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国中情局曾五次预测毛泽东接班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5:46:57
谁将是毛泽东的接班人?冷战期间一直是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关注的重心之一,也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聚焦的重心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央情报局在其不定期提交的国家情报评估(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s,简称NIE)和特别国家情报评估(Special 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s,简称SNIE)以及其它情报分析中,便持续对毛泽东接班人的问题进行跟踪评估。这些评估都是在被称之为“国家情报心脏”的国家评估办公室(Office of National Estimates)主持下,由国家情报委员会的高级国际和区域问题研究专家以及职业情报分析人员负责撰写的。与一般注重于情报搜集和分析的报告不同的是,这些评估更着眼于对未来的预测,被称之为“最有权威性的评估”。在中美长期冷战和相互隔绝的特殊年代里,这些评估为美国了解中国和对华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自本世纪以来这批评估报告陆续解密,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份关于毛泽东接班人问题的持续而又详细的观察、分析和预测记录,同时也引发了我们无穷的回味和思考。
1954年:刘少奇或是周恩来最有可能接班
目前所能见到的美国中央情报局最早提到毛泽东接班人问题的,是标注日期为1954年6月3日、编号为NIE13-54、标题为“Communist China’s Power Potential through 1957”(《到1957年中共潜在的权力问题》)的国家情报评估报告。
这份评估的背景是1954年2月的中共七届四中全会。这次会议的重点是“揭露高岗和饶漱石集团分裂党、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全会的成果是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现在已经清楚地知道,高饶集团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首要目标,便是邓小平所说的 “拱倒‘最有可能接毛泽东班的’刘少奇同志”。中情局对于建国以来在中共高层发生的第一次权力斗争似乎有所察觉,却又不很清楚。评估指出,1954年2月中共中央全会决议发出的“关于党的团结存在危险的警告”,显示毛泽东领导的中央高层存在着“分歧和竞争”。但它并不清楚这场斗争是由于高饶而引发,反而想当然地猜测应该来自于党和政府这两个部门之间,认为决议“暗示党内存在着刘少奇和周恩来这两个不健康的小集团”。这显然是受了西方社会喜欢将中共高层区分为激进派或是教条主义派(主要指党务机构的负责人)和温和派或是实用主义派(主要指政府机构的负责人),刘少奇和周恩来则分别被视为这两个派别的领袖的影响。与西方社会往往喜欢刻意渲染中共党内的权力斗争不一样的是,这份评估报告不但没有过高估计中共高层的矛盾和斗争,反而特别强调“中共领导层是由党的精英分子凝聚而成的,自1921年建党以来他们便因为共同的革命和战争经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虽然“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任何组织内部都会存在权力斗争”,但“没有证据显示党的高层已明显地出现了派系”, 中共领导层仍“具有凝聚力和稳定性”。
这份评估报告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么一段话:据说已年届60 的毛泽东身体欠佳,如果在1957年以前他有可能退休或者去世,中共就会面临接班人问题。评估认为,一旦出现上述情况,最有可能采用的是现有领导人集体领导的方式,至少在初期阶段会是这样。但同时又强调,如果要选择一个继任人的话,最有可能的将是刘少奇或是周恩来。这是目前所知中情局最早作出的关于毛泽东接班人的预测,其依据多半是因为刘和周分别为党务系统和政府系统的负责人。
1956年1月5日编号为NIE13-56的评估纠正了NIE13-54评估的错误,了解到1954年中共党内的问题并非出自于刘少奇和周恩来之间,而是高岗和饶漱石遭到清除。评估仍然认为,虽然出现了这样一场斗争,但丝毫不影响中共自身及其政权的稳固性,认为中共的统治不会因为个别人的变动而发生动摇。评估又一次提出同一个问题,即现年62岁的毛泽东健康欠佳,他的接班人问题已变得更加重要。评估沿袭NIE13-54的研判,认为中共现有的领导人都不具备毛泽东那样的权威,在重大政策问题上也不存在什么分歧,因此在毛泽东之后有必要建立某种形式的集体领导。而在最高领导人的继承上,评估再一次预测:主管党内事务的刘少奇和负责外交事务的周恩来处于最佳位置。至于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预测,评估没有给予特别的解释,最有可能的解释仍然是,他们仍然把刘少奇和周恩来分别视为激进派和温和派的代表;而对于实际上没有可能接毛泽东班的周恩来给予特别的期许,在很大程度上又和他们自己的政治取向相关。
