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地名——八仙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8:27:46


旧时的上海八仙桥,知名度较高。它有着较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商业气息、旧日的上海风情……
1900年菜场附近建成了敏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这里的交通要道地位逐渐开始显现,沿街的商铺也逐渐增多,以菜场为中心的老区开始形成,因为附近的周泾上有一座八仙桥,所以该地区被大家俗称为八仙桥。1917年八仙桥东北面开设了著名的大世界游乐场,接着恩派亚大戏院、黄金大戏院、南京大戏院、恒雅甬剧场等相继在附近建成,极大地刺激了八仙桥地区的繁荣与发展。大小饭店星罗棋布,各种商店鳞次栉比,由此,八仙桥发展成为老上海的商业中心之一。
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八仙桥的范围並不大。它东起西藏南路,西至普安路。北始宁海西路,南止淮海中路。其要冲部分:则是由西藏南路始;由东向西约200多米的金陵中路段,到龙门路左转弯约200多米南北向的龙门路段,到淮海中路再右转弯直至普安路;东西向也是200多米的淮海中路段。上叙路段,商业气息非常浓厚。
在金陵中路段,馬路的北面有宝大祥、协大祥二家著名的绸布店、有参店、药店、茶叶店、全国土产商店、以及龙门路与金陵中路交汇处的;著名的八仙桥小菜场、菜场旁的日日得意楼(茶楼兼书场)金陵中路段的北面则有:西藏中路口的黄金大戏院(大众剧场)、五金店、金中食堂、布店、月宫理发店(当时很出名)、百货店、西湖浴室、邮政局……。
在龙门路段:东面有店心店、蓆子店、糕团店。
西面有金陵路龙门路转角处的上海最老的饭店——老人和菜馆。有食品店、果园日夜点心店、书店、日夜商店、棉花店、国泰药房、以及龙门路、淮海中路转角处弄堂里的龙门路地段医院(原是上海大亨黄金荣的故居)。
在龙门路至普安路的淮海中路段:200米左右长的马路两旁;北面有熟食店、春光、鸿祥服装店,有皮鞋店、童装店、淮海钟表店、三勤旧货商店……,南面有恩派尔电影院(嵩山电影院)、鲜花店、东方红食品店、鸿兴菜馆、淮海中药店……过了普安路,那就是外国坟山了(今淮海公园)
这一范围内,可以说百业杂陈。游客可以在这里买到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
闲时,你可以在“月宫”理个发。然后去“西湖”洗个澡,浴后你可去日日得意楼听回书。
你要宴请亲朋好友吗?有数百年的老饭店“人和馆”,小酌、宴席随你的便。
看戏有黄金大戏院、观赏电影有嵩山电影院。
补身有参店、看病有医院、药店……。
最难得的是:这里有象征老上海风情的;叮叮叮噹噹的有轨电车。
旧时,由十六铺、老北站方向开来的2路、5路有轨电车从这里穿梭而过。叮叮噹噹的铃声、电车压在铁轨 上轰鸣声,两旁人行道上穿流不息的人群,以及各式的店招、店牌……,活脱脱一幅老上海的风情画。
在八仙桥——尤其值的一提的是:龙门路、金陵中路转角处的上海最最老的本帮饭店“老人和”菜馆。此店可算得上是本帮菜馆在上海的鼻祖。清嘉庆年间(1800年)始建于老城厢的馆驿街、方浜中路口(即今老城隍廟斜对面)。
此后,历经沧桑百多年,于抗战前后搬至八仙桥——金陵中路、龙门路口。
上海一些著名的老本帮菜馆,如上海老饭店、德兴馆、同泰祥、老正兴等,其历史都比它差远了。屈指算来“人和馆”已在上海开设了二百多年。其历史的悠远,上海没有一家饭店能和它相比。
老城厢的“老人和”我没有见到。我见到的是八仙桥的“老人和”饭店。
“老人和”是一家二层楼,砖木结构的本帮饭店。楼下前半是堂口,后半是厨房。而二楼则全部是堂口。
楼下是八仙桌、长凳子。专供大众菜肴:如素十巾、咸肉豆腐汤、炒酱、内丝黄豆汤等。这些菜都是批量制作、所以是现成的。客人来了就吃,吃好就走,类似今天的快菜。因热菜热饭、价格合理、不必久等,所有深受小商、小贩、附近店员的欢迎。
二楼则是八仙桌、靠椅。供应本帮名菜。其供应品种丰富多彩、四季不同。
如春天有“春笋鳝户”“油焖竹笋”“清蒸时鱼” 夏天则供应:该店的特色品牌——各种冷糟菜肴,如糟鸡、糟脚爪、糟白肚、糟毛豆……。
冬季则供应除名菜外还有各种“热糟”如醃川、煎糟、汤酱、秃肺、划水等……(有些菜名没听说过吧!)
秋季则供应以蟹为主的菜肴:如清水大闸蟹、炒蟹粉。炒蟹黄油、蟹粉豆腐、等。尤其吸引人的是,该店厨师把好大的活蟹,蒸好后一只只放在盆子里标上价,放在供应冷菜的橱窗里销售。吸引了不少的食客。因而二楼的吃客基本上是回头客。由于该店菜肴正宗、价格合理,店历史悠久牌子老,所以八仙桥的“老人和”生意相当不错。
公私合营后任该店的公方经理中,有几个是极会做生意的。如70年代该店的公方经理袁寿生,他充分调动大厨王庆财的积极性,发扬光大了该店历史悠久的“糟货糸列”使之于“冷、热”糟菜至今仍闻名海上。成为现址(在瑞金二路近打浦桥)“老人和”的招牌菜。
……现时的八仙桥,这里只有两叁幢现代化的高楼以及北面的大片绿地。
八仙桥——少了昔日的繁华、旧时的风情!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