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与周易预测的本质性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0:49:34
掐指算来,量子论创立至今已经超过100年,但它的一些基本思想却仍然不为普通的大众所熟知。听我慢慢讲来。
*****   不确定性原理:
p×q ≠ q×p
p×q什么意思?p是动量,q是位置,这不是说乘法原理不成立吗?.....
p×q ≠ q×p,这不是说,先观测动量p,再观测位置q,这和先观测q再观测p,其结果是不一样的吗?
等等,这说明了什么?假设我们有一个小球向前运动,那么在每一个时刻,它的动量和位置不都是两个确定的变量吗?为什么仅仅是观测次序的不同,其结果就会产生不同呢?汗....,这里藏着一个极为重大的秘密。这怎么可能呢?假如我们要测量一个矩形的长和宽,那么先测量长还是先测量宽,这不是一回事吗?
除非……
除非测量动量p这个动作本身,影响到了q的数值。反过来,测量q的动作也影响p的值。可是,笑话,假如我同时测量p和q呢?
p×q ≠ q×p,难道说,我们的方程想告诉我们,同时观测p和q是不可能的吗?理论不但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它还决定哪些是我们观察不到的东西!
但是,糊涂了....,不能同时观测p和q是什么意思?观测p影响q?观测q影响p?我们到底在说些什么?如果我说,一个小球在时刻t,它的位置坐标是10米,速度是5米/秒,这有什么问题吗?你怎么能够知道在时刻t,某个小球的位置是10米,速度是5米/秒呢?你靠什么知道呢?“靠什么?这还用说吗?观察呀,测量呀。”
“关键就在这里!测量!”“明白了,问题就出在测量行为上面。一个矩形的长和宽都是定死的,你测量它的长的同时,其宽绝不会因此而改变,反之亦然。再来说经典的小球,你怎么测量它的位置呢?你必须得看到它,或者用某种仪器来探测它,不管怎样,你得用某种方法去接触它,不然你怎么知道它的位置呢?就拿‘看到’来说吧,你怎么能‘看到’一个小球的位置呢?总得有某个光子从光源出发,撞到这个球身上,然后反弹到你的眼睛里吧?关键是,一个经典小球是个庞然大物,光子撞到它就像蚂蚁撞到大象,对它的影响小得可以忽略不计,绝不会影响它的速度。正因为如此,我们大可以测量了它的位置之后,再从容地测量它的速度,其误差微不足道。
“但是,我们现在在谈论电子!它是如此地小而轻,以致于光子对它的撞击决不能忽略不计了。测量一个电子的位置?好,我们派遣一个光子去执行这个任务,它回来怎么报告呢?是的,我接触到了这个电子,但是它给我狠狠撞了一下后,飞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它现在的速度我可什么都说不上来。看,为了测量它的位置,我们剧烈地改变了它的速度,也就是动量。我们没法同时既准确地知道一个电子的位置,同时又准确地了解它的动量。”
△p×△q > h/2π
△p和△q分别是测量p和测量q的误差,h是普朗克常数。海森堡发现,测量p和测量q的误差,它们的乘积必定要大于某个常数。如果我们把p测量得非常精确,也就是说△p非常小,那么相应地,△q必定会变得非常大,也就是说我们关于q的知识就要变得非常模糊和不确定。反过来,假如我们把位置q测得非常精确,p就变得摇摆不定,误差急剧增大。
假如我们把p测量得100%地准确,也就是说△p=0,那么△q就要变得无穷大。这就是说,假如我们了解了一个电子动量p的全部信息,那么我们就同时失去了它位置q的所有信息,我们一点都不知道,它究竟身在何方,不管我们怎么安排实验都没法做得更好。鱼与熊掌不能得兼,要么我们精确地知道p而对q放手,要么我们精确地知道q而放弃对p的全部知识,要么我们折衷一下,同时获取一个比较模糊的p和比较模糊的q。
p和q就像一对前世冤家,它们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处在一种有你无我的状态。不管我们亲近哪个,都会同时急剧地疏远另一个。这种奇特的量被称为“共轭量”,我们以后会看到,这样的量还有许多。
