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报说巴西已崛起为政治经济大国不再扮演配角角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26:14
认为不能低估巴西的实力,而应当给予其更多关注。巴西将成为民主的试验田,除了合理的政策、持续的国内景气之外,原材料的繁荣也是巴西上升到世界经济前列的另外一个原因,而伴随经济地位提高的还有巴西的政治地位。巴西已经在崛起路上失败过一次,但它与中印一样将成为全球经济大变革中的领导力量。继续忽视巴西的崛起将是一个严重的战略错误。
【本刊讯】德国《商报》5月20日刊登该报驻拉丁美洲记者亚历山大布施的一篇文章,题为《被低估的大国》,摘要如下:
没有一个国家像巴西这样被低估。挑战者中国和印度的身影无处不在。我们相信它们是全球经济大变革中的领导力量。在这个进程中,我们最多只承认巴西的配角角色。但这是个错误。因为这个世界第10大经济体正开始跃居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因此我们应当给予巴西更多的关注。
这个国家也将成为民主的试验田。这个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决定着这样一种可能性有多大:即一个崛起的大国在一跃成为大国的同时是否也可以作为民主制度而获得成功,目前这只在印度得到了实现。这对西方社会模式的未来十分重要:因为在全球性的竞争当中,民主的国家和经济模式越来越多地遭受打击。俄罗斯和中国的成功不正证明了独裁的经济模式优于西方市场经济及其笨拙迟钝的规则吗?巴西则提出了相反的证明。
在巴西,民主的延续性变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选址因素———在专制统治结束20多年后。自两届总统的4届任期以来,巴西的发展不再像以前那样不断变化路线。1994年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总统时期的雷亚尔货币稳定计划、随后的债务谈判、私有化和银行整顿在90年代为新的增长循环打下了基础。6年前被选为总统的工人领袖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继续了前任保守的货币和预算政策,并针对穷人补充了有效的分配政策。因为卢拉知道,如果增长伴随通货膨胀,那它伤害的恰恰是巴西中下层人士。
直到第二眼才能看到巴西的增长潜力:因为与中国或者印度相比,巴西过去5年来近4%的增长无疑相对逊色了。但这仍超过了人口的增长。另外,增长的质量也值得一提:从2004年起,每年新增就业机会250万个,而且这是指正规的工作,并非那种雇用了不久就解雇的工作。“家庭补贴”社会援助计划增强了贫困人口的购买力。该计划为送孩子上学的贫困家庭提供补贴。
巴西私人消费的70%来自月可支配资金低于1400欧元的家庭。此外,人口的分布也令巴西的需求获益。属于就业者的女性、独居者和没有孩子的夫妇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巴西人口老化问题越来越大。巴西统计和地理学会预测,到2040年,还将有3000万具备生产能力的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根据从事市场研究的贝恩公司的一项调查,未来5年内,巴西消费者将与美国、中国消费者一起推动世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巴西国内市场有多重要,我们在外国康采恩的身上就能够看到。对食品、洗衣粉、香水、洗衣机供应商来说,甚至是对超级市场、汽车制造商和银行来说,巴西市场都是个特殊的挑战。
越来越多的康采恩开始研究巴西大城市和东北部贫民区的消费习惯。对这些跨国企业来说,这样的研究在战略上是有意义的。因为这些新的巴西消费者与印度、中国等其它新兴市场的相应消费群相比拥有更多的收入可供支配。未来企业可以将从巴西取得的经验应用到其它新形成富裕人群的地方。对这个具有全球最大收入差距的国家来说,大众购买力的提高和发展机会的改善在政治上具有巨大意义:新的中产阶级知道,他们的崛起要感谢政治和经济的稳定。这是个不容小觑的因素。
巴西社会不断增多的中产阶级也标志着,巴西巨大的出口收入没有悄无声息地从社会大众身边溜走。原材料所带来的富裕往往被证明是诅咒,是发展的阻碍。目前在南美,我们可以在委内瑞拉身上看到这点。但巴西似乎作了更好的准备将强劲增长的出口收入也转化为增长。
这很重要,因为除了合理的政策、持续的国内景气之外,原材料的繁荣也是巴西上升到世界经济前列的另外一个原因。像河谷(Vale)公司、巴西钢铁公司(CSN)等巴西康采恩是首批通过并购、投资或大手笔合同引起人注意的企业。眼下,巴西的跨国企业以几周一次的频率在北美和欧洲收购竞争者。
30年来最长的增长期让它们变得乐于出击。它们的钱包满满,它们的经理知道如何在困难的条件下成功地工作。除了多多少少有些名气的企业之外还有已经在国外站稳脚跟的第二代企业:像沃托兰廷采矿公司、马可波罗公司或者是布拉德斯科银行———没有什么人认识这些新挑战者。但现在是了解的时候了:因为它们当中的某些现在已经越来越令德国的市场领先者挠头。而且不仅仅是在偏远地区,还包括它们的本土市场。
来自巴西南部的电机生产商万高(Weg)公司使西门子和ABB在欧洲的日子变得不好过———目前它在中国也有生产线。同样的还有在德国、匈牙利、美国进行生产的汽车配件供应商萨博(Sabo)公司。而且谁会想到,对自己银行慢慢失去信心的巴西人让伊塔乌银行集团管理的财产比瑞士银行或者花旗还多呢?巴西成功最好的例子是: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目前是世界第三大飞机制造商。
巴西康采恩的地位将继续提高。因为巴西拥有在短时间内变得重要的王牌。这个国家拥有巨大的原材料储藏,拥有全球最大的农业经济潜力,并且生产越来越多的能源。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远东富裕的增多,巴西作为全球工业的供应商和世界粮食的供应者变得越来越重要。原材料价格呈现历史性的增长。目前铁矿的价格是2002年的三倍。原材料的超级循环周期已经开始。价格肯定会在某个时刻出现下降。但目前的一切迹象都表明,能源、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的价格将远比迄今为止的新基数高很多。
因此,对希望保持竞争力的全球大型康采恩来说,自己也掌握原材料来源、能源资源和农业生产具有越来越重大的意义。这样看来,如今微软、太阳微电子公司、谷歌等IT康采恩的所有者也是巴西农业的主要投资者之一就并非偶然了。
伴随经济地位提高的还有巴西的政治地位。自2003年坎昆会议以来,巴西一直是世界贸易会议多哈回合谈判的南方谈判代表。在向世贸组织起诉倾销和补贴方面巴西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巴西计划加入联合国安理会。作为工业国峰会的参加者,巴西不再接受低人一等的位置。我们将不得不仔细倾听巴西的声音:在就气候变化进行讨论的时候,巴西持何种立场至关重要。对德国外交来说,巴西恰恰可以作为一个合作伙伴:我们在很多政治课题(气候、裁军、民主)上都遵循着同样的目标。
但是,巴西崛起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大国,为什么我们只是拖拖拉拉地才认识到?我们不信赖这个将足球、桑巴舞和狂欢节和它联系起来的国家吗?巴西有什么“作为朋友不可靠”的吗?正如拉丁美洲专家希尔德加德施陶斯贝格所说:“我们是不是在用两个标准来衡量?对大自然掠夺性的开采、奴隶似的工作和巴西的社会矛盾把我们吓跑了吗?但我们却忽视亚洲或东欧的类似情况。”
