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野战军中走出的开国中将--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3:50:59
从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中走出的开国中将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首批有175人被授予中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各授1人,分别是聂鹤亭和贺诚。这样,共计有177人被授予中将军衔。这177位中将是开国将军中的中坚。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占据军事要津,威震四面八方。
一野主力中的战将,刚烈勇猛,横扫西北,所向披靡
第一野战军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了黄新廷、王尚荣、郭鹏、罗元发、顿星云、杨秀山、张贤约、姚喆、张达志、阎揆要等著名战将和徐立清、廖汉生、余秋里、王恩茂、朱明等优秀政工将领。他们在彭德怀的直接指挥下,转战于艰苦的陕甘宁、晋绥地区,拱卫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周围,为把第一野战军打造成人民解放军克敌制胜的常胜部队作出了突出贡献。全国解放前夕,为加速西北解放战争的进程,中央军委决定将华北第十八兵团和第十九兵团归属第一野战军建制。于是,郑维山、曾思玉、张祖谅、韦杰、刘忠等著名战将和王宗槐、袁子钦、王道邦等优秀政工将领又注入第一野战军的血脉。尔后,上述著名将领联袂出手,为解放整个大西北地区创造了一系列模范战绩。1955年全军首次授衔,他们中间有20人成为开国中将。
第一野战军的前身部队,是由抗日战争时期晋绥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发展而来的。1945年8月11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晋绥野战军,隶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贺龙兼司令员,关向应兼政委。下辖第三五八旅,独立第一、第二、第三旅和以后成立的独立第四、第五旅。1946年9月,从中原突围的第三五九旅回到陕甘宁解放区,后转隶晋绥军区建制。
1946年11月10日,中央军委决定,取消晋绥野战军和晋北野战军番号,将两支野战军部队统一组成晋绥军区第一纵队(辖第三五八旅、独立第一旅)、第二纵队(辖第三五九旅、独立第四旅)、第三纵队(辖独立第二、第三、第五旅),并将第一纵队调驻陕甘宁边区。这是第一野战军前身部队在解放战争早期形成初步规模的阶段。
1947年2月10日,中央军委决定以晋绥军区第一纵队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所辖新编第四旅,教导旅,警备第一、第三旅,共6个旅2.8万余人组成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张宗逊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委。
3月16日,中央军委批准成立西北野战兵团,撤销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番号,由彭德怀兼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和政委,下辖第一纵队、第二纵队、教导旅和新编第四旅,共6个旅2.6万余人。
1947年7月31日,中央军委决定,西北野战兵团正式定名为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8月初,晋绥军区第三纵队(辖独立第二、第三、第五旅)入陕拨归西北野战军建制。这时,西北野战军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总人数达4.5万人。9月20日,由警备第一、第三旅和骑兵第六师组成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10月11日,由教导旅、新编第四旅组成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至此,西北野战军进入壮大时期,已发展到5个纵队和1个直属山炮营,共7.5万人。
1948年7月,以晋绥军区第十、第十二旅,组成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同月,以晋绥军区第十一、第十四旅和骑兵旅组成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两纵队组建后分别留晋中和晋绥地区作战。8月至11月间,西北野战军先后发起了澄郃、荔北和冬季三次战役,歼灭国民党军5.9万余人,牵制了胡宗南部于西北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战略作战,并扩大和巩固了陕甘宁解放区,为尔后解放整个大西北地区创造了条件。
1949年2月1日,遵照中央军委统一整编命令,西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所属各纵队依次改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军,总兵力15.5万人,标志着第一野战军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5月,第八军与绥蒙军区合并为绥远军区,隶属华北军区。在此期间,第一野战军先后发起春季战役和陕中战役,解放了西安及陕西中部广大地区。6月,中央军委决定,第十八兵团(辖第六十、第六十一、第六十二军)、第十九兵团(辖第六十三、第六十四、第六十五军)由晋入陕归第一野战军建制。同时,第一野战军原属6个军组成第一兵团(辖第一、第二、第七军)和第二兵团(辖第三、第四、第六军)。此时,第一野战军总兵力已达34.4万人,进入鼎盛时期。
