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耕身:互联网倒逼不出信息公开(潇湘晨报 2007-7-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52:36
社评:互联网倒逼不出信息公开
潇湘晨报 2007-7-18
潇湘晨报评论员 杨耕身
针对山西的“黑砖窑”事件,国新办副主任王国庆称,刚开始当地没有想到,应借助舆论力量来帮助把工作做好。他还批评了一些政府部门对负面新闻往往采取不让媒体公开报道的做法。他说,一些地方新闻发言人培训时称,发生一些地方所谓不好的事情后,有90%都用一个词儿:“捂”,只有10%倒霉的给披露出来了。但现在互联网以各种形式传递信息,如果还要“捂”,只能是天真的想法。
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的认识无疑是清醒的。他也应当是清醒的。同时,他直斥“政府部门‘捂住负面新闻’的想法太天真”,也流露出令人赞同的焦灼与愤怒。然而尽管如此,我们又不免觉得,说到“捂”之一法,怕也不好说是太天真,反倒更应说是“很智慧”。天真是没有经验,智慧却是经验之大成。对于多达90%的“捂”者来说,将他们都称为“太天真”简直是一种对于智商的污辱了。别说就像王国庆所称,仅有10%倒霉的给披露出来了,即以互联网时代而言,“捂”也不是一个“太天真”的想法。
互联网仍是一种技术。是技术,就总有相生相克之道。对于那90%的地方政府而言,他们能捂住其它媒体,难道就捂不住互联网吗?这未必不是没有可能的想法或做法。互联网又不是没有“官”管的。因此如果要说捂不住互联网,倒像真有些“太天真”了。
说捂不住互联网,其实是忽略了产生“捂”的现实土壤。这包括某种并不透明的制度环境,有关决策以及信息并不公开,公众知情权难以得到保障的情形。一方面,因为“捂”之一法,从来都是决策者权衡利弊后的一个选择,所以当客观条件更有利于“捂”,或当“捂”比公开所获得的收益更大的时候,任何一个“理性经济人”都会知道该怎么做。另一方面,封闭式决策也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被互联网所逮获,也使得互联网并不能完全承载以倒逼实现信息公开的做法。这个世界,其实并不真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有了互联网,就不再有秘密可言。有了互联网,秘密只会以更秘密的方式存在着。
且不说总有一种“不信捂不住互联网”的雄心在,就信息公开的努力而言,我们也相信,以互联网倒逼信息公开,只能是信息不公开下的一种被动结果,无法产生真正的信息公开。所以,我们要做的首先是,通过立法,赋予并尊重媒体完整的新闻报道权。其次,要让民众成为决策的主角,不让公共决策成为特殊利益集团的特权。最后,要让决策者在权衡利弊之后,能够发现“捂”是一种比公开所要付出更大代价的选择。若此,信息公开始可得以期待。否则,像王国庆所说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发言人应该主动找媒体”,只能是一厢情愿。
我们看到,如何保护与尊重媒体的新闻报道权,一向成为舆论关心以及立法博弈的关键。上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删除了有关新闻媒体不得“违规擅自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规定,曾获得舆论一致好评。无论如何,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这一删除之举,应当是一个进步,但是当进步仅仅是以回归常识的方式呈现的时候,也的确让人备感艰辛。
“捂”总是不好的。很多东西,捂得久了,是要发馊的。以此而言,国新办副主任王国庆所传递的清醒,令人激赏。但与此同时,亦应看到,能够破“捂”的,只能是信息公开。但这的确不是通过某种方式的倒逼就能实现的。我们要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信息社会,也不可能寄望于被动的倒逼。
http://hlj.rednet.cn/c/2007/07/18/1260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