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茶园 文韵飘香(旅人心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32:58

百年茶园 文韵飘香(旅人心语)

王如君《 人民日报 》( 2010年08月13日   23 版)

  英国的剑桥是一座名城。一所大学——剑桥大学,出过8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一条小河——剑河,曲里拐弯,流经于几百年的石头建筑之间,无以数计的游客乘船而行;一个可以彻底放松的地方——茶园,果树下、芳草间,浓浓茶香飘来,让人陡生无尽遐思……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涌向剑桥,多为感受那里的书卷氛围,欣赏那里的小桥流水,体味那里的文化底蕴。而少数深度旅游者或当地人,则更乐意去茶园坐坐。这个地方英文原名是果园“The Orchard ”,实际意思是:果树下的茶园。虽说离剑桥市中心只有几公里,但这里没有城中辉煌的建筑,没有如潮的人流,只有别具一格的乡野气息。

  别看这茶园不起眼,占地只有两三百平方米,却有100多年的历史。据悉,果园里的果树最早的栽于1868年,原属于当地农民斯蒂文森一家,而变为茶园纯属偶然。1897年春天,剑桥大学的一伙学生来到这里,向斯蒂文森太太提出一个“惊人的要求”:别让他们在屋前廊下喝茶,而将茶送到园中开满鲜花的果树下。没想到,一个不经意的请求开创了一项令人称道的“剑桥传统”——果树下品茗。

  的确,茶园品茗是一种享受。走进朴素的木栏,掠过几丛野草,推开一道稍显厚重的木门,要上一壶茶或一杯咖啡、几块点心,用一个紫褐色的木质托盘端着,然后就进入了一个惬意的世界:草地好久没有割过,花丛没有人工侍弄,果树自然散落其间,墨绿的木桌颇显简陋,木制躺椅朴拙陈旧。客人自由地躺在椅子上,慢慢地品着上午咖啡、下午茶,春天有各色花朵争芳艳,夏天有累累果实压枝丫,秋天有色彩斑斓的满眼落叶,冬天则有寒风阵阵轻拂面。不管你是神聊几小时,还是干坐一整天,或是呆望剑桥的天空,都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然而,开个茶园不难,保持百年不变,却很不容易。茶园自19世纪末开办,10余年间就赢得众多剑桥人的喜爱,1920年后出现了长期的“黄金季”。除了二战期间短暂关闭外,茶园一向客流不断。一茬茬剑桥学子随船顺河而至,一批批远道游客慕名前来,体验的是同样的茶香、同样的果树、同样的芳草、同样的蓝天。1964年,为了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访客,茶园主人曾竖起一块2.44米高的大牌子,上面用35种文字标明:喝完茶后,请把杯盘送回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茶园除了让人品茗、享受自然宁静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传播文化传统、提供公平服务。历史上,来过这里的名人很多。英国诗人鲁伯特·布鲁克、哲学家罗素、经济学家凯恩斯、文学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查尔斯王子以及印度前总理尼赫鲁等,他们在剑桥大学学习时都是这里的常客。1999年,茶园开办了一个鲁伯特·布鲁克博物馆,常年对外免费开放。其中展示的图片、资料、实物,无一不在述说着发生在茶园的动人故事。布鲁克的经典诗句,更是茶园忘不掉的卖点:“教堂大钟指向2时50分,是否还有蜂蜜下茶中?”

  如今的茶园全年开门迎客,只在圣诞节时歇两天。在布鲁克博物馆工作的凯丽女士告诉笔者,上世纪80年代,茶园差点被开发商盖了住宅,后被保护下来。现在,“百年茶园”的主人决心继续按传统经营。这里环境幽雅,但茶园决不坑人,提供的饮食价格与剑桥城中没什么两样。

  剑桥的茶园是智慧与自然的交汇点,这里散发的不只是沁人心脾的茶香,还有值得称道的文化传统和经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