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领导玩弄权术的面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8:59:00
(一)
在错综复杂的用人纠葛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施加于你的用人权术。有些*诈诡计的领导者,运用用人权术,就像高明的魔术师变“魔术”一样得心应手,又像狡猾的狐狸玩“智力游戏”一样驾轻就熟。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我们的头脑也应该“复杂”一些,要善于识破领导的用人权术。
一、识破领导玩的平衡术
这里的所谓平衡,是不讲原则的平衡,既不让某一方“势力”过分强大,又不让另一种“势力”过分弱小,反正谁也不能“吃掉”其他各方,最后还得维护我的地位,听我指挥。这种在用人行为中,通过玩弄各种不光彩的手腕,来保持“势力”之间的磨擦平衡,进而达到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的目的的用人权术,就叫做玩平衡术。
常见的玩平衡术的手腕有:
1、不辨是非,调和折衷
2、假意“宽恕”反对自己的人,以此来“调整”各种势力的组织结构
3 、容忍甚至重用品行恶劣的下属
4、权力均摊,在用人时充分照顾各方“利益”
5、适时制造矛盾,阻止各种“势力”产生不利于自己的联合
6、及时缓和矛盾,防止各种“势力”发生威胁自己领导地位的“火并”
7、出尔反尔,忽然将其下属“抬上天”,忽然又将某下属“按下地”
二、识破领导玩的偷梁换柱术
偷梁换柱术,指的是有的领导为使自己“看中”的下属能得到“重用”,不惜弄虚作假,欺骗上级,玩弄一整套偷梁换柱的权术。
常见玩的偷梁换柱术的手腕有:
1、对上级指示断章取义、各取所需
2、故意曲解上级指示的原意
3、选择所谓适当的时机传达上级指示精神
4、片面理解上级指示含意,暗中贩卖“私货”
5、阳奉阴违,制造“贯彻”上级指示的假象,欺骗、搪塞上级部门
6、创造土政策
揭开领导玩弄权术的面纱(二)
三、识破领导玩弄的拉帮结派术
任何领导者,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要想遇险不惊,足以应付各种错综复杂的困难局面,必须要在自己的周围,聚集起一伙志同道合的战友。
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公开“秘密”。
然而,同样是“聚集”自己的队伍,但动机却不同。
这里说的拉帮结派,就是一种被老百姓深恶痛绝的违反组织原则的“聚集”行为,一种通过各种不光彩的手腕,为自己网络亲信和死党的用人权术。
在实施过程中,拉帮结派能够做到上、下、左、右“四面开花”,因而在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上,以及所投入的“成本”上,都要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种权术。
拉帮结派常用的手腕有:
1、投靠上司,寻找“靠山
为了达到巴结上司,投靠上司的目的,单靠吹吹拍拍、吃吃喝喝,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舍得下在“赌注”,并且作出必要的“牺牲”,甚至冒一定的风险,才能被上司接纳为“心腹成员”。下面,举几个被“行家”们视为比较“高明”的“投靠”例子:
闻风而动,按照上司的“思想”,出“经验”、出“典型”,上面每产生一个“思想”,每下达一个“指示”,也不管它是否正确,立即就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和单位进行“试验”,想方设法制造一个“典型”,总结一套成功的“经验”。然后,大肆宣扬,将“成绩”记在上司的“功劳薄”上(当然也记在自己的“功劳薄”上),以此来进行政治投资,下“政治赌注”,骗取上司的信任和重用。
在上司和其他领导成员“摊牌”时,冒着风险,坚决站在上司一边,协助他战胜对手。此举尽管下的“赌注”较大,但只要判断准确,方法得当,还是可能“取胜”的。只要上司最终战胜对手,和他“共患难”的下属,自然身价百倍,平步青云。
打小报告,出卖朋友和同志,以此换得上司的信任。以歪曲事实,编造谎言等手法,向上司打小报告,揭露某甲与上司“离心离德”,企图“威胁”上司的“官位”,以此来作为投靠上司的“见面礼”,乞求上司让自己进入他的“心腹圈”。
为上司“办实事”,使上司深受感动,从此“记住”自己。在多数情况下,上司本人大权在握,无求于下属什么。然而,他的亲属好友,难免遇到一些“难题”,需要有人出面帮助解决(上司“不便于”亲自出面)。这就为投靠上司者,提供了“一试身手”的机会。他可根据上司的不同“需要”,热情地为他“办实事”,诸如:给上司的家属找个好工作,提拔上司的儿女……通过办这些令人终身难忘的“实事”,上司自然深受感动,日后肯定“亏待”不了自己。
