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策十一:南方的跃升和中国的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3:15:37
当前有两个事件显示全球化已经进入一个全新阶段:第一是西方媒体掀起了新一轮对中国威胁论的报道,不同以往的是这次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调集中于中国经济崛起对西方优势地位形成的全面挑战和中国经济崛起带来的关于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讨论,中国一词以前所未有的频度出现在西方著名媒体的报道上。2006年9月11日德国著名刊物“明镜周刊”以中国为封面主题报道中国,封面上描绘的是无数森严的秦始皇兵马俑,手持电视、冰箱、手提电脑、手机、轿车、高速列车等物品,并冠以耸人听闻的标题“来自远东的进攻”。众多的兵马俑象征着中国庞大的人口,手持不同产品象征着中国从简单加工业向现代化工业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的转型,图文配合在一制造了中国经济威胁论和中国经济进攻西方的视觉效果,而长达十几页的正文则不停渲染中国经济威胁西方的论点,文章最后开出的方案是欧洲应当同美国紧密联合,全面围堵中国经济崛起带来的世界结构性变迁和西方文明优势地位的坍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并不能完全代表德国社会,特别是经济界和企业界的主流观点,但中国崛起进入新阶段即产业升级和迈向独立自主、科技创新型国家,进而能与西方发达工业国家一争长短,对此西方社会普遍感到一定的担心和恐惧,对于这一点,生活在西方国家的中国人普遍能够感受到。第二件大事是中国在近两周以来的外交盛宴显示中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先是国内俄罗斯年的逐步谢幕,再是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接着是东盟和中国10+1的南宁峰会,最后是中国外交的重头戏 — 中国非洲峰会。中非峰会将几乎整个非洲大陆搬到了北京,非洲48个国家的元首和部长来北京参加峰会,中国外交战线出现盛况空前的大好局面。在这两件大事中蕴藏着重要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次序的信息,值得我们加倍留心关注。这两件事情反映了中国崛起和世界局势俱都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变迁,具体说来,中国崛起在以下三方面改写了二战以来的国际结构和次序:
1.二战以后世界差序结构和世界经济不平等的问题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南北东西”问题。“南方”和“东方”并不完全等同地理上的概念,主要指的是经济上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亚洲除了日本和后来的四小龙,非洲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北方”和“西方”指的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西欧和日本)。北方国家,也就是工业化国家只占世界人口很小一部份,却在经济产出和国际贸易中处于绝对优势的垄断地位。西方在六十年代产生了著名的左派理论- 依附理论,此理论认为世界各国按照经济、贸易和科技水平可以分为中心、边缘地区,后来华伦斯坦(Wallerstein)还据此发展出世界体系理论,增加了一个半边缘地区,其观点简述如下:中心地区即发达国家,通过有利的经济和贸易地位,向边缘地区也就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出口工业成品,而边缘地区被跨国企业完全控制并有意识引导向单一的经济产品,因此边缘国家只能向西方出口原材料、能源和单一的经济作物。边缘国家虽然通过了民族革命赢得了独立,但在经济上却完全处于依附地位,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残酷剥削而无法发展自己的民族产业。旧的殖民主义走了,但新的经济殖民主义来了,发展中国家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贸易秩序下难有出路。虽然西方左派的理论有一定的偏颇,但是在看待国际经济贸易不平等问题上还是具有相当洞察力的。
中国的经济崛起对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中“边缘和中心”的观点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一方面中国按照人均收入来看依然是个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依然认同自己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按照经典理论来看依然是边缘国家。另外一方面,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对世界能源市场及对全球贸易的影响力,早已让中国成为毫无争议的中心国家。中国的影响力不仅让一般的发展中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甚至也大大超过了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更让许多世界级经济学家难以解释的尴尬现象是,如果按照中心国家出口工业成品,而边缘国家出口原材料和能源的经典国家分工理论来划分,那在中国和许多工业化国家(比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半工业化国家俄罗斯)的经济关系中,中国倒更象是中心国家,这些发达国家却更像是边缘国家,因为后者向前者出口较多的是能源和原材料(铜、铁矿石、铀、石油、天然气等),而前者向后者出口的则是工业成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经济殖民这些国家,这只是反映了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即中国的崛起使诸如“南北东西”,“中心”、“边缘”和“半边缘”等许多世界划分方式再也不能适合时代的需求了,国际经济学界和社会学界研究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结构需要理论创新,来解释世界的新变局。