重的是时,其次考虑因地、因人。

2、标本兼治,整体修复

“养生不治病,只调身体平衡,平衡调动潜能,潜能回复本性。”与自然和谐,自我排异,自我修复,是人的本性。所以,婴儿表现出勃勃生机。老子在《道德经》里讲:想健康长寿必须专心致柔,学习婴儿。

我们不要忽视人克服疾病的修复能力,不要越俎代庖地搞乱人与生俱来的免疫机制。“上工不治病”才能真正治病。

大部分人往往把养生与中医治病看成一回事。二者是有区别的。特别是现代中医的立方原则,先定病名后下方。由此,民间存在治某种病的秘方。养生不针对病,而是把握人在气候中的位置,促进人和谐自然。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一举多得,标本兼治。

3、和谐扶正,善待癌症

“构建和谐”的理念是一种智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在《道德经》里讲:“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治政如此,治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在人体内部构建和谐,可以使肿瘤从有到无。西方发达国家的医学界也开始重视建立人体和谐。今年4月5日和4月8日《参考消息》刊登了美国媒体的两篇文章,一篇叫《与癌症共存》,一篇叫《揭开癌症“越治越扩散”之谜》。

4、节约能源,自食其力

少年儿童疾病的康复需要创新。少年儿童疾病与成年人疾病不同,前者是发育过程中的病,后者是成熟后的病。对前者要借力打力,即用其勃勃生机的力量,克服病的力量。对儿童疾病最好的办法,是保住孩子体内的能源,即制止孩子盗汗。使这种勃勃生机充分发挥燃烧,去自行克服体内的疾病。

坚持上述调养原则,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人体内部免疫系统得以正常,节约能源是关键。我们常讲的精、气、神是人体内部高级能源,三者合一互为作用,又属于三个不同的层次。成年人对精气神的浪费多来自欲望,所以要清心寡欲,精神内守。少年儿童则不然,单纯,无更多的欲望,保住精、气、神,只要纠正身体机制的失衡,可以自行康复。

5、纲举目张,离合适度

《矛盾论》告诉人们,在诸矛盾之中必有一个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依附在主要矛盾之上的次要矛盾便迎刃而解。

在生活中有些人诸病缠身,如:心脏病肾病、胃病、肠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等。就机制而言,这些病根子往往在肝。养生把肝归为木,木能制约土,土家一族包括脾、胃、大肠、小肠、膀胱、肌肉等等。相对而言,木好比车闸,土相当于车轮。车闸必须离合适度。否则,车闸盛就会过度约束车轮。肝气盛,就会制约上述人体组织发挥而陷入病态。心脏、肾等由肌肉组成,肌肉受制太过,心肾也就陷入病态。把肝气过盛调正常了,如同汽车的手闸松开了,车轮转动就会正常。这叫做纲举目张。

6、抓住症结,化瘀解痛

当人体内部出现混乱现象时,不为现象迷惑,找到症结所在,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7、去伪存真,调肝营血

吃鱼肉蛋奶而不化,导致许多人血脂高。可是,一些吃素食的人也出现高血脂,令现代医学界不解。这些人血脂过高,原因在于肝气不足,无法化营养为血。肝气补足,多余脂肪又转化为血。

8、防残置前,优生优育

近些年来,人口出生缺陷率的居高不下,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孕龄夫妇处于亚健康状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养生科学的角度讲,提高出生婴儿健康的比例,至少有两方面的重要条件:一是夫妻择子前的身心状态,二是夫妻择子的时空状态。

坚持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门大学问,是人一生的课题。只要走进这种文化,只要进入这种思维,就有可能悟出有无之间的门。自由出入有无之间才谈得上与自然和谐。保持和谐才能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有成,长生久视。让我们走进和谐,探索和谐,学会和谐,在和谐中生存、成长,快乐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尽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