1957年:朱德有可能接任国家主席
从1956年起,毛泽东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不再担任国家主席的愿望。这无疑引起了中央情报局的特别关注。1957年3月19日的NIE13-57号评估报告在对1956年9月中共八大产生的新的中央领导班子进行评估后,认为八大再次确立了毛泽东及其副手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陈云的主导地位,显示了最高领导层的持续性、统一性和稳定性,并且使得今后5年内中共领导层能够保持团结和凝聚力。引人注目的是,评估第一次指出,一旦毛泽东去世或残废,“他的国家领导人的位置可能会被年迈的朱德副主席接替”。1958年5月13日NIE13-58号评估报告再一次提出:“在下一个五年里,毛泽东继承人的问题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党的最高权力很可能初期会过渡到一个小组,小组的成员最有可能是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和陈云,而朱德则会担任国家名誉主席。”先后两次作出朱德有可能接替毛泽东国家主席职位的预测,可能跟中情局认为相对于党的领导人而言,国家领导人更具有象征意义有关。
1958年12月10日,中共八届六中全会正式通过《同意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他不作下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候选人的建议的决定》。1959年2月10日NIE13-2-59号评估报告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评估认为毛泽东打算辞去国家主席,并不是像人们猜测的那样迫于党内反对派的压力,而确实是像官方宣布的那样,毛本人希望集中精力去解决政策问题和理论问题,作为党的主席,他仍然是党和国家的第一号人物。至于谁将接替毛的国家主席职位,评估认为“很可能是一位有威望但在领导层又很少出头露面、并且不可能成为毛的党的主席职位的潜在接班人的人”。评估没有明确预测这个人是谁,但与1957年3月19日和1958年5月13日的两份评估联系起来考察,显然他们认为最有可能的接替者仍然是朱德。
出乎中情局意料之外的是,1959年4月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选出的国家主席,不是朱德而是刘少奇,提名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的,正是他们判断有可能接替国家主席的朱德,而在刘少奇出任国家主席的同时,朱德接过了刘少奇全国人大委员长的位置。毛泽东会前对此专门有所解释:“为什么国家主席候选人是刘少奇同志,而不是朱德同志?朱德同志是很有威望的,刘少奇同志也是很有威望的。为什么是这个,不是那个?因为我们共产党主持工作,我算一个,但是我是不管日常事务的。有时候管一点,有时候不管。经常管的是谁呢?是少奇同志。(因此)以他担任主席比较适合。同时,朱德同志极力推荐少奇同志。我说,你们对调一下,把少奇同志过去的工作(委员长)请你做,他很高兴。”这一段话似乎又表明,中情局关于朱德有可能接替毛泽东国家主席位置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中共高层确实有过让朱德接替国家主席的讨论。
1959年:刘少奇作为毛接班人的地位可能已经确立
1959年4月,刘少奇正式出任国家主席。同年7月28日中情局NIE13-59号评估认为:毛泽东让出国家主席职位,表明虽然他的最高地位并没有受到挑战,但很显然他已在考虑最高领导人的继承问题了。刘少奇本来就是党内第二号人物,现在又接任了国家主席,这很可能表明他作为毛在党内最高职务继承人的地位已经确立。评估进一步分析,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的政策走向越来越与刘少奇的主张相一致,而且与刘少奇观点接近的其他几个人在党内也越来越占据有影响的位置,如果在这段评估期内毛泽东去世或者丧失工作能力,权力可能会自然地转移到刘少奇手中。1960年12月6日NIE13-60号评估继续沿袭了这一预测,认为现年67岁的毛泽东很可能会在1960——1965这段评估期内去世,刘少奇将继承他的位置。中情局的这个预测在1961年9月24日得到印证,这一天毛泽东会见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当后者问及接班人问题时,毛明确回答:“很清楚,是刘少奇,他是我们党的第一副主席。我死后,就是他。”