中国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南方”或“东方”国家,当然按照人均生活水平来说中国依然算是南方国家,但按照中国的整体实力和举足轻重的世界经济影响力来说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准北方国家。短短20年来中国从一个“边缘”国家、“南方国家”和“东方国家”冲刺成为一个准中心国家、准北方国家和准西方国家,是世界经济史的奇迹,也为二战以来的国际政治经济结构带来重大的变化和冲击,世界经济和政治力量重新洗牌,国际权利被转移,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将被重新划分。考虑到中国的幅员和综合国力,中国改变世界格局的进程可以说是才刚刚起步。
2.中国崛起对发达国家内部的格局和各种机制也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二战初期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1970年代以后世界资本主义有了三架马车,即美国-日本-德国。随着1990年日本经济进入长时间衰退,德国经济2000年进入衰退期,中国逐步取代了日本和德国在拉动世界经济方面的作用,世界经济转由美中两大火车头拉动。中国经济的世界性意义也在改变国际权利结构,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都随着中国的崛起正在进行着内部的权力调整,中国或早或迟都将赢得在国际机构中更多和更大的权利份额,相应也将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西方八大国家峰会(G8)因为没有中国参与将无力解决全球经济、政治、贸易、能源、环境等一系列全球性议题,英国经济刊物“经济学人”多次指出,应当组成由美国、中国、欧盟和日本的G4, 以取代名不副实的G8,防止工业国家峰会因为没有中国的参与而被边缘化。中国虽然仍为一个人均收入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但已是实质意义上的北方国家,它正式加入G9应该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G8应对全球权利格局的变化已经在展开调整,包括邀请主要发展中大国领袖和财政部长参加峰会。
3.今年9月德国“经济周刊”罕见地以非洲大陆地图为封面刊登了关于非洲大陆发展的主题报道。非洲,一个饱受贫穷、战乱和饥荒折磨的大洲,一个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被边陲化的区域,一片几乎被人遗忘的广袤土地,在新世纪之初终于赢来了曙光。不同以往的是,这次拉动非洲经济增长的正是中国。“经济周刊”介绍到,整个非洲大陆,从北到南,到处可见中国的工程队、投资者、企业家和医疗队。中国强大的需求,让非洲能源市场出现了出口的强劲势头,出口的高速增长也带来非洲许多国家内部产业链条的发展、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普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非洲整个大陆在2005年出现了破天荒的高达5,5%的经济增长率。一个历史性的变化是,西方国家过去从来都是仅仅把非洲当作简单的原料基地,只是给予一些非洲国家一些放债性借贷,而从未认真进行生产性投资。是中国人第一次带来了大量的生产性投资,在非洲大陆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生产投资超过了借贷资本。中非之间的贸易也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非洲大陆经济发展出现了井喷现象,中非的贸易额在1950年代仅为1000万美元,1995年则达到30亿美元,预期今年年底将达到500亿美元,中非的贸易额在10年内翻了16倍以上。非洲的民族主义者也把中国对非洲的生产性投资看作是非洲觉醒和振兴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希望通过中国的投资使非洲彻底摆脱贫困和落后。中国正在取代传统的欧洲大国如英国和法国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对非洲大陆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家。
中国带动南方国家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非洲,中国和东盟关系的深化和贸易量的激增正在迅速推进双方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和拉丁美洲的关系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整个拉丁美洲的经济由于中国强大的内需市场的带动而快速递增。历史上与中国相隔遥远、让我们较感陌生的拉丁美洲国家在全球化和中国崛起的新历史背景下与我们迅速接近、靠拢。
