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3)未来主义者的生命宣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7 11:54:35
滕小松画
帕斯捷尔纳克的获奖评语是“在当代抒情诗和俄罗斯叙事文学传统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未来主义者的生命宣言
译    名:鲍利斯·列昂尼德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生卒年月:1890、2--1960、5
国    籍:俄罗斯
获奖时间:1958年
评    语:在当代抒情诗和俄罗斯叙事文学传统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1958年,瑞典文学院以“在当代抒情诗和俄罗斯叙事文学传统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为理由,将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原苏联作家鲍利斯·列昂尼德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这一年正是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在欧洲风靡之际,所以引起了人们太多的联想,特别是原苏联意识形态领域更是反应强烈。《真理报》率先发难,谴责《日瓦戈医生》的作者是苏联的叛徒,抨击瑞典文学院的决定是一种“冷战的挑衅”。紧接着,便是原苏联作家协会举行公众大会,要求政府将帕斯捷尔纳克驱逐出境。
起初欣喜若狂的帕斯捷尔纳克此时才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妥协,即刻给瑞典文学院发去电报,声明自己拒绝接受诺奖,随后又给时任苏共总书记的赫鲁晓夫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长信,再三表示自己“热爱祖国之心至死不变”,恳请苏共中央将自己留在祖国的土地上。
与此同时,西方媒体却火上浇油,竭力称赞《日瓦戈医生》“是诗人精神上的洞察能力的有效拓展,”是“当代苏联文学中最优秀最有价值的作品”,”并很快被译成18种文字,在西方各国风行。
这使得帕斯捷尔纳克的处境十分尴尬,他就像日瓦戈医生一样感到困惑、迷茫甚至绝望。
同样一部作品,西方大加赞赏,本国却口诛笔伐,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冲突呢?说到底是他所倡导的未来主义创作思想与苏联主流意识形态所主张的“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文艺方针的尖锐矛盾。
未来主义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文学流派,它抨击以王权、教权为特征的国家机器,强烈要求社会变革,构建一个高度发达且具有充分自由的“未来”社会。而“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则以弘扬主旋律为主,形象地说就是“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显然,这两种文艺观是水火不容的。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帕斯捷尔纳克曾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也试图抑制自己的个人主义倾向,并响应马雅可夫斯基“同辈的苏联诗人要投身到革命斗争中去为苏维埃政权服务”的号召,写过一些歌颂苏联红军的作品,如《施密特中尉》和《1905》等,他还专门创作了一首歌颂列宁的长诗《崇高的疾病》。但这些作品终因没有达到令人全身震撼的程度,更没有达到高尔基人民作家的高度而淹没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汪洋大海之中。
进入三十年代之后,斯大林领导的大清洗运动风卷残云,始终抱着未来主义幻想不放的帕斯捷尔纳克自然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从肉体上消灭的“杂音”。但在关押与审讯期间,革命者却发现了他具备翻译斯大林故乡格鲁吉亚诗歌的才能,所以在忍受了半年的屈辱之后,竟奇迹般地被废物利用了。
这时,他已经心灰意冷完全丧失了未来主义的意志,只能靠着回忆过往时光或翻译外国作品来打发毫无意义的人生。
这在阶级斗争的年代里是一种宿命。帕斯捷尔纳克出生在莫斯科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钢琴家,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学时曾留学德国马尔堡大学哲学系。回国后,认识了马雅可夫斯基,由此他参加了未来主义文学团体,并创作了诗集《云雾中的双子星》和《在堡垒之上》。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又创作了诗集《生活啊,我的姐妹》与《主题和变调》。这些作品强调作者内心对生命、生活、爱情、艺术等多方面的感受,充满着主观体验和唯美主义色彩,这一倾向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格格不入。
因此,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苏联官方彻底否定了未来主义创作思想,认为它严重“缺乏思想性和人民性”。作为该流派代表人物的马雅可夫斯基和帕斯捷尔纳克自然遭受到猛烈批判。在批判中,马雅可夫斯基不堪忍受暴风雨式的巨大侮辱,终于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把自己给毙了。
帕斯捷尔纳克从此生活在了恐怖之中,特别是经历了“清洗”之后,他已经没有了创作激情,脑子里整天浮现出马雅可夫斯基的满面愁容,为此他创作了长诗《诗人之死》和抒情诗集《第二次诞生》。
1955年,帕斯捷尔纳克终于难耐长时间的压抑,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一鼓脑儿把自己一生中的苦闷全倾注在了《日瓦戈医生》里。这部小说以十月革命前后历史为背景,描写了日瓦戈医生的悲惨遭遇,反映出这一时代俄国知识分子对十月革命的迷茫、抵触和无所适从。从日瓦戈医生身上也折射出作者由欢迎十月革命到歌颂十月革命再到成为革命陌路人的心路历程。这部作品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无疑是从人类精神层面关照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的杰作,是人类自由生活的生命宣言。
当时,他将这部作品的手稿寄给了前苏联《新世界》杂志社,但很快退回了原稿,并附有一封措辞严厉的谴责信:“你的小说精神是对社会主义的仇恨……首先你对十月革命头十年的看法,旨在说明这场革命是个错误,而对支持革命的那部分知识分子又是灾难性的,并且以后发生的事情都是罪恶……”
原稿退回以后他心有不甘,又通过第三人将书稿交给了意大利的一个出版商,并很快译成意大利文出版,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伟大作品,而且获得了给他带来巨大灾难的诺贝尔文学奖。
此后他便在莫斯科郊区的一个小乡村度过类似软禁式的生活直到1960年脑淤血去世。
帕斯捷尔纳克部分作品年表
1914年 出版诗集《云雾中的双子星》
1916年 出版诗集《在堡垒之上》
1922年 出版诗集《生活啊,我的姐妹》、《主题和变调》
1924年 出版歌颂列宁的长诗《崇高的疾病》
1926年 出版叙事长诗《施密特中尉》
1927年 出版抒情长诗《1905》
1930年 出版长诗《诗人之死》
1932年 出版抒情诗集《第二次诞生》
1935年 翻译莎士比亚、歌德、席勒等人的作品,以及格鲁吉亚诗作。
1957年 出版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