我们的后知后觉有两个解释:巴西已经在崛起上失败过一次。上世纪70年代巴西扮演的是今天中国的角色。当时巴西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受到独裁统治。当时维利勃兰特的委员会就认为,巴西将作为第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完成向工业国家的过渡。但这没能成功。石油危机后是债务危机。大量的经济计划失败。这一“失败的十年”将巴西推到了世界经济的边缘地位。因此巴西对我们来说变得陌生了。
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大多数德国公司领导人还对巴西有切身的体会。很多后来成为德国大企业领导人的经理人在事业起步之初还曾在巴西待过几年。而他们的继任者则不是这样。他们在海外服务的经历通常是在东欧或者中国的分部。我们缺少整整一代有“巴西经验”的经理人、管理官员和组织机构负责人。继续忽视巴西的崛起将是一个严重的战略错误。因为这个国家为德国经济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巴西已步入崛起征途 三位一体振兴方略明朗(图)
2009年09月18日07:50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中小]
来源:经济参考报

9月7日是巴西纪念独立日,巴西总统卢拉(左)与夫人一起抵达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独立日阅兵仪式现场时向人们挥手致意。新华社/路透
积极推行三位一体国家振兴方略
巴西正踏上大国崛起征途
陈家瑛(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提要:循着近年的轨迹,不难发现,巴西三位一体的国家振兴方略渐趋明朗:全力提升国家经济实力,为振兴打造经济基础;大力推动南美地区一体化,为振兴提供地区依托;积极推行与新兴大国联合之策,为振兴构建国际平台。巴西确已步入大国崛起的征途。
目标: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迅速增强经济实力
被叫了几十年“未来之国”的巴西这几年才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未来。
随着宏观经济基础渐趋稳固、国力不断增强,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在前所未有地释放出来。
进入本世纪后,巴西抓住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和初级产品需求与价格双双走高的国际机遇,积极推行多元外交,全面开拓国际市场。一面继续密切同美欧日的经贸关系,一面大力拓展与地区伙伴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往来及经济合作。这使巴西大得其益,出口、外资和外汇储备都取得迅猛增长,外债困境得到根本性缓解。同时,国内消费也因反通货膨胀、扶贫减困和促进就业政策奏效而持续旺盛。
据路透社报道,世界银行资料显示,2008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万亿雷亚尔,超过1.61万亿美元,在金砖四国中已超过俄罗斯,居全球第八位。
巴西政府现正通过实施2007-2010年加速增长计划,力促公路、港口、能源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力保金融危机不影响该计划的投资。
近年来,巴西在东南沿海发现盐层下特大优质油田,石油储量可能因此而递升至全球前十位。2006年在刚刚发现盐下油田时,卢拉总统就指示巴西石油公司,一定要尽快开采,因为这将使巴西提高双边和多边谈判能力,得到比缺油国家更大的尊敬。其后,巴西仅仅用了3年时间就已开始采油。还拟在5年内投资1700多亿美元用于深海石油开发,计划到2020年原油产量达到每天570万桶,力促巴西尽快成为石油大国。
国力的增强使巴西具备了提升国防实力的条件,国家增加投资促进军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根据新近公布的国家防务战略,巴西将加速相关产业和技术研发中心的投资,使军事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以促进国家的现代化。
巴西政府实施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计划,到2010年前共投资近230亿美元,旨在扩大和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企业、战略领域和社会发展的研发与创新。高科技产业呈较快上升趋势。生物技术和农牧业科技水平世界领先,信息和微电子技术急起直追。2007-2008年巴西对外投资超500亿美元,正涌现出一批颇具实力的全球化企业。
卢拉总统2009年7月在会见巴西通用汽车公司负责人时说,如果巴西能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那么在未来十年内巴西将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推动:南美一体化———巩固地区大国地位
近十几年来,尤其是卢拉总统执政后,巴西明显加强了推动南美团结和一体化的地区外交行动,力促南美地区实现经济、能源、基础设施以及政治、社会、文化乃至防务等多领域的一体化。2004年在巴西倡议下,南美9国建立了南美国家共同体,2007年易帜为南美洲国家联盟,2008年该联盟成员国发表《南美洲国家联盟宪章》,标志着南美一体化进入一个新阶段。同年12月南美洲国家联盟特别首脑会议正式宣布成立南美洲国家防务理事会。今年3月南美洲国家联盟成员国国防部长举行会晤,就推动南美国家在军事领域建立互信机制达成一致。这标志着南美国家在推进防务合作方面取得进展。
巴西视南美一体化为其加速国家振兴的地区依托。尽管巴西政府谨慎行事,但其借助南美一体化谋求大国地位的意图不言自明。进而以地区领袖身份加大参与世界事务的分量。
巴西国力逐渐增强和积极采取外交行动推动南美一体化,导致其地区领导作用得到美国的认可。美国视巴西为拉美地区领袖和地区冲突的调解人,认为其有力量抵消该地区民粹主义浪潮,有能力介入美国与委内瑞拉等地区内激进左派政府的关系。奥巴马说,美国将“通过加强与巴西的关系来增强与整个西半球的关系”。不难看出,美国可能会寄望巴西在同拉美接近中发挥突出作用。巴西在推动地区一体化的同时,也对密切与美国的关系持积极态度,力图使巴西成为美在拉美的最重要伙伴,从而借助美国之力获得更大的地区政治影响力。
推行:新兴大国联合之策———加速从地区走向世界
虽然巴西在拉美地区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但囿于诸多因素制约,地区一体化举步维艰,还不足以在巴西的主导下发出一个声音。
卢拉上台之初正值南美一体化陷于困境,巴西新政府就一直试图推进与主要新兴大国联合之策。2003年6月在巴西首都举行了巴西、印度和南非首次外长会议。随后巴印南三边委员会逐步走向机制化。然而,这个国际平台对巴西实现大国战略而言,缺乏足够的政治分量。
巴西欲加速崛起走向世界,就需要一个更有影响力的国际大平台。自2003年金砖四国的概念开始流行世界,巴俄印中四国越来越受到世人注目,而巴西近年也因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和政治地位有所上升而争得其在金砖四国中的“名份”。与巴印南三边委员会相比,金砖四国显然是一个更大更可借重的国际平台。因此,巴西积极参与金砖四国的对话与合作,并积极推动其机制化。
