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管理发展概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5:57:49
这到底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还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一方面新技术层出不穷,新市场不断被挖掘或创造出来,巨大的空间给予那些勇于实践自己梦想的人以充分的舞台和机会。另一方面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低价趋势来如洪水猛兽,任何苦心营造的竞争优势似乎都只是暂时的,会迅速被同业竞争对手所蚕食和瓦解。
在这种“超竞争”态势下,企业已经意识到竞争的形态已从有形的资产(如土地、原材料、厂房、资本等)转为无形的资产(如专业Know-how、行业经验、客户资源、品牌等),保住竞争优势的唯一手段只有不断持续地创新——“通过应用旧知来创造新知”(Druker,1993)——从红海中辗转跳转至蓝海去。系统的知识及智慧能提供企业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成为组织达成目标的主要工具,组织内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对于创新产生正面的作用越来越被企业所认知。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实践,已经在中国的企业里生根发芽,破土成长着。
知识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知识的传递是人类的一种自然行为。大禹治水等传说辈辈口头相传,贺兰山上的岩画雕刻着历史的碎片,《论语》里记载着先哲圣人的言论及德行,而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预示着近代文明的开始……这些人类活动自发地通过积淀和传递知识,传承着人类的历史和文明。
但是真正意识到知识对于新经济时代的价值,并对知识运转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还是始于上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的一些学者。Polanyi在1964年明确提出了“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的概念;1965年Druker说“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机器设备等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并提出“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的概念;1973年Bell提出“信息时代”(The Information Age);1980年Toffler著书《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风靡全球;1991年Nonaka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知识的螺旋”(Spiral of Knowledge)理论;1995年Sverby提出“智力资产”(Intellectual Capital)概念;1998年Davenport出版了《运营知识》(Working Knowledge)一书……这些管理大师们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及前瞻性的预见力,构筑了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预示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时代序幕正式拉开。
当然在中国,知识管理启动整体要晚一些,不过最近几年的发展还是非常迅猛。总体而言,中国知识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如下4个阶段:
理念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管理这个词进入中国大概是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美国总统克林顿施政期间“知识经济/新经济”的盛兴,中国政府也开始逐渐重视“知识管理”这个泊来词。此阶段以高校、研究院学者为主导,重在理念讨论,还谈不上企业及组织真正的应用;
技术阶段(2000年~2005年):以IBM Lotus、微软、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等倡导为主,由于这些国际顶级的服务商或软件开发商知识密集特征比较明显,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用非常明显,加上信息技术掌握程度高、贴近客户等先天的优势,他们敏锐地捕捉到“技术”可以切入点,期望开拓未来业务新空间。此阶段以软件及服务商为主导,重在系统功能实现方面,国内一些领头羊企业(如联想、TCL、三九、移动等)开始尝试导入知识管理进行实践;
内容阶段(2006年~2010年):在突破技术问题之后,国内的领头羊企业通过实践,逐渐加深对知识管理的认识。结合自己的业务和需求,反思走过的路,感觉需要规划基于支撑企业战略的核心知识和资源。这相当于知识资源的原始积累阶段,欲了解自己核心的“Know How”并制订获取的行动方案、建立自己核心竞争优势是企业及组织所关注的问题。借鉴国外企业的经验,这个修炼内功的入门过程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
应用阶段:一些通过上面入门修炼的企业才谈得上通过知识应用阶段。这个阶段应该回归到以员工为核心、指导实践工作的本源,当企业已经有了大量可以重用的知识,伴随企业共享知识文化的形成,员工通过重用知识尝到甜头,节省实践、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造价值,这时候就是见效收获的时节。所以,知识管理既不是单纯的管理改进项目,也不是单纯的IT建设项目,知识管理本质上应该实现“管理”、“IT”及“人才”提升的相互融合,“管理”引导“IT”,“IT”固化“管理”,实现“人才”评价、“管理”内容和“IT”形式的统一。
回顾过去,知识管理在中国悄然发生着变化。目前中国的知识管理已经渡过了炒作的阶段,企业和组织已经步入理性思考和实施阶段,正处于一种“慢热”的状态。许多企业经过漫长的思考和酝酿,开始下定决心启动自己的知识管理项目。在尘埃落定后,大家强调更多的是务实和创新,同时更加看重知识管理前期导入的整体规划和后期实施的持之以恒及持续优化。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政府和企业更加注重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育,知识创新整个形势会更加明朗化。随着国际化竞争进一步白热化,知识管理做为企业和组织“帮助主动脉,打通微循环”的有效手段,全面提升管理素质。渡过寒冬之后的企业,对于“强身健体”一定会有全新的认识,也会有更多的企业投入到这场变革之中,开始实践知识管理;我们预计更多的企业会强调“整合”、倡导“协同”、注重“个体”,有了技术为后盾,将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内容”的建设和“人性化”方面。而早期开始实践的企业对于知识管理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重心会向与业务流程融合方面偏转。虽然知识共享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依旧会成为许多企业最头痛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关键字:中国知识管理   km   知识管理   知识分析   价值   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