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尽管认定刘少奇将接毛泽东的班,但中情局对于刘少奇的能力却并不看好,评价也并不高。1960年12月6日的NIE13-60号评估认为,无论是刘少奇还是其他任何一个接班人,都无法继承毛泽东的个人绝对权力和威望。1963年5月1日NIE13-63号评估再一次强调,毛今年就要70岁了,如果他去世,现在的国家主席也是他指定的接班人刘少奇将接替他的职位,但是刘的权威无法与毛相比,同时刘也并不具备高于其他领导人的卓越才能。1964年3月20日的一份情报分析报告“Special report the Chinese Communist Leadership and the Succession Problem”(《关于中共领导层和接班人问题的特别报告》)讲得更明确,虽然认为刘少奇从1945年开始就成为毛的最主要副手,1959年又接任国家主席,现在已成为中共意识形态最主要的发言人,他的著作(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毛以外唯一要求全党学习的经典,被认为是对马列主义的杰出发展,这些都使他作为毛泽东接班人的地位得到明确;但同时又指出,“刘几乎没有明显的领袖特征,他缺少色彩,缺少幽默感,也缺少毛所具有的超凡权威”,况且,“他也已经66岁,只比毛小5岁,而且几乎与毛一样年迈体弱”。言下之意,刘少奇能不能接毛的班还很难说。1965年8月5号的NIE13-7-65号评估进一步补充,虽然毛泽东一直在准备将权力有序地转让给现任国家主席、67岁的刘少奇,但是刘少奇似乎和毛一样“是一个好斗的教条主义者”,虽然他很能埋头苦干,但却缺乏具有传奇色彩的毛泽东的魅力和威望,而且不一定会比毛活得长。正是基于这样的评判,中情局在刘少奇接班还没有成为事实以前,又开始评估谁将是刘少奇之后中共的第三顺位接班人了。
1964年:邓小平将是党内“第三人”
当1961年蒙哥马利得到毛泽东关于刘少奇将是他的接班人的明确回答后,曾接着向毛提出第二个问题——“刘少奇之后是周恩来吗”?毛泽东不置可否——“刘少奇之后的事我不管……”。事实上现在已经知道,早在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和赫鲁晓夫谈到接班人问题时,便已经指出 :“第一是刘少奇,第二是邓小平,第三是周恩来。”巧合的是,若干年后中情局在研判谁将会是中共党内第三顺位接班人时,同样将目标聚焦到邓小平身上。
1954年以前,邓小平虽然已经是地方要员,但在党内的地位并不显赫。自这一年从地方上调中央后,他的地位便直线上升。先是在4月27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出任新设立的中央秘书长一职,负责处理党中央的日常事务;一年后的七届五中全会增补为政治局委员;1956年9月26日八届一中全会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新设立的书记处总书记。这一现象很快便引起中情局的注意。1957年3月19日的NIE13-57号评估报告在分析中共八大新当选的领导班子时特意指出:这次会议最值得关注的是邓小平被提升为常委和总书记,他显然在一群年迈的政治局委员中是最年轻的一个。当然,这时候的中情局还不知道,正是在这一年毛泽东在莫斯科指出,他的接班人 “第一是刘少奇,第二是邓小平,第三是周恩来”。
1964年3月20日中情局《关于中共领导层和接班人问题的特别报告》,在对刘少奇作了并不高的评价的同时,对邓小平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报告对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政治局成员逐一作了分析,将除去已经去世的林伯渠和罗荣桓以外的政治局成员大致分成几类:一类已年迈也不活跃,显然不可能接班,如朱德、董必武、刘伯承,甚至还包括贺龙;一类因失宠而不活跃,已被排除在接班人之外,如彭德怀、张闻天,还有陈云;一类因生病而不活跃,也不可能接班,如李富春;一类还是政治局的新人,暂时没有接班的希望,如柯庆施、李井泉、谭震林;一类可能也被认为不会接班而没有给予特别的关注,如陈毅、李先念、彭真以及除张闻天以外的其他5位候补委员;除此以外,有可能成为第三顺位接班人的只剩下3个人,即:周恩来、邓小平和林彪。
报告首先排除了林彪接班的可能性,认为林彪虽然只有56岁,在政治局里最年轻,作为国防部长在战争年代也有过显赫的战功,1958年5月又出人意料地被提升为政治局常委和副主席,有明显迹象可能成为接班人;但是,他患有“慢性结核病”,这又使他不可能成为接班人,因此报告对他的结论是:不活跃,生病。
报告对周恩来的评价极高,认为他在中共党内最具有威望、资历和魅力,他成熟、干练,比别人更了解外部世界,他的外交风格灵活、机智,容易为外人所接近,在外交上建树颇多,同知识分子的关系也好,是中共党内最为务实的领导人之一。但是报告认为他也有很不利的地方,即作为中共党内温和派的代表,他不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在意识形态日益激进的中共高层,他不可能占据更主导的地位,因而也决定了他不可能成为第三人。