为保持在金砖四国综合实力对比中的地位,巴西正全力以赴避免经济陷于停滞。据最新资料,今年第二季度其经济取得1.9%的正增长,预示巴已摆脱经济危机困扰走上复苏道路,可以预料巴西经济在经历短暂低潮后明年起将恢复较快的增长。同时,巴努力确保深海石油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为加速经济崛起创造可持续条件。
对金砖四国未来组织发展的目标,巴西的态度很明确,将力促其机制化。巴西外交部称,巴政府有兴趣使金砖四国变成一个常设论坛,举行定期会议,还可以成立特定领域的技术小组。在金砖四国中,巴西最看重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对巴而言,巴中关系远比巴俄、巴印关系更为重要。巴西的战略考虑是:通过金砖四国论坛固定化常设化,并将其提升到“一个世界性组织的地位”,使巴西直接同中俄印抱团,形成有足够影响力的国际平台,以助其增大政治分量,从地区大国走向世界大国。
对金砖四国未来所采取的行动方针,巴西主张力避排他性。巴西认为,金砖四国不应成为一个封闭的排他的组织,而是要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更密切的关系,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不能排斥美国等发达国家,要建立一个新的世界格局,金砖四国就不应同美欧日等对抗而是加强对话。由此可以判断,尽管巴西把新兴大国特别是金砖四国联合之策,看作其实现国家振兴方略所必须借重的国际平台,但她仍将奉行其多元外交方针,继续推动南美地区一体化并加强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继续密切同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关系。毫无疑问,巴西意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外交资源,加速奔向国强民富、民族振兴的目标。
(责任编辑:黄珊)
《经济学人》:巴西上演大国崛起传奇 须警惕狂妄自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6日 10:10  中国网
有人预测,在2014年之后的十年内,巴西可能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巴西的崛起并非一撮而就,而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虽然前景可观,但眼下和将来的面临的问题还不少。如今拉丁美洲神话面临的风险是——狂妄自大
2003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被高盛的经济学家认定为即将主宰世界的四大新兴经济体,但当时人们均质疑巴西凭什么能成为金砖四国中的代号为B的一员。一个经济增长率捉襟见肘的国家,一个饱受周边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一个长期政治戡乱、挥霍无度的国家,一个对足球和嘉年华痴迷的国家,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新兴经济体巨头。
巴西的闪光点
现如今,情势却发生了逆转。中国也许可以引领世界经济摆脱经济衰退,但巴西表现得也不错。巴西虽然未能逃脱经济衰退的厄运,但却是最后陷入并最先摆脱逆境的国家。巴西经济的年增长率重新回到了5%。随着新近又发现一个巨型深海油田,以及亚洲国家对巴西丰富的食物和矿产的需求仍将持续,在未来几年内,巴西的经济将突飞猛进。有人预测,在2014年之后的十年内,巴西可能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普华永道预言,到2025年,圣保罗也将成为世界第五大最富裕的城市。
巴西在某些方面优于金砖四国的其他成员。同中国相比,巴西显得更民主;同印度相比,巴西既没有暴乱、种族和宗教冲突,也没有敌对的邻国;同俄罗斯相比,巴西出口的不仅仅是原油(75.84,-0.10,-0.13%)和武器,而且他们更加尊重外来投资者。巴西总统卢拉出身贫寒,当选后一直致力于解决贫富不均问题。事实上,在实施社会政策和促进内需方面,发展中国家从巴西身上学到的东西比从中国学到的多。简而言之,巴西似乎一下子登上了世界舞台,标志性的时间莫过于10月份里约热内卢赢得了2016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而2014年,巴西还将举办世界杯足球赛。
通往崛起之路
巴西的崛起并非一撮而就。早上世纪90年代巴西在黔驴技穷之后就迈出了第一步,推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经济政策。通货膨胀得以缓解,平日里大肆挥霍的地方和联邦政府也依法紧缩开支。中央银行得到了自主权,但同时有义务保证低通胀率并确保银行远离那些横扫美英的冒险主义行为。巴西放开了海外贸易和境外投资,很多国有产业均实现了私有化。
上述举措催生了大批野心勃勃的巴西跨国公司。它们中有些公司的前身是国有企业,由于现在公司的经营可与政府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繁荣起来。比如国有石油公司Petrobras、矿业巨头Vale以及飞机制造商Embraer。其他的则是一些私有公司,包括钢铁企业Gerdau和JBS公司,JBS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肉品制造商。这些公司的背后是一批久经沙场、历经磨难、眼光敏锐的企业家。巴西的贫困率在不断降低,原来处于中产阶级下层的人们也越来越富有,外国投资者被吸引蜂拥而至。巴西建立了不少强有力的政治机构,自由且充满活力的媒体不断地揭露腐败,尽管在巴西腐败现象举不胜举,而且大多数腐败行为也没有受到惩罚。
困扰巴西的问题
低估新巴西绝对是一个错误,但是粉饰他的缺点同样也是不正确的。政府支出日益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的增长,但对私有和公共部门的投入过少,这不禁让人对巴西乐观的前景预测产生了疑问。自2008年9月以来,联邦政府的工资已上涨了13%;尽管人口整体较为年轻,但同期社会保障和福利方面的开支也增加了7%。尽管近期有所进步,但巴西的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仍落后于中国和韩国。
除近海油田外,还有一些新问题即将出现。去年12月以来,雷亚尔对美元的汇率已上升了近50%,货币升值有利于进口,这提高了巴西人民的生活水平;但这也让出口商的日子更加难过。
卢拉总统应对这一尴尬处境的本能反应是推行产业政策。政府将要求石油生产本地化,从开采石油到装船出口的整个石油产业供给链实现本地化生产。Vale公司开始修建一个大型钢铁厂。这些公共政策有助于巴西建立自己的产业基础,但私有化和开放政策却迫使上述政策的执行受阻。同时,政府在消除贸易障碍方面没有任何举措,最明显的就是从税收到雇用制度都存在各种稀奇古怪的规定。迪尔玛罗塞弗,将在明年十月参加总统竞选,他坚持没有必要改革那部过时的劳动法。
而且巴西面临的最大危险可能是狂妄自大。卢拉宣称巴西值得尊重,这没错。但他只是一个幸运的总统:享受着贸易繁荣的恩赐,并在他前任打造的坚实平台上寻求发展。巴西要想在全球饱受艰难的时候还取得瞩目的成就,它的继任者就必须妥善处理卢拉忽视的问题。明年的大选结果将会决定巴西在后卢拉时代的发展速度。无论如何,巴西已通过经济改革和实现民主取得了现在的成就,它踏上发展的征程已成定局。
(青云编译)
巴西的崛起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冯峰 谌园庭
内容摘要:
