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不居官终爱国的陈白沙-湛江清风竹影 -清风竹影-强国博客-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19 14:27:37
士不居官终爱国的陈白沙刷新             标签: [ 转载 2009-08-15 23:24:32] 作者:湛江清风竹影
 选择字体 宋体 楷体_GB2312 黑体 幼圆 仿宋_GB2312 隶书 选择颜色背景 黑色 深灰黑 浅灰黑 墨绿 深绿 深蓝 亮蓝 蓝色 红色 粉色 黄色 浅灰 浅蓝 此日记引用地址:http://blog.people.com.cn/blog/trackback.do?wlog_id=1250349923157601
江门市蓬江区白沙村面临蓬江,后枕小庐山,村前村后,青葵翠竹,随风摇曳,风光旖旎。小村依傍天沙河,河里的沙子晶莹雪白,白沙村因此而得名。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陈白沙就出生在这里。
陈白沙(公元1428—1500年),原名献章,字公甫,别号石斋、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父、南海樵夫、黄云老人等,晚年自称石翁。广东新会白沙里人,因居白沙村,故学者以乡名尊称他为“白沙先生”,其享年73岁。公元1574年(万历二年),神宗皇帝下诏建白沙祠,特赐额、联、祭文和肖像。公元1585年(万历十三年)皇帝又下诏,让陈白沙以翰林院检讨的身份入祀孔庙,陈白沙成为了岭南唯一享有这一殊荣的人。
他的哲学思想上承宋儒理学、下启明代心学,强调“立诚以为始”、“致虚以立本”、“自得以为验”、“自然以为宗”,在当时独树一帜,为儒学的发展开辟了新路。但是陈白沙的理学思想,没有专著传世,只有其文牍诗卷等遗存,由后人辑录成《白沙子全集》十卷传世。白沙先生的道德文章名闻遐遂,士子从学问道者达数千之众,形成在全国也极具影响的哲学流派——“江门学派”,极一时之盛。白沙先生长于写诗,他的诗一如其人,力求合于自然,在明代诗史上,他被视为性理诗代表,现流传下来的诗作达2000多首。白沙先生还是一位极富创意的书法家,他将“虚静”、“自得”、“自然”的哲学思想融人作书之道,言其作书的目的是“以正吾心,以陶吾情,以调吾性”,尤其是他独创以茅草为笔,进行书法创作,笔法苍劲老到,气概雄强。白沙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但始终爱国忧时,恪守“士不居官终爱国”之志,他的德行和思想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江门学派,还影响了岭南后人,“故出其门者,多清苦自立,不以富贵为意,其高风所激远矣。”
陈白沙是遗腹子,家境贫寒,童年的家庭教育得自年仅24岁年青守寡的母亲林氏。但他自幼警敏,勤奋好学,苦读不倦,熟读《四书》、《五经》,且一览成诵。据他自述:“忆昔生我童稚时,家贫逐日图生资。折薪与我代灯烛,鬻衣与我买诗书,朝夕俾我苦勤学,戒我勿似庸常儿”。
陈白沙身处明代,这是中国历史上对人民思想禁锢极深的时期,帝室昏庸,奸臣当道,宦官弄权、“八股”取仕、特务(东厂)横行的政治社会现实,逼迫着读书人或身附权贵,与之狼狈为奸;或放荡形骸,归隐田园;或热心功名利禄,追逐声色。他早年在这样的时势的影响下,也曾一度热衷于科举,有志于声名利禄。
陈白沙一生中曾三次参加科举。第一次是公元1447年(明正统十二年),20岁应广东乡试,考得第九名举人。第二次是公元1451年(景泰二年),24岁参加进士考试,下第。科场的失意,使陈白沙绝意于科举,于是前往江西临川从吴与弼游学,半年后归家,讲学于乡中,不复有意科举。
在此期间,陈白沙先是闭门读书,后又筑春阳台,静坐其中,数年不出户外,从而使其思想发生了一种转机,即由读书穷理而转向求之本心,提出了“惟”在静坐,然后见吾心之体的修养方法,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心学思想风貌。其人生理念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了新的人生追求。
公元1466年(成化二年),38岁的陈白沙,因钱溥劝他赴考以慰老母,于是他从广东来到北京,复入国子监准备赴试,国子监祭酒邢让有意以《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为题试验其才学,于是陈白沙作《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诗。诗中有叙有论,夹叙夹论,表述自己的身世,回顾所走过的成才之路,申述自己的人生价值、道德取向、学术宗旨和渊源。邢让看到他的和诗后,大叹曰:“龟山不如也。”由于邢让的宣传,一时间京师以为“真儒复出”,于是陈白沙“名震京师”。京师名士如罗伦、章懋、庄昶、贺钦等人,欣然与之交友、与之同游。其中贺钦还辞官,给陈白沙行拜跪礼,事之为师,至恭至敬地为陈白沙捧砚磨墨。
公元1469年(成化五年),41岁的陈白沙,参加最后一次会试。可惜,又名落孙山。于是南归杜门,潜心于学,四方学者慕名而至。公元1482年(成化十八年),广东布政使彭韶、都御史朱英力荐,陈白沙应召赴京,令就试吏部。陈白沙称病未就,稍后又以体弱多病和老母年迈为由上疏,请求归家终养。明宪宗援以翰林检讨而放归。自此便居乡讲学,屡荐不起。
