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如井底之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20:36
文\闫旭东
单位包场著名黄梅戏演员韩在芬等黄梅戏,打电话给上班的妻子晚上去欣赏这台高雅艺术,妻子撂了一句:这年头还有谁愿意去听戏!哪天请我看大片。呜呼,我僵在那里。老实说黄梅戏应该还算是流行艺术吧,最起码在我们这(安徽)应该算是有点市场的,记得当年《天仙配》就哄动过一时。严凤英、马兰、韩在芬、吴琼等等,连我这个几乎没有任何艺术细胞和时髦情趣的人都能数出一二明星来。
记得前些年也是单位包场河南豫剧团的演出,因为听说那天演的是《朝阳沟》,因为小时侯看过电影,对里面台词“前脚蹬,后脚撑”记忆颇为深刻,那时还没有结婚,咱自各溜去,看看许多年轻人认为是古董的东西,老实说除了舞台背景不是很好外,从咱的眼光看,演的还满不错。但遗憾的是,戏演到半截落下除了咱这个铁杆青年(其实咱那时也近三十,就算青年吧)外,剩下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呜呼。是豫剧没有得到发展还是现代人审美发生了变化,咱总觉得有点无奈,就象如今寒(韩)流阵阵,超女(男)声声,咱赶不上这时髦一样。
就在咱单位包场当日(4月30日)看报(2007年3月26日《新安晚报》)突然看到了这样两篇文章。一是“孟京辉:中国戏剧如井底之蛙”,二是:“越剧本科招生遭遇尴尬——免学费、包分配仍少人报考。前者孟京辉认为:国内戏剧界缺乏影响世界的大师和流派,整个就是“井底之蛙”,并自称是“戏剧界井底之蛙里蹦得比较高的一只”。后者说:与电影学院招生考试的人头攒动相比,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分院的招生景象很是凄凉。虽然学院开出了10年学费全免,完成学业后可进入上海越剧院工作、也就拥有了很多人羡慕的上海户口的优厚条件,但让人尴尬的是,招生点门前仍然冷冷清清。
对于先锋导演孟京辉咱是第一次听说其名,可以说是不了解这个人,但这个人的“谦虚”到让咱感了兴趣,泱泱大国就这么一只“戏剧界井底之蛙里蹦得比较高的一只”,不容易!但这个人对中国戏剧的担忧到是值得关注,“国内戏剧界缺乏影响世界的大师和流派”,咱想这也比较客观,咱们常常关起门来说大话,就象如今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一样,你再牛,别人不承认你,大爷!你自己玩知名度,不行!要有实际的东西。数数中国戏剧界世界大师还真的不知道有谁(不要笑咱井底之蛙),中国泱泱大国确实需要几只“蹦得比较高”的蛙们。
后者咱想可能不仅仅是越剧的沦落问题,据说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吕建华听说后十分震惊:“越剧没落到这种地步了吗?”,问的好呀!现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年轻一代对戏曲艺术如此冷落呢?咱慢慢的思量还真有点线索来:一则,学习戏剧是不是很有“钱”途,在这金钱占了上流的社会,没有“钱”途,就等于说没有未来;二则,十几年的戏曲学习如果学出个不合格品,是不是浪费了青春年华。虽说学校打着10年学费全面等优厚条件,但书本费生活费等等还是要投入的,10年后进入上海越剧院工作,这个越剧院又不是国家包养的铁饭碗单位和老爷机构,10年后效益不好,这些投入不还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再说许多选秀节目可以让人一举成名,这个“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寂寞当下还有几个人能做到。
呜呼!当咱第一眼看到先锋导演孟京辉的言论“中国戏剧如井底之蛙”还真的出了一身冷汗(咱出汗是没有用的,譬如说咱老婆不愿去咱都没有办法),中国的非物质文化还真的到了要抢救的地步了?耕牛、家鸡真的要成为稀有动物,象大熊猫一样要保护了?!可见戏剧这个“动物”的生存环境真正发生变化了。我不知道京剧的情况怎样,但总的看来中国的许多戏剧真的有点悬了。
我们安徽合肥有一种地方小戏叫庐剧(也叫小刀戏),咱小的时候,乡间每到年关闲时总是演上几天,十里百乡人头攒动,唱到悲观处,台下一片切切啼哭之声,至今许多老年人,包括我的母亲还痴迷于听这种戏剧。前段时间听说安徽庐剧团到香港演出获得很大成功,咱想这也应该是中国戏剧(其实不能代表)不被冷落的一点安慰吧。
写于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