巴西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它拥有一国崛起所必备的雄厚的物质资源基础和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以及强烈的大国意识和大国抱负。随着巴西的崛起,它作为拉美地缘政治力量中心的角色日趋明显。它不仅改变了拉美乃至西半球的地缘政治版图,而且束缚了美国对拉美地区政策的选择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巴西的崛起本质上是21世纪一系列新兴国家崛起的组成部分,符合世界的潮流,符合冷战后各国人民求和平、求发展的迫切愿望。巴西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长远利益和战略性利益的挑战,极大地冲击着美国单极主导下的国际格局,成为美国霸权的制衡力量。显然,巴西的崛起有利于拉美地缘政治的力量均衡,有利于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作者认为,巴西的崛起有助于减轻美国对中国崛起异乎寻常的关注,有助于中国化解自身在发展道路上来自美国霸权的压力,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
关  键 词 巴西的崛起 国际格局 巴美关系
巴西的崛起并不是新鲜命题。早在20世纪60、70年代,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巴西的崛起了。可惜的是,巴西的那一波经济起飞并没有持续下去,也没有能够带动巴西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的深刻变化,“巴西的崛起”成为未竟的事业。几经沉浮、几度兴衰,进入新世纪后,尤其是劳工党领袖卢拉上台以来,巴西的崛起再一次获得了强劲的动力,也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当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国际战略家们遥望国际社会未来50年的发展前景时,他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巴西将不仅仅是大国逐鹿场上的一个重要筹码,而且还将是这场全球逐鹿的主要参赛者。显然,人类的“历史没有终结”。巴西将成为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它的内政方略和外交战略将无可避免地涉及到各国、各民族新一轮较量的结果。那么,巴西的崛起对现在和未来的国际格局究竟将产生什么样的深远影响呢?本文试图对这一课题做出初步的探讨。

正在崛起的大国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失去的十年”和90年代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误导、并付出巨大的代价后,巴西终于走出了1999年的金融危机,国家经济重新走上持续平稳发展的轨道,并焕发出新的活力。2004年,巴西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居全球排行榜第12位。美国著名咨询机构高盛公司在2003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巴西的GDP将在2025年超过意大利、2031年超过法国、2036年超过英国和德国。显然,“巴西的崛起”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强大存在,成为国际政治学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
(一)什么是崛起?要讨论巴西的崛起这一命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崛起”。然而,迄今为止,无论学术界还是大众传媒对“崛起”一词的确切含义都没有达成共识。大多数作者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往往都有其独特的理解。清华大学教授阎学通认为,崛起“是指一个大国的综合实力快速提高并对世界力量格局、秩序和行为准则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北京大学教授牛军则认为,“崛起”可以理解为从一个不那么富强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此外,还有研究者认为,“崛起”即意味着对现状的挑战,暗含“起而代之”之义,因此,新兴国家的崛起必将为“已经崛起的大国”所不容。所以,新兴国家与其奢谈“崛起”还不如脚踏实地谋“发展”。显然,如果对崛起的内涵没有基本的认同,那么,我们就无法用统一的标准来探讨某些国家的崛起同现存国际格局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学术交流上的隔阂与障碍。实际上,词汇“崛起”早已有之,在汉语语言文字系统里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在涉及地位、权力等概念时,其含义等同于“兴起”,汉语与英语皆然。笔者认为,当描述国家时,崛起的基本含义是,一个国家从默默无闻、可有可无的地位崭露头角。它的特征是,在较短的时期内,超越了原来所处的群体脱颖而出,从而受人瞩目。一国的崛起往往与该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以及政治影响力的快速提高同步出现。
崛起并不是大国的专利。小国(或地区)也有崛起之说。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在描述新加坡、韩国、台湾和香港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时,常常使用“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或者“经济腾飞”、“奇迹”等词汇。还有一些学者甚至把1948年以色列国家的建立称作“以色列的崛起”。小国在崛起之后,如果继续以高于原来所属群体的速度发展,还可以成长为大国。日本仅37万平方公里有余的国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小国,但在明治维新以后国力迅速发展,从一个撮尔小邦窜升为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军国主义大国。二战后,日本在战败国的废墟上,历经30年不到的时间,再度崛起为世界大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以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实现了当年日本帝国用武力无法达成的目标。又譬如,英国在崛起前后,英伦三岛的面积区区31万平方公里,但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达200年之久,并作为全球头号强国以及世界霸权存在了近一个世纪。至今,英国仍然位列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是国际格局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但是,倘若美国这样的国家,拥有横跨两大洋的广袤国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果人均国民收入仍然位居世界前列,它的物质力量无疑是令人羡慕不已和望而生畏的。这样的国家的崛起确实具有挟雷霆万钧之势。