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所属开国中将的任职情况是:野战军参谋长阎揆要;军区参谋长张经武;第二兵团副政委徐立清;第一军政委廖汉生,副军长王尚荣,副政委冼恒汉、余秋里;第二军副军长郭鹏、顿星云,副政委王恩茂,第四师师长兼政委杨秀山;第三军军长黄新廷,政委朱明;第四军军长张达志,副政委朱辉照;第六军军长罗元发,副军长张贤约,政治部主任铙正锡;第八军军长姚喆;第六十军军长张祖谅,政委袁子钦;第六十一军军长韦杰;第六十二军军长刘忠;第六十三军军长郑维山,政委王宗槐;第六十四军军长曾思玉;第六十五军政委王道邦,副政委蔡顺礼。
综观中国革命战争史,尤其是解放战争史和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一野战军涌现出的人民解放军著名王牌军为第一军,其他王牌军分别为第六军、第二军、第三军,后起之秀为第四军。在解放前夕加入第一野战军编制序列的第十八兵团、第十九兵团的王牌军,放在华北军区序列里进行评述。
从第一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廖汉生、冼恒汉、黄新廷、余秋里、王尚荣、朱辉照。从第二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郭鹏、顿星云、王恩茂、杨秀山。从第三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朱明、黄新廷(因战时军队编制序列变化较大,军政主官任职调动频繁,故本文归属起来有重复现象。下同。)、朱辉照。从第四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阎揆要、朱辉照、张达志。从第六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徐立清、罗元发、张贤约、饶正锡。
二野王牌中的猛将,骁勇善战,逐鹿中原,凯歌高奏
第二野战军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了王近山、秦基伟、杜义德、周希汉、李成芳、张国华、刘金轩、刘昌毅、张才千、陈康、曾绍山、范朝利等著名战将和刘志坚、王辉球、陈先瑞、钟汉华、谭冠三等优秀政工将领。1955年全军首次授衔,他们中间有25人成为开国中将。
第二野战军的前身部队,主要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和地方武装组建与发展而来。
194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以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军区辖冀鲁豫、冀南、太行和太岳4个二级军区,以及刚起义的国民党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共29万余人。9月初,晋冀鲁豫军区所辖3个二级军区主力编为纵队。10月上旬,冀鲁豫军区主力编为第一纵队,冀南纵队改为第二纵队,太行纵队改为第三纵队,太岳纵队改为第四纵队。11月10日,第一纵队奉中央军委命令调出,编入晋察冀军区序列。11月中旬,以太行军区主力组成第六纵队,以冀鲁豫军区主力组成第七纵队。至1946年6月中旬,晋冀鲁豫军区部队除精简整编和调往其他地区的以外,尚有野战军5个纵队,连同地方部队共27万人。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以后,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既要粉碎敌人对本区的进攻,还要担负着前与中原、左与华东、右与陕甘宁解放军进行战略配合和策应的重要任务。据此,中央军委于6月底决定以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第三、第六、第七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主力一部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由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担负冀鲁豫方向的作战任务。
1946年12月12日,为建立战略机动的枢纽,以冀鲁豫军区水东军分区与华中军区第八军分区扩建为豫皖苏军区。12月20日,第一纵队由晋察冀军区归建。1947年3月16日,第一纵队与第七纵队合并为第一纵队。到1947年6月,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已发展到42万人,其中野战军为5个纵队,炮兵和工兵的建设也有进一步发展,二级军区所辖独立旅已达10个。第二野战军已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只重要拳头。
1947年6月1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方针,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野战军主力组成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向外线出击,执行挺进中原、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战略任务。6月23日,刘邓大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4个纵队12万余人,由安阳地区出动。6月30日晚,刘邓大军在冀鲁豫军区部队的配合下,发起著名的鲁西南战役,歼敌4个师部、9个半旅共6万余人,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7月2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决定以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主力与原中原军区部队一部,依次组成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纵队。这是第二野战军快速发展壮大的时期。
