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教育就业备忘录-- 最好的时代 VS 最坏的时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4:59:21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
----狄更斯《双城记》
中国教育报--2006十大教育新闻
人民日报--2006年教育你满意吗?
现代教育报--关注2006:关注目光和口水中的中国教育
中国青年报--年终盘点之大学生就业:2006年就业六大关键词
华西都市报--高端人才需求细化 看2006年最热门的十大职业
北京青年报--人才市场新职位层出不穷 2006年新职业大搜索
中国教育报2006十大教育新闻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教育系统进一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由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浙江宁波华茂集团协办的“2006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评选29日揭晓。本年度全国十大教育新闻是(按时间先后排序):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行西部农村中小学生上学不用缴费;
二、辅导员纳入人才培养计划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三、国家投入40亿首设中职贫困生助学金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启动;
四、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讨论教育问题提出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五、《义务教育法》实施20年后重新修订颁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法制轨道;
六、高校思政课新课程方案实施今秋530万大学新生必修新课程;
七、北大教授孟二冬事迹感动社会总书记回信倡导崇高职业道德;
八、20余万校长参加国务院视频会全国中小学创建和谐校园拉开序幕;
九、国务院召开四次教育座谈会总理与教育工作者讨论教改;
十、新中国首次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召开亿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人民日报》2006年教育你满意吗?
谈2006年的教育问题,人们既有不少满意,也有一些不满意。
实施"两免一补",西部农村5000万学生的学杂费被免除;推进西部"两基攻坚",绝大多数边远地区的孩子走进校园;修订《义务教育法》,使免费义务教育用法律确立下来;实行代偿机制,为在基层服务3年的大学生偿还国家助学贷款……从年初到年末,一系列推动教育公平的利好政策令人振奋和温暖,一声声迈向教育公平的足音清晰而坚定。
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公平社会,教育公平可以说是基本的起点公平。"自古读书须缴费,而今上学不花钞。"西部农村学生和家长的心声,生动地反映了他们对"两免一补"政策的赞许,折射出百姓对教育公平的满意。
"中国政法大学是面向全国的政法大学,招生名额分配对全国各地应一视同仁"。该校招生计划首次按各省人口比例确定,被人们称为"解决招生地域不平衡问题的有益尝试","推进招生改革的大胆创新"。
也应看到,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进程中,上学难、上学贵仍是我们面对的现实,直接影响着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今年全国8省市组织的5000份问卷调查显示,"上学贵"在百姓关注的社会问题中仍居前列,成为百姓肩头的一个忧虑。
教育乱收费引起百姓不满。国家发改委曝光了西安美术学院等全国8所学校违规收费2270万元;河南省实验中学因违规收费1.76亿元被查处;北方工业大学等4所高校违规收费被公之于众。由此看来,治理教育乱收费须标本兼治,决不可手软。
校园事故频发令人痛心。江西土塘中学拥挤踩踏事件和黑龙江双城市非法校车坠桥翻车事故发生不久,山西省蒲县一教学点发生中毒悲剧,6名小学生的生命被无情夺走。尽管中央三令五申、高度重视学校安全,而学生群死群伤的恶性事件却接连不断。血的事实告诉我们,必须下大力加强学校管理,让我们的校园更和谐、更安全。
尽管困难重重,任重道远,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2006又走过坚实的一年。
现代教育报--关注2006:关注目光和口水中的中国教育
因为有着太多的关注和期许,也就承受着难以接受的重压,这是中国教育难以逃避的现实。2006年的教育,依然在目光和口水中前行:关于教育收费,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关于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还有那多少年来一直众说纷纭的高考。
2006年的教育,有变化,那变化中蕴涵着我们试图破解一些难题的努力。只是,它还未能消解围绕着它的口水战,还没能摘掉它头上那顶帽子--新三座大山之一。于是,我们会继续关注,继续建设性的探讨。
关注点一:教育收费
2月19日,国家发改委曝光了八所教育乱收费学校,乱收费金额总计2270万元。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教育乱收费禁令不知下了多少,校长不知被撤了多少,教育收费缘何依然"乱"个不停?
对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学校长说,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只是保一些刚性的支出,并没有把教育的发展列入财政的计划之中。学校要发展,钱从哪来?