(二)巴西具备崛起的潜力根据上述崛起标准的讨论,巴西无疑是一个拥有巨大崛起潜力的国家,也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
巴西国土辽阔,总面积850多万平方公里,在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之后,名列世界第5位。巴西全国的可耕地面积达2.5亿公顷,且土地肥沃,被誉为“21世纪的世界粮仓”;拥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和森林资源;还有多达一亿六千多万的人力资源。在20世纪60、70年代,巴西经济实现了两次比较大的飞跃,积累了实现现代化的丰富经验,曾一度成为世界第八大经济体。目前,巴西工业体系完整、工业部门齐全,技术比较先进,部分产品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强大的竞争力。巴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已经取得的经济成就,为巴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的崛起奠定了雄厚基础。
(三)巴西的大国抱负
巴西不仅具备崛起的潜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大国意识和大国抱负。巴西的大国抱负不是体现在一种自命不凡的大国意识之中,而是透露在基于国家利益的务实的对外政策之中。多年来,巴西一直作为地区的力量中心在拉美的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领导作用。早在创建联合国时,巴西就曾试图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在此之前,巴西还曾经谋求国联行政院的常任席位。1975年,卡洛斯(Carlos de Meira Mattos)将军公开宣称,“巴西拥有在世界强国之列中谋取一席之地的所有条件”。巴西大学(University of Brasilia)教授阿尔贝托(Luiz Alberto Moniz Bandeira)在牛津大学2000年召开的有关巴西外交政策的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巴西的大国意识由来已久,他说“早在1964年政变前,巴西最终将成为大国的观念就已经深深地植入了巴西精英阶层的心坎里,并为此作为巴西外交政策孜孜以求的目标。”这种大国意识在经济蓬勃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之时,往往就被强烈地唤醒。在古铁雷斯就任厄瓜多尔总统的仪式上,刚刚上任半个月的巴西总统卢拉就表示,他希望建立“一个新南美”,并公开宣称巴西应该领导整个南美大陆。这表明,随着卢拉的上台,巴西渴望在美洲乃至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国抱负正式付诸实施。

对美国单极格局的挑战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国际格局从两极对峙演变为单极格局,世界进入美国单极格局的时代。尽管众多国家对没有有效制衡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作用深感忧虑,但拟议多年的多极格局依然没有出现。世界各国不得不与一个颐指气使、窦武色彩浓厚、单边主义盛行的美国打交道。显然,这一国际格局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这是21世纪巴西崛起的最主要时空条件。在这样一个时空条件下,美国的影响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在制定和执行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政策时,都必须考虑到美国因素。在这样一个时空条件下,如何与美国周旋,直接关系着巴西崛起的进程,乃至崛起之路能够走多远。不过,我们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巴西的崛起以及崛起的努力,必将对美国单极主导下的国际格局产生巨大冲击,更为重要的是,巴西的崛起还将是美国称霸全球计划的重大障碍。
(一)美国在西半球的萧墙之忧从《门罗宣言》发表以来,美国一直将拉美地区视为其后院、理所应当的势力范围,绝不允许任何其他强国的丝毫染指。不仅如此,美国还自诩为南北美洲各国的代言人与仲裁者。在排除美洲以外的国家对拉美各国施加影响力的同时,美国同样时时警惕着来自美洲内部的国家对其霸权地位的任何挑战。巴西作为拉美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对美国维护在美洲说一不二的地位具有关键性意义。长期以来,巴西一直是美国的盟友。这种亲密关系一是表现在巴西一直把美国当作本国外交政策的依托,巴西追随美国参加了一战和二战;二是表现在美国在巴西保持了强有力的存在,从19世纪取代英国以来,美国一直是巴西最大的贸易国和投资国。作为拉美地区最大国家的巴西对美国事实上的臣服,既是美国称霸美洲的重要基础,也是美国称霸美洲的主要标志。然而,劳工党领袖卢拉执政以来,巴西几乎处处与美国“对着干”,既表现了一个崛起中大国独立自主的外交风格,又表现出对美国强大的离心倾向。在2003年的坎昆会议上,巴西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要求美国和欧洲等国家放弃农产品补贴,为此,美国贸易谈判代表佐立克连篇累牍地在各种国际媒体上指责巴西“砸”了谈判。美国为保护本国棉花产业,给予棉农40亿美元补贴,巴西为此上告WTO,并且胜诉。当美国实行对进入美国的外国旅客留指纹和照相存档的措施后,巴西成为世界上惟一对美国实行对等措施的国家。考虑到巴西作为美国的后院,巴西的做法实在有祸起萧墙之感,不能不让美国感到如鲠在喉,难以在全球各国面前底气十足、神色从容。令美国难堪的事情还包括,继卢拉执掌巴西之后,左翼政党在拉美地区通过合法的宪法程序纷纷上台,而且大有携手合作之意。长期以来,古巴作为美国后院的“持不同政见者”,几乎单枪匹马地与美国苦苦抗争。孤军奋战的古巴在美国眼里实际上也难成气候。然而,古巴现在不仅得到了委内瑞拉的坚强支持,而且整个拉美地区的左翼力量由于在巴西的成功执政呈现出由点到面的燎原之势。从巴西的卢拉、阿根廷的基什内尔到智利的拉戈斯和乌拉圭的巴斯克斯,左翼力量领导下的拉美各国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一些评论认为,拉美正在出现一个以古巴、委内瑞拉、巴西和阿根廷等国为主的“反美轴心”。
巴西还公开调解布什政府同查韦斯政府的尖锐矛盾,认为美国指责“委内瑞拉的外交政策导致拉美民选政府的不稳定”是毫无根据之辞。巴西的公正立场赢得了广大拉美国家的赞赏和尊敬。以前,美洲国家之间的纠纷从来都是由美国出面加以调解的,现在这个角色竟然不声不响地让巴西给抢去扮演了。更让美国大栽面子的是,巴西调解的纠纷不仅涉及到拉美国家内部和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涉及到美国与拉美国家间的纷争与龃龉!显然,随着巴西经济的崛起和政治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拉美的区域政治格局将发生进一步的重大变化。任何超出美国控制范围的拉美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都将不可避免地削弱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