7月27日,中央军委决定:以第四纵队、第九纵队及由原国民党起义部队扩建而成的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组成一个集团,统受陈赓、谢富治指挥,挺进豫西创建豫陕鄂根据地,以协助陕甘宁解放军击破胡宗南的进攻,并配合刘邓大军大举出击,经略中原。到11月底,第十二纵队、第十纵队先后进入大别山,与刘邓主力会合。经过半年作战,刘邓、陈谢两军歼敌近15万人,创建了鄂豫、皖西、江汉、桐柏和豫陕鄂5个二级军区、31个军分区和各级民主政权。
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进一步扩大作战规模,决定重建中原军区,并将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中原军区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另外,调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和政委陈毅加强工作,兼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原军区辖鄂豫、皖西、豫皖苏、豫西、桐柏、江汉、陕南等7个二级军区。中原野战军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九、第十一纵队等7个野战纵队。
1948年11月至翌年1月,中原和华东两大野战军在部分军区部队的配合下,进行了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使淮海地区全部获得解放。
1949年2月5日,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的命令,中原野战军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野战军辖3个兵团共9个军和1个特种兵纵队。经过整编,第二野战军的总兵力达28万余人,标志着第二野战军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第二野战军暨中原军区所属25位开国中将的任职情况是: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军军长杜义德,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二军军长和政委王近山,第三兵团政治部副主任钟汉华,第四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志坚,第十军副军长范朝利,第十一军军长曾绍山、政委鲍先志,第十三军军长周希汉、副军长陈康,第十四军军长李成芳,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第十六军政委王辉球,第十七军军长王秉璋,第十八军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第十九军军长刘金轩、副军长陈先瑞、副政委李耀,第五十八军军长孔庆德、政委方正平,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孔从洲,江汉军区司令员张才千,原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刘昌毅。另外两人是来自西藏的朵噶·彭措饶杰和阿沛·阿旺晋美。
从第十二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王近山、杜义德、鲍先志、曾绍山。从第十三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周希汉、陈康。从第十六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王辉球、张国华。从第十五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秦基伟、李成芳。从第十一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曾绍山、刘昌毅、鲍先志。从第十四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李成芳、范朝利。从第十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刘志坚、范朝利、钟汉华、孔庆德、杜义德。从第十八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张国华、王辉球、谭冠三。
三野精英中的勇将,精悍强大,鏖战华东,威猛常胜
第三野战军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了聂凤智、王必成、陶勇、周志坚、张震、张仁初、皮定均、成钧、刘飞、孙继先、张翼翔、钱钧、滕海清、谭希林、覃健、陈庆先等著名战将和肖望东、郭化若、谢有法、卢胜、刘培善、丁秋生、黄火星、刘浩天、康志强、彭林、张藩、赵启民等优秀政工将领。1955年全军首次授衔,他们中间有39人成为开国中将。
第三野战军的前身部队,主要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一部逐步改编扩建而成。
1945年10月25日,中央军委决定,留在华中的新四军部队成立华中军区,张鼎丞任司令员,邓子恢任政委,辖苏中、淮南2个军区及4个军分区,全部兵力约13.5万人。11月10日,正式组成华中野战军,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委,下辖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纵队,全部兵力约4.7万人。华中野战军在建制上属华中军区,在战略行动上受新四军军部指挥。