专家认为,乱收费是一种笼统的提法,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哪些是应该收的,哪些是不该收的。现在一谈到教育收费的问题,好像一收钱就是乱收费了,这不客观。我们处理乱收费,先得算清账,分清责任,再打板子。
现在的问题主要是不规范、收费不透明。如果收费透明,把道理讲清楚,大家都遵照去做,问题就不大。从长远考虑,要解决根本问题,政府必须加大投入。现阶段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多元渠道来筹措教育经费,比如民办教育、个人捐赠等。(3月1日)
关注点二:教育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认为,创新不是说今天灵光一现就想出了一个创新的点子。没有扎实的工作,怎么会有创新呢?反过来说,你要是扎扎实实地工作,总有一天会有收获,有回报。
他们反对一哄而上,今天出了一个口号,大家就积极响应,热乎劲儿一过,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要创新就要埋头苦干,而我们则太浮躁,推出的都是大理论、大道理,没有实际的东西,根本指导不了实践。
老师们也参与了讨论,他们认为,创新要以学养为基础,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自由的空间。现在,教育的"学术性"很淡,"行政化"严重,局长管校长,校长管中层,中层管老师,老师管学生,教育被管死了。如果想让教育变得欣欣向荣,就要给它更多的学术空间。(3月8日)
关注点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开始实行,要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规定了中央和地方的分担比例。可是,在实践中,还是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学校收入相应减少,而国家投入没有明显增加,所以有的学校在维持正常运转方面感到更加困难。负债问题更是让一些学校非常难受。
全国人大代表认为,要解决负债问题,一是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拓宽教育经费的筹措渠道,减轻财政投入压力;二是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为化解和控制教育债务提供有效支持;三是加大教育规费的征收力度,正确使用教育规费,四是建立健全化解债务责任制和债务清偿报告制。(3月15日)
关注点四:教育家
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在当今,什么人有资格称为教育家?培养教育家需要怎样的土壤?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育家陶行知的学生方明、当代教育家霍懋征谈了自己的看法。
他们认为,教育家应该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高尚的职业情操、有自己的理论见解、在教育界有较大影响、被广大教师所公认的人。教育家要有献身精神,"爱满天下";能创新,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并经过实践检验;讲真话、做实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对教育家要求不能过低,但也不能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而当前我国确实缺乏影响大的教育家,社会要为教育家的出现创造有利的环境:一要切实尊重教师,同时大力宣传教育工作者的优秀事迹,让全社会都了解;二要倡导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指导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三要全面评价教师,不要只看他眼前的教学质量或者升学率的高低,更要重视他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确,看他培养人才的最终社会效果。(3月22日)
关键词二:高考改革
自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至今,"高考"已跨入而立之年。本应成熟的"高考"却遭遇空前质疑,有人甚至说:"高考不废,教育难兴。"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高考呢?
专家认为,高考确实有问题,但高考并不是"万恶之源"。高考排除了人为因素干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通过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途径,是维护公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如果没有高考,应试的弊端是没了,但是更恶性的竞争、更坏的弊端将会出现。周济部长曾说过,高考是个好制度,要继续加强和改进。这些年来,高考改革就没有停过,"3+x"、自主招生、分省命题……但专家提醒,改革要注意推进速度和火候,一定要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扩大高校自主权,有助于高校招生考试的公平、科学、高效和安全。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既要考虑城市中学,又要考虑县、农村中学,因为目前中国64%的高中生是在县及县以下中学就读。这些中学的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实际上在起跑线上已经输了。
(6月21日)
关键词三: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实行,让不少人欢欣鼓舞,专家也认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措施的落实在现实操作中是可靠的。它改变了以往"以县为主"的投入模式,由省级政府来负责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落实。对于财力不足的省级政府,由中央财政采取转移支付的办法予以支持,各地要按照义务教育的各项开支标准做好预算,并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由各级政府分担,管理则仍以县为主。至于前些年的"普九欠债",应当作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另行研究处理,不能挪用现在的转移支付资金去还历史欠账。义务教育经费目前仍是最低保障,如果挪用了,就难于保障学校正常运转。
