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基层央行社会公信力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8:25:04
对提升基层央行社会公信力的思考
摘要:社会公信力大小是评价基层央行工作成效,体现基层央行地位,检验基层央行作用的重要标准。基层央行提升社会公信力,需要做到:执行政策要有前瞻性,处置危机要有高效性,制定政策要有可行性,分析预测要有准确性,公共关系要有亲和性,塑造形象要有长效性。
关键词:基层央行;社会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428(2006)11-0071-02
公信力指国家机关或公共服务部门在处理社会公共关系事务中所具备的为社会公众所认同和信任的影响能力。公信力的基础是诚信和公正,具体表现为相关部门在处理公务中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果。
一、基层央行社会公信力的内在构成及作用
基层央行社会公信力主要由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构成。硬实力包括行政执行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政策制定能力。软实力包括分析预测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和形象塑造能力。
1.行政执行能力是根本。基层央行公信力只有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中才能显现。也就是说必须依靠强大的行政执行能力,在积极履行职责中才能让公众逐步认识、感受和体会到基层央行的重要性。
2.危机处理能力是关键。作为维护金融稳定的部门,基层央行在处理突发性金融事件中,最能证明自身的价值,也最能赢得社会公信力。因为发生金融危机事件时,地方政府期待基层央行大力支持,涉债主体需要基层央行及时介入,金融部门渴望基层央行出面协调。
3.政策制定能力是支撑。传导、贯彻货币政策是基层央行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赢得社会信任的主要手段。但上级制定的货币政策固然及时、准确、客观,但针对 的是全局情况,解决的是整体问题。对于各地来说,情况各异,特点不同。如果基层央行在贯彻中能结合实际,再提出具体的主张和措施,不仅能借助这个尚方宝 剑,消除公众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看法,心悦诚服地接受上级的政策,还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保持久远、广泛的公信力。
4.分析预测能力是依托。调查研究工作是中央银行的天赋之职,是基层央行独有的优势,也是建树公信力的依托。如果基层央行注重研究成果的运用,能用准确的 分析预测对辖区经济金融运行和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判断和预测,就会形成无形的社会公信力,让政府领导和社会群体重视央行的分析报告,在决策中参考和听从央行 的建议。
5.公共关系能力是保证。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基层央行的公信力与受众的关心程度紧密联系。如果能够针对公众关心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手段,及时进行宣传, 就能使金融知识进入千家万户,与百姓“贴心贴肉”,产生很强的公信力。反之,如果不顾及公众的心理,不考虑不同社会群体的反映,尽搞一些没有实质内容的活 动,尽发一些冠冕堂皇的稿子,就引不起公众的兴趣,也就难以形成公信力。
6.队伍建设能力是基础。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公信力的建立和保护需要很长的时间,但破坏却只要一两个案件或一两个人员。因此,基层央行的公 信力是央行工作人员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思想品格、职业道德好,央行的公信力就强。反之,如果工作人员发生案件,或道德败坏、作风不 正,就容易在社会上产生恶劣影响。可见,切实抓好央行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塑造央行公信力的基础。
二、当前基层央行社会公信力建设中面临的困难
人民银行体制改革后,基层央行在履职中存在一个逐步适应和完善到位的过程,在提升社会公信力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
1.履行职责的手段不够丰富。基层央行在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时,还必须支持辖区经济发展,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支持下岗就业,兼顾城乡和社会 协调发展等问题,情况十分复杂。而目前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都集中在总行,基层行的手段十分有限,发挥的作用也较有限,与地方政府和老百姓的期望还存在不小差 距。
2.维护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当前,基层央行在协调由个别大企业集团资金链断裂引发的区域性连环担保追偿危机中,由于牵涉面广,加上人民银行不直接监管金 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协调起来难度较大。而这类事件又恰恰关系到地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发展环境,地方各界十分关注,一旦处置不当,将严重影响基层央行的 威信。
3.横向协调的成本明显上升。监管职能分设使得基层央行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协调从内部转向外部,行动机制从统一转向分散,在重大决策和重大行动时必须争取相 关部门支持。而由于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外部协调沟通机制,不仅增加了基层央行协调的成本,还会不时出现意见相左和认识标准不一的问题,使得基层央行一些重 要工作难以推动,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效,从而削弱了在社会群体中的影响。
三、提升基层央行社会公信力的相关建议
1.执行政策要有前瞻性。央行职能调整后,基层人民银行应将工作视野从金融向经济领域延伸,从单纯的机构管理模式向灵活的功能管理模式转变。在贯彻执行货 币政策、宏观调控、改进金融服务、维护金融稳定方面,不仅要分析过去的情况、考虑现在的情况,更要预测未来的情况,保证在执行政策方面具有前瞻性,既推动 经济发展,又提供优质服务,还营造稳定环境,让政府、企业和老百姓实实在在受益,让地方各界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央行的作用,从而增强对基层央行的信任和依 赖。
2.处理危机要有高效性。在危机事件中,基层央行自然而然地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只有不躲不让,主动迎上,提出可行之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蔓延, 才能让社会各界交口称赞,刮目相看,从而提升社会公信力。这就要求基层央行不仅要掌握辖区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更要掌握辖区大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状况和相 互担保情况,保持高度警惕,在单个企业发生资金危机时迅速作出反应,及时介入,控制事态发展,才能有效制止单个企业风险演变为区域性的危机。
3.制定政策要有可行性。基层银行所制定的政策,所作出的决策,既要符合上级要求和意图,又要符合本地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基 层央行必须与政府综合部门、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机制,建立重要信息反馈制度、重大问题询问制度和重要措施督导制度,对金融运行出现的重大问题, 重大政策出台后及时分析和研究,及时纠正政策执行中的偏差,缩短政策措施落实的时滞,才能减少贯彻执行政策中的局限,调节地方经济发展,从而发挥好在金融 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建立起威信。
4.分析预测要有准确性。分析预测是基层央行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央行只有深入调查,用翔实的数据和事例来进行论证和辨析,才能提供准确的经济金融 运行预测,不失时机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才能影响地方党政的决策,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引导,公信力才会油然而生。
5.公共关系要有亲和性。基层央行公共关系应根据地方政府、企业、公众对央行的不同认识、不同了解、不同感受,深入基层、乡镇、外企,加强相关业务宣传、 政策宣传,让金融知识层层渗透,扎根基层,深入百姓,树立亲和形象,让更多的公众了解、理解和支持人民银行的工作,以巨大的央行魅力吸引、感染公众。在宣 传方式上要创新形式,用群众所喜爱、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内容要通俗易懂,紧贴大众的生活。
6.塑造形象要有长效性。基层央行应从队伍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提升对外服务态度和服务技能,争取社会公众好的口碑和声誉。加大服务场所的投 入,用好的设施、优美的环境、提供便民的服务。加快科技创新,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强化员工培训,树立良好的工作礼仪,在公务场合展示良好的央行员 工形象。加强廉政教育,要求员工工作时廉洁守纪,生活中遵纪守法,自觉摆脱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维护好自身形象。
(责任编辑: 周智立)
摘自:《上海金融》2006年11期 作者:徐驰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