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班规为何执行不下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8:05:48

字数:1337    字号:大中小
我曾经在一个学年中三次制定过班规。每次班规执行不到一个月就形同虚设,班级管理陷入了人治的怪圈,我每天像消防员一样,四处奔走处理各种琐事,疲于奔命。
班规每次都执行不下去,这不得不让我深思,是什么原因造成我班依法治班难呢?深入思考后,我发现主要有下面六个原因:
一、制定时缺乏民主基础。班规是班委会成员制定的,没有广泛地征求班级成员的意见和建议。没有广泛的民主参与,制定出来的班规体现的只是小团体的意志,不能代表广大同学的根本利益,不能激发同学们的主人翁精神,更不用说提高同学们遵守和执行的自觉性了。
二、目的上急功近利,重处罚轻教育。我发现在班规的制定过程中贯彻了一种不正确的理念——制度就是用来管人的,而忽略了制度本身的教育意义。我们往往在制度中明确了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要进行处罚,但是处罚后就算完成了任务,什么教育引导,什么心理疏导,什么学生申诉机制,在我们的班规里几乎为零。这种教育方式是极其简单的,不负责任的,因而也是最低效的。作为十六七岁的高中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还远未达到成人的水平,犯一些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根源,并提出预防和解决的措施,引导他们向健康的方向成长。然而我却在班级管理中颠倒了主次,忽视了思想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地位,忽视了教育的出发点,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说班规的失败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
三、内容上缺乏人文精神,没有凝聚力。班规没有体现班级文化的特色,缺乏必要的文化精神作为支撑。缺乏人文关怀的班规很难增强同学们的认同感,这样的班规给人的感觉是冷冰冰的,是要死死地限制大家活动的自由。其实班规不是用来“整人”的,而是教育孩子们的,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用人文精神来丰富制度的教育功能,给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就很难让孩子们朝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四、可操作性不强。主要表现在班规缺乏一个操作的“度”,处罚措施过于单一,缺少层次,没有把握好学生的接受度,不能深切地触及灵魂,因此班规对学生缺乏约束力。我曾采用过罚做义务劳动这种办法来惩罚违纪学生,但是我们学校劳动任务量不大,当违纪人数增加时,那丁点劳动根本达不到惩罚的效果。有时候人多一点,那些违纪的孩子在一起反而很高兴,居然有一种归队的感觉。当学生把惩罚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那么处罚要触及犯错者的灵魂,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这一招便也宣布作废。
五、推行时没有群众基础。我总结了过去几次班规失败的教训,发现一点是相同的——过于依赖班干部,过于相信学生自制能力,执行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因此难逃失败结局。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班干部在执行过程中开始时还能秉公执法,时间长了,当自己或自己的朋友违纪时,不免出现有“法”不依的现象。公平是制度的生命,如果第一次学生犯规和第二次处理不一样,甲和乙处理不一样,就会影响制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最后,班规只能是摆设。
六、贯彻上缺乏连续性。政策最忌讳朝令夕改,一个学年三次修订班规,打乱了班规执行的连续性。学生在这样混乱的规则面前无所适从。当规则可以如此随意地修改,它的权威性也就一点点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