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危机在警觉中爆发!已引起邻国公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2:40:52
西南赤地千里 华北沙暴肆虐 南北同旱
西南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省区遭遇严重干旱,在云南与贵州的众多地区长达200多天未下雨。因干旱已导致6000多万人受灾,近2000万人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亿元人民币。云南已有受灾民众依靠野菜度日,而贵州省300多万人需要口粮救济;另有上百万民众因缺水背井离乡成为“环境难民”。而且目前,干旱正在向长江中游的两湖地区与西北陕甘地区蔓延,根据国家防总(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办公室)的预测,今年夏天可能出现南北同旱的局面。
就在西南旱灾的同时,北方连在3天内出现两场沙尘暴天气。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16个省(市、区)均受沙尘暴天气严重影响。而且此次沙尘暴不仅席卷了韩国全境和日本大部,造成大面积机场停航。甚至沙尘天气还影响到台湾、广州和香港等地,这成为台湾25年最严重的一次沙尘天气。而香港当天的污染指数超过500,是1999年设立该监视指数以来最严重的污染指数,为此众多学校取消学生的体育课和户外活动。据相关预测,今年中国北方还可能有8-10次大规模强沙尘暴天气。与此同时,北方地区旱情露头。东北、华北和西北部份地区饮水困难也比较突出,甘肃东部、陕西大部、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北方冬麦区降雨较多年同期偏少二至五成,部份农田受旱也比较严重。
全面的环境危机已在眼前
中国年度高利税企业排在前面的全是钢铁、煤炭、化工、造纸、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中国单位产值能源消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劳动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
50多年来,中国可居住的土地由于水土流失从600万平方公里减少到300多万平方公里,45种主要矿产15年后剩下6种,5年以后70%的石油依赖进口。三分之一的国土已经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五分之二已经成为劣五类水,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1500 万人因此患上支气管疾病和呼吸道癌症。如果按照目前的污染水平发展下去,随着15年后我们的经济总量翻两番,污染负荷还可能增加四至五倍。
根源之一:扭曲的发展观导致过度的水电开发
中国西南地区并不属于水资源缺乏区域,相反水资源丰富,是长江、珠江、金沙江、澜沧江等众多跨区域的主干河流的源头或上游流域。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西南地区水资源治理开发战略》报告,西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5786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为5652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但地方政府和外来资本出于追逐利润的目的,这些河流流域成为水电密集建设地带。而国家环境保护部的报告中西南水电建设描述为“百团大战”、“跑马圈水”、“遍地开花”干支流“齐头并进”,“甚至连当地的一个县长,也说不清在自己管辖的地块上,有哪些电站正在开山放炮,哪些正在拦截江河。” 而且水电开发,与地方政府高污染、高消耗的能源和矿产企业的扩张相结合与节能减排的方针背道而驰。
各地极其混乱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与流域自然生态、物种栖息地的江河水电一窝蜂开发,甚至引起了东南亚部份国家的公开质疑。而且此次西南大旱并非仅限于中国境内,去年年底整个湄公河流域都处于大旱之中,已经泰国等国的民间环保组织指称,湄公河流域大旱与中国在上游地区修建水坝有直接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晓表示,“在所谓水电开发的双赢决策中,较大的赢方是经济发达地区,而不是落后地区。特别是,征服自然的代价是昂贵的、缺乏效益和损害社会与生态环境的。”
而自上世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和彻底解散农村集体化生产,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都以短期利益为目标,在基础水利建设等方面基本未再作任何大规模投入,原来建好的灌溉系统和水库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失去管理而出现严重荒废,导致灌溉能力大大减弱,没能充分发挥其涝季蓄水、旱季供水的功能。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表示,“云南、贵州不是传统的缺水区,旱情暴露出来的主要是‘小农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问题。”
特别是目前全国范围内仍在使用的小水库多为上世纪60、70年代所建,年久失修。而河道与灌溉渠等也缺少维护和清淤,且大量的河道被开垦、基建和垃圾填埋所占用与污染。旱灾充分暴露出农村地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然明显,亟待政府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公共投入。
根源之二:大面积砍伐原始次生林改种速生巨桉
