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10年白皮书(一) - 徐志斌 - 新浪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4:37:25
第一章:大事记 直觉中国互联网
自1995年始,十个年头,整个中国对互联网的热情从未熄灭过。
启程
在北京白石桥路口,一块在当时不怎么显眼的广告牌,拉开了中国互联网商业化的开端。“向北1500米”,就是瀛海威的网络科教馆。当时还没有多少人知道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张树新和她的瀛海威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网络第一急先锋。不过,张树新始终没能看到瀛海威的春天,随着1998年一场流星雨夜,高层大逃亡,这是瀛海威最后一次成为媒体们的焦点。
1996年第一个月,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开通;4月,SRSNet.com中文网站建设启动,四通利方转向互联网,为新浪网的诞生埋下了伏笔;7月,日后成为半个明星的张朝阳回国创立ITC(爱特信),也就是搜狐前身,同时还为中国互联网带来了2万美元的第一笔天使投资。同一时期,还有《数字化生存》狂热,网吧出现,早期ICP出现。
媒体们也不知不觉参与到推动中国网络化的进程当中。《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等主流媒体都在纷纷报道这个以注意力为主要特征的新兴行业的神奇和美妙,大学里的学生开始对电子邮件、BBS以及一种叫做MUD的网络小型游戏热衷不已。互联网,被人们不知不觉挂上了一顶神奇的光环。
膨胀
一个与中国大大小小网站都有各式各样关系的CNNIC就在这样的进程下悄悄地出生,尽管它只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一个科室,但是其事后的所作所为却左右了中国网络数年之久。1997年11月,CNNIC发布了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统计报告。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份报告中的网站排名在2000年的时候,掀起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一场作弊风潮。一个网站老总把电话直接打到CNNIC主任毛伟的手机上:“你给我排到20多位,我怎么和人家谈融资的事情?”
融资的曙光仿佛在召唤着中国互联网,毕业四年的丁磊拿出50万创办网易,邵亦波创办易趣、沈南鹏创办携程、陈一舟创办Chinaren、张永青创办e国、唐越创办e龙——海龟土鳖混杂其中,一路朝着纳斯达克的朝圣之路狂奔。1999的那一年里,中国互联网就没有歇着过,盛夏酷暑将这场狂热发挥到了极致,一场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秀轰轰烈烈地将中国互联网推向高潮,中国电子商务史上的一块里程碑——8848一夜成名。
不仅仅是国外风险投资商,国有上市公司、民间资本甚至个人投资者也纷纷加入了这场互联网热潮中来。海虹控股自己做了一个号称网络航母的网站中公网,8848的早期投资方据说是来自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一个概念,几页商业计划书,只要是公司名称后面加上.com,似乎就能圈来一大笔钱。
上市
尽管网络生存测试到了最后看上去更像是一出闹剧,但这并不妨碍中国互联网对资本的崇拜。1999年,号称中国网络概念第一股的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当天,从每股20美元攀升到67美元;次年,新浪、网易、搜狐辗转上市:新浪首当其冲,4月份率先上市,募集资金6800万美元,但是,新浪上市第二天,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继续重挫。紧接着,2000年6月搜狐获准上市,但IPO价格下滑得更很厉害,被称为流血上市;网易更是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从今天来看,三大门户用流血的代价,获得了美国纳斯达克的一席之地,从而也获得了活下去的粮草。更为有趣的是,为三家网站操办上市的投资银行们据说最后没能赚到钱。
正当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创业者们刚刚实现自己当初的部分梦想时,纳斯达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给了许多人当头一棒。此后发生的中国概念股企业诉讼、假账、停牌等一系列事件,更是让这些中国互联网的先行者们历经困难。
破灭
“如果中国有二板能让我们上,我才不会跑那么远受老美的气呢。”丁磊说。为这句话做注脚的,是2001年五一过后,网易被查出的假帐风波,不过最要命的,还是假帐背后所暴露出的高层矛盾,丁磊赶走了当时的CEO黎景辉和COO陈素贞。同样的问题时隔一月出现在中国第一网站新浪网上,不同的是,资本的暴怒赶走了他的创始人王志东。同年离去的,还有8848创始人王峻涛。
非常有意思的是,曾经大力推动互联网第一次热潮到来的《北京青年报》,在2001年岁末做了一个报道《2001网络十大网络出局》,历数了当年离职的10大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谢文、陈一舟、童家威、宫玉国、谭智、于红岩等与上述王志东等一起名列其中。在这些人事变动背后,也可以看出,产业低潮的时候,资本意志主导的洗牌进行得更加迅速而坚决。