以上由于中国崛起带动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根本性的变迁中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南方国家在经历了华盛顿共识和美国新自由主义试验的失败、经济长时间陷入衰退和停滞后,终于重整旗鼓,经济出现了历史性的增长,而这次带动南方地区增长的是中国。摆在中国面前的正是绝佳的历史机会,这样的历史机会也是中国经济崛起、非洲拉美经历经济失败和社会动荡、欧洲和美国长时间忽视这些地区各种因素所造成的。由于美国片面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利用自由贸易的幌子打开和垄断南方国家的国内市场,摧毁南方国家建立独立民族工业的努力,对南方国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南方国家产业单一,国家基础工业迟迟发展不起来,国内市场发育迟缓;欧美国家还以金融开放为由,诱使南方国家采用浮动汇率和实现银行金融产业全面开放,利用国际金融资本的投机大量掠夺南方国家的财产为己所有,使许多一度很有希望的南方国家如阿根廷、智利和菲律宾等在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后一蹶不振,成为标准的失败国家。而更多的南方国家则由于市场狭小、国力贫弱,只能完全依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美欧所主导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国民经济完全处于任人宰割的境地。正是由于美国强行推行的掠夺性新自由主义政策让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国际形象陷于低谷,在拉丁美洲大陆,反美思想在各个阶层蔓延开来,甚至产生一些反美的极端思想。在这样的国际新环境中,中国20多年来奇迹般的发展让南方国家看到了另外一种模式的成功和可以学习的榜样。
世界上绝大多数经济力量集中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非洲和南美在地理上天然处于世界边缘,也是国际政治和经济的边缘区域。在世界地图上非洲和南美宛如世界的两侧翼,而如今中国带动了这两翼的发展和东南亚经济的复苏,再加上以印度为首的南亚次大陆的迅速崛起,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世界的新趋势:那就是南方的跃升(the Rise of South),即南方国家集团正在经历集体力量的上升,而中国正是领衔南方国家集体崛起的主角。如果说世界是一个大舞台,世界各国都是演员的话,那中国不仅是北方国家的核心演员,更是南方国家的中心演员。把中国的崛起(the Rise of China)放在南方跃升的国际政治经济的大环境中,我们就会有更宏大和宽阔的视野。中国的崛起带动了南方的跃升,南方的跃升也必将在更高的水平上促进中国的持续发展。在这里我们真应当借鉴和研究美国人在二战后的作法,美国在二战后对西欧和日本的经济援助和模式输出奠定了美国全球超级大国的地位和美元国际霸权体系。美国自由主义模式在全球大多数地区失败了,却在西德、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取得了局部成功。美国人真是善于化腐朽为神奇,让自由市场恰恰在紧邻共产苏联和红色中国的区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繁荣,从而间接导致了苏联和东欧集团的解体、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并让市场经济的模式在全球取得主导地位,所有这一切又有助于巩固美国在全球领袖地位。今天中国面临的历史机遇是:中国取得了拉动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经济实力,中国崛起和南方跃升将成为把中国送上世界强国和未来超级大国的重要环节,有了南方的整体崛起,中国的声音将不再是国际社会中单一的声音,而将成为国际社会的最强音。有了具备实力的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和南亚的力量,中国将具有建立在中国主导下国际政治经济新次序的实力。
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在多方面对于中国迈向世界强国之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中国经济爆发性的增长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而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将成为中国的原料基地,为繁荣的中国经济输送源源不断的能源。而对于这些地区而言,中国是一个稳定、有很强支付能力的买家。在国际能源市场中,不仅卖家市场很重要,买家市场也很重要,一个富裕、稳定、具有良好信誉的买家市场对于能源输出国而言举足轻重,从这点上来说中国和南方国家是各取所需、互利共赢的。
其二: 如果仅仅将中国和南方国家的关系定位为能源输出国和输入国的关系是非常简单片面的,中国应当树立非洲大市场和拉美大市场的意识。在全球市场时代,国与国早就脱离了古典时期的零和关系,而成为互利共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损害别国最终会损及自己的国家利益,帮助别人发展也是为自己国家产品打开新市场。总之,在全球化时代,双赢和多赢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几乎成为必然。在欧美国家不断对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采取配额限制时,在欧美面临中国经济崛起不断单方修改国际贸易规则时,促进、培育和开发非洲大市场和拉美大市场将为中国的产品提供重要的销售基地。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产业更新和升级的新时期,中国某些处于产业链条低端的产品必将转移到比中国更为便宜的国家,这将有助于中国的某些低端产业重新获得发展的春天,也将有力地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笔者计算过,东盟10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5400亿美元,非洲大陆55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为6000亿美元,而拉美大陆13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7500亿美元 (均为2003年数据),中国根据2005年GDP统计修正后国民生产总值约为22000亿美元,东盟、非洲大陆和拉美的国民生产总值分别相当于中国的25%、27%和80%。