1946年1月7日,中央军委决定,陈毅等率领的新四军部队从华中北上到山东以后,组成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领导机关,新四军军长陈毅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山东军区辖滨海、鲁中、鲁南、胶东、渤海等5个二级军区,全部兵力约20万人。与此同时,组成山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黎玉任政委,辖第一、第二纵队,第七、第八师,总兵力约7.4万人。这是第三野战军前身部队在解放战争早期形成初步规模的阶段。
从1946年3月起,山东和华中野战军对部队的战斗序列进行了微调。7月起,东江纵队等部和中原军区第十三旅,先后到达胶东和苏皖解放区,分别编入山东和华中部队。至此,山东与华中野战军部队达13万余人,军区部队26.6万余人。
1947年第一季度,山东与华中部队进行统一整编,撤销新四军和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组成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华东军区以陈毅为司令员,辖鲁南、鲁中、胶东、渤海、苏北、苏中等6个二级军区和东江纵队,共约36.6万人。华东野战军以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纵队及特种兵纵队。整编后,华东野战军约有30万人,进入了关键的发展时期。
1948年1月至3月,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先后开展新式整军运动。随后,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华东野战军将所属部队编成4个兵团:第一兵团,又称粟裕兵团,粟裕兼司令员和政委,兵团原计划挺进江南,后奉命仍留在中原地区作战;第二兵团,又称山东兵团和许谭兵团,许世友任司令员,谭震林兼政委,兵团继续留在山东执行内线作战任务;第三兵团,又称陈唐兵团,陈士榘兼司令员,唐亮兼政委,兵团归刘伯承、邓小平统一指挥;第四兵团,又称苏北兵团和韦吉兵团,韦国清任司令员,吉洛(姬鹏飞)任副政委,兵团留苏北地区执行进一步开展华中战局的任务。这时,华东野战军有36万余人,华东军区部队有38万余人,进入发展的强盛时期。
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的统一命令,华东野战军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辖4个兵团共15个军和1个特种兵纵队。4个兵团分别是:第七兵团(辖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三十五军)、第八兵团(辖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三十四军)、第九兵团(辖第二十、第二十七、第三十、第三十三军)、第十兵团(辖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一军)。另外,野战军直辖第三十二军。这时,华东军区兵力约42万人,第三野战军兵力约58万人。
第三野战军组成后,于4月中旬和第二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7月,华东军区与第三野战军的领导机关合并,称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同时,对野战部队的机构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至1949年12月,第三野战军发展到82.5万余人,进入鼎盛时期。
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所属39位开国中将的任职情况是:野战军参谋长张震,第九兵团政委郭化若、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第十兵团参谋长陈庆先、政治部主任刘培善,第二十军军长刘飞、副军长张翼翔,第二十一军军长滕海清、政委康志强、政治部主任邓逸凡,第二十二军军长孙继先、政委丁秋生,第二十三军军长陶勇、政委卢胜,第二十四军军长王必成、副军长皮定均,第二十五军军长成钧、政委黄火星,第二十六军军长张仁初,第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政委刘浩天,第二十九军政委张藩,第三十军副军长饶守坤,第三十一军军长周志坚,第三十二军军长谭希林、政委彭林,第三十四军政委赵启民、副军长饶子健,军区后勤部部长邝任农,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兼政治部主任余立金,苏北军区政委肖望东、副政委赖毅,苏南军区副司令员刘先胜,皖北军区副司令员梁从学,后备兵团司令员林维行,济南警备区司令员廖容标,渤海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周贯五,鲁中南军区司令员钱钧。
从第二十七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聂凤智、刘浩天。从第二十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张藩、刘先胜、刘飞、彭林、张翼翔。从第二十三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卢胜、陶勇、刘先胜、郭化若、陈庆先。从第二十四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刘培善、王必成、邓逸凡、皮定均、饶守坤。从第三十一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周志坚。从第二十六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廖容标、钱钧、邝任农、张仁初、孙继先。从第二十八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周贯五、廖容标、刘培善、肖望东。从第二十二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孙继先、丁秋生。从第二十一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张震、赵启民、滕海清、康志强、邓逸凡。从第二十五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谭希林、成钧、赵启民、林维先、黄火星。