没有人能预料什么时候产业可以复苏。一批中小互联网企业倒闭,三大门户也几乎接近死亡线。盈利的压力对于任何互联网企业都是必须面对的,但是,可怕的是,没有人能回答,怎样才能盈利。
重生
2002年7月,三大门户相继宣布实现盈利,纳斯达克全线飘红。在中国,短信的风靡拯救了三大门户。而在纳斯达克,美国资本市场奇迹般的复苏。
在中国互联网界,另外两个分支产业也在暗流涌动:网络游戏和搜索引擎。尽管陈天桥日后不得不成为出头鸟接受千万父母和网吧业主的责难,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借助网游传奇了盛大,2005年一场新浪股票收购案更是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同样的传奇赋予了百度的李彦宏,百度上市当日股票突破150美元,尽管时至今日人们仍然认为百度是沾了Google的光,但是搜索市场的巨大潜力瞬间引来了资本的蜂拥。
经过互联网十年的生生死死,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似乎已经在各自领域站稳了脚跟。不过,大洋彼岸的互联网巨头却容不得你有一丝喘息,雅虎收购阿里巴巴股份了,Google中国呼之欲出,等等。重生的中国互联网市场迎来了黄金时代之后的白银时代。
“我是凭直觉撞入因特网的。”张树新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网络生涯。2005年当第二波互联网热潮涌来时,年轻的创业者们之间仍流行一句话:“做互联网从来不需要先考虑什么商业模式。”
十年中国互联网,依然直觉为主。
第二章 门户网站冷暖春秋
1993年,当新浪网的前身——四通利方信息技术公司成立的时候,可能没有人想到,今天她会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一门户网站。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以新浪、搜狐、网易为代表的门户网站,正在改变21世纪普通中国人的互联网生活。
中国互联网十年发展,门户网站也走过了几个阶段。1996到1998年,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不约而同地在内容上发力,争相提供新闻、BBS、电子邮件、搜索等基础性服务。这被看作是门户网站发展的初期,人们叫这些企业为ICP。当时互联网在中国才刚刚起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当年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199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人数仅为210万。互联网公司几乎清一色是以海外VC投资、创业者极力烧钱赚取注意力为特征,以至于让传统经济学家也有些雾里看花。
1999年7月12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在美国纳斯达克第一个上市的中国概念网络公司股。随后,2000年4至7月,新浪、搜狐和网易相继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掀起了网络企业美国上市的一个高潮,也使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在这前后,许多网站都号称自己是门户。例如,联想与AOL合作投资FM365时,曾经以国内外两大IT巨头联姻的噱头,在媒体上大肆宣传,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但很快就因遭遇冬天而夭折。263也曾经号称是自己是“第四门户”,未果后转向了专业的电子邮件服务提供商。甚至在2003年前后,TOM再度发起门户网站冲击,但在不久前收缩内容编制。最有代表意义的是,2005年11月马云掌舵的雅虎中国突然宣布放弃门户、专注搜索业务,此前的4月,中国门户网站第一股中华网正式宣布改名CDC,放弃门户网站转做软件开发和网络游戏。由此,充分说明了中国网络门户市场的拥挤和激烈竞争。
回到2000年。当三大门户刚刚想引领中国互联网产业走向红火时,来自大洋彼岸的消息却让所有的从业者不得不收缩战线——3月10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触摸历史高点5132点后,急转直下,到2001年4月4日时,指数已经跌至1619点,全球互联网市场随即陷入低潮。
这个低潮期漫长而坚冷。没有人具体统计过当时到底有多少家互联网企业倒闭。不过,随后的全球调查数据显示,直到2002年第三季度,申请破产保护或倒闭的网络公司较上年同期和前季大幅减少,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才接近尾声。而在这次寒冬中,中国也不例外,海外投资者纷纷撤资,大批互联网公司陷入裁员、兼并、收购和倒闭潮中,许多网站或消失不见,或被迫转型。门户网站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得不寻找新的盈利来源。
2001年3月,新浪开始尝试新型网络广告形式,在2000年的十大网络广告媒体排名公布中,新浪已经居于首位。同年4月,网易收购Tianxia研发团队,为日后进入网络游戏产业打下基础。不过在这一年,几大门户中主流的声音依然是,“精简开支,挺过难关”。门户网站们纷纷或压缩,或将电子邮箱、校友录、个人主页等免费服务转向收费。免费还是收费,一时也激起了网友和媒体的激烈讨论。
