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饱水漆木器脱水前的保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3:01:43
张立明
古代饱水漆木器保护一直是世界性研究课题,更是一项科学系统的保护工程。其主要分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发掘现场保护;二是脱水前保护;三是脱水保护;四后期保管。本文着重介绍脱水前的保护。
一、室内清洗
出土饱水漆木器表面均附着不同程度的泥土、污垢,通常的清洗方法是将器物浸水,用软毛刷清洗干净;对粉彩漆木器以及残破严重、漆膜出现翘起、脱落现象的漆木器,则采用软毛笔蘸洗干净。另外,在清洗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
二、保存方法
脱水前的漆木器保存方法有三种:
1、水浸泡
这是目前饱水漆木器脱水前保存的主要方法。该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①容器的选择。对体积过大的器物,可砌筑水池浸泡;对小件器物,可采用塑料盆、铁皮盒、玻璃容器浸泡,从长期保存效果分析,玻璃容器保存效果相对最好;②水质的要求:通常采用自来水浸泡器物,但其自身对文物有腐蚀作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宜用蒸馏水浸泡;③浸泡时,器物应平铺,不要堆放,且水应长期淹没器物。
2、一些特殊漆木器的保存
这是针对如粉彩漆木器和非水坑墓出土的已残破的夹胎漆器的保存。粉彩在水中长期直接浸泡可脱落,甚至消失。应对器物进行必要的特殊处理(如封护)后,才能浸泡;已残破的夹胎漆器,在水中长期浸泡,可导致胎体酥解,应采用保湿的方法保存。如用湿泡沫或湿毛巾覆盖,再用塑料袋密封,也可蜡封保湿。
3、地下埋藏保存
这是国外保存古木器的一种方法。即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作暂时性保护。这时,可比较分析出土的发掘环境和拟作为木材保存地点的环境,包括PH值、氧化还原能力、含水量、木质素流失等。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宜的方案,如丹麦国家博物馆曾将一艘沉船采用该方法保存,此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影响保存的因素
1、温度
温度是影响饱水漆木器保存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从化学动力来讲,当温度过高时,可加速化学反应速度,同时也可滋生大量的霉菌,霉菌在温度为18℃—35℃之间时,最适宜繁殖;当温度过低(0℃以下)时,可出现结冰现象。以上情况均可造成文物损坏。饱水漆木器保存的适宜温度在4℃—18℃之间,若条件允许,可安装空调来调节温度,若条件有限,最好将文物保存在地下室环境中,可控制温度骤变幅度。
2、光照
自然光和人工光源中都含有大量的紫外线,饱水漆木器在紫外线长期照射下,可造成木质纤维降低,强度降低,器物表面变色等。在室内保存情况下,紫外线主要是来源于照明灯光、库房的窗户透射进的阳光。所以紫外线的消除通常采取以下措施:临时陈列的光源和库房内光源可采用无紫外线灯具,或在灯管壁处涂防紫外线涂料,并且要尽量减少光照的强度和时间。
3、防霉
饱水漆木器是霉菌良好的培养基,因此,文物极易生霉。霉菌可产生有机酸和色素,造成文物腐蚀和褪色,通常采取防霉的措施有:
①对清洗工具、容器、材料进行消毒,具体做法用12%的甲醛溶液浸泡24小时,或用灭菌王浸泡。
②对未经清洗的器物可用75%酒精擦拭表面进行消毒。
③保存漆木器的库房温度应要尽量低些,门窗密封。
④浸泡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水质变化,如出现水变质,应及时更换清水。
⑤盛放文物的容器应加盖密封,对水池而言,可在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止细菌侵入。
⑥在浸泡容器中加适量的防霉剂,选择的防霉剂应对文物无损,不伤害人体,如菌毒清等。
4、绘图、照相、拍摄专题片对器物的影响
在考古绘图时,使文物有一段时间处于失水状态,而照相、摄影时,为达到拍摄效果,使文物处于强光、低湿的环境中,这些均可损坏文物。可用湿布或保鲜膜覆盖其表面,绘图、拍摄灯宜改为无紫外线类型、并予减少光照强度。
另外,脱水前,还应做好文物日常观察、记录和切片分析工作,这些将是保护工作最有价值的原始资料。
(资料来源:《中国文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