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记者该不该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2:24:11
贵阳“中华女”殴打“女记者”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起了轩然大波。
事件被曝光伊始,文字搬运工就一直持怀疑态度。因为文字搬运工曾先后从事过二十年的新闻工作,对记者的作派知之甚多,尤其是一些地方电视台记者,那个素质之低,说出来恐怕很多人不信。曾经接触一家省级电视台新闻部的女记者,说是跑农村的记者,在乡间地头采访时,竟然指着满地的小麦苗说:这些韭菜长得真好。文字搬运工当即予以纠正,并不忘教育其一番:“小姐,这是小麦苗,成熟后磨成面粉,可以做面条或者馒头的。”记者小姐好一阵脸红。五谷不分,香臭难辨,只是表面现象。
据文字搬运工了解,部分记者的素质低表现在几个方面:
其一:业务质素低下。有些记者虽然出身科班,却缺乏新闻敏感,新闻写作和把握、驾驭全局的能力太低,几句话写不完全,新闻视角狭窄,不了解方针政策,不了解基层,完全南郭先生一个。
其二:职业道德缺失。拿虎皮作大旗,站在某一茅坑,就以为自己是个人,收受北采访单位红包,甚至公然开口索贿,扛着新闻的旗子谋一己私利,搞有偿新闻,道德品质败坏。有的记者为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公然造假,或者片面看问题,断章取义,胡乱嫁接。
其三:文化知识太少。很大一部分记者,特别是许多地方电视台记者都是不学无术之徒,能够当上记者,完全是羡慕记者这个行当而借助七大姑八大姨的权势硬塞进媒体的,揣着一本记者证,就当自己是文化人了。典型的当代文盲。
牛逼哄哄,吆五喝六,是这些记者的典型特征,越是心虚,越是装腔作势。文字搬运工发现,愈是有内涵的记者,愈是谦虚谨慎。
想当年,文字搬运工在接待一位年轻记者时,对方那个牛啊。文字搬运工后来痛斥:“老汉俺干新闻时,你也许还穿开裆裤也。”弄得人家很受伤,可能回去后反思了好一阵子,后来,再见文字搬运工时,开口闭口都是老师。不错嘛,小伙子进步很快,成了该家媒体的优秀记者。
窃以为,对待记者,既要配合,也要做到不卑不亢,无论的舆论监督还是歌功颂德,都要有礼有节。对待水货记者,或者不具备采访资格的媒体从业人员,最好的识别办法是请对方出示记者证和采访介绍信,如无法提供合法的身份材料,请在第一时间拨打110,关起来再说。
贵阳“中华女”事件,应该就是典型的案例。莫说水货记者 ,就算是真的,如果违背了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违反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打一打,还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