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4:02:40
观音源流说
关于观音的源流,主要有如下七种说法:
一曰双马童神。公元前7世纪,古印度婆罗门教视孪生小马驹为善神。公元前6世纪中叶,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创立佛教,到了公元前3世纪出现马头观音。
二曰阿弥陀佛的长子,名不祗,出家名观音,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次子尼摩,出家名大势至,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阿弥陀佛有一千个儿子,也是传说人物。
三曰莲花化生。“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国”国王威德在花园中散步,来到池塘凉亭中盘腿而坐,左边和右边从水中各涌出一朵莲花,每朵各站着一个童子,即观音和大势至。
四曰由人转化而来。传说一对小兄弟名早离和即离,被继母抛弃在一个荒岛上,十分痛苦,兄弟二人怀着“我们能再次生活在世上,一定要解救同样不幸的人们”的想法而平静地死去了,终于成为观音和大势至。
五曰周朝末年,西边兴林国国王妙庄生有三个女儿,大公主叫妙音,二公主叫妙允,三公主叫妙善。妙善由妙庄王剃度出家,修行在金光寺,佛祖封为观音。
六曰西域劫国(今新疆吉昌县北)国王庄严南迁至现今的四川遂宁,改名妙庄。妙庄王生有三个女儿,长名妙欲,次名妙善,三名妙音。三姊妹常到白雀寺,一心修行成佛,到西方极乐世界。民谣流传:“观音菩萨三姊妹,同锅吃饭各修行,大姐修在灵泉寺,二姐修在广德寺,唯有三姐修得远,修在南海普陀山。”
七曰远古时代,涪江流域北厥国(今四川遂宁),国王名妙庄,王后伯牙氏,生有三个女儿,大公主名妙清,二公主名妙音,三公主名妙善。妙善从小聪明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佛、道著作过目成诵,19岁那年,父王为女儿择偶,妙善不从,到遂州(遂宁古称)灵泉寺(白雀寺)为尼。妙庄王命五城兵马司放火焚寺,妙善咬破手指喷红雨,灭火救寺;妙庄王又命五城兵马司立斩妙善,妙善脸不变色心不跳,到了地府,十殿阎君亲送妙善回到阳间。妙善在灵泉寺苦修苦练,还栽柏树五千,打灵泉井一口,终于9月19日得道,被封为观音菩萨。
观音何人
观音,又名观世音、观自在、佛教菩萨、慈悲女神。她是一个传说的佛化人物,似幻似影,是形是象,闻声即至,普渡众生。流传最为广泛的乃“三十二应”、“三十三身”,传说观音可以示现种种形象和身份说法,拯救苦难众生,由此,千千万万苦难者想念观音,祈祷观音,呼唤观音,希望观音为解脱自己的苦难而应化现身。这样的传说神话在中国流传了二千余年,在老百姓心目中,特别是在广大信徒中扎了根,影响十分深远。
世上有没有这样神通广大、能普渡众生的观音呢?如果说有,那就是天底下的大好人!我个人认为:观音应当是一个群体,是千千万万个行善、施乐、拔苦、救难者的总代表,是千千万万个大好人、大善人的化身。正因如此,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在中国、在世界各国都受到尊敬和崇拜。
遂宁是观音的故里
“四川遂宁,观音故里”。这个问题已有一些学者提出,只好尽其所能作些探讨。
前述观音源流的七种传说,虽始源于印度,但进入中国之后,有详细居住地的多在四川遂宁,观音之父都名妙庄王,而且都是三姊妹,这种传说令人暇想,遂宁是中华观音的故乡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始建于隋文帝开皇(581-600)初期的遂宁灵泉寺和始建于唐初的遂宁广德寺,都是著名的观音菩萨道场,其“香会节”可谓遐迩闻名,隆盛至极。香会节的基本内容是为纪念观音2月19日的诞生日、6月19日的出家日、9月19日的得道日而举行的,一年有三节,每逢2月香会节、6月香会节、9月香会节时,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自陕、甘、青、藏、云、贵及川内各州县涌向遂州的灵泉寺和广德寺朝山晋香,会期时间一年长达三个月,香客、游人多达百万之众。清乾隆五十二年
(1787),遂宁知县李培峘颂“香会节”盛况,诗云:“二月和风初应律,击鼓吹竽市填溢。已见邻封迎架来,还看仕女倾城出。……始发灵泉终广德,大众微尘幼瑶阙。……”。可见当时灵泉寺、广德寺的“香会节”是何等兴盛,同时也说明自隋、唐以来观音在民众中的影响是何等广泛,何等深刻。
还有一件奇事,灵泉寺山顶有两个大坟包,名“阴阳坟”。说起“阴阳坟”,也有一段历史悠久的传说:陕西有个名刘谋的阴阳先生,据说是刘伯温的后裔。一天子时,刘阴阳发现南方上空地气上浮,五色光兆直冲云宵,随身草白狗狂吠不止。刘阴阳认定:那方宝地有“活龙口”。于是准备停当,带上罗盘和草白狗,沿着龙脉走啊走,不知经过了多少日月,吃尽了万般苦头,终于来到了四川遂州的资圣山(现名灵泉山),按照看地秘诀,仔细测看“龙、砂、穴、水、向”,结果是五诀俱佳。刘阴阳高兴得不得了,连呼:“此乃风水宝地,活龙口也!”当晚夜宿山顶,次日子时,忽听钟声响彻晨空,刘阴阳知晓,这块风水宝地已被观音菩萨受用,作为道场了,气急悲愤而亡。草白狗泪流满面,刨了个洞穴,掩埋了主人。后来,草白狗亦碰死在主人坟前。蚂蚁搬些泥土掩埋了草白狗。一大一小的“阴阳坟”,脚踏下去还有弹性呢。而罗盘呢?却变成了圆形的灵泉山顶。
这段传说,反映了历史上的佛道之争,同时又传达了遂宁乃观音故里之悠久历史。