四野战车上的虎将,勇贯南北,百战无敌,气势如虹
第四野战军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了梁兴初、吴克华、吴信泉、吴瑞林、曹里怀、胡奇才、聂鹤亭、彭明治、万毅、方强、杨国夫、苏静、张天云、罗舜初、刘转连、周仁杰、徐斌洲、程世才、温玉成、曾国华、詹才芳等著名战将和刘西元、刘道生、杜平、李雪三、肖向荣、吴富善、袁升平、莫文骅、梁必业、唐天际、欧阳文等优秀政工将领。1955年全军首次授衔,他们中间有58人成为开国中将。
第四野战军的前身部队,是由原在山东解放区的八路军主力和华中、冀东、冀热辽、陕甘宁、冀中、冀鲁豫、晋察冀、晋绥、太岳等9个解放区的解放军部分部队,以及原东北抗日联军等部为基础改编和组建起来的。
1945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打破国民党独占东北的企图,决定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挺进东北,会同东北原有部队执行发展东北的战略任务。先后调进东北的部队有:八路军山东军区直属队一部,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七师及第五师一部,警备第三旅,鲁中、滨海、胶东、渤海等军区主力部队各一部共6万余人;新四军第三师的第七、第八、第十旅和独立旅共3万余人;陕甘宁边区第三五九旅、警备第一旅、教导第二旅各一部以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炮兵学校等1万余人;晋绥、冀中、冀鲁豫各1个团。以上连同先期进入东北的冀热辽部队一部共11万余人。同时,延安及各解放区的党政军干部约2万人,也陆续进入东北。10月31日,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委,罗荣桓任第二政委。到年底,陆续成立了锦热、辽宁、辽东、辽西、辽北、吉林、松江、三江、嫩江、北安10个二级军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兵力发展到27万人。这是第四野战军前身部队在解放战争早期形成的雏型。
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东北民主联军把工作重心转向一般的城市和乡村,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到1946年3月,全区共歼灭土匪7万余人,同时将原来划分的军区先后整编合并为东满、西满、南满、北满4个二级军区,把主力的大部划归各军区指挥,抽调少数主力部队充实地方武装。后因情况变化,东北民主联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又逐步集中主力,进行了为时1个多月的四平保卫战,歼敌1万余人,打击了国民党军的进攻气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的谈判。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东北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决议》精神,决定利用国民党军战线延长、兵力分散、暂难继续大举进攻的时机,加紧部队的整顿和建设。8月至10月间,先后以山东第一、第二师及原滨海支队为基础扩编的第七纵队一部,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以华中第三师主力组成第二纵队;以山东第七师及华中第三师第七旅组成第六纵队。以上连同前已编成的由山东第三师、警备第三旅与冀热辽第十六分区第二十一、第二十三旅合编组成的第三纵队,由原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一、第二纵队合编组成的第四纵队,加上陕甘宁第三五九旅和南满独立第一、第二、第三师,全区共有野战军5个纵队、1个旅、3个独立师,约12万人。又建立了炮兵、骑兵和铁路护路部队。此外,还分别成立了东北军政大学和各种专业学校,有计划地培养各种人才,以保证部队发展和作战的需要。这样,第四野战军前身部队在解放战争中进入初具规模的阶段。
1946年10月下旬,东北民主联军发起新开岭战役,在辽宁宽甸西北地区全歼国民党军1个师。从12月中旬开始,又集中南满、北满主力进行了108天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歼灭国民党军大批有生力量,以"南拉北打,北打南拉"的战术,打破了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计划,迫使其由进攻转为防御,东北解放区也得到了巩固和扩大。
1947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军区之冀热辽军区及所属部队共8万余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兵力达46万人。
1947年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转入战略性反攻,在长春至沈阳段和沈阳至吉林段铁路两侧地区发动了夏季攻势,歼国民党军8万余人。8月至9月间,以12个独立师或旅编成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纵队,并成立了南满、冀察热辽两个军区前方指挥所(后改称第一、第二前方指挥所)。9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又集中9个纵队的兵力发起秋季攻势,歼灭国民党军6.9万余人,攻克城市15座,进一步掌握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第四野战军前身部队在解放战争中进入发展壮大的阶段。