专家认为,新法的落实要靠全社会的力量,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了解《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主要条款以及一些变化的内容。同时在执法上要加大力度,对于违法行为要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格局。但对教育的一些不合理现象,要追究法律责任,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在中国现实国情下,教育主管部门要想追究政府的责任,很难。即使人大来问责,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尽管现在有了法律条文。不过,就新法而言,从没有问责到有问责,本身就是一大进步。
逐步实现均衡化发展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确定的方向之一,办重点校、重点班的行为必须制止,但不是限制历史上已经存在的重点校的发展,而是要通过扶助薄弱学校,改善其办学条件,提高其办学水平,逐步实现在较高水平上的均衡化。而目前,不少重点班还是"逍遥法外"。专家认为,是利益和对学校的评价体系让"重点班"难以取消。今后,要改以静态的结果性评价为主为以学校动态发展为主。(9月20日)
关键词四:学校办学自主权
中小学校办学自主权问题正日益成为教育热点话题,更是一些"想干事"的校长的强烈诉求。目前从整体上来说,学校权利的拥有是不规范的,就是该有的权利不充分,不该有的权利又多出了很多。因此,我们不能够笼统地说权利是多了还是少了。
近几年,随着教育财政权以及人事权等权利的集中,反而出现办学自主权往回收、越来越集中到教育行政部门的现象。所以有人调侃教育局长成为"大校长",因为人是跟着教育局的人事科走,财也归到教育局统一的财务结算中心。而在教学这一部分,教育局又强化教研室的这一功能。这就造成我们的校长无事可做。
从国外的发展启示来看,像欧美的很多国家现在都在强调搞校本管理,其实校本管理一个很重要的核心就是教育权利的下放,把该还给学校的权利还给学校,让学校有更多的自主权来维持运作和发展。而我们学校的权利越来越小,这成为现实中一个很突出的矛盾。
专家认为,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利集中一方面是从教育公平方面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从遏制校长腐败行为方面考虑,似乎权利越集中,下面的人越不会胡作非为。权利集中到政府之后,也确实避免了一些校长为了私利在学校内安插自己利益相关的人,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校长犯错误。但这种权利的集中也有教育行政部门自身利益的考虑。
要改变学校发展受到各方掣肘的局面,需要调整政校关系,政府要转变职能,成为教育体系的建构者、教育条件的保障者、教育规则的制定者、教育公平的维护者、教育标准的制定者和教育质量的监控者。
权利对应的是责任,是义务,当学校办学自主权逐渐下放,校长更应明确自己的定位--非行政领导,首先应成为教学领导。政府把办学自主权下放到学校之后,校长应该进行"二次分权",把一些权利分给老师,老师再把一些权利分配给学生。分权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校教育教学的专业性。
中国青年报--年终盘点之大学生就业:2006年就业六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信息强迫症
睡觉时开着手机,即使上课时,也不时掏出手机查看有无未接来电,如果一天不带手机,就坐立不安,这些现象随着就业高峰的来临,成为不少大学生的普遍症状,这种症状也被称为"信息强迫症"。漏接招聘单位的面试电话成为应聘者最担心的事情。邮箱也是一个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的地方,毕业生每查看邮箱,少则两次,多则七八回,每次看到新邮件,心跳就开始加快。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张麒提醒毕业生们,应该对强迫现象本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是就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一种就业焦虑的发泄口。此外,就业并不要求一次定位准确,也不要看作不可失败,不妨阿Q一些,此处有失,也许另一处就会有得。
关键词二:大学生保姆
因为遭到误解、压力太大,四川想当保姆的女研究生最终向家政公司宣布自己"不干了",但是她感到委屈,因为自己到家政公司报名是想做管理人员,只是想兼职做些家教工作,但在大家眼里已经变成了想当保姆的研究生,"这件事已经偏离了它的本相"。
其实不止是研究生当保姆有压力,就是目前的本科生当保姆,也只是大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的一部分,短短的暑假实践只是临时打工,和以后的就业没有太大的联系,既谈不上择业观的改变,也不牵扯人才浪费的问题。专家提出,真正能被大学生接受的是被称为中国管家的家庭秘书、家庭管家和家庭顾问等,相应的模式是:他们不住家,主人上班去的时候,他们进家服务,主人下班后,他们离开。目前也有类似管家类的家政公司,也有大学生甚至研究生作为家庭管理人员在从事这个行业,但这和只在暑期"当保姆"是有很大区别的。
关键词三:零工资就业
一些毕业生为了得到工作,不得不放弃应有的劳动收入和社会保障权益,采取了"零工资就业"的方式。一份关于"2006大学生就业力调查"的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26万人中,"零工资就业"的人已占被调查者的0.8%左右。
专家认为,零工资就业是一把"双刃剑"。它的积极意义是,毕业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积累经验,企业也可以多方面考察员工;负面影响是,公众对大学的预期值降低,更多的人不愿进入社会而选择继续求学;或导致求学意识转变,使得劳动者整体素质降低。"零工资就业者"是隐性失业人口,他们的增多会加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稳定。