(二)“大国政治的悲剧”
困扰美国政府的决不仅仅是巴西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拂美国之意”而自行其是,美国更深层次的忧虑在于,近年来随着巴西经济的恢复和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巴西的崛起”对美国利益所造成的长远和战略性的冲击。站在美国的立场上来说,前者犹如手足之癣,后者才是心腹之患。按照高盛公司发布的报告,2025年巴西的GDP将超越意大利,居世界第九位,届时,巴西的GDP与美国的GDP相比,其比重从2004年的3.8%上升到9.2%;到了2035年和2050年,这一比重将进一步上升至12%和17.3%,在世界排行榜上的名次也将分别居第八和第五位。这表明,巴西在未来50年不到的时间里与美国经济规模的差距将日益缩小。巴西作为一个崛起大国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理论认为,无政府状态是国际政治的本质状态,国际政治实质上是弱肉强食的政治。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谁的力气大谁就是老大”。也就是说,无论一个潜在的大国是否在国际政治中有运用经济力量乃至综合国力实现自身外交目标的意愿,其庞大的经济规模就已经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对他国的威胁,就已经改变了国际间原有力量的对比,从而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大国关系的调整和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动。因此,在现实主义者看来,现在和将来,包括巴西在内的任何国家的崛起都犯了美国的大忌。不管巴西的主观意愿如何,崛起的巴西都将构成对美国霸权的重大挑战。然而,美国的战略目标和长远的国家利益是,要坚决维护“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绝不允许出现任何潜在的挑战者。美国总统布什在2002年9月签发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称,“美国具有无可比拟的军事实力和举足轻重的经济和政治影响”,美国将长期维护这种在全世界不可挑战的优势地位,各国不仅不能向美国霸权挑战,而且连想都不能想。早在这份报告发表的10年前,也就是苏联解体后不久,五角大楼就在一份重要政策文件中记载道:“美国的首要目标是防止出现一个……新的竞争者。”无论是美国的强硬派还是温和派,都不会容忍出现另一个大国动摇其霸权的前景。显然,这是一幅极其悲观的前景:崛起的巴西同美国的冲突几乎不可避免。这样一种逻辑推论是对现实主义理论进行“严密”演绎的结果。被尊为美国国际政治理论奠基人和现实主义集大成者的汉斯·摩根索,在其主要著作《国际纵横策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现实主义六原则。他认为,“以权力界定利益”是现实主义研究国际政治的主要路标。这表明,在摩根索看来,有多大的权力就有多大的国家利益。从而,不管国际政治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争取权力总是其直接目的。美国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进一步演绎了现实主义理论。他写道:“每个国家压倒一切的目标是最大化地占有世界权力……大国不止是为了争当大国中的强中之强,它们的最终目标是成为霸主,即体系中惟一的大国。”除了体系中现有霸主外,其他大国“总是拥有修正主义意图……因此整个世界充斥着永久的大国竞争。”米尔斯海默认为,“虽然大国没有理由彼此攻击,但除了追求权力和征服其他国家之外别无选择”,而这正是大国政治的悲剧所在。
美国国内著名学者的言论,实际上反应出巴西的崛起对美国单极格局所造成的压力。显然,巴西的崛起不仅束缚了美国对拉美地区政策的选择空间,还将动摇美国全球战略的基础。

有利于促成世界多极化沧海桑田,世界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能保持自己的强势地位永世长存。尽管当今的国际格局处在美国单极主导之下,但世界正处于地缘政治的巨大调整过程之中。国际地缘政治的重大调整,必将引起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包括巴西在内的几个被公认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大国的崛起,正是这些调整和变化背后的真实原因。从总体上而言,巴西的崛起将有利于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一)对拉美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随着巴西经济的崛起和大国外交战略的全面实施,巴西作为地区力量中心的角色日趋明显,已经并将继续重塑拉美乃至西半球的地缘政治格局。在WTO谈判举步维艰之际,尽早签署酝酿多年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协定,是美国在西半球的核心利益。但巴西几乎利用一切场合与美国争斗。尚在上台之前,卢拉就对美国的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美国的计划旨在吞并整个拉美地区。原定于2005年成立的美洲自由贸易区被迫无限期推迟。同时,巴西主导的南美国家共同体却在美国眼皮底下建立了。南美国家共同体由12个南美国家组成,是一个拥有1700万平方公里土地、3.61亿人口和9700多亿美元GDP的地区性组织,是除欧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外的第三大经济集团。国际战略观察家都意识到,巴西主导建立的南美国家共同体,其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美国计划成立的由美国主导的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替代方案。它的成立是巴西的重大政治胜利,有利于巴西在南美地区大国地位的牢固确立。显然,南美国家共同体与美国的利益背道而驰。虽然要实现该组织的最终目标——像目前欧盟那样的联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无疑将成为美国实现全面主导西半球计划的绊脚石,并增强巴西成长为地区权力中心乃至未来多极化世界中的一极的可能性,同时还进一步增强了拉美地区对美国的离心倾向。