晚年,陈白沙在家乡设帐讲学,专心于教育,逍遥于自然,“或浩歌长林,或孤啸绝岛,或弄艇投竿于溪涯海曲”。领略湖光山色,怡养浩然自得之性,提出了“以自然为宗”的学术宗旨及不离日用、于时事处现“本心”,“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宇宙在我”的理论。其心学的思想体系至此就臻于完成。
陈白沙最初一心走仕途科举的道路,借以报效国家,但参加三次科举考试落第后,从此认识到八股取仕的科举考试的弊病,因而尽弃举业、办学舍,决定采取以教学的方式来“大济天下”。其目的是通过作圣之功,使“人人皆可做尧舜”。他认为教育具有传道、育才、治天下的功能,教育的宗旨是为国家造就人才,因此,国家要以教育为本,“自古有国家者,未始不以兴学育才为务”。在他一生的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视地方办学,热情为地方办学摇旗呐喊,先后撰写了《古蒙州学记》、《程乡县社学记》、《程乡县儒学记》、《重修梧州学记》、《龙冈书院记》、《恩平县学记》、《新迁电白县儒学记》等。他对岭南一批学宫、书院的兴建或重修,感到由衷的高兴;对地方教育的开展、地方官员兴学的业绩,给予充分的肯定。
陈白沙辞官归故里后,过着耕教并举的生活。他家有良田二倾,委托自己的学生耕种代管,自己只提取三成收成。正如他在《咏江门好》一诗中所写:“二五八日江门圩,既买锄头又买书,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
陈白沙从教,品学并重。不仅传授知识,且注重学生品德修养。他不作空泛说教,而是有的放矢。下录《戒子弟》、《戒戏歌》、《戒懒文》三首诗,便是针对当时现实社会中“花”、“酒”、“懒”等对青年危害最烈的不良气习,告诫学生不要沾染:
《戒子弟》曰:
世间花酒总为先,花酒原来枉费钱。
酒醉猖狂还有醒,花迷撩乱不知天。
鱼因吞饵投江岸,蝶为寻花到野川。
寄语江门诸弟子,莫贪花酒误青年。
《戒戏歌》曰:
锣鼓喧天上翠楼,男人扮作女人头。
少年容易成衰老,快活何难变困愁。
金榜题名空富贵,洞房花烛假风流。
须知光阴如过隙,莫作等闲去浪游。
《戒懒文》曰:
大舜为善鸡鸣起,周公一饭凡三止。
仲尼不寝终夜思,圣贤事业勤而已。
昔闻凿壁有匡衡,又闻车胤能囊萤。
韩愈焚膏孙映雪,未闻懒者留其名。
尔懒岂自知,待我详言之:
官懒吏曹欺,将懒士卒离,
母懒儿号寒,夫懒妻啼饥,
猫懒鼠不走,犬懒盗不疑。
细看万事乾坤内,
只有懒字最为害。
诸弟子,听训诲:
日就月将莫懒怠。
举笔从头写一篇,
贴向座右为警诫。
在教育对象上,陈白沙主张有教无类。他认为教育对庶民应一视同仁,不分贵贱,不择贤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陈白沙居乡几十年,设馆授徒,来者不论身世,一概不拒。据《陈献章集》记载:“至于浮屠羽士、商农仆贱来谒者,先生悉倾意接之,有叩无不告,故天下被其化者甚重。”“今翕然以顺,无远近,无贵贱,咸来问学,先生怡然随问而答,初不强括之,亦未尝轻拒人也。”陈白沙对卑贱者、贫苦子弟,关怀备至,解囊相助,甚至免费为他们提供食宿。正因如此,各方来学者络绎不绝,其弟子足迹遍及岭南岭北。
陈白沙从青年开始教育至授徒终老,从小庐山设帐至嘉会楼会友研学,数十年来,弟子、文友难以统计。据记载,陈白沙的弟子不少人成了社会的栋梁,有的担任朝廷要职,有的成为文学家、教育家,湛若水堪为其中的代表者,曾官至南?!
士不居官终爱国的陈白沙-湛江清风竹影 -清风竹影-强国博客-人民网 “清官”漫论-湛江清风竹影 -清风竹影-强国博客-人民网 明代五朝廉吏王翱-湛江清风竹影 -清风竹影-强国博客-人民网 包拯三谏宋仁宗-湛江清风竹影 -清风竹影-强国博客-人民网 美国的廉政建设-湛江清风竹影 -清风竹影-强国博客-人民网 持正不挠的西晋“监察官”——刘毅-湛江清风竹影 -清风竹影-强国博客-人民网 一代廉吏于成龙-湛江清风竹影 -清风竹影-强国博客-人民网 南宋名臣崔与之-湛江清风竹影 -清风竹影-强国博客-人民网 瑞典的清官是怎样炼成的?-湛江清风竹影 -清风竹影-强国博客-人民网 韩国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启示-湛江清风竹影 -清风竹影-强国博客-人民网 香港廉政公署权威人士揭秘预防贪污秘诀-湛江清风竹影 -清风竹影-强国博客-人民网 香港廉政公署权威人士揭秘预防贪污秘诀-湛江清风竹影 -清风竹影-强国博客-人民网 2009 国际反腐组织“透明国际”:最廉洁国家-湛江清风竹影 -清风竹影-强国博客-人民网 “透明国际”:给各国腐败照“镜子”-湛江清风竹影 -清风竹影-强国博客-人民网 河南漯河原市委书记刘炳旺卖官案暴露三大问题-石秀光 -清风湖畔-强国博客-人民网 邓晓芒-灵之舞--木易清风的博客 邓晓芒-灵之舞--木易清风的博客 糖衣炮弹密集:反腐咋不“提速”?---强国博客-人民网 中国教育的尴尬在于不敬畏老师-黄林波 -黄林波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话说“吃饭不用钱”-直话直说 -反腐战线老兵的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龙应台:贪看湖上清风--侧记「色戒」 龙应台:贪看湖上清风--侧记「色戒」 朱镕基为何不回故乡?-秦汉雄风 -秦汉雄风-强国博客-人民网 朱镕基为何不回故乡?-秦汉雄风 -秦汉雄风-强国博客-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