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5:10:56
周光敏《黄帝阴符经》之解读
前言:《黄帝阴符经》简称《阴符经》或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也称《黄帝天机经》,因其流传不同,共有两个版本,一为三百二十三字,一为四百四十八字。本文采用《四库全书·子部·十四·阴符经·道家类》原文,即全文三百二十三字版本进行注释,特此说明。
在《四库全书》《阴符经解》中有如下记载:“旧本题黄帝撰,太公(指姜太公)、范蠡(战国时越国的政治家、军事家)、鬼谷子(战国时军事家)、张良(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李荃(唐朝道人)六家注(解)……不详何代人叙集。太公以后为《阴符经》注者凡六家……”;在《四库全书·阴符经考异·朱子(即大儒朱熹)撰》中,朱子写道:《阴符经》三百言,李荃(唐朝道人)得于石室(嵩山少室虎口岩石室),云寇谦之所藏,出于黄帝……”。至于作者是谁,已经无法考证了。
《阴符经》虽然只有短短的三百二十三字,但却言简意赅,寓意深奥,如果用于修道则可以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用于政治,或可以巩固政权,或可以改朝换代,因此被历代帝王列为禁书,并被历代道家和军事家奉为宝典秘籍,所以在社会上少有留传。
更鉴于《阴符经》为中古文言文,文字深奥艰涩,其内容涵盖古人对天文、地理、哲学、医学、易经、军事等等方面的阐述,所以今人很难读懂。如果朋友们点击《百度搜索》,可发现14400多条有关《阴符经》的网页,但对于《阴符经》的解读,主要是重复清朝以前的哲人(政治家、军事家、儒家、道家)的注释,而今人的很少。虽然对其注释或解读的版本很多,或因他们掌握的知识面所限,或因其所解读的仍是文言,今人仍难读懂。所以要想让今人能比较好的理解《阴符经》的精髓,就需要对《阴符经》做一番深入的研究。
本文作者周光敏爱好广泛,业余时间喜爱中医学、易学(仅知之皮毛),也看些道家书籍,对现代的一些科学知识也十分关注,更喜爱对上古史研究。为了宏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中华文化造福今人,作者不以学识陋浅,斗胆冒班门弄斧之嫌,将按其原文自然段落,将《阴符经》译为白话,以飨读者。至于说本人对《阴符经》译的质量如何?这也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好则,文章是按《阴符经》自然段落进行注释,朋友们可以逐条逐字进行对照,并查阅汉字字典进行评判。
关于本人对《阴符经》的注释,特作如下声明:
一、        此篇文章有关《阴符经》的注释部分,系周光敏对《阴符经》的研究成果,任何单位、任何人不经本人同意,不许在任何平面的、电子的出版物上引用。
二、此篇文章可以下载阅读,但如在网上转载,应注明本人姓名。
三、关于对《阴符经》的注释,系三年前完成于本人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中华上古传奇》中。为让朋友们再了解一下此书内容,现按原小说内容进行博出。并欢迎网友们评点!