无独有偶,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毁寺之后,遂州刺史王简升堂审案,堂后常有一个老和尚,州官审案正确时老和尚点头,州官审案错误时老和尚摇头,日久引起了王简的注意。一天,他审案结束,安排的衙丁即尾随老和尚,追至广德寺荷花池边,老和尚不见了,衙丁禀报,王简甚疑,下令排水挖塘找寻,终于在塘底发现一串连锁异骨,上现“观音大士”四字,传说此乃观音菩萨的化身。王简为了纪念观音菩萨而修建瘗骨塔,此塔保存完好,现名“善济塔”。
还有广德寺前的“河水豆腐”,传说是观音菩萨为了朝山晋香的善男信女能吃上可口的素食而点化的。
诸多传说,令人神往,其主题都是围绕观音而生。
另外,还有不少史料,也能从不同角度说明中国观音之故里在遂宁。
北宋淳化二年(991),灵泉寺在观音顶建禅堂。千余年前,遂宁已经用观音取地名了。
明洪武年间(1368—1398),灵泉寺建圣水庵,供奉观世音菩萨,五台山惠成无垢禅师驻锡灵泉寺圣水庵。明弘治三年(1490),圣水庵更名为观音殿。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民族英雄、两广总督林则徐题赠“香林德水”,悬挂灵泉寺观音殿前。
而今,灵泉寺的观音阁、观音殿、观音洞、千手观音殿、姊妹殿合理分布在上下两庙。广德寺的圣观音殿(活菩萨殿)、玉观音殿、铜观音殿、大悲殿、送子观音殿、甘露堂座落在卧龙山麓。遂宁市城东、西两丛林规模之巨、殿堂楼阁之多也反映出神州百姓对观音的崇拜和敬仰。
灵泉寺自古被誉为“西方胜境”、“巴蜀胜境”;广德寺历史上被誉为“西来第一禅林”,明代主领川、滇、黔三百余山,僧众千余。更为稀罕的是两寺先后受唐、宋、明三朝十二位皇帝敕封,如此荣显的寺庙应当是托观音之福吧。
灵泉寺与广德寺之间,自西北流向东南的涪江西侧有座长乐山(现名西山)。“长乐”有西方极乐世界之意。这座山恰好为道家受用。9年前研究开放长乐道观时,在史料中查获;“长乐观乐山斋主办讲演、医馆、育婴、济米、方药、义学,送善书、寒衣、棺板,收字纸,捡白骨,培古墓等慈善事业。巴蜀州县若会若斋共一百二十余所。长乐观中的慈航真人即是善神”,“慈悲为怀,众善奉行”的主张与观音的主张完全合拍。“大慈大悲做好事,遂州历代多善人。”这一纯朴民风的形成与观音的长期导化是分不开的。而今,扶贫济困、赈灾助难者更是层出不穷,好人好事不断涌现。这些除归功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外,观音的影响力也不应排除。
综上所述,把遂宁视为观音的故里也不无道理。
观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观音文化是在较长历史时期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反映部份群众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部份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意志的民间、民俗文化。其范围十分广泛,其内容十分丰富,涵盖哲学、宗教学、考古学、医药学、建筑学、历史学、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工艺等众多领域,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里以留存世间的各种观音造像为例,足以说明观音文化的厚重底蕴。
留存世间的观音造像多达一百一十三种,其中,圣观音有十五种,观音菩萨有十种,千手观音有六种,不空王观音、水月观音(又称滴水观音、洒水观音)、白衣观音(又称延命观音)各有四种,马头观音、如意轮观音、渡海观音,自在观音各有三种,鱼篮观音(又名马郎妇观音)、送子观音各有二种,其余的皆为一种,有:十一面观音、杨柳观音、杨柳净水观音、持莲观音、不二观音、一如观音、合掌观音、普慈观音、蛤蜊观音、众宝观音、一叶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不肯去观音、圆光观音、德王观音、游戏观音、叶衣观音、莲卧观音、能静观音、琉璃观音(又名垄见观音、氽来观音)、三面观音(又名游戏三昧观音),施药观音、多宝观音、青颈观音、威德观音、岩户观音、阿耨观音、无畏观音(又名阿么提观音)、六时观音、香王观音、多罗观音、吼狮观音、莲叶观音、持柳枝观音、白瓷观音、竹林观音、竹叶观音、持画观音、金刚妙法观音、净瓶观音、闻法观音、童子观音、数珠观音、金观音、铜观音、白玉观音、密修观音、大地红色观音、持印观音、日月观音、鳌头观音、准提观音、紫竹观音等。
观音是大乘佛教中的传说人物,进入中国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海纳百川之气魄,接收了观音,融和了观音。大乘佛教前的小乘佛教唯真实的释迦牟尼佛而独尊,进入大乘佛教阶段特别是进入中国后,佛教主动学习儒道,学习中华文化,提倡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在教理、教义、教制、教规等诸方面亦有革新和发展,因而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原生于印度的佛教十三世纪初在印度消灭了,而中国佛教不仅扎根本土,还向日本、朝鲜、越南及其他各国传播,印度受其影响,到十九世纪后期佛教才再度复苏。大乘佛教时期产生的观世音,进入中国后则由“善男子”演化为“善女子”,隋、唐则完全女性化了,而且定型为非常慈祥、俊秀、典雅、飘逸的中华观音、东方女神!自那时起,观音更为世人所仰慕、所崇拜,各式各样的观音造像自然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