关键词四:信任危机
招聘会遭遇了求职者的信任危机。因为招聘会上求职者远远多于招聘岗位的现实,使得能够获得招聘方面试机会的"幸运者"寥寥无几,这使求职者对于招聘会的满意度越来越低,期望也越来越少。
针对招聘会的这一现状,尤其是一些大规模招聘会存在的问题,很多专家认为,专业细分才是发展方向,小型的专场招聘会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企业和求职者都有好处。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网络招聘求职会成为求职的主流形式,而且网络求职会借助其他渠道更加完善。
关键词五: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消除职业困惑、面向职业发展的一系列服务的统称。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学校对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必须把自己和市场、企业的需求有效结合起来,从而为自己挑选一个好的职位。因此,大学生在校时要了解自身的兴趣能力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学生的职业规划做得科学、合理,符合个人今后的发展趋向,和学校的指导有直接的关系。学校在对学生个人性格的测试、对个人就业理想的选择、对个人规划的指导等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六: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提供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并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结合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到企业直接上岗工作。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担心"订单"培养出的人才功能太单一,离开了对口企业很难生存。有专家提出不要把"订单式培养"搞成微观培养,不要针对某个企业,而是要针对整个行业进行"订单式培养",高校应该分析某一行业的状况,找到行业的标准,能够科学准确地分析出这种行业的需求。
华西都市报--高端人才需求细化 看2006年最热门的十大职业
2006年转眼就要过去,昨日(24日),通过中华英才网对2006年度人才市场的盘点发现,市场营销等10类职业较热,明显"供过于求"的职位类别有法律类、行政类等。专家预计,今年的职业"冷热度"将会影响明年职场,明年上半年职场可能会保持这种状态。
各类职业冷热不均
根据2006年中华英才网发布的各类职位分析,市场营销类、物流类、房地产建筑专业类、咨询类、项目管理类、生产管理类、电子工程师类、质量管理工程师类、设计类、IT软件研发测试类人才成为人才市场10大需求旺点。其中,市场营销类人才不仅包括销售代表,还包括销售团队管理人员、区域销售管理人员、渠道销售人员等;物流类人才主要是物流管理、国际物流销售类的专业人才;房地产建筑类以各类规划设计工程师、建筑师为主;咨询类人才包括各类咨询顾问、咨询师等;项目管理类以项目经理、项目专员为主;生产管理类主要是各类管理人才;电子工程师类主要包括设计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研发工程师等;质量管理类以QA、QA专业人员和质量管理岗位为主;IT软件研发测试类主要是软件研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
目前,在人才市场明显"供过于求"的职位类别有:法律类、行政类等。法律类主要指公司法务、法律助理等;行政类主要指各类文员、行政事务人员等。专家预计,今年职业的冷热程度将会影响明年职场,明年上半年职场可能会保持这种状态。
高端人才需求细化
和往年比较起来,2006年职场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明显越来越精细化。这种精细化表现为人才种类和要求都细分了。比如,在过去,企业对于营销人才的需求并没有具体的划分,而现在在招募市场营销人才时则要具体到某一方向,甚至还出现了"贸易市场"这样的新职位。从前地产行业招聘某一职位只需要有地产行业的相关职位背景就可以了,现在则要求要细分到项目上:做住宅项目应该有若干住宅项目的经验,做商业项目就应该有若干商业项目的经验,做写字楼要有若干写字楼项目的经验,而仅有行业背景是远远不够的了。因此,作为一名高端人才,不仅要对本行业有全面的了解,还要在某个领域有专长,这样才能赢得企业的青睐。
校园招聘五大变化
2006年,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高校直接选拔优秀毕业生,人才竞争的白热化直接导致入校招聘时间的大幅度提前。主要体现出以下五点特征。
一是整体形势供需两旺,专业供求基本平衡。
企业需求强势递增,同时高校扩招影响也逐渐明显,每年大批大学生涌入人才市场,不断冲击同类人才的市场价格。学生选择面继续大幅度拓宽,企业、单位选择人群更广、选择阶梯和人才梯度越发清晰。
二是少数类别专业生源社会需求旺盛,但优秀生源供给不足。
一些看来较为冷门、从业人员较少的专业,反而就业较为容易,发展也较为平稳。
三是个别专业毕业生源充沛,但社会需要反应冷淡。
由此造成的人才浪费、人不尽其能的情况也较常见。如这两年高校里较为看好的法学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数量已经大大超出了社会需求,反而使这部分学生往往面临就业难。
四是学习专业、学校、语言能力在企业、单位评价人才时的重要性更加明显。
同时,实习经验等方面也成为大学生初次就业的重要考察方向。
五是企业对学历的要求趋于理性。
更多的企业在选择应届生源时能做到按需录取,一味追求高学历的情况越来越少,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对人才的认识更趋理性,另一方面也是用人单位合理规避人才流失所带来负面影响的必然要求。
北京青年报--人才市场新职位层出不穷 2006年新职业大搜索
