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有森林无植被”是我国极端气候的制度祸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3:16:18

[原创]“有森林无植被”是我国极端气候的制度祸首
“有森林无植被”是我国极端气候的制度祸首
 
 
——熊飞骏
 
 
 
 
中华大地近三年一再出现极端气候。
 
 
2008年1月的南方雪灾造成铁路交通干线瘫痪,机场封闭,几百万返乡民工滞留在各地火车站。
 
 
2009的夏天特别漫长,高温持续时间超过我记忆中的任何年份。那年的冬天虽然删删来迟,但严寒却提前一月来袭,北京11月10日就下起了大雪。更令人吃惊的是,下雪前的天空居然雷电交加,就象盛夏暴风雨的前奏。这是北京有气象记录以来150年中最晚的雷暴记录。
 
 
更为不可思议的是,今春元宵节上午11时整,黄河流域伊川平等乡天然石龙地区巨雷震耳,自西向东如腾龙一般的闪电照亮天空,雷过之后下了阵雨和圆宵似的小冰雹。这是不是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150年中最早的雷暴记录还不得而知,但在人们的记忆中这雷声是来得太早了点。
 
 
2010年的春天的表现很象害怕被人认出来的小偷,偶尔出来露一下脸又匆匆缩回去了,江淮地区直到春分时节外面还在下着冬天的雨。西南五省遭逢百年未遇的大旱,华东五省暴雨不断,北方五省则笼罩在大面积的沙尘暴里。
 
 
我对气象知识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仍能直观感受到气候的变化越来越不正常,近三年的季节则整个乱了套,最突然的感受就是“非其时而有其气”,春秋两季越来越短,气温变化快速剧烈。
 
 
就拿今年春天来说,多数时间都在下着“冬天的雨”,可一旦碰上两三个大晴天,气温就一下子上窜十几度甚至二十几度,从冬天直接跃入“夏天”?一旦风雨来袭,又直接从夏天坠入冬天,就是不让你有春天的感受。并且这种气温的剧烈变化不是偶然现象,而是频繁重复着。
 
 
我虽然对气象知识是百分百的外行,可总感觉那些“内行专家”们的解释不是不着边际就是有忽悠民众之嫌,不是拿“全球气候变暖”来说事:就是用“厄尔尼诺现象”等专业述语来撒烟幕弹,就是不肯涉及“人祸造成生态破坏”这一实质性原因。
 
 
中国近几年的极端气候虽然有全球性气候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无节制性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引起的。
 
 
也就是说造成我国极端气候的主要原因是“人祸”。
 
 
目前我国这种频繁的大旱大涝就主要是“人祸”造成的,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这么多年存在的严重问题:多年的投入欠账与制度缺失,许多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种粮的比较效益低下,不愿意进行水利投资。国家对水利设施只投大江大河,非粮食主产区的农田水利建设缺失无人问津……风调雨顺还勉强凑合,一遇大旱就无能为力。
 
 
我没有资格去全国各地从事生态研究,但因喜欢长途旅行的缘故,沿途的直感一样很能说明问题。
 
 
国土上的植被和水域是一个国家气温的主要调节阀。
 
 
空气的温度主要来自地面接受太阳光热的反射。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转化成植物养分,水的比热比土壤大得多,直接裸露的土地在同样数量的光热作用下比有植被的土地和水域气温变化要剧烈得多。阳光直接照射裸露的土地比照射有植被的土地升温快得多,风雨来袭时降温也快得多。
 
 
所以在西部沙漠地带夏天的昼夜温差大,白天高温五十度以上,夜晚则降到十度以下。
 
 
我国的湖泊面积在近十年急剧缩小,连八百里洞庭湖也只剩下三十年前的几分之一。水域总面积的缩小自然加大了气温的变化幅度。
 
 
我国内地的森林面积近十年虽然在“理论”上没有明显的缩小,但很多地区的大面积山林却出现“有森林无植被”的怪现象?
 
 
众所周知,山林的植被除了树木外,还有树木之间的杂草和颧木。在内地的广大山丘地带,杂草和颧木在保护水土和调节气温方面的作用比树木还要大,尤其在秋冬和早春树木落叶时节二者的保护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近十年我国“山林政策”的最大恶果就是毁灭了树木之间的杂草和颧木,从而破坏了山地的植被,使山林的水土保护和气温调节作用大大丧失。
 
 
“退耕还林”是我国“三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旨在保护生态的“善政”,因为依靠腐败落后的官僚体制来运作,从一开始就“特色”成了破坏生态的最大恶政。
 
 
我国内地很多地方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宗旨不是为了增加森林面积,而是旨在骗取上面的拔款,结果不是把耕地变成森林,而是在原来的山林上“砍掉大树栽小树”。为了给工程验收人员制造“耕地”的假象,在栽小树前要把山坡的土层翻一遍,彻底消灭残存的颧木和杂草,使土壤完全裸露……
 
 
新栽的小树没有十年是难得成林的。在小树成林之前,这片山林是不可能起到保护水土和调节气温作用的。
 
 
我国的基层政权为了筹集腐败基金,把属于民众共有的资产攫为己有,在近几年掀起了拍卖公共山林的热潮,把大片的公共山林分块出售给承包人。山林承包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原有的树木砍光拍卖,用卖树得来的钱支付承包费和山林改造工程费,然后用铲土机把山坡的土壤翻一层,在上面栽上经济林木。为了防范次生植物与与经济林木争夺土壤养分,承包人每年都要在小树之间的土壤上喷上除草剂,彻底消灭颧木和杂草,让土壤永远裸露,使之彻底失去水土保护和调节气温功能。
 
 
按常识春秋两季的气温变化应该是比夏天温和得多,可近几年春秋两季的气温变化幅度比夏天还大,原因就是春秋两季树叶凋零,山地主要靠颧木和草地来保护水土调节气温。现在山区的颧木和草地受到了毁灭性的摧残,太阳光热和冷空气直接作用于地面,造成气温的急剧升降。结果春秋两季越来越短促,从夏天直接进入冬天或从冬天直接进入夏天。秋天成了夏天的延续,春天则被冬夏侵凌分割。
 
 
去年深秋我骑单车穿越了大别山的五个县市,在很多地方看到乡村公路两旁的山坡原生态植被荡然无存,全换上了板栗和白杨等经济林木。但山坡上的土壤全是裸露的,看上去和耕地没有什么分别。
 
 
土壤裸露的山坡怎么可能保护水土和调节气温作用呢?
 
 
曾经林海苍茫的大别山折腾成了今天这幅模样,那个地方还能不出现极端气候吗?
 
 
山丘“有森林无植被”的现象如果持续下去,我国的沙尘暴就不只来自北方的沙漠了,广大内地迟早也会成为沙尘暴的发源地。
 
 
我国有多少山丘存在“有树木无植被”的现象?
 
 
这种现象还能继续下去吗?
 
 
我们能对“毁灭山区植被”现象听之任之吗?
 
 
我们将采取何种措施来防范这一现象?
 
 
我国的山林政策是要做出大的调整了。
 
 
 
 
 
 
二0一0年三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