1948年1月1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以原民主联军总部机关为军区兼野战军领导机关,林彪任司令员兼政委。2月,以9个独立师或旅编成第五、第十一、第十二纵队。
1947年7月至1948年11月,东北人民解放军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二线兵团的建设,先后组训了164个团,为主力部队输送新战士37万人。至8月,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103万人。为便于作战指挥,1948年8月14日,建立了单独的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由林彪兼司令员,罗荣桓兼政委。原第一、第二前方指挥所改为东北野战军第一、第二兵团部。此时,东北野战军下辖2个兵团部、12个步兵纵队、15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3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等共约70万人。9月12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发起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从此,东北野战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
1948年11月13日,东北野战军所属第一至第十二纵队,按照中央军委统一序列的命令,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一、第四十二、第四十三、第四十四、第四十五、第四十六、第四十七、第四十八、第四十九军,每军4个师5万至6万余人;另以长春起义的国民党军第六十军编为第五十军。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奉命入关。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与华北军区部队共同发起平津战役,历时64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解放了华北绝大部分地区。
根据中央军委1949年1月15日和3月7日的命令,东北野战军于3月1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委。下辖4个兵团:第十二兵团(辖第四十、第四十五、第四十六军)、第十三兵团(辖第三十八、第四十七、第四十九军)、第十四兵团(辖第三十九、第四十一、第四十二军)、第十五兵团(辖第四十三、第四十四、第四十八军),以及两广纵队。原野战军所属之特种兵指挥机关改称特种兵司令部,辖2个炮兵师,1个装甲师,1个高炮指挥所和1个工兵指挥所。原铁道纵队扩编为铁道兵团,归军委直接指挥。至此,第四野战军成为人民解放军中兵力最多的主力部队。
第四野战军暨中南军区所属58位开国中将的任职情况是:野战军副参谋长聂鹤亭,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秘书长杜平,第十二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唐天际,第十三兵团第二副司令员彭明治、参谋长黄志勇、政治部主任刘道生,第十四兵团政委莫文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法宪,第十五兵团政治部主任肖向荣,特种兵司令员万毅、政委钟赤兵、副司令员苏静、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匡裕民、副政委邱创成,铁道兵团参谋长李寿轩,军区军政大学副校长倪志亮、教育长曾国华、第一团团长何德全,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和政委贺诚、军区后勤部军工部副部长韩振纪,军区航空学校副校长常乾坤,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部副部长张令彬,河南军区副司令员毕占云,辽西军区司令员彭嘉庆,安东军区司令员程世才,第三十八军政委梁必业、副军长兼参谋长曹里怀,第三十九军政委吴信泉、政治部主任李雪三,第四十军政委罗舜初、副政委刘西元,第四十一军军长吴克华、政委欧阳文、副军长胡奇才、第一二二师师长田维扬,第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政委刘兴元,第四十三军副军长杨国夫、副军长李作鹏、政治部主任张池明、第一二八师政委徐斌洲,第四十四军军长方强、政委吴富善、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谭甫仁,第四十五军政委邱会作、副军长张天云,第四十六军军长詹才芳、副军长杨梅生,第四十七军军长梁兴初、政委周赤萍、政治部主任孔石泉、第一三九师政委晏福生、第一四○师师长刘转连,第四十八军政委陈仁麒、副军长周仁杰,第四十九军政委袁升平、第一四五师师长温玉成,第五十军军长曾泽生。