也是在这一年,网站开始尝试并推出了一项新的服务:短信。让起初很多人大跌眼镜的是,相比其他业务,和运营商捆绑在一起的短信服务使网站拥有了新的收入来源,并很快变成了实际盈利——短信业务在当时拯救了大批互联网站。在2002年7月,搜狐公布的2002年第二季度财报中,提前两个季度实现盈利。2003年1月初,新浪并购了移动增值服务商广州讯龙,月底,新浪发布财报,首次以净营收1290万美元实现全面盈利。直到现在,短信业务仍是中国大多数门户网站的重要收入来源,仅次于网络广告。在三大门户收入构成上,只有网易的网络游戏在总收入比重中,超过了短信。
此后,中国网民的持续爆发为网站带来新的增长。2005年7月21日,CNNIC发布的“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05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已经突破1亿。其中宽带上网的人数增长迅猛,首次超过了网民的一半,达到5300万人。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在这一背景下,门户网站的流量屡创新高,甚至,新浪网已经成为继央视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媒体。
2004年,有媒体在重新回顾这一历程后,将门户网站的变化浓缩为一句话:从“输血”到“造血”。门户网站也孕育了大量商业机会。即便是目前在股市受到追捧的Google,最初也是靠为雅虎提供搜索服务而取得生存的机会。而门户网站自身,也正在尝试更多的新业务为其日后的发展做准备——WAP、搜索、P2P或是其他。
无论互联网上新的商业模式如何层出不穷,我们也不能忽视门户网站在整个互联网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即使是在今天,类似博客这样的新概念在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2005年由新浪站出来力推才渐渐成为主流,由此可见门户的“一哥”地位至今牢不可破。
第三章 跌跌撞撞的电子商务
1997年夏天,王峻涛在网上建立了一个软件销售试验站点“软件港”。次年,Win98中文版在国内首次采用网上预定。这一站点的建立,标志着电子商务这个海外概念正式落地中国。王峻涛随后也于1999年出任8848网董事长,并被业内公认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开创者。
从1997年算起,电子商务在中国走过了8年历程。1997年之前,更多是个人主页或BBS在承载这一功能。从1998年开始,电子商务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潮。定位于B2C的8848和C2C的易趣就是在这一年成立。到了1999年11月,当当网上书店成立;同年,B2B模式的阿里巴巴网在杭州开张;2000年5月,卓越网作为综合电子商务网站正式对外发布,不久以后贝塔斯曼入驻上海,搜狐也在综合性门户的基础上第一次加入了电子商城服务,新浪网选择了与合作伙伴合作推出购物频道。期间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正不断攀升。
在国内,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推动不可或缺。2000年,包括青岛海尔、广东美的、春兰集团和TCL在内的家电企业纷纷宣布进军电子商务。到了2001年,中国B2B网站达1345个,成交额为1075亿元,比2000年的767.7亿元增长了40%。其中,家电业的交易额就达到210亿元以上,石油行业的交易额超过165亿元,信息产品、纺织服装和日用轻工产品的出口中,通过B2B达成的交易也都在100亿元左右。
电子商务发展地域也在迅速扩大,从原先几乎局限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极少数重点城市,开始向沿海及东部、中部各大城市发展。
不过,电子商务也没能躲过网络低潮。到2000年至2001年网络业泡沫破灭期间,国内75%以上的第一代电子商务模式退出了市场。或倒闭关门,或被专业电子商务平台收购。文中开篇提到的标志性人物,王峻涛也被迫于2001年8月9日从8848分支MY8848辞职,MY8848的B2C业务陷于停顿,8848彻底转型为一个技术服务公司。
也就是从2001年开始,电子商务行业开始寻找新的方向。这时,C2C模式的电子商务网站开始崭露头角。2001年第三季度,易趣宣布全面收费,到2004年第二季度,交易额就达到了20亿人民币,是免费模式的14倍。
另一次大的转变发生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由于人们减少外出,定位B2C模式的卓越网在2003年3月的销售额达到1200万元,4月份前20天突破了1500万元;当当网浏览量同比净增一倍,销售额增长三成。B2B模式中,阿里巴巴也发布消息说其成交量与商家注册量都大涨。
经过这个阶段后,电子商务在中国再度驶入快车道。2005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为1.03亿人,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也为电子商务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2005年9月,阿里巴巴成功收购雅虎中国,成为本年度受到关注的互联网大事之一。
在8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样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早期电子商务企业炒作成风,多以实现资本运作和上市为目标;忽视经济效益,普遍强调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特殊性和神奇力,缺乏创新,只是停留在对海外模式的简单模仿和移植上。