在任何时候,大自然都固执地坚守着这一底线,绝不让我们有任何机会可以同时得到位置和动量的精确值。任凭我们机关算尽,花样百出,它总是比我们高明一筹,每次都狠狠的把我们的小聪明击败。不能测量电子的位置和动量?我们来设计一个极小极小的容器,它内部只能容纳一个电子,不留下任何多余的空间,这下如何?电子不能乱动了吧?可是,首先这种容器肯定是造不出来的,因为它本身也必定由电子组成,所以它本身也必然要有位置的起伏,使内部的空间涨涨落落。退一步来说,就算可以,在这种情况下,电子也会神秘地渗过容器壁,出现在容器外面,像传说中穿墙而过的崂山道士。不确定性原理赋予它这种神奇的能力,冲破一切束缚。还有一种办法,降温。我们都知道原子在不停地振动,温度是这种振动的宏观表现,当温度下降到绝对零度,理论上原子就完全静止了。那时候动量确定为零,只要测量位置就可以了吧?可惜,绝对零度是无法达到的,无论如何努力,原子还是拼命地保有最后的一点内能不让我们测准它的动量。不管是谁,也无法让原子完全静止下来,传说中的夸父也不行——他们无法克服不确定性原理。
动量p和位置q,它们真正地是“不共戴天”。只要一个量出现在宇宙中,另一个就神秘地消失。要么,两个都以一种模糊不清的面目出现。海森堡很快又发现了另一对类似的仇敌,它们是能量E和时间t。只要能量E测量得越准确,时刻t就愈加模糊;反过来,时间t测量得愈准确,能量E就开始大规模地起伏不定。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遵守相同的不确定性规则:
△E×△t > h/2π
海森堡的这一原理于1927年3月23日在《物理学杂志》上发表,被称作Uncertainty Principle。当它最初被翻译成中文的时候,被十分可爱地译成了“测不准原理”,不过现在大多数都改为更加具有普遍意义的“不确定性原理”。
如果把能量E类比成股价,T类比成日期,我们的股票预测同样逃不掉这个原理的束缚!
测不准原理广泛存在,我们在预测股票涨跌的时候,发出的意念如果是600XXX 后市能涨到几块,基本上可以得到答案,但应期也许是3年或更长,也许是3个月(不确定)。所以,我们提倡给出时间段,(比如: 2007.12.1--12.31股票走势)。这样,两个方面的信息(E和T)都是模糊的,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均衡的得到我们想获得的股票信息!(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古人那么推崇中庸之道了!)
--------------------------------------
***** 周易预测的本质探讨:
周易预测是个通称,包含6爻、奇门、梅花易、大六壬、四柱、铁板神算等等预测方法(我不想开杂货铺),我今天想探讨的是:“为什么周易能预测未来”,实际上我也不知道答案!哈哈,这是个自寻烦恼的问题!但我们知道蚂蚁能预测天气下雨,大地震之前猫和老鼠共处一室而战栗不已(似乎它们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
难道人就没有这个功能吗?这个问题是肯定的,我们人---万物之灵,绝对有这个本领,但是由于不确定原理,我们智慧的发达,使这个功能退化,变得模糊不清。还好,古人是聪明的,他们最早通过烧龟甲,看裂纹断吉凶(应该给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发诺贝尔奖)部分恢复了预测功能。烧龟甲毕竟不方便(天天烧很浪费吧),又发明了蓍草预测法,后来汉代的京房丞相发现,铜钱代替那个草,更方便。流传至今!
以上方法逃不掉一个基本的规律,先有大量事例(我们现在叫样本空间),再有后来的好事者把事例的吉凶跟龟甲的纹路联系起来(这个就是占卜的起源),这种统计方式得到的预测术是占卜之源。这种统计方法结出的果子后来被称为连山、归藏,到了周代被姬发先生发扬广大,锻造出周易这个法宝。
至于说这之间的内在因素,我认为就是 “人有预测能力,但直觉已经丢失,需要通过工具(比如摇卦法)才能恢复”!我们可以把这个能力看成是神给我们的提示!
听说河北出了的司马南先生,要反伪科学,要当反伪斗士,还说谁能在他面前证明超自然规律的东西,就可以从他那里获得1000万元人民币(他许诺的1000万我估计是银行贷款)!风好大,可惜要小心扇了舌头!我建议司马南先生把这1000万捐给蚂蚁!它们总是比CCTV还准确的预测出天气!蚂蚁可没有超级计算机。
这个世界上有神仙,但不是我们,而我们可以通过周易,得到神秘力量的指点和帮助!尽管不是人人都有这个能力和福分(如果你什么都不信,就别学周易了)!
--------以上一部分出自我的新书《重金属六爻股票预测与实战技法》,另一部分是对网上文摘的思索!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