巴西对拉美地域政治格局发言权的日益增强,恰恰与美国影响力的式微几乎同步。尽管美国一直高举泛美旗号,提倡“美洲人的美洲”,但是拉美国家并没有因此沾上美国的光,反倒成为美国转嫁经济危机的“垃圾桶”。当许多拉美国家陷入金融危机或政治危机时,美国不是袖手旁观就是束手无策。当2001年年底爆发金融危机时,阿根廷曾紧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求救,然而恰恰是美国总统布什亲自出面干预,阻止IMF向阿根廷拨款。这直接导致了阿根廷社会的激烈动荡,政治局势几近失控边缘,10天内连换4位总统。不仅如此,拉美仿佛是一群任人打骂的孩子。长期以来,遭受美国霸权主义威胁最为严重的正是拉美国家。美国不仅在历史上割占了墨西哥大片肥沃的国土,而且时至20世纪80年代还曾经入侵格林纳达和巴拿马。委内瑞拉近两年来发生的数起政变都有美国情报部门的影子。数十年来,美国从未放弃用暴力手段推翻古巴合法政府的企图。在拉美各国对美国失望透顶,纷纷哀叹“离美国太近、离上帝太远”之际,巴西的崛起犹如一群迷途的羔羊忽然发现了领头羊,于是就义无反顾地跟着头羊跑了。近年来,许多拉美国家新就任的外长初次出访不是按惯例前往华盛顿,而是飞到巴西首都。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美国过度消耗和透支自身软实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美国在全球各地伸手太长、无暇顾及拉美,而巴西不失时机乘时而起的结果。一个崛起的巴西将十分自然地承担起地区力量中心的角色,并改变拉美乃至西半球的力量版图。拉美将不再是美国随意驱使的后院,西半球也不再是美国一家独大的格局。显然,巴西的崛起有利于拉美地缘政治的力量均衡,有利于拉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二)多极世界的回归近代以来,无论是西班牙和英国的崛起,还是德国、日本或者美国的崛起,都是群雄逐鹿的时代,世界呈现多中心权力格局的状态。在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以来,世界进入到一个单极格局的时代。包括巴西在内的几大新兴国家的崛起,将是近代以来人类历史上最具革命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这些新兴大国的崛起将重挫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有力地推动多极格局和新型国际关系的实现。对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谋求,是正在崛起的巴西要求各国承认其世界大国地位的重大尝试,也是巴西对现存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挑战。这种谋求和尝试是否如愿,不仅仅在于大多数国家的承认与否,在联合国的表决结果如何和宪章的修改能否最终成为现实,它还在于巴西谋求这一席位的过程。这一孜孜不倦、声势浩大的过程本身就是巴西展示大国风采、显示大国影响力的最佳佐证。2005年5月,首届南美-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通过《巴西利亚宣言》后成功落幕。卢拉在大会上表示,南美-阿拉伯联盟的目标是改变“贫国更贫,富国更富”的世界秩序。卢拉对现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秩序提出了批评,他指出,南美和阿拉伯国家寻求建立公正、均衡、取消富国补贴的贸易规则,以保证穷国能够在全球化中受益。会议直指敏感的中东问题的核心,以南美12国和22个阿拉伯国家一致的立场和共同的力量,谴责美国、以色列在中东问题上的霸权主义政策,公开表达对现存国际格局的不满,以及对国际新秩序的追求。巴西在多边外交领域的“抢眼出镜”表明,巴西已经站在国际政治活动的中心,已经开始施展与世界大国地位相称的国际影响力。尽管巴西的崛起尚在未定之天,但世界已经感受到巴西崛起的步伐。尤其考虑到,冷战后的今天,众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制定雄心勃勃的国家发展规划、都想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的大背景下,巴西的崛起超越了狭隘的拉美地缘范畴,而具有世界性意义。巴西的崛起本质上是一系列新兴国家崛起的组成部分,符合世界的潮流,符合冷战后各国人民求和平、求发展的迫切愿望。巴西的崛起将改变国际政治力量的版图,有利于一个多极世界的形成,有利于国际政治力量的均衡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三)对中国的意义中国完全理解巴西在国际社会中的特殊分量。在许多国际场合甚至在未经商议的情况下,最近若干年来,中巴两国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具有十分类似的观点和立场。两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和其他场合的投票基本相似,对于国际间的一些主要问题有着十分相似的理解。这表明,中巴两国具有开展战略性合作的天然条件和强大基础。
更重要的是,一个崛起的巴西将有助于减轻美国和世界对中国崛起异乎寻常的关注,从而有助于化解中国在发展道路上来自美国霸权的压力。尽管随着中巴两国的发展,两国不可避免地在某些经济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但是一个经济繁荣、外交独立自主的巴西,将成为美国霸权的制衡力量。因此,从根本上说,巴西的崛起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而且,正如中国的崛起是中国固有的民族权利一样,巴西的崛起也是巴西的“天赋国权”。另外,中国的国家利益不在于求得对他国的霸权,因为这将使得中国走上西方大国争霸的老路,中国的利益在于自身脚踏实地的发展、在于自身的国富民安。所以,中国有必要支持巴西的崛起、支持巴西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以上的分析,本文旨在说明,巴西的崛起有利于一个多极制衡世界的形成,有利于中国的全球战略大棋局。
主要参考文献(1)李明德主编:《简明拉丁美洲百科全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2)[巴西]雅尼丝、伊利克主编,张宝宇等译:《巴西与中国——世界秩序变动中的双边关系》,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3)江时学主编:《2004~2005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4)[美]汉斯·摩根索著,卢明华、时殷弘译:《国际纵横策论》(Politics
Among
Nations),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5)[美]约翰·米尔斯海默著,王义桅、唐小松译:《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6)GS Financial Workbench: “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 Global Economics Paper, № 99. (7)John Williamson, “Lula’s Brazil”, Foreign Affairs, Jan/Feb 2003. (8)Norman Gall, “The rise of Brazil,” Commentary, January 1977. (9)G. John
Ikenberry, “Strategic Reactions to American Preeminence: Great Power Politics in he Age of Unipolarity”, report of 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28 July 2003. (10)The White House,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ept.2002,http://usinfo.state.gov/topical/pol/terror/secstrat.htm.
