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春晚姜昆敌不过赵本山(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0:01:16


如果今年春晚评选最差的相声小品类节目,一准是姜昆和戴志诚合说的相声《我有点晕》。据说这个节目在排练时叫什么《春晚趣事》,正式演出前才被改为《我有点晕》。这个名改得到位贴切,凡看过的人都会有一种“晕”的感觉,又何止“我有点晕”。不信问问别人:你们晕不晕?恐怕都有点晕。
为什么姜昆的东西总是不受欢迎?先是办相声网站鲲鹏网,又是玩电视商家节目做推销,结果没一个能坚持到底。为什么?我认为姜昆的市场感觉很浮躁,从头到尾充满着模式化概念化的东西,始终抓不住观众的心。
就拿《我有点晕》来说吧,几乎和文革中的“忆苦思甜”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从“假领子”到“高速路”,从“养个儿子叫狗子”到“养条小狗叫儿子”等等,都是以小事说大变化,以家富说国强,透过现象看本质,姜昆要表达的“庐山真面目”只有一句话:30年前要多苦有多苦,30年后要多甜有多甜。
不是说作品要出彩就不能“三忠于”、“四无限”,如果有过高的艺术造诣一样会成为经典,像文革当中的样板戏。但很遗憾,姜昆的艺术水准又远远不够,他虽然官居中国曲协的书记兼副主席,但在活上却还是“七品芝麻官”。
老秦始终认为:当官没“好活”,“好活不做官”。一个艺术家三心二意不可能有发展,曹禺如此,郭沫若如此,于是之如此,我相信对姜昆一样如此。不同的是曹禺生前意识到了,于是之病痛之前也意识到了,姜昆呢?也许姜昆略有不同,曹禺有过《雷雨》,于是之有过《茶馆》里的“王掌柜”,姜昆又有过什么?说不定当官才是他的正确选择,毕竟最了解姜昆的还是自己,到底能吃几碗干饭。
批评够了姜昆,当然要表扬表扬赵本山,拉一个打一个,这才叫挑拨离间。看看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其中不乏“人死了,钱没花完”“人没死,钱花完了”,“八辈儿祖宗”,“做鬼也忘不了你”这样的语言。这种话姜昆打死也是不会说的,中国曲协的领导一般总要居高临下,岂能用这类低俗的语言。可以说赵本山的《不差钱》从来就没想歌颂谁,美化谁,发生的就是身边的事,说的也是老百姓的大实话,忒真实。
同样都是春晚的表演,赵本山当成一场戏,喜闻乐见与民同乐。姜昆当成一堂课,非要对观众忆苦思甜。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出发点,当然一个是无人喝彩,一个是掌声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