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机心脏病,决策者不懂发动机研制规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5 04:28:13

中国战机心脏病,决策者不懂发动机研制规律

 

 

2010年06/24

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就摆不平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岛礁问题和能源航道问题;总之,没有一流战斗机就没有国防现代化。据说中国至今造不出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歼-10的引擎仍采用俄国造AL-31系列。中国战机心脏病的根源何在?北京权威报刊诚意推荐中国航空工业专家田文信在《看世界》、《学习时报》等刊登的论文;《中国60年为何仍造不出飞机发动机》有明确答案;一个是缺钱,更关键是缺乏技术储备。

该文披露有关的决策者根本不懂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必须经历预研--试制-验证--立项--详细设计--设计定型--生产定型的客观规律,造成几十年来对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大投入性缺乏认识。所以90年代以前,国家给航空工业的整个投入,尚不及给朝鲜援助的零头!而同一时期,中国引进英国斯贝MK202发动机进行仿制,却花费了13亿元人民币[约5亿美元],才到达西方70年代水平。对越南援助的1/10,不及,甚至不及给阿尔巴尼亚的援助直到中国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航空工业都未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中。中国航空兵主力作战型号基本采用国外动力系统,除了装备“太行”发动机的少量歼-11B战机使用国产动力系统外,所有的新研军机都是买装或仿制国外的发动机。“飞豹”战斗轰炸机用的是仿制英国“斯贝”发动机的涡扇9-“秦岭”

田文信批评中国和苏俄新式发动机研制是从立项开始,如果军方不立项发动机型号,就没有大量经费,发动机的基础研究工作基本无法开展。这不符合航空动力型号研制的客观规律。欧美等航空强国极其注重基础研究和预研,其强大的法宝为:预研工程,核心机计划,发动机系列化。三一体支撑发达国家在航空动力发展上的整个思路。在军方提出发动机研制需求之前,航空工业部门已经按照自己的研制流程,进行超前的技术探索研究。自然发动机型号研制周期就会大大缩短、研制风险也极大地降低。当军方提出下一代发动机研制需求时,航空工业部门已经将相关的技术在验证机上玩得相当纯熟。。

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投资力度远远低于研制实际需要。如60年代初中国开始研制涡扇6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根据606所资料统计,20年研制经费共计只有1.5亿元,平均每年750万元。当研制进入关键阶段,需要高投资强度时,竟然有两年每年只给200万元,以这样投资总额和投资强度来研制先进大型航空动力系统简直难以置信,但历史事实就是如此。综上所述,中苏航空发动机是按照军方需要才投入研发,科技界极其被动。西方则是民间的科研及工业领先军事需要,按照市场规律和科学发展规律积累雄厚的技术储备。空战胜负早在科学家和工程师手中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