从第三十八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万毅、梁兴初、梁必业、曹里怀、李作鹏、周赤萍、刘兴元、刘西元。从第三十九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吴信泉、吴法宪、李雪三、张天云、张池明、徐斌洲。从第四十三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彭明治、杨国夫、梁兴初、曹里怀、李作鹏、徐斌洲、张池明。从第四十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程世才、罗舜初、袁升平、刘西元、曾国华、温玉成。从第四十一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胡奇才、彭嘉庆、吴克华、莫文骅、欧阳文、温玉成、孔石泉、田维扬。从第四十七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梁兴初、周赤萍、方强、孔石泉、晏福生、刘转连、曹里怀、张天云、刘西元。从第四十二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万毅、吴瑞林、刘兴元。从第四十五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刘道生、陈仁麒、张天云、邱会作。从第四十四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袁升平、方强、吴富善、谭甫仁。从第四十六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詹才芳、杨梅生。
华北方阵中的骁将,忠勇雄健,降龙伏虎,风卷残云
华北军区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了郑维山、曾思玉、陈正湘、唐延杰、韦杰、文年生、刘忠、肖新槐、张祖谅、韩伟、孙毅等著名战将和王宗槐、王道邦、向仲华、旷伏兆、袁子钦、甘渭汉、李天焕等优秀政工将领。1955年全军首次授衔,他们中间有27人成为开国中将。
华北军区的前身部队,主要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主力与晋冀鲁豫军区一部及地方武装组建与发展而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晋察冀军区对所属部队进行整合扩编,下辖冀晋、冀中、冀察和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实施,有的部队北上挺进东北,有的部队编组为野战部队,有的部队则留在地方军区驻守。
1945年9月21日,晋察冀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扩大与补充兵员"的指示,将所属二级军区的主力部队编成8个野战纵队,即:以冀察军区部队编成冀察的郭天民纵队和刘道生纵队,以冀晋军区编成冀晋的陈正湘纵队和赵尔陆纵队,以冀中军区编成冀中的杨成武纵队和黄寿发纵队,以冀热辽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一部编成冀热辽的詹才芳纵队和黄永胜纵队。12月,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原计划进军东北,后调归晋察冀军区建制。这是华北军区前身部队在解放战争早期形成初步规模的阶段。
1946年3月初,晋察冀军区对所属部队进行了第一次精简整编,将上述9个纵队26个旅整编为4个纵队11个旅,即: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整编为晋察冀第一纵队,冀察郭天民纵队和刘道生纵队整编为冀察纵队,冀中杨成武纵队和黄寿发纵队整编为冀中纵队,冀晋赵尔陆纵队和陈正湘纵队整编为冀晋纵队,冀热辽黄永胜纵队和詹才芳纵队番号撤销。同年5月,晋察冀军区对所属部队进行了第二次精简整编,由4个纵队11个旅整编为4个纵队9个旅。7月,为适应大兵团作战的需要,晋察冀军区对所辖部队进行了第三次整编,即晋冀鲁豫第一纵队改称晋察冀第一纵队,冀察纵队改称晋察冀第二纵队,冀中纵队改称晋察冀第三纵队,冀晋纵队改称晋察冀第四纵队。
1946年12月,晋察冀军区对所辖部队战斗序列作了一次较大的调整:第一纵队奉中央军委命令调还晋冀鲁豫野战军建制,其余3个野战纵队均扩编,分别由2个旅扩充为3个旅。晋察冀军区野战军进入了关键的发展时期。
1947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重新组建晋察冀野战军指挥机构,下辖第二、第三、第四纵队,另外新组建了1个骑兵旅。
11月,晋察冀野战军进行了著名的石家庄战役,全歼守敌2.4万余人,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战略区完全连成一片。
石家庄战役胜利后,为适应战局变化,11月至12月间,晋察冀军区又成立了3个纵队:以冀晋区独立第一、第二旅和察哈尔区独立第四旅编成第一纵队,以冀中区独立第七、第八旅和察哈尔区、冀晋区3个独立团、5个独立营编成第六纵队,以冀中区独立第九旅和6个独立团编成第七纵队。
这样,晋察冀军区机动部队共有6个纵队、1个炮兵旅共12.9万人。另外有地方武装4.4万人,连同机关学校,全区共计42万余人,进入发展的强盛时期。
1948年1月,晋察冀野战军发起涞水战役,以5个纵队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歼灭国民党军8000余人。5月,中共中央决定对晋察冀区和晋冀鲁豫区部队进行整编,组成华北军区,司令员为聂荣臻,政委为薄一波。军区所属部队编为2个兵团9个纵队:第一兵团辖第八、第十三、第十四纵队,第二兵团辖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纵队,军区直辖第一、第七纵队。
