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银行业变革步入深水区 2007新角闯入将引发变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9:58:14
2007-01-03 10:44:48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6年,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世纪性的变革已渐入深水区。这一年,中国银行业变奏华章绚丽绽放。这是一个国有银行背水一战取得重大战果而值得高歌庆贺的年份,更是一个激励中资银行群体扬鞭奋蹄的年份。因为在这年年末,WTO保护期全面结束,中国银行业对外资银行业彻底开放门户,完成本地法人注册的外资大行将于2007年正式享受“国民待遇”。
对外资银行的门户洞开,意味着中外资银行正面交锋已进入肉搏战状态。而全方位的争夺战将高度释放“鲶鱼效应”,中资银行势必呈现群体性“力争上游”积极之态。可以毫无悬念地预言,2007年,将是银行业在各次领域中发生微妙变局的一年。
第一梯队
农行新年启动股改上市 国有银行或自此终结财政援助
足够的前奏铺垫必将引发华丽的乐章,国有银行“背水一战”式的世纪变革亦是如此。在150亿美元注资和剥离7000多亿人民币不良资产的国力“外援”下,在数年自修“内功”的嬗变中,中国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终于在去年年初完成了与中行和建行不同组合的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战略性举措。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工行开了“A+H”模式的先河。
在恢弘无限的外在气势下,国有银行“内功”如何呢?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06年岁末“年终总结”时称,中行和建行及工行三大国有银行已在内控和“三会”相互制衡及公司治理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提升,但正道依然漫漫。我们相信,在外资银行的正面竞争压力下,在国内外资本市场外在监督和约束下,工行为代表的国有银行更将“修其内功”。
工行和中行去年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奏响的悦耳乐章能否在今年得以延续呢?关注点自然落在农业银行身上。这家网点最为庞大、资产规模仅次于工行的国有银行,因历史包袱最为沉重且大部分网点在农村,而成为国有银行改革的最后保垒。经历分拆和股改无期的重重纷争之后,农行整体和上市有望于明年启动并完成。银行界人士预期,农行股改和上市有望终结国有商业银行依赖政府一次次救助的体制途径,被推向资本市场的国有银行将自主沉浮。
第二梯队
广发行重组树立新标杆 股份制银行上市并购潮更汹涌
“冲刺资本充足率达标”成为13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去年的头等要务,因为银监会要求所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在2007年1月1日达标,否则将视差距情况实施不同程度的惩罚性限制措施。全球关注的广东发展银行重组事件便是极为典型的一例。历史包袱沉重的广发行经过历时近两年的筛选性竞价谈判,花旗财团终以242.67亿元的高价从40多家全球竞购者中胜出。花旗携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掌控广发行,必将为后者输入国际理念。财务指标已脱胎换骨的新广发行不可能在今年内凤凰涅槃,但今年却是其重塑自我的开端。
一直依赖中信集团输血的中信银行在同年亦展开快速引资动作。2006年11月22日,西班牙最大银行BBCA斥资约100亿人民币购入中信银行5%股权,并有权增持至9.9%。目前,一再改辙的中信银行正冲刺“A+H”上市,计划在今年3月左右迈进资本市场,成为今年首只银行股。同为国资背景的光大银行终于在去年年底盼来国务院关于同意注资重组的批文,光大银行有望成为首家亦很可能是最后一家获得汇金注资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
