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明节要祭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9:01:15
清明节的活动,当然不止重于形式上的墓祭、家祭,在从前是应由宗亲长老,讲述本家族内的源流和租先的志业,使后辈子孙能获得充分的了解,表达慎终追远的意义,加强宗族间的互动与联系。
清明节的相关传说
相传春秋时的晋文公(重耳)为晋献公的次子,因为献公宠骊姬,想立骊姬的孩子当太子,而杀了正宫太子(申生),接着又想杀二太子重耳,于是重耳逃亡了19 年,其间有多日未进食,而随从判之推割下了自己的大腿肉煮给重耳吃,当时的重耳心中十分感动,于是回国当上君王时重赏随从,但唯独介之推没有重赏,介之推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偕同母亲隐居绵山,不愿再下山,晋文公知道后十分惭愧亲自劝他下山,但介之推不肯所以晋文公放火烧山想逼出介之推,没想到介之推与母亲宁可被烧死也不愿再出来,就这样母子俩人活活烧死在山中,晋文公见了非常哀凄,建庙纪念介之推,并下令全国每年此日禁火冷食,后代称「寒食节」,自唐朝开始就有在「寒食节」上坟祭拜的习俗一直延用至今。
更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用木铎警告人民小心火烛之意,以免因为天干物燥而发生火灾或森林大火,而后演变为禁火长达一个月来彻底防患火灾,因此在这个月内所吃的食物都是干粮或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而后却发现人民吃上一个的寒食有害健康,于是又下令缩短为三天,后来又称为「三日节」或「古清明」,寒食天当天早上必须先拜家中的祖先牌位,然后再到坟上祭祖,直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由于汉人被胡人逼到南方而祖先的坟墓也随之南移,汉人一直想再回北方故土,于是每年的祭祖就变得格外重要,使得为了分办汉胡人氏,扫墓的习俗就成了大规模的集体行动,从此寒食节即演变为清明节。
清明节相关的活动
赐火:
相传在「寒食节」这天例不举火煮食,原为了纪念介之推被焚之意,而直到「清明」才可举火,故清明的火称为「新火」,且由皇帝在清明这天举行「清明赐火」的活动。
春祭:
一般来说科祭在「重阳」,春祭则在「清明」,此风俗是为了追思祖先的传统节日,并选在这天举行家族宗祭仪式、并在各宗亲祠社或野外坟场举行「春祭」以告慰祖先之灵。
踏青:
相传古时侯在清明节这天,妇女们皆穿着新鞋往郊外行走,意为「踏青」,古时侯的妇女不可随便出游,而清明这天由于春回大地、风光明媚,因此妇女们可趁此欣赏大自然景色,于是演变成清明节这天不仅能对祖先表达思念,并能全家出游踏青。
插柳:
在(梦华录)中「子推燕」一段来看,可知这个活动已盛行许久,刘克庄的诗中也有「寂寞柴门村落里,也随扫柳记年华」,可见不分城乡,在清明这天连那寂寥的山村也要插上一枝青柳完成清明习俗。
节蛋:
是指在清明当天吃鸡蛋的意思,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重要,每年这天此习俗绝不可少;而清明节蛋又分「画蛋」、「雕蛋」,前者可吃,后者仅供欣赏。
拔河:
此活动由唐朝演变而来,唐朝中宗在清明节时命令群臣作拔河游戏,以大麻绠两根绑上十几条小绳子并分别各执一端比力气,延续之今则成为运动场上大规模的拔河比赛颇具意义。
秋千:
这是源于《天宝遗事》中曾说过「宫中至寒食节,竞设秋千为乐,帝(指唐代玄宗)常呼为半仙之戏。」韦庄还有「满街杨柳绿树烟,画出清明三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因此导致清明时处处玩秋千,也有人把清明节称之为「秋千节」。
斗鸡:
古时也有在清明下注斗鸡一较输赢的活动,不过因为和春节赌博一样只是为了节日气氛,平日则不宜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