千方百计和上司“结亲”。例如,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上司的儿子,将自己的外甥介绍给上司的侄女,等等。实在不行,还可临时招认一个美女为自己的“养女”许配给上司的某个亲戚。通过这种“结亲”手段,缩短和上司的“距离”,再和上司说话,自然就要“随便”多了。
揭开领导玩弄权术的面纱(三)
续(二)
2、拉拢同级,结交“盟友”
拉拢同级的目的,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彼此之间可以“遥相呼应”,“相互关照”。
3、收买下属,培植“亲信”
四、识破领导玩弄的釜底抽薪权术
锅里的水沸腾,是靠火的力量,而柴草则是产生火的原料。止沸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扬汤止沸(必须接触沸烫的水);二是抽薪止沸(只需拿走对人没有伤害的柴草)。所以,古人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名成语的原意,是比喻做事应当从根本上解决。引申到用人权术上来,就是指,领导者在用人行为中,遇到实力强大、锋芒毕露的对手,不是从正面和他交手,而是采取各种“抽薪”的手段,削弱他的气势来制服他。这种权术,就叫釜底抽薪术。
常见的“抽薪”手段有:
故意“冷淡”锋芒毕露的下属。
不向下属提供“显露”才华的机会。
制造不均等的“知识更新”和“才能增长”的机会,有意扶持某下属的竞争对手,使他渐渐落后于对手。
使某下属的才华和税气“磨灭”在束缚他手脚的恶劣氛围之中。
切断某下属的知识源、信息源、才能源,使他陷入“断炊”困境。
以动听的借口,阻止陷于困境的某下属摆脱恶劣的氛围。
五、识破领导玩弄的反客为主权术
反客为主,原意是主人不会待客,反受客人招待。用在用人领域里,是指上级不会指挥下级,反受下级指挥。再作进一步引申,就成为具有个人私心的下级常用的一种篡权计谋,它是指:在用人过程中,下属采取各种手段,骗取上司信任,渐渐夺取上司的权利,最终完全取代上司,显然,这是一种十分阴险狡诈的用人权术。
第一,他要想方设法骗取领导的信任。
第二,为“往上爬”占据重要位置。
第三,打着领导的旗号,指挥他的下属。
第四,“架空”领导者,逼其“就范”。或者让他体面地下台。
揭开领导玩弄权术的面纱(四)
六|、识破领导玩弄抓替罪羊的权术
抓替罪羊,是指领导者在遇到重大挫折以后,为了摆脱困境,化被动为主动,而玩弄手腕,转嫁灾祸,有意牺牲某个下属的用人权术。领导者不必费尽心计,被动防卫。而是从一开始就以所谓正确的面貌出现,抓“替罪羊”,将他置于死地。乘人们的注意力被吸引到“替罪羊”身上之际,真正的“罪魁”——领导者,反而从人们的视线下溜走了。
常见的抓替罪羊的手段有:
领导者首先利用某个下属“制服”那些反对自己的人,当这个下属“出色”完成任务,同时激起了人们的普遍愤慨时,领导者又突然把他“抛”出去,严厉“惩处”他,以平民愤。
某项工作由于种种原因,长期搞不上去,群众意见很大。为了转移群众的视线,保住自己的地位,便将主管该项工作的某甲当作替罪羊,“撤职查办”出去,以显示自己的正确。
领导集团遇到严重危机,广大群众对现领导层疑心重重,很不信任。为了维持多数领导成员的权力,化被动为主动,经过一番权力之争,无情地将“失败者”抛出去,并且向广大群众“解释”说:现领导犯的种种错和过失都是这个“坏蛋”干的。
某项工作自以为干得不错,报给上级部门“请功”,谁知违背了上级领导的“意图”,犯了“原则性错误,日后“有柴”烧,经过一番策划,赶紧找一个下属当替罪羊,向上级有个“交待”,以解燃眉之急。
向下属布置任务时,再三强调:“此事关系重大,只许干好,不许干坏”,借此留下“伏笔”。倘若下属出色完成任务,便将此“功”窃为己有,大肆宣扬,扩大自己的“影响”,万一下属惨遭失败,也无甚紧要,反正自己“有言在先”,只须将此“过”推给下属,让他替自己“背”着就是了。
此事明明是自己的“得”力下属办砸了,为了“保住”该下属,赶紧想个应急的办法,将造成重大损失的直接责任,推给另一个“参与”此事的下属
一人错误,集体来“承担”,让整个集体为个人当替罪羊。上级部门一旦怪罪下来,只须“集体出面”,作一次“深刻检查”,表示今后一定“吸取教训”就行了,谁也不掉乌纱帽。
现领导为了抓好工作,将责任到原领导身上,让自己调走的原领导当替罪羊。这种权术,在一些地区,往被那些政绩平平的领导者所采用。