如果东南亚能保持当前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非洲大陆能近一步脱离战乱和饥荒,迈上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和非洲统一之路,拉美经济也能保持经济持续复苏的话,三大区域在未来10到15年内经济翻一翻的可能性是很高的,这样东盟、非洲和拉美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市场。特别是非洲大陆,虽然今天依然贫困落后,但它拥有9亿人口,在迈向稳定发展的过程中非洲人民对日用消费品的需求量将不断上升,因此非洲市场发展潜能巨大,这个道理很简单,即人口越多的区域,人口结构越年轻的地方,越是贫穷落后的国家,经济潜力就越是巨大。今天非洲大陆按人口结构来说是最年轻、人口增长最快的大陆,也是经济最落后的大陆,但正因为如此,非洲大陆才是最具有希望、最有潜力的大陆。中国把握住这些全球大趋势,并前瞻性地引领这些大陆迈向民族复兴之路,就是在为中国的世界强国工程打下最坚固的地基。
三是在欧美主导的世界体系下,由于中国和欧美在政治体制和人权问题上仍存在许多差异,也由于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本身的巨大差异,使得中国无论怎样设法融入国际体系,都会被西方国家看成是“异类”。有学者认为,只要中国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人权法制建设,西方国家就会完全接纳中国。这种看法只说对了一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进当然有助于拉近中国和西方的距离,但是西方文明已长时间在世界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西方中心主义观念和欧美中心主义观念在西方人心中根深蒂固,西方人中最普遍、最强烈的一个观点就是:西方文明就是普世文明,其他国家只有全盘接受西方所有价值观念才能拿到进入现代国际社会的入场券。西方国家现在虽然流行中国热和中国文化热,但那只是中国经济崛起和文化魅力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在许多西方人对中国感兴趣甚至是迷恋中国的同时,他们那种对中国的偏见和无知依然十分强烈,一旦中国在某些领域里有赶超西方的势头,中国威胁论、中国恐惧论就会如同欧洲历史上对黄祸的恐惧一样被大众媒体和舆论重新唤起。这在历史上已有先例,1980年代西方面临与其政治制度相同的日本迅速崛起时,西方媒体在羡慕、惊叹的同时,也充斥着对日本的批评、厌恶、鄙视、恐惧和偏见,日本更多被描绘成一头没有道德的经济怪兽,日本人虽然很成功,但在西方人眼里他们始终是怪怪的,他们都是工作狂、不懂得休息和度假,他们对上司无条件服从,他们的企业漠视工人的人权,他们社会的自杀率很高,他们的住所狭窄活像兔子笼,他们的性文化畸形等等。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崛起只有在南方的跃升中才能真正写出国际政治经济的全新篇章,才能真正终结狭隘的西方中心主义论点和西方文明优越论,才能真正奠定中国的国际地位。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和南方国家所作的不应当是颠覆现有国际文明次序,而是要在继承现有国际文明和西方文明中进步方面的基础上(比如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制国家和尊重民权),综合中国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因素(比如我国提出的和而不同、和谐世界,不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强加于别国,对别国文化的尊重和平等态度),引导国际文明向更为包容、和谐、宽容和多元的方向发展。
笔者的一些具体提议和思考如下: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南方的跃升(the Rise of South)和中国的崛起(the Rise of China)之间的关系纳入专项课题研究。南方跃升和中国崛起的交相辉映将一直持续到本世纪末都不会停止,对于这样事关国家利益的重要课题值得我们早作立项研究,以预测未来的发展,作长远的战略规划,最大限度的维护中国国家利益。 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说法(The peaceful Rise of China),应当考虑在重要国际场合提出南方跃升(The Rise of South)的说法。单单提中国崛起容易让人感到中国人的文明中心主义观点和中国民族主义,如果能以宏大的视野提出亚洲崛起和南方崛起的说法,必将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反响,进而增进中国道德的感召力和文明领袖的亲和力。 加强对南方不同区域如南亚、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研究。中国国家利益的全球化让遥远的非洲和拉美成为我们经济和国家利益意义上的“近邻”,我们应当加强对这些区域历史、社会、文化、法律、种族、宗教等全方位研究。考虑到我国的非洲研究和拉丁美洲研究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国家可以在未来10年加大投入以培养一批非洲专家和拉美专家。尤其是在非洲大陆,民族、文化和语言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我们可以分门别类,培养研究北非马格里布国家、西非豪萨语国家、东非斯瓦希里语国家和南非国家等的专家。 对于当前某些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国家应当严格审核到非洲和其他南方国家去投资的中资企业,对信誉良好、业绩良好、管理良好的企业投资多加鼓励,对问题企业和缺乏信誉的企业应当严格控制。我们应当珍视“Made in China”产品的国际声誉,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和以次充好的产品流入非洲国家从而败坏包括许多业绩良好的中资企业在内的声誉。这也涉及到中国国家整体形象和中国软实力,我们应当从战略高度严肃看待这些问题。 