随着追求利润为目标的市场化农业大规模推广,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地掠夺利用同样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强调“地价增殖”追求经济效益,各地政府和和林业局大规模的砍伐次生原始林木,转为成片种植极耗费水资源和地力的造纸用“速生巨桉”、橡胶林和蕉林。
2003年8月,在昆明国际交易会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招商引资前所未有地签进了一个“大单”———亚洲最大的造纸企业印尼金光集团,向文山协议投资2.92亿美元,新建550万亩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同时,从造林后第四年开始,将在当地建设年产60万吨至120万吨的化学纸浆厂和年产50万吨的造纸厂,最终实现林、浆、纸一体化,意向总投资18亿美元。极尾桉和尾叶桉两种桉树,被金光集团选择作为引入文山的主要速生丰产树种。
据2004年7月9日《解放日报》报导,文山州的林、浆、纸项目,只是云南省与金光集团庞大合作内容的一部份。金光集团还和云南的思茅、临沧等地达成意向总投资在40亿美元以上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打算引入的树种,同样首选桉树。这样,文山、思茅、临沧三地意向勾画的“造桉”蓝图高达2620万亩,还不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的数目。
2005年前后“绿色和平”组织和官方的中央电视台都曾经披露过印尼金光纸业(APP)在云南大规模毁坏原始林,而种植“速生巨桉”的情况。但为了追求利润,几年下来这种情况不仅未曾得到遏制,反而变本加厉。金光纸业除在云南和海南外,近年也在四川成都平原开始大规模种植“速生巨桉”。
而且整个大西南地区皆是如此,如香港上市企业理文公司、亚洲最大浆纸企业日本王子公司、日本荒川、香港丰林、加拿大嘉汉、广东信威、海南福莱斯等大批中外林业巨头纷纷抢滩广西,投资林业,投资总额达到800、900亿元,外资投资改造速丰林已达500多万亩(广西当地速丰林总计约有2647万亩,占全国35.15%以上)。
云南、贵州等地为保证每年的烟草产量,在雨季如有雨云生成,经常性放炮驱散云群减少雨量。而由此造成大面积干旱,在非雨季很难有降雨;而且由于地表干枯,地下水也很难蓄积。甚至有人预测,如果没有自然生态林,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云南将可能像沙特阿拉伯一样干旱。
根源之三:贪污腐化“植数造零” 沙化迅速蔓延
去年华北地区遭遇了5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有15个省份的农作物生产大面积受损。根据一些专家推测,日前在北方发生的大规模强沙尘暴可能与去年的旱灾有关,或者说去年的旱灾至少进一步促成了这场沙尘暴。由于去年北方大面积干旱,造成北方草原植被过早枯死,使表层土壤在今年春天失去了植被根系的固定作用。而近日气温的急剧回升,造成了地表土层的水分被迅速风干,而下层土壤依然处于冰冻状态,水分无法及时通过毛细作用传导上来,结果就是表层土壤异常干燥,又缺少植被的束缚,所以很容易被大风扬起。如果气温逐步回升的话,草原土壤的□情应该不错,湿润的土壤,发生沙尘暴的概率就会减少很多。
官方表示投入巨资植树造林以固沙润土。但由于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变成“年年种树不见树,岁岁造林未见林”的现象,而植树造林也被民众讥讽为了“植数造零”。根据官方数字,自开展植树节以来,历经30多年,有约110亿人次参与植树,共植树515亿棵。但事实上却是劳民伤财,形象工程,只栽不养,前植后毁;甚至伪造植树造林数据套取造林补贴。中央政府曾使用卫星遥测普查植被情况,却发现东北和华北数省官员虚报植树造林数目,夸大成绩。
最近十几年,北方沙尘暴更是日益肆孽,有增无减。中国研究国土沙漠化过程的首席科学家王涛表示:“根据我们以往的研究,我们发现沙漠化土地,在我国北方地区,是呈逐渐加速蔓延的趋势,比如说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每年以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蔓延。那么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后期,每年是以1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蔓延。那么到2000年,我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土地,已经达到了38万平方公里,就是它每年36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蔓延的话,就等于每年我们国家在北方地区,失去一个中等县的这么一个范围。那大范围的荒漠化土地的蔓延,可以说已经对我们国家的生态安全构成了威胁。”
扭曲的发展观是环境问题的总根源
西南大旱与北方沙暴的两面夹击,已将中国的环境危机问题凸显无遗。随着全球气候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出现大面积的环境灾难的可能性越来越明显。
中国环境问题的根源是扭曲的发展观。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就等于发展,只要经济发展了,就有足够的物质手段来解决现在与未来的各种政治、社会和环境问题。也有人认为,中国可以模仿发达国家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但实际情况是,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结构比发达国家紧张得多,发达国家可以在人均GDP8000-10000美元的时候改善环境,而中国可能在人均3000美元时,生态和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提前来到,那一点经济成果根本无法抵挡。当前,考核地方政府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仍是当地的 GDP增长,各种发展规划都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