最有趣,也是最“精彩”的是,当某项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时,领导为了逃脱上级部门的追查,竟然在同级之间、上下级之间,相互抓起了替罪羊。这种毫不留情的“抓羊”游戏,令人瞠目结舌。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势单力薄的“失败者”,成为可怜的替罪羊。
识别和提防的“要诀”:
凡是遇到虚伪、狡猾的领导者,就应该注意观察,他平时是否“喜欢”将一切成绩归于自己,同时又将一切过失推给别人。
与有“抓羊”前科的领导者打交道,应多加小心,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做到事事留有“实据”,以便日后“查找”。
健全法制,不给抓羊者留下“可乘之机”。
无情提露抓羊者的卑劣行径,使他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敢
胡作非为。
依靠上级组织的帮助和支持。
揭开领导玩弄权术的面纱(五)
七、识破领导玩弄上屋抽梯的权术:
上屋抽梯,又称“上楼抽梯”。据《三国演义》记载:后汉末年,刘表的长子刘琦,为后母所不容,常请诸葛亮教“自安”的办法,亮不应允。一天,两人同上高楼,刘琦暗中叫人把梯子抽去,对亮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诸葛亮见无法脱身,只得以春秋时晋献公的妃子丽姬谋害太子申、重耳在外而安指点刘琦。刘琦恍然大悟,便去请求父亲把他派往江夏,避开后母,免遭祸害。
军事学上说的上屋抽梯,原意是把自己的军队置于有进无退的“死地”破釜沉舟,迫使士兵与敌人决一死战。如《孙子.九地篇》中就说:“帅兴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后人借用其它地方,多指诱敌陷入自己设置的“口袋”、“陷阱”里,置敌于死地。作者把它用到权术上来,就是指领导者在用人行为中,利用各种不光彩的手段,将下属诱入自己设置的“陷阱”里,以达到牢牢“控制”下属的目的。这种权术与“利而诱之”权术相比,“目的”是相同的:都是通过不光彩的手段,为了牢牢控制下属。但在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上,却迥然不同:“利而诱之”主要是用“甜头”引诱下属,使下属对自己感激涕零,心甘情愿为自己“效劳”;而“上屋抽梯”,却是先“甜”(满足对方欲望),后苦(掉入“陷阱”),迫使下属“不得不”为自己“卖命”,显而易见,“上屋抽梯”比“利而诱之”,在手法上显得更“高明”,在计谋上显得更“阴险”,而在效果上,也显得更“歹毒”。
常见的“抽梯”手段有:
其一、下属自己“上楼”,上司随即“抽梯”。
被上司用此手段“捕获”的下属,大都属于廉价“猎物”。他们自身素质一般都有毛病,有的甚至有严重的品德缺陷。他们为了满足私欲,不惜以身试法,结果铸成大错,被居心叵测的领导者乘机抓住把柄,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从此,他们失去了人格尊严,失去了人身自由,只得死心踏地替主子卖命。在日常生活中,此类例子不胜枚举,例如:
—一某出纳员贪污公款,领导当场查获。在个别谈话时,该出纳员痛哭流涕,苦苦哀求领导不要将此事宣扬出去,她情愿今后“一心一意”为领导者效劳。该领导假装“答应”了她的要求。从此以后,该领导者就抓住她的把柄,将她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某下属在工作中犯了严重的过失,领导者让他写了一份深刻的检查,然后对他说:你今后只要“好好干”,我就将这份检查还你,保证不装入档案。为了“取回”检查,该下属只得“老老实实”为上司“苦干”。
——某甲写信诬告某人,被领导者查获。经过一番威胁利诱,某甲答应,今后一定以实际行动,“感谢”领导者对他的“庇护”之恩。从此以后,某甲果真成为该领导者的“驯服工具”。
其二、领导者设计将下属诱入“陷阱”,然后逼其“就范”。
采用此类手段,一般难度较高,往往需要领导者费尽心机。在施行过程中“引诱者”的手段有高有低。手段“高明”者,不露声色,不留痕迹,令人难以察觉;手段“拙劣”者,明火执杖,公开“要价”,显得俗不可耐。“猎物”的素质,也有优有劣。素质优良者,一般难以上钩,往往需要“引诱者”有一定耐心,巧设妙计,放长线,钓大鱼;素质低劣者,则轻而易举就能上钓,不用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在引诱方法上,则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金钱、美女、官职、名誉、地位,各种物质待遇和精神享受,都可以作为诱饵,将“猎物”诱入陷阱,逼其“就范”。
在众多实例中,有这样一件耐人寻味的例子:
某单位有一个德才皆优的中年干部,自参加工作以来,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工作上从未出过半点差错。在与领导接触时,他总能保持正常的工作关系,从不搞猥琐迎合那一套。于是,有个领导者,看上他的才能,想把他“拉”过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该中年干部,上进心强,好胜心也强。每当与他同期参加工作的同事,职务上得到晋升,他总要有几天不太高兴。针对他所需的“权欲”,该领导者采用了以下“引诱”方法:在一次研究工作的时侯,愿意向他“透露”一件人事机密:最近,“我”打算提拔某人当生产科长,(向他显示我有提拔干部这实权);过不多久,某人果真被提拔为生产科长(再次“剌激”他一下);乘他心情不好之际,向他“暗示”;某人有一个突出优点,就是领会领导意图较快,爱“接近”领导(他听了以后,低头不语);又过了几天,他主动找到领导家里,要求今后对他多“帮助”(终于“上钩”了)。从此以后,该中年干部,果真被这个上司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成为“他”的人了。
这个例子,是作者在从事干部工作时收集到的一件真事。故事中的基层领导者,当然是一个不光彩的耍弄权术者,理应受到谴责。然而,在事情的另一面,大家也能看到:即使是一个素质很好的干部,倘若不注意克服自身的弱点,他依然会成为某些领导者蓄意捕获的“猎物”。
识别和提防要诀:
努力增强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自己对各种“陷阱”的识别和防范能力(这是最根本的一条)。
不轻易接受领导者对自己的“额外”照顾。
遇到困难,依靠组织,但决不投靠领导者“个人”。
一旦临近“陷阱”,甚至失足掉入“陷阱”,应该立即向组织上揭露玩弄权术者的丑恶嘴脸,争取得到组织上的理解和支持,尽快帮助你摆脱困境。
发现领导者品德低劣,“不配”领导你,就立即行使你的“双向选择权利”,重新选择一个氛围较好的环境,选择一个品德高尚的领导者。
揭开领导玩弄权术的面纱(六)
续(五)
八、识破领导玩弄的隔岸观火权术
隔岸观火,是指领导者对别人的危难,故意采取站在一旁看热闹的态度,以此达到保存自己、削弱甚至清除对手的目的。这是将用人行为用于权力之争的一种典型权术。
常见的“观火”手段有:
对下属“求援”呼叫,故意装聋作哑,坐视不救。
当对方矛盾已经很突出,相互倾轧的气氛越来越浓时,故意按兵不动,以促使对方进一步开展内耗斗争。这时候,假如过早发起“功击”,反而会促使对方各派势力达成暂时的妥协,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发现下属遇到“火情”时,不提醒;“火苗”烧起来了,不援助;“火势”越烧越大,情况危急,不抢救。等到下属被“火”烧焦,陷于灭顶之灾时,才以“一贯正确”的姿态出现,狠狠“教训”下属,以此来迫使下属“就范”。
看到群众对下属有点意见,不及时给予批评帮助,而故意听之任之。等到群众对他的意见越来越多,某下属已经威信扫地,很难维持局面时,才站出来将他“撤换”掉。
一开始和某甲共同从事某项工作,当发现某甲某项工作会遇到重大困难,甚至有一定风险时,为了“保全”自己,便托故退出合作,站在一旁观望。倘若某甲战胜困难,便伸手“摘桃”,声称自己“参与”了此项工作;倘若某甲遭了殃,整个形势不妙,便退避三舍,赶紧声明此事与自己“无关”。
应该看到,在采取上述“观火”手段时,领导者的真正目的,不在“欣赏”火情,而在乘火打劫。因此,“观”到一定时候,只要时机成熟,领导者就会马上采取“行动”,在用人问题上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安排”。
识别和提防的“要诀”:
对于在患难时期远离自己、躲避自己,不向自己伸出援助之手的“朋友”,不深交。
自强、自尊,搞好内部团结,不闹“窝里斗”,不让“观火者”有机可乘。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尽力增强自己战胜困难、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
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风险,应通过正常的组织程序,向上反映,甚至越级反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尽快得到组织上的帮助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组织上替自己分担一部分责任,并且“立此存照”,有案可查,防止任何个人从中捣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