2006年,人才市场上的新职位层出不穷,除了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今年推出的新职业:地毯设计师、皮具设计师、陶瓷产品设计师、花艺环境设计师、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品牌管理师、糖果工艺师,还有市场需求催生出的新岗位如"陪玩"家教、数字音乐人才等,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把2006年的人才市场打点得红红火火。
"陪玩"家教

职业解读:顾名思义,就是陪着孩子玩,玩的内容五花八门:陪他们打篮球、踢足球;陪他们拉小提琴;陪他们踏青、写生……甚至是看电视。
市场需求:在假期里,家长们不希望孩子浪费大量的时间,"陪玩"家教由此应运而生。记者从北京几家知名的家教中心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请"陪玩"家教,北京学大教育机构的CEO金鑫介绍说,在假期,这种"陪玩"家教的需求量最大。
数字音乐人才
作为一个新兴行当,数字音乐其实是一个综合的人才概念,其中涉及的范围包括音乐、电子、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
市场需求:随着数字音乐市场发展的规范以及新技术对市场的促进(如3G的应用),预计2007年、2008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分别为58.4亿元、81.4亿元。数字音乐是IT行业和传统音乐行业对接产生的新行业,懂音乐的人不懂IT,懂IT的人不懂音乐。因此,虽然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们正忙于招兵买马,然而遗憾的是,"伯乐有,千里马却难找"。
菜品造型师
职业解读:这里推介的菜品造型师,是专指图书市场上菜谱类图书所需要的菜品造型师,负责菜品的造型、摆放、背景设计,并对灯光、角度等方面与摄影师沟通。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读者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非依照菜谱学做菜,而是把欣赏菜肴的精美图片作为一种消遣和休闲方式,因此,菜谱图片质量备受重视,菜品造型师也成为一门紧俏职业。由于当前菜谱类图书市场空间巨大,而菜谱类图书制作良莠不齐,因此,菜品造型师成为图书制作的重中之重。
皮具设计师
职业解读:从事皮具产品设计开发、试制等工作的人员,研究皮具流行趋势和流行元素,设计、开发不同用途和款式的产品;编写工艺制作流程,选择和鉴定皮具生产所需原辅材料,实施及改进生产工艺。
市场需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皮具生产制造基地。近20年来,皮具行业已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市场洞察力的设计人员,来自设计院校的高级设计人才也加入到皮具设计的行列。皮具行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走品牌发展之路,各企业对设计人才尤其是高级设计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由此设计人才供不应求,企业之间经常互相挖人。
花艺环境设计师
职业解读:应用各种观赏植物材料或其它装饰性花材,从事室内外空间布局设计,组织花艺及园林工程施工和保养等工作的人员。
市场需求:花艺环境设计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庭院、广场、街道的植物型装饰设计中,城市街道的绿化不仅仅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园林绿化,更倾向于设计、营造生态型植物景观。市场上对花艺环境设计师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绿化设计施工单位、景观设计施工单位、园林设计施工单位等,呈现供需两旺的局面。
家用纺织品设计师
职业解读:从事家用纺织品织物设计、染织图案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和纺织品空间装饰设计的人员。设计装饰用、生活用纺织品;进行纺织品的空间装饰设计等。
市场需求:伴随人们对家用纺织品的装饰、保健等多方面功能的需求增长,家用纺织品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行业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从设计人员的现状看,远远不能适应行业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玩具设计师
职业解读:从事玩具产品和玩具类儿童用具创意、设计、制作等工作的人员。
市场需求: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玩具第一生产大国,但是,玩具制造仅靠低廉的成本、赚取少量加工费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尽快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创建品牌,才能壮大民族玩具产业。国内很多企业已经着手进行玩具的自主创新开发,然而,我国专业设计人才不足,设计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相对薄弱。
品牌管理师
职业解读:品牌管理师是指从事企业品牌建设和推广等工作的人员。
市场需求:消费者认牌购买越来越普遍,品质和品牌已成为人们选择产品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估计未来10年市场人才缺口在100万人,由于这类复合型人才培养较慢,因此就业前景很好。
糖果工艺师
职业解读:从事糖果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工艺制定以及生产过程控制等工作的人员。
市场需求:现代糖果工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操作人员往往只需掌握某一工序的技术,这就要求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必须要有一个专业的人员来实施统筹与协调。目前,全国糖果企业中的糖果工艺师约5000人左右,其中,大多数规模糖果企业仅有1名糖果工艺师,少数大型企业有2-3名,具有较高水平的从业人员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