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槛露华浓--再拍牡丹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15:21:46

上次拍牡丹回来,总觉得留下遗憾,忍不住又想再去一趟雪峰寺,以弥补上次拍摄用光及构图方面的不足,顺便写生。这次先生不愿同行,于是约了绘画的老师和学友,张老师是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学文学和油画出身,研究生专攻工笔花鸟,后在鲁艺深造,而后又投工笔画家王庆升门下研习。她的画作大气、细腻,层次丰富,风格典雅,有着浓郁的文人气息,画友甄贞则是技术军官,我们与老师性情投合,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由于同行的是老师和画友,所以,此行目的,便转换成学画为主,摄影为辅了。周六,阳光明媚,为赶10点之前的拍照光线,三人早晨5点多点起床,5点半出发,乘坐去雪峰寺6:20的第一趟班车。
进山的路如九曲回肠,左右回旋,连着上下几个山头,年轻的司机车子开得也猛,老师便第一个晕车了,接着我也开始头昏,甄珍稍微年轻些,倒是没事,这趟山路可是把老师折腾得苦了。8点半到达雪峰寺,早晨的阳光柔和且带几分湿润,心里一阵欣喜。这次上雪峰寺主要是牡丹写生,我还捎带拍照。走进牡丹园,老师边讲解牡丹的特性,以及画牡丹的要领,我间或拍几张照片,老师看我镜头挨着花朵拍,于是提示我,画牡丹韵在花朵,骨在枝干,气在叶子,应该把叶子和梗子拍清晰。如果说,上次拍牡丹意在摄影本身,而这次拍牡丹却是为画画提供素材。因此,上次的牡丹发挥微距镜头的优势,虚化背景,多拍特写,这次则是兼顾牡丹的花枝叶,用了更大的景深。
回放照片,觉得这次拍的不仅仅是达到老师的要求,同时,就摄影而言,也做了新的探索,进一步体会到拍摄的时间以及光线对于摄影是那么的重要,它可以让物象通过镜头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再次,发现了一些拍摄一般花卉的悖反规律,即拍牡丹不一定要虚化背景,枝叶拍清晰点,反倒使牡丹更加灵动,含蓄,娇媚,而不至于单调和呆板。由此悟到:拍小碎的花朵,需要虚化,是因为花朵零碎,需要通过虚化来形成一个整体,零整对比,以整体来烘托局部,使之主次分明。反过来,牡丹花朵大,如果虚化背景,太突出了花朵,必然使花冠在画面中显得单调、呆板,而略带上枝叶,叶子的个体作为零碎的部分,与花朵整体的部分形成对照,反倒使得画面丰富生动。感谢老师的提示,让我有了意外的心得。
拍了一会,在老师身边与老师一起写生牡丹,老师提示:牡丹花的花朵比较易画,难在梗子,牡丹有老杆和新枝,注意两者的纹理、色彩和造型。叶子则比梗子更难处理,主要把握叶子的掩映、交错,向背,须杂而不乱,使画面丰满。一草一石,一屋一瓦,在老师的眼中都是画,例如,那些长在石缝中的石青色的石花,那些匍匐着的衰草,那些垒在田埂下不规则的石块,那几双晒在石礅上的僧人的鞋子,那寺庙屋宇上翻翘的飞檐......她说,点点滴滴,皆可入画。老师西画出身,造型能力很强,与许多传统工笔画家比较,她的画中西合璧,取材广泛,构图不落俗套,有许多神来之笔。有这样的老师,是我之幸运,所以听从老师建议,先从工笔画学起,尽管我不大喜欢工笔画,但是我明白,这是画好写意画的基本功,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老师说,绘画都是相通的,你也可以一边画山水和写意花鸟。
呵呵,说拍牡丹,却有些离题了。下面言归正传,发新拍的牡丹照片。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