《中华上古传奇》第四十三回
崆峒山黄帝修道 阴符经宝典面世
话说黄帝于崆峒山逍遥观潜心修道,弹指间已数十年过去。在这数十年里,黄帝参悟天地万物和人生之道,又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宝贵的文化遗产—《阴符经》。在此之前,说书的曾讲到黄帝的宏篇巨著《黄帝内经》,全书约七十万字,这本书堪称为中国古人对于天地和生命规律认识的大百科全书。而说到《阴符经》,人们却知之者甚少了。因为此书,用于修道则可以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用于政治,或可以巩固政权,或可以改朝换代,因此被历代帝王列为禁书,所以在社会上少有留传。
《阴符经》虽然只有短短的三百二十三字,但却言简意赅,寓意深奥,并且被历代道家和军事家奉为宝典。那么,这部《阴符经》都写了些什么?且听说书人细细道来。
这《阴符经》共分上、中、下三篇。因为原文过于深奥,内容涉及面甚广,说书的不以学识陋浅,斗胆冒班门弄斧之嫌,按其原文自然段落,将《阴符经》译为白话,以飨读者。至于译文是否符合原义,这就是说书的水平所限了,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则,有原文在此,对持疑义者只希图抛砖引玉而已。以下黑体字为原文,黑体字之后为说书人所译的白话。
上篇为: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也。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
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地的
下篇为: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大蠢然。
盲人特别善于听声音,耳聋的人特别善于看东西,这是因为人之耳目皆分于心,一心无二用也。将精力专心致志的用于一个方面,如果是在战场上,就相当于增加了十倍的兵力;如能退思三反,经昼历夜,思而后行,待机而动,就相当于增加了万倍的兵力。
人心因外界事物而生,也因外界事物而死,而生死之机关全在于眼睛。外界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因人生,也不因人而死。人的心灵活动或意识的产生,是通过眼睛而感知外界事物的景像,正所谓,目有所视,心有所动。
如果用于养身,太多的外界事物进入眼中,动于心中,则使人心烦意乱,神不守舍,势必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坏的影响,甚至生病而死。所以,闭目可以养神,少视可以静心,欲长寿者需谨记之。为天下者,则需要见机行事,而天下之机者,也全在于心目。心能发目,目能发机,必须用眼紧密观察时事动态,伺机而动,因为这涉及到人的生死存亡的大事。
天地原本无意给人带来什么恩惠,但实际上却给人类带来无限的恩惠。日月行天,地产万物,都不是天地的有为而作,而是它们的本能。但正是它们的无为本能,却使人和万物才得以生长。而迅猛的雷,疾烈的风,虽然也是天地的无为而作,但却是在向人和万物警示着春天或冬天的来临,春雷使“幽蛰蠢动,万物乐生”,烈风使过冬的动物入蛰,万物冬藏收敛。如果人在行事时违背了自然规律,或者不畏惧天地给于的警示,即所谓“逆天”而行,那将是极其愚蠢的行为,也必然会遭到天地的惩罚。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欢乐至极的时候,将使人的性情产生许多欲望;只有在极其清静的时候,人的性情才会产生贞廉。人的性情是可以改变的,极度的欢乐将使人迷失对事物的正确判断,所以性余则神浊,性廉则神清;神者智之泉,神清则智明。
天地以它自己私藏的一切,全部用于养育普天下的万事万物。飞禽之所以能在天空中翱翔,是因为它能对空气加以控制和利用;而人欲奋发图强,也全在争之一气也。
生是死的根源,死是生的根源。人从诞生的时候起就埋下了死亡之根,人的生命过程,就是一步步向着衰老死亡走去,而死亡又预示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正所谓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这原本就是自然之道(法则),应该泰然处之。如果执意求生,贪生怕死,反而加速死亡;如果直面人生,视死如归,反而可以安生长生。在军事上,孙子曰:“投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皆为善于运用生死之道(法则)也。恩和害和生与死一样,同样是一对矛盾体。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无恩怎能言害?无害如何言恩?当君子出现祸害而有人搭救之时,君子称搭救自己的人为恩人,并且对搭救者感恩戴德,对君子而言,岂不是恩生于害?当小人出现危难而被搭救之后,知恩不报,忘恩负义,君子施恩,反受其害,对君子而言,岂不是害生于恩?老子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与此实为异曲同工之意也。
那些愚昧的人,以为天地的道理既神圣而又不可捉摸;但在我看来,无论是时间和事物的哲理(即规律)都是可以探讨的。
以上是对《黄帝阴符经》的全部译文。
诸位:这《阴符经》的内容实在太精彩了!仅仅短短的三百余字,竟然将天地宇宙之道、人和万物之道,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说的是那样精辟,那样动人,并且处处折射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这是黄帝在继《黄帝内经》之后,在社会科学方面对我中华民族的又一巨大贡献。诚然,如《黄帝内经》一样,由于当时的文字和文字载体所限,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能肯定全部出自于黄帝之手,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伟大价值。根据史料记载,《阴符经》最早出现在西周,战国时的鬼谷子曾用它教授学生,苏秦曾用它来纵横天下,而姜子牙、范蠡、张良、诸葛亮都因读了此书,才能帮助自己的主人夺得天下。由此而言,此书堪称为政治家、军事家的宝典!
这正是:阴符宝经藏玄机,三盗互盗有秘密。
如若识破三者道,上者为王下为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