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穴位的功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7:45:47
三节、经络、穴位的功用
事实上,与天体的经纬度和星座、地球的山脉和穴位相对应,人体也存在着经络和穴位等相互对应、息息相通的隐态系统。
经脉, 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按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就是生物电流行走的通道),也是声乐演唱中的声音和气息通道;穴位,则是人体能量吸收和释放的窗口,也是声乐演唱中的声音喇叭。所以,若能将经络和穴位等隐态系统打开,人体就能气血(声、气)通畅,并且可以不断地吸取宇宙能源以及从穴位中释放出强大的能量(声波、光波、意念波等)。在声乐中也就能加强了声音的通畅感和扩大了声音的共振。
在声乐学习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高质量的声音是声波和气息通过两种管道所发出来的:一种是鼻、口、咽腔和气管、支气管等显态的声音气息行走、震动的空腔管道;另一种是通过经脉、穴位等人体隐态网络系统所产生的管道功用和效果,它是看不见但又确实存在着的隐态声音通道(具体可参阅第五章第二节之三《声音管道声气结合情况》)。那么,隐态声音通道的作用原理是怎样的呢?
我认为,根据一物一太极和生物全息场原理,人体的每一条经脉、每一个穴位甚至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太极,也都有着自己的场。在声乐中,每个穴位都是一个喇叭、一个视屏,当意念(生物电流)带领着体内的气夹带着基音波在经脉管中流动行走时,一个个穴位受到了冲击,这些穴位的场以及相关联的脉络网的场都被震开了,产生了与此经脉相关部位的管状的声音震动效果,也就是此经脉的声音通道效果。然后,扩大到前、后、中、上、下等各经脉以及全身,进而形成了整个人体大小场的全息震动。
隐态声音通道在声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研究探索的课题。
具体说,《道藏》中的《黄帝内经》(最早的中医学文献典籍)记载了人体存在着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五经络、五十营卫等经络系统,道家功法中也记录了中脉及三丹田[1](三线)等重要的经络及相关联的一些穴位(见图三)。这些经络、穴位都直接关系着声音的质量,若能将之打开、疏通,并配合显态系统一起运用,则真正能使人躯体及四肢所有细胞都产生震动,从而达到全身歌唱的效果。
尤其应该研究的是与发声关系特别大的竖三脉、横三线(三田)和带脉。
1、竖三脉
竖三脉是指人体存在着的中脉、任脉和督脉三条纵向的大经脉,我认为,这三大经脉也是声乐中的三条重要的纵向主声音通道。
⑴、中脉
人体中间上通头顶百会穴,下达前、后两阴间会阴穴的垂直的经脉,是人体太极的直向中心线,是宇宙能量和人体能量联结流通的主要大通道,也是声音上下贯通的主通道。[2]
中脉上与声乐有关联的重要穴位有:百汇穴、上丹田(泥丸穴)、中丹田、下丹田等。(在传统修真养生学中认为中脉上有海底轮、脐轮、心轮、喉轮、顶轮、顶髻轮等人体重要的六个能量气轮)。
⑵、督脉
是发自胞中,下出会阴穴,在后背沿脊椎通过头顶百会穴,向前穿过额、鼻到上唇内的一条经脉。
督脉上与声乐有关联的重要穴位有:玉枕穴、大椎穴、夹脊穴、命门穴、阳关穴、尾闾穴等。
⑶、任脉
是发自胞中,下出会阴穴,在人体前沿腹、胸部上行,经咽喉、下颌、舌,直到面颊眼眶下的一条经脉。任、督二脉是人体自身能量流通循环的主通道,在声乐运用中有着极大的作用,比如,有人就强调督脉为声柱。
任脉上与声乐有关联的重要穴位有:印堂穴、膻中穴、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等。
2、横三线
横三线是指人体所存在的壮力线、性线和修命线等三条横向的能量通道。
⑴、中丹田——壮力线
是由前胸两乳中间的膻中穴直穿中脉到后背夹脊穴的经络线,它是人体太极的横向中心线,此线体及相关穴位的打开,对声乐来说极为重要,它是声音上下贯通的关卡、声波能量震动的中心、金属共鸣产生的关键部位之一。
⑵、上丹田——性线
由眉心印堂(天目)穴直穿中脉到脑后的玉枕穴,此线体及相关穴位的打开,对声音的集中、贯通、头声区金属共鸣的获得及改善音色等极为重要。
⑶、下丹田——修命线
由脐下一寸二至一寸五气海穴直穿中脉到后背阳关穴。此线体及相关穴位的打开对声音的通畅,低音共呜的获得及增加声音的力度、厚度有极大的作用。[3]