 日裔美国人弗朗西斯·福山在The End of History?(The National Interest, No. 16, Summer 1989,
pp.
3-18)一文中提出了“历史的终结”这一著名论断,认为冷战的结束把人类带入了“历史的终结”。事实上,苏东剧变、冷战结束,带给人类的是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但同时也意味着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可以断言,各国、各民族漫长的竞争还刚开了个头,当然更没有所谓的“终结”之时。该篇论文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黄胜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一书的基础。
  HYPERLINK
"http://br.mofcom.gov.cn/aarticle/todayheader/200504/20050400032539.html"
http://br.mofcom.gov.cn/aarticle/todayheader/200504/20050400032539.html  GS
Financial Workbench, “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 Global Economics
Paper, № 99. 
清华大学教授阎学通认为,崛起“是指一个大国的综合实力快速提高并对世界力量格局、秩序和行为准则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北京大学教授牛军则认为,“崛起”可以理解为从一个不那么富强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还有学者认为,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已经崛起的大国会允许另外一个国家的崛起,因为,崛起暗含着“起而代之”的意义,这恰恰是“已经崛起的大国”所最不能容忍的状况。参阅:
阎学通:《中国崛起——国际环境评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39页。 
牛军:《“中国崛起”: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载《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第11~12期。 
例如,南宋陈亮在《问答》篇中论及“王霸义利”问题时,有如下之语:“彼其崛起之初,眇然一亭长耳。”陈亮对汉高帝刘邦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参阅:《陈亮集》,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32页。
 爱尔兰独立以前的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即包括今天的英国和爱尔兰两国。 
【美】罗伯特·吉尔平著,武军等译:《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35~136页。 
http://www.shac.gov.cn/hwzc/zc/t20030715_75558.htm 
李明德主编:《简明拉丁美洲百科全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20页。 
巴西没有能够获得国联行政院和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席位在巴西政治分子和政治精英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遗憾和创伤。参阅:[巴西]雅尼丝、伊利克主编,张宝宇等译:《巴西与中国——世界秩序变动中的双边关系》,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第69-74页。
 Norman Gall, “The rise of Brazil,” Commentary, January 1977.  Centre For
Brazil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Oxford, Brazil’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History And Theory, Conference Report, 26 May 2000, p.4. 
http://www.tfp.org/lulawatch/v2_feb13/1.html. 
关于当今国际格局的认识存在着争论。中国的大部分学者认同“一超多强”这一判断,认为“一超多强”是当今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参阅王缉思:《对当前世界政治形势的基本估计》,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3月25日;王逸舟:《多极化不等于反美》,载《环球时报》1999年8月6日,第14版。但许多美国重量级学者则认为,当今的世界无疑是美国单极霸权的时代,参阅G.
John Ikenberry, “Strategic Reactions to American Preeminence: Great Power
Politics in the Age of Unipolarity,” report of 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28 July 2003, p.2.  李明德主编:《简明拉丁美洲百科全书》,第537页。  新华社巴西利亚2004年1月10日电。 
谌园庭:《查韦斯与卡斯特罗联手叫板布什》,载《半月谈》,2005年第10期,第85~87页。 
江时学:《美国新政府的拉美政策》,载江时学主编:《2004~2005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11页。 
Vladimir Goitia, “Governo rebate crítica americana a Fidel e Chavez,” O Estado
de S. Paulo, 2004-01-09.  GS: “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 
潘维:《国际关系的核心内容》,载《法治与“民主迷信”》,香港,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285~286页。  The White
House,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eptember
2002.  HYPERLINK "http://usinfo.state.gov/topical/pol/terror/secstrat.htm"
http://usinfo.state.gov/topical/pol/terror/secstrat.htm  “Excerpts from
Pentagon’s Plan: Prevent the Re-Emergence of a New Rival,” New York Times, March
8, 1992.  [美]汉斯·摩根索著,卢明华、时殷弘译:《国际纵横策论》(Politics Among
Nations),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  摩根索:《国际纵横策论》,第36页。 
[美]约翰·米尔斯海默著,王义桅、唐小松译:《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G. John Ikenberry,
“Strategic Reactions to American Preeminence: Great Power Politics in the Age of
Unipolarity”, p.2.  John Williamson, “Lula’s Brazil”, Foreign Affairs, Jan/Feb
2003.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2-01/18/content_243291.htm. 
新华社巴西利亚2005年5月10日电。 
巴西在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顺利解决复杂的国内日程,巴西就无法完成崛起的任务。这些国内日程,在经济领域包括贫富差距大、国内储蓄率和投资积累低,境外债务和公共债务不断增长,以及棘手的土地改革等问题,在政治领域包括如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政治制度的创新等问题。由于制约巴西崛起的诸多因素超出了本文探讨的范围,故不细谈。
 雅尼丝、伊利克主编:《巴西与中国——世界秩序变动中的双边关系》,第135页。 
张宝宇:《中国与巴西关系三十年》,载江时学主编:《2004-2005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第173~1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