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络穴(慢性病治疗)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2:16:26
络脉在由经脉别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
其中十二经脉各有一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之络穴鸠尾,督脉之络穴之长强,脾之大络大包穴,共有十五穴,故称之为“十五络穴”。十二经的络穴如下:肺经的列缺,心经的通里,心包经的内关,大肠经的偏历,小肠经的支正,三焦经的外关,胃经的丰隆,膀胱的飞扬,胆经的光明,脾经的公孙,肾经的大钟,肝经的蠡沟。络脉的主要功能是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两经的联系。络脉虽然也进入胸腹里面联系内脏,但没有固定的络属联系,它着重沟通分布于肢体的表经和里经。阴阳经的络脉相互交通连接,故有“一络通两经”之说,所以,络穴不仅能够治本经病,也能治疗表里之经的病症。
【络穴(别络、别)】全身十五脉络各有一个穴位与经脉相联络。其中包括十四经脉发出的十四条络脉的穴位,和由脾脏分出的一条络脉的穴位,共十五个络穴。即:手太阴络(手太阴之别)——列缺穴;手少阴络(手少阴之别)——通里穴;手厥阴络(手心主之别)——内关穴;手太阳络(手太阳之别)——支正穴;手阳明络(手阳明之别)——偏历穴;手少阳络(手少阳之别)——外关穴;足太阴络(足太阴之别)——公孙穴;足少阴络(足少阴之别)——大钟穴;足厥阴络(足厥阴之别)——蠡沟穴;足太阳络(足太阳之别)——飞扬穴;足阳明络(足阳明之别)——丰隆穴;足少阳络(足少阳之别)——光明穴;任脉络(任脉之别)——尾翳穴(即鸠尾穴);督脉络(督脉之别)——长强穴;脾之大络——大包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