上、中、下三田在实际声乐发声中,已被不同程度的运用,但是,一则还未能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二则还未能认识到其三条线的准确状况,而且目前仍然仅以一或二点来单独运用者居多。
3、带脉
它是围腰一周的经脉,犹如束带,能约束纵行诸脉,也是上半身与下半身之间的关卡。打开了带脉,则全身气血、能量才能上下畅通的行走运行。而只有在腰、腹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带脉才能打开,声音、气息才可能通畅、流动。据此可知,以往的声乐学中所提的“撑两下肋保持气息”,“腰部、腹部绷劲,用力来唱高音、长音”的做法,是并不符合人体科学的,值得进一步探讨。
总之,人体经络学说对声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很好地认识此套人体隐态构造系统,并结合以往显态系统一起很好地进行运用,才能真正获得科学的、高质量的声音。
的功用
众所周知,气息是发声的原动力。可是人们往往对实际发声运用中的气息认识不全面。
目前,大多数人都肯定“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提法,而对“小腹吸气”、“脚后跟吸气”等等提法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记得有位歌唱家在辅导中说:“气,只能装在肺中,怎么能吸到腹部去呢?”,若从西方科学的角度来看的确如此,然而从道学观点来看,却并非如此。
从太极阴阳学说推论:人体应该有隐、显两套构造系统,所以,人体的气息也存在着先天气、后天气之分,道学甚至有“氣、炁、熂”(三者皆同念“气”音)等“三气”之说。
一、后天之气——“氣”
即后天气,米谷之气。是人出生后所运用的呼吸之气,自然也是肺中之气。在声乐中,是直接冲击声带的原动力。
二、先天之气——“炁”
此 “炁”是先天之气,即道学中所指的生化大自然的先天混沌元始祖气,是宇宙万物生化运动的总根源和驱动力。我们在这里所指的是:人在出生前于胚胎中就已存在了的,出生后运行于体内经络、细胞中的能量,现代科学称之为生物电流。中医学常说的“气血不和”的气指的也就是它,此 “炁”和血在一起周流全身,血是它的载体,血液流动就为的是输送此气。先天真气足,则血液旺盛身体健康,真气不足,则血亏体弱。
据此可知,人体不光肺中有气,而是全身都有气。那么,“小腹吸气”、“脚跟吸气”甚至“全身吸气”也都顺理成章了,确切的说:即是这些部位的“炁”被调动了而已。此“炁”被调动,能起到加强震动波和增强气的冲击力的作用。
三、先、后天混合之气——“熂”
此 “熂”指后天“氣”进入体内后,融合体内先天“炁”后所产生的新的作用于体外的气。此气的质量高于其它二气,是一种能量,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人体经络越畅通,二气熔炼就越充分,发放出的能量也越强,此气的质量也越高。随着此气质量的提高,声音的穿透力也更强,实用价值也更高。
由此可知,我们在歌唱发声时不能仅仅使用后天呼吸之气,而应该将“氣、炁、熂”等三气加人体小宇宙场及外宇宙场中的气混合起来一并使用,也就是说,好的、正确的演唱发声使用的应该是后天呼吸气、体内先天气、融合后往体外送的气(声波)、再加上小宇宙场的气(共振波)及外宇宙场的气(振动波)等五种混元气,这才是对歌唱所使用的气息的正确认识。
具体怎样使用混元气呢?我认为:1、在身体自然放松、腔体张开的状态下,以意念为引导,通过后天呼吸气及声波的振动、冲击,可激发、调动全身所有细胞、经脉中的先天气流动,产生共振的效应,达到“全身每个细胞都在歌唱”的效果。2、然后,将先后天融合之气发出体外,带动人体宇宙场产生共振。确切地说,混元气发声原理为:在后天呼吸之气的冲击下,声门(声带)发生了震动波,在意念和气的推动下,声波向全身的经络和腔体、骨骼、肌肉中传送,激发并融合了先天气,再以“熂”的形式由躯体向身外人体小宇宙场发送,引起共振,然后再向外宇宙空间传送。从理论上来看是很复杂的,其实,歌者只要注意到先后天气的结合就行了。
总之,使用混元气是促成太极声气场产生共振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应该在重视后天呼吸气的基础上挖掘对先天气、混元气的认识、研究和运用。若我们能真正认识到此“三气”的存在,并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调动和运用,则能大大地提高此声音原动力的功效,大大地提高我们的声音质量。“人体三气学说的具体运用方法” 请看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