2004年8月28日,《电子签名法》被正式通过实施,这部法律的初衷是促进安全可信的电子交易环境的建立,同时也将带动更多相关法规、法律的成熟和完善,被认为是推动和规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中国电子商务产业跌跌撞撞发展到现在,并没有产生一家主导型的企业,市场格局仍不明朗。不过,可以看到的一个趋势是,电子商务的本土化开始逐渐占到上风,并开始主导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卓越网被亚马逊收购后传出流量下跌,易趣在成为eBay中国之后同样进入发展平台期。这两个案例可以从反面证实这一论点。
第四章 网络游戏火热中洗牌
1999年8月,由祖龙工作室开发的亚洲第一款全三维即时网络战略游戏——《自由与荣耀》正式发行,拉开了单机版游戏向网络游戏过渡的序幕。不过,在近2年时间里,网络游戏一直都没有大的发展,在线游戏和单机版游戏仍占据大部分江山。
直到2001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全年销售额接近5亿元,开始与单机版游戏平分秋色。这一年也开始被称作“网络游戏”年。
根据当年的公开资料统计,到2002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上有10多款新网络游戏相继推出测试,20多家机构投入网络游戏运营行列,计划进入的也在20家左右。这一年,国内收费网络游戏用户数为350万。作为对比的是,2001年全球网络游戏用户数为5000万,整个市场产值突破60亿美元。
到了2003年,网络游戏收费用户数增长了一倍,达到710万。2004年,收费网络游戏用户为1130万。业内乐观预计显示,到2007年,中国收费网络游戏用户将达到2255万。随着收费用户人数的增长,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也在快速爆发。
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13.2亿元人民币,2004年时为24.7亿元人民币,比2003年增长47.9%。预计到2007年,中国网络游戏出版市场销售收入将达到67亿人民币,2009年时,这一数字更将增至109.6亿元的市场规模。
另一个直接的数字变化也在厂商数量上体现出来。2004年的行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厂商数量达到300余家,比2002年时增加了近10倍。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盛大网络公司。2001年3月,盛大正式进军在线游戏运营市场。同年7月,盛大CEO陈天桥以30万美金的代价引入韩国大型在线游戏《传奇》,截止到2004年7月,《传奇》注册用户已逾4000万,同时在线人数高达50万,成为世界同类运营商之首。不仅创造了“三流游戏、一流市场”的运营神话,也鼓励了大批厂商进入网络游戏市场。同样在上海的第九城市有了后来居上的气势,而门户网站中的网易也依靠网络游戏成功地实现了多元化经营。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中国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货币,成为了网络上的一种支付手段,成功地让许多互联网的经营者看到了收入的另一种途径——点卡、Q币,等等。深圳的腾讯公司2005年开始,其收入中的一大部分已经不是来自与无线运营商的短信分成,而是依靠其Q币以及由此衍生的虚拟金融体系。
不过,支撑这个火热市场的网络游戏大都是从国外引进,而非是自主研发。这个现象引起了国内有关部门的注意。到了2004年,新闻出版总署开始组织“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宣布建设4个国家级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和5个国家级网络游戏技术创新工程中心,并起草了《网络游戏出版管理办法》,以此来推动国产网络游戏的发展。
而由于一直代理海外网络游戏,因此,与开发商之间的纠纷也开始增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上海盛大与韩国开发商之间旷日持久的纠纷,尽管最终以盛大收购韩国Actoz公司控股权、并在与韩国Wemade公司的互诉中胜利而告终,但其中所引发的反思将在几年内都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由于网络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应的监管措施必须应对由于发展太快所面临的问题。全国各地不断出现的“网瘾少年”让很多父母听游戏色变。色情、赌博、暴力、愚昧迷信等不良内容大量进入,使网络游戏泥沙俱下,一直是有关部门的重点治理对象。舆论中开始大量出现关于游戏本身及发展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争论。到2003、2004年,文化部等主管部门开始推出绿色网络游戏,酝酿游戏内容分级制度等呼声开始越来越高。
2005年8月23日,在新闻出版署的牵头下,新浪、金山、盛大等7家知名网游厂商共同发表了《北京宣言》并签署《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责任书。提倡健康游戏时间,防止用户沉迷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市场也期待政策、法律法规完善的同时,也开始主动走向自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