1948年8月,华北军区组建第三兵团,增建晋中军区。9月至10月,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发起察绥战役,解放了绥远和察哈尔两省大部地区。11月,第一兵团又发起太原战役。11月底,第二、第三兵团会同东北野战军发起了平津战役,为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全军统一番号的决定,华北军区所属部队3个兵团依次改称第十八、十九、二十兵团,军区司令员为聂荣臻,政委为薄一波。第十八兵团(辖第六十、第六十一、第六十二军)、第十九兵团(辖第六十三、第六十四、第六十五军)、第二十兵团(辖第六十六、第六十七、第六十八军)归华北军区建制,直接由中央军委指挥;第六十九、第七十军归华北军区建制,华北军区指挥,标志着华北军区部队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华北军区所属27位开国中将的任职情况是:第二十兵团副司令员唐延杰、副政委李天焕,第六十军副军长张祖谅,第六十一军军长韦杰,第六十二军军长刘忠、政委袁子钦,第六十三军军长郑维山、政委王宗槐,第六十四军军长曾思玉,第六十五军军长王道邦、副政委蔡顺礼,第六十六军军长肖新槐、政委王紫峰,第六十七军军长韩伟、政委旷伏兆,第六十八军军长文年生、政委向仲华,第六十九军副军长周彪,第七十军政委甘渭汉,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张南生,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吴先恩,华北军政大学教育长谭家述,军区后勤运输部政委赵镕,原第二纵队司令员陈正湘,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徐深吉,华北局党校政治部主任崔田民。
从第六十三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周彪、王道邦、郑维山、文年生、蔡顺礼、王宗槐。从第六十四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陈正湘、曾思玉、王宗槐。从第六十五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韩伟、陈正湘、向仲华、王道邦、蔡顺礼。从第六十八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文年生、向仲华、肖新槐、旷伏兆、王紫峰。从第六十六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唐延杰、肖新槐、韩伟、文年生、旷伏兆、王紫峰。从第六十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张祖谅、韦杰、袁子钦。从第六十一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韦杰、袁子钦。从第六十七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陈正湘、韩伟、向仲华、旷伏兆。
综上所述,177位开国中将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中的中坚力量,用自己的勇猛顽强和聪明才智,打造了一批战功赫赫的王牌军。开国中将授衔时的平均年龄45岁,他们把握住绝佳时机,大展宏图,为解放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五大野战军中走出的开国中将 --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五大野战军中走出的开国中将--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五大野战军中走出的开国中将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解放军177位开国中将--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浅议张国焘的失败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有排列顺序的开国将帅名单--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参加三湾改编的开国将帅--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有排列顺序的开国将帅名单--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围绕起草九大政治报告的一场斗争--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皖南事变中的新四军五团--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开国十大大将之王树声--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我军百名开国将军任职大全--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一个留学生写的: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十大差距--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救不救市房价都要跌 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听罗章龙谈中共党史 浅谈川军历史--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审视中国的十大数据2.0版--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审视中国的十大数据2.0版--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平型关大捷的历史影响--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国民党十大杂牌军之二西北马家军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十大虎将--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国民党十大杂牌军之西北 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国民党十大杂牌军之八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