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网 - FTChinese.com - 2007年:亚洲经济的挑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8:09:47
2007年:亚洲经济的挑战

英国《金融时报》社评
2007年1月4日 星期四

今年夏天将迎来亚洲金融危机10周年纪念日,届时人们应会有很多庆祝的理由。过去10年间,亚洲地区从灾难中崛起,重整旗鼓,实现了引人瞩目的复苏。对于动荡和苦难的记忆虽未完全磨灭,但已在迅速消逝。实际上,今天人们谈得越来越多的是亚洲的强劲崛起。
过去三年间,相对于其占全球五分之一的经济产出,亚洲创造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经济增长,同时其国际贸易还在以更快的速度扩张。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估计,去年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为4.9%,为金融危机以来最高的一年。虽然今年的增长势头可能会放缓,但亚行仍预计该地区经济增长率将达到可观的4.4%。
该地区已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补救导致金融危机的缺陷,以及危机所造成的破坏。银行冲销了坏账,重组了资本结构,强化了审慎控制。企业对资产负债状况进行了重新整理,金融危机前的过度投资被逐一清理。更为审慎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占据了主导地位,外汇储备日益上升,取代了以往严重依赖海外短期资金流入的局面。

 
 
不过,亚洲的复苏并不像看起来那样具有广泛和扎实的基础。由于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扩张异常迅速,亚洲经济的总体表现被夸大了。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日本的增长正在放缓,第三大经济体韩国的增长步伐也磕磕绊绊,而其它经济体,包括台湾和泰国在内,其表现均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
同时,有人也十分怀疑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中国政府仍在努力解决过度投资问题——这是其储蓄率居高不下所导致的结果,反映了中国资金配置体系的粗糙以及货币政策的低效。一旦中国经济陷入低迷,可能会再度产生庞大的银行坏账,使中国缺乏强劲资本市场的脆弱金融体系面临巨大压力。
此外,亚洲仍面临诸多外部威胁,其中包括对全球失衡的无序调整,以及西方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在亚洲,大部分经济增长仍是出口驱动型的,迄今为止,地区内贸易的迅速扩张,仍未明显减轻亚洲对西方市场的依赖。在情况恶化时,亚洲持续的经常账户盈余和货币低估,可能会加大在美国、欧洲遭遇贸易壁垒的压力。
亚洲应如何应对呢?中国的当务之急有三方面:首先,中国政府应当解决过度储蓄的根本原因,特别是要利用财政和分红政策,压缩企业的利润,限制它们在产能过剩领域的再投资;其次,应当加速金融市场改革,同时允许人民币稳步升值;第三,应当加大力度,向着有利于推动国内消费的方向,对经济增长模式进行重新调整。
日本的首要任务是避免过早紧缩货币与财政政策,否则可能使经济重新陷入通缩,甚至步入衰退。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应开始认真推动诸多亟需进行的结构性改革,以提高生产率增长速度,并推动富有活力的新商业活动。
在亚洲其它地区,大部分经济体需要采取的措施各不相同。与中国相反,它们最重要的目标是要刺激私人和公共投资——投资仍处于远低于危机前的水平。此举将带来诸多好处:刺激急需的基础设施改善;释放新的国内需求来源,以鼓励经济更为均衡地发展;强化(经济体)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作为补充,亚洲政府应允许被人为压低的货币升值。这种调整既是解决全球失衡所需,也符合它们的经济发展要求。此举将缓和通胀压力,将投资引向国内、而非出口市场,遏制过多外汇储备徒劳的累积。
上述很多措施的实施将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但就解决问题的条件而言,现在的时机很可能是最好的。亚洲决策者应该趁形势依然很好的时候,下定决心在今年认真开始行动。
译者/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