已先期步入资本市场的民生、华夏、浦发行和招行则纷纷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便利实施再融资,在新年到来之前完成达标。其中招行更以国际资本市场火爆抢购成就国内首家ATOH银行股。浦发行欲将步其后尘,民生银行则考虑今年再度重启赴港上市,并正酝酿跨境并购。兴业银行A股“上会”传言年内将落实。但令人遗憾的是,最早为外资掌控的深发展却陷入资本充足率未能如期达标的困境。因“零对价”方案未获通过,深发展新股改方案迟迟未能呈现。但可以肯定的是,深发展今年将千方百计摆脱这一缠绕难决的问题。
第三梯队
谋求“外引&内联” 城商行资本市场将“破零”
全国113家城商行在去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外引和内联”运动。这一年,银监会为高风险省会城商行发出“死刑”令,“死刑”条件是“有形资本占全部资产小于2%,且政府无力或无意救助”。一时间,各城商行为了逃脱“死刑”而各施其法。于是,“外引内联”成为潮流。最典型的当属深圳商业银行重组案例。平安保险集团以49亿人民币一举吞下深商行89.24%股权,成为深商行的新东家。重庆市商业银行亦赶在年末引入凯雷和大新银行,其他城商行亦均在政府的力助下设想走出困境。
“合纵连横”是城商行突出重围的另一途径。继徽商银行之后,江苏省内无锡、苏州、南通等10个城市的城商行合并重组设立“江苏银行”,将于元月正式挂牌。这家“小舢板合并而成的船只”能否形成“合并效应”还应假以时日观察。河南、山东和山西等省市亦正紧锣密鼓地筹划“合并大计”,以期“抱团突围”。
上市和突破区域之限异地设立机构是城商行优胜者的谋略。去年,城商行中的佼佼者——上海银行首度在上海之外的宁波设立机构。这是国内城商行最具历史性的一个举动,囿于一城的城商行在十多年后终于可以跨区域经营。北京银行和南京银行亦有望在上海银行之后走出本城走向异地。上海银行和北京银行及南京银行更谋划着上市,今年极有可能实现城商行在资本市场上零的突破。
第四梯队
农村金融超常放开 农信社将定位于社区金融
农村金融一直是正规金融机构力避之地,四大国有银行纷纷撤退缩减其在农村的地盘。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的农村银行激起国人对穷人银行的无限联想。刘明康去年年终时称,假以时日,中国的农村银行亦会办好。刘明康所指正是去年年末银监会对各类资本超常放开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鼓励各类资本和金融机构步入农村地区,立足“三农”开展金融服务。舆论为此一片赞赏声。但农村金融今年是否将因此而活跃可能还不应过于乐观。毕竟,资本趋利而生,逐利而往。一个例证便是,前年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目前的日子并不好过。
事实上,数万家农信社正生存于农村。但农信社包袱之沉重已不是秘密。为此,银监会要求农信社在限期内改制达标。广东农信社等一批农信社在增资扩股之后获得央行专项注资。与此同时,一批因城市化进程而与“三农”几乎无关的优质农信社则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社和农村商业银行均被定位为“服务于城市和农村的零售社区银行”。可以预见,更多的农村商业银行将涌现,但农村商业银行很可能洗净了“农味”。
■ 相关报道
外资银行抢赶本土注册中外银行驳火零售市场
2006年底是蛰伏于中国十多年的外资银行期待已久的时刻。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对外资银行彻底开放,外资银行终于可以全力攻入人民币零售市场。因应银监会“本土注册”的政策导向,花旗、汇丰和渣打等十多家外资银行抢赶“本土注册”。这些外资银行最快将于3月左右正式杀入人民币零售市场,抢夺中资银行的最后一块独享地。中外资银行将在“人才”、“产品”、“服务”等领域展开全面较量。最得益的当然是不出国门的国人,自此可以享受中外资银行的“升级”服务。
事实上,外资银行多实施“双面”策略——购入中资银行大比例股权,以技术换市场、本土注册,快速扩张网络。外资银行完成本地注册后,今年将更加倾力自我扩张。
面对强力挑战,中资银行已在努力自我提升。“任何一个行业的开放结果便是整体的提升,当然逃脱不了优胜劣汰的规则。我们已明知自己的短处和他人的长处,更加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他人的劣势。中资银行最短板之处在于公司管治水平。谁提升得快,谁就是胜者。”一家中资银行行长如是辨识未来大势。
本版撰文:
本报首席记者 谢艳霞
实习生 巩奕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