我国政府应当敦促前往南方国家投资的中资企业遵守当地的法律和世界公认的国际劳工法律,譬如严格禁止雇佣童工,工人的工作时间不得任意延长,工人有休息权等。同时投资的中资企业应当至少遵守最低的环境保护标准。对于严重违反国际劳工法和环保法的企业,我国政府应当有一定的惩罚措施。 对去非洲国家和其他南方国家的中国企业家和中国游客进行了解这些国家文化、风俗和法律的培训课程。中国人大量到西方国家旅游、留学和经商,对西方社会的礼仪和国际惯例也越来越了解。但是对落后于我们的许多国家,我们往往缺乏打交道的经验,常常是中方人员怀着理想主义热情来到非洲大陆,但看到当地的落后,由于巨大的心理落差容易导致部分人对所在国不满,进而表现出自大和对所在国的歧视,伤害到所在国民众对中国人的集体观感。中国国民在外一言一行总会被外国人解释为中国人的总体行为特征,因此我们在国外都当谨言慎行。 应当重视国际社会对中国在非洲和其他南方国家表现的评价。西方媒体当然总是充满偏见和有意识的误导,但一些信息还是值得我们重视,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反省我们在非洲和其他南方国家的作为, 改进我们的一些作法,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道德感召力。比如西方国家在援助非洲时总是将民主和人权联系在一起,中国走的是不干涉所在国内政的作法,因此西方媒体经常批评我们只顾作生意和买能源,不顾所在国的民主、人权状况和腐败问题。我方反驳的论点为必须先发展经济、促进民生,才能逐步实现法制国家的建立和民主化,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何谈民主和人权。我认为,中国的模式的确是一种全新的模式,也就是经济优先,发展第一的政策,在人民先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后逐步到达向好的制度过渡,不强行将民主、人权和经济援助进行捆绑式销售。我们完全可以综合中国模式和西方模式的一些优点,既不强行干涉别国内政,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别国进行指手画脚,也不是完全不管人权和人道主义危机的问题,而是在坚持中国模式也就是“发展是非洲当前最重要的任务”的同时,对一些国际上普遍有争议和非议的地区或产生人道主义危机问题的地区,中国应当与国际主流观点站在一边,表现出道德关怀以及中国人文主义和人本主义传统,要求有严重人道主义危机地区的政府尊重普世人权,这也是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中国模式加上西方模式,我们是可以走出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新中间道路的。 对于部分西方国家和媒体的恶意诋毁,比如声称中国在搞新殖民主义等荒谬理论,展开有理、有力、有节的驳斥,并展开国际文宣以阐述我方观点,驳斥这些谬论,特别是要得到南方国家的道义支持,让他们的民众以自己的感同身受证明中国和南方国家之间绝非殖民者与被剥削者的关系,而是一种全新的互赢互利的关系。这一点,当前中国做得已经非常好了,就不再详述。 除了经济和贸易联系外,中国应加大对南方国家的文化投资,鼓励更多的当地居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鼓励并援助更多的南方国家学生来华留学,加强双方的文化交流。中国软实力的提升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文化在世界受欢迎和认同的程度。中国文化虽然现在很流行,但其影响力与西方主流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还无法相提并论。在一个西方国家占据世界绝对主导地位的国际体系里,中国文化是很难超越美国文化影响力的。但是在南方跃升的新次序、新局面中,中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把文化当作重要产业来推广,我们就也有可能在未来把中国文化变成世界文化。时不我待,借着南方崛起的东风,推广中国的软实力,就在今天。
以上文章完成于德国比勒费尔德2006年11月5日
{刘涛:德国Bielefeld大学世界社会研究所在读博士生。欢迎引用本文观点或将本文全文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姓名。)
中国崛起策十一:南方的跃升和中国的崛起 中国崛起策三:独特的日本考验中国的崛起 中国崛起策三:独特的日本考验中国的崛起 中国崛起策十六:珍惜中国和平崛起的关键时期 中国崛起策十六:珍惜中国和平崛起的关键时期 ★【亚里士缺德】★ 中国崛起策三:独特的日本考验中国的崛起(1) ★【亚里士缺德】★ 中国崛起策三:独特的日本考验中国的崛起(4) 中国崛起策三:独特的日本考验中国的崛起(1) 中国崛起策三:独特的日本考验中国的崛起(2) 中国崛起策三:独特的日本考验中国的崛起(3) 中国崛起策三:独特的日本考验中国的崛起(4) 中国崛起策三:独特的日本考验中国的崛起--饮血凉剑pp 中国崛起策二:中国的地缘困境和西部突围 中国崛起策二:中国的地缘困境和西部突围 ★【亚里士缺德】★ 中国崛起策三:独特的日本考验中国的崛起(1)-中华网博客 ★【亚里士缺德】★ 中国崛起策三:独特的日本考验中国的崛起(4)-中华网博客 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模式’的崛起” 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模式’的崛起” 中国的崛起 和“‘中国模式’的崛起” 《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模式’的崛起”》系列 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模式’的崛起” 秦晖《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模式’的崛起”》系列 秦晖: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模式”的崛起 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模式”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