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学科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4:53:11
课题研究的论文或反思:
政史学科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泽州县李寨乡初级中学校:政史地组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是人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在一定的情况下自动化地进行某些动作的特殊的心理倾向。在初三历史学习中,同样有这种优秀的学习习惯存在,如果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学习规律,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几年历史教学,总是感觉一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接受快,学习效果好而且学得轻松,而有一部分学生历史学习尽管也投入了许多时间精力,但却效果不佳。表现为知识结构杂乱无章,学习成绩始终徘徊在低迷状态。经过分析,我发现这部分出现问题的学生有许多相似的特点,比如:没有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行为习惯、学习主动性差、性格比较内敛不够活跃等等。为此,我几年来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在实践中边摸索边归纳,总结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历史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一、培养观察细节、有条理的习惯
历史是培养聪明的学问。有条理、注意观察细节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初始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善于观察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良好的观察甚至可以说是成功的一半。近年来,在二期课改推动下,上海历史教学和考试走向全面培养和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仔细观察事物并且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历史高考的基本题型——信息阐释题。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给出一些图片和文字的材料,请学生们认真观察,尽量挖掘其中的信息。提高观察力,当然要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那就是:先整体后局部,最后回归整体为一个基本观察过程,对于复杂的事物,甚至要多几次如此观察的过程,仔细揣摩图片或文字里透露出来的全部信息。得出结论的时候,观点必须来自于观察的结果,做到有论有据,反对主观妄断甚至是胡乱猜测、不着边际。
在平时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培养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养成良好的条理性习惯,从小事开始,从细节入手。以作业要求为例,教师不仅要认真仔细地批改学生作业,更应该关注从学生作业中反映出来与行为习惯有关系的细节问题。一般而言,卷面肮脏、字迹潦草涂改的作业从细节上说明了学生学业杂乱无章,最起码是不拘小节、粗心大意、马虎敷衍。因此,教师要在学习伊始就给学生及时提出要求,不论作业内容质量如何,首先给出作业规范,不合格的作业退回重写,直到学生交出符合要求的作业为止。其次,注重口头表达和书面答题的条理性,在平时强调表达的清晰和思路的条理,培养学生有条不紊展开问题的习惯。
二、自我归纳整理知识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历史是培养思维的学科,史实固然是需要记忆的,可是必须搞清楚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联系、比较,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初三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方法和习惯。每堂课后,我要求学生在笔记中整理本节课知识结构,或者用箭头线条表示历史知识之间的关系;在学完一个阶段历史后,编制阶段知识结构,言简意赅而表达清楚的笔记为优。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的习惯
良好的心态是保持行为定式的基本条件,只有稳定自己的心态,不骄不躁,在学习中才能循序渐进,逐渐步入自由王国的境界。初三历史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心态的培养。每天教学之前,我观察的比较多的一个细节就是学生们的情绪,开始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学生们表现出情绪饱满精神抖擞,发现情绪低落的情况,及时找谈心。
1、良好的心态是一种平静的心境。“静”即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或说是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不骄,败不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因琐事而心情不畅,大大降低学习效率,初三时尤为重要。“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正常发挥乃至超常发挥的重要保障。当遇到简单、自己很有把握的题目时不沾沾自喜,以为万事大吉;当遇到很难连一点儿思路都没有的题目时,也不灰心丧气。带着一颗平静的心答卷,成绩定在意料之中。心态决定态度,而态度导致学习成效产生天壤之别。改善自己的学习状况必须沉下心来,以一种良好的心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时候,就是学习成绩得到有效提高的时候
2、修养是良好心态的源头活水。在整个初三学习过程中,我经常强调学生要多读书读报,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养成良好的心态,养成稳重沉静的做派,提高修养和眼界,这是养心的根本。
其次,培养学生谦恭有礼的气质,充满自信,却不狂妄;谨慎细致,但不畏首畏尾。
3、学好历史需要有一个活泼的心态,主要体现在上课积极发言,勇于表现自我,下课勇于与同学们交流历史方面的问题,不要害羞。上课时不要沉默不语,要跟着老师的话题思考,勇于发言,把回答一个问题作为自己的能力的体现,这样可以增强自己学习的信心。我发现大部分女生比男生学得更被动,主要原因在于女生性格特点比较含蓄内敛,不善于质疑和反思,因此鼓励她们要经常与老师交流,请教问题,交换教学意见,使师生彼此信任,彼此相互欣赏,才更有利于学习。
四、善于反思、质疑的习惯
过去的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机械重复、简单训练、接受学习。学生的探究、实质性参与教学的过程、学生之间互动与合作、交流与分享太少。所以今天我们要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把所有学生的学习都提高到一个自主学习的高度。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效果的标准形式有很多种,但能否善于质疑、提出问题是一竿标尺。
在历史教学中,我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思辩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尊重每个学生的见解,对于学生提出的肤浅甚至可笑的观点,尤忌讽刺挖苦。只有做到每个人都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课堂才有活泼的思维。历史是大肚量的人文学科,包容、宽松的环境才能产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预期效果。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行为必定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很难想象,一个教学没有条理,缺乏严谨细致作风的教师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很多教师经常抱怨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中,有极大一部分来源于教师教学习惯的不严谨,经常反思自己教学的得失,广泛征求学生们的意见,才能教学相长,相互促进。
有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最终的成功是依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达到的,从量变上升到质变,即所谓的平时有好的学习习惯,才会使我们最终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力求扎实的功底,为日后的成长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