相比之下,报告认为最有可能成为第三人的只会是邓小平。他是政治局里最年轻的成员之一;在最高领导层他虽然是新人,但同样属于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并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自己的威望;在目前的中央政治权力格局中,他是最有实权的人物之一,主持着书记处这个中共中央最重要的职能机构;在意识形态方面,他和毛泽东、刘少奇一样属于激进派,和苏联人针锋相对的斗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有这些,使中情局认定邓小平是当前最受到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器重、在坚持正统马克思主义立场方面最值得信赖的人,因而也认定在毛和刘之后,是邓小平,而不是他以前的领导、相对温和的周恩来,将是中共最高权力的第三顺位继承人。
令人费解的是,报告虽然特别看好邓小平,但似乎对邓小平的了解并不很深入,报告不但把邓小平的年龄由60岁错为64岁,而且认为“与其他党的高层领导不一样的是,邓的妻子从来没有和他一起露过面,很可能,邓未婚”。
1965年8月5日的NIE13-7-65号评估报告稍有变化,认为毛泽东虽然一直准备将权力有序地转交给刘少奇,但是如果刘没有毛活得更长,就得有其他人接班。现年67岁的周恩来虽然有资历、有地位、有威望,但在党内缺乏足够的支持力量接管最高权力。最高军事领导人林彪尽管相对年轻,但患有慢性病,也不可能接班。党的总书记邓小平和政治局委员彭真看上去是最高权力的最有力的候选人,他们都只有65岁。在这里,有可能成为第三人的,除了邓小平,又增加了彭真。他们的依据很可能是,这两个人是刘少奇在党务方面最主要的助手,不但十分活跃,而且也很年轻。有趣的是,这份评估也犯了和上一份报告一样的错误,不但继续把邓小平的年龄搞错了,而且也把实际只有63岁的彭真的年龄错搞成65岁。
1966年:刘少奇在党内的地位已经下降
1965年8月5日中情局NIE13-7-65号评估报告关于刘少奇以及邓小平、彭真接班序位的研判,在表象上与当时中共党内的权力结构大致吻合,但在实际上与中国政治演变的进程却大相径庭。中情局的情报分析家无论如何也没有预料到,不到一年中国便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他们同样没有预料到,在“文化大革命”兴起后,不但毛泽东曾经指定的接班人刘少奇被毛泽东打倒了,而且邓小平、彭真也和刘少奇一道被毛泽东打倒了;相反,被他们认为是不活跃并被排除在接班人之外的林彪,却空前地活跃起来,并作为毛的法定接班人被写入中共九大的党章之中。
“文化大革命”不是一夜之间爆发的,毛泽东和刘少奇之间的矛盾也不是一夜之间激化的,现有解密档案给我们的感觉却是,中情局在这方面的嗅觉相当迟钝。是什么造成他们的迟钝和误判?从历年来中情局关于毛泽东接班人的预测可以发现,他们研判的基本依据有两点:一是对毛泽东绝对权威的认定,他们始终认为由于毛拥有绝对权威,“在他有生之年党派主义就不会成为严重的问题”(NIE13-60),同样 “党内分裂的可能性” 也就不会出现(NIE13-56),因此没有也不可能想象在毛有生之年中共党内便出现了两个司令部。二是在意识形态方面,他们始终将刘少奇、邓小平、彭真视为党内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的教条主义者,同时也是毛的意识形态的忠实信奉者和维护者,在最高权力转移上是毛泽东最信得过的人,因此没有也不可能想象刘少奇会和毛泽东分别成为两个司令部的领军人物。
直到1966年6月17日中情局在一份题为“The Leadership Upheaval in Communist China” (《中共领导层的剧变》)的情报备忘录中,通过对1965年11月以来刘少奇公开露面的情况以及中国媒体对刘少奇的报道的分析,才第一次指出,在3月22日到4月20日北京政局最混乱的这段日子里,刘少奇没有呆在北京,先是出国去了,回国后又逗留在和田、乌鲁木齐和昆明,返回北京时既没有举行欢迎仪式,媒体也没有给予报道;而当5月份重新露面时,他没有像往常那样与毛泽东一起出现,他一直拥有的毛的右手的位置已为邓小平所占据。根据上述情况,中情局才得出“刘少奇在党内的地位已经下降”的判断。这时离毛泽东写下振聋发聩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只有一个多月了。
刘少奇被打倒了,谁又将会取代刘少奇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面对瞬息万变、眼花缭乱的中国政局,中情局也无从预测了。直到1967年5月25日的NIE13-7-67号评估报告中,我们才看到这样一段话:在毛以后,中国会因为权力争夺而出现混乱,然后毛的“已失去信用的政治和经济政策”会被逐渐放弃,军队中的一个小心谨慎的集团会倾向于和后毛时代的温和派政治领导人寻找共同点,并对运动的方向作出慎重而又适当的结论。在这里,军队中的一个小心谨慎的集团似乎指的是林彪集团,温和派政治领导人显然指的是周恩来,如果是这样的话,中情局的预测很可能是:后毛时代中国的政治结构将是林周结盟。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林彪和周恩来都没有能够活到毛泽东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