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强背后的中小企业眼泪 - 经理世界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3:04:45
500强背后的中小企业眼泪
综合上榜的中国500强、美国财富500强、中国上市公司以及上证50的数据分析,中国500强正在对国内的中小企业产生极大的挤出效应。
作者:孙黎 发布于:2009-9-20
字号增加减小
分享ShareThis
文章打印
1  0推荐一下
未来学家纳斯比特说数字后面往往能显示趋势的端倪。
当中国企业联合会与浙江省政府联合在杭州发布2009年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的时候,不知道场外的浙江中小企业对此如何反应?
初看榜单是令人兴奋的。2009年中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为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7%,经营绩效指标首次超过了美国和世界500强企业。可惜,这榜单报道了中国500强占全国纳税总额的35.2%,却未报道这500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己经占到全国GDP的86.49%这一事实。相形之下,美国财富500强的营业收入占到本国GDP的75.01%,其中海外销售额占GDP约有37.5%,这样算来,美国财富500强国内销售占本国GDP约37.5%。虽然中国500强近年来海外投资急剧增加,但大部分榜单中的国营控股企业却不可能达到如此之高的国际化水平,因此中国500强国内销售在GDP中可能占到70%以上[1]。由此可以得出的一个初步推论,那就是中国500强正在对国内的中小企业产生极大的挤出效应。
我的结论来自将该榜单与上市公司数据的比较(见下表)。上市公司的数据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可靠性较高。中国企业500强由中国企业联合会比照国际上通行做法,由企业自愿申报并经第三方确认,依据企业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按年度排出。报告也表明上榜500强中有33家亏损,亏损额为139.3亿美元,看来也有一定的可信度。由于这些表单都实际反映了全球金融危机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其分析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点图片放大)
 
第一个结论是,中国500强企业的利润强烈地挤压了中小企业的利润。将中国500强与中国所有上市公司1624家的销售额与利润相比较:500强的利润高达1.22万亿元,远高于有着更多中小企业的所有上市公司利润总和0.82万亿元。考虑到这两个名单中有多家公司相互重合,例如中石化、中石油仅部分资产上市,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大型国企占据了上市公司中的主要利润,分配给中小企业的利润部分就是微乎其微了。这种“大者恒大”的趋势表明,500强可以利用其在一些骨干行业的垄断地位,进一步控制、吞食中小企业的利润。而在这个榜单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有331家,占总数的66.2%,比重在近年内首次上升,将民营企业排名第一的沙钢远远地抛落在第35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净利润1万亿元,占到了净利润的82%,也就是说这些国企控制了绝大多数产业的利润。
 
不同所有制在500强中的营业收入占比(点图片放大)
 
第二个结论是,中国的超大型公司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然而中小企业亏损比中国500强严重。再将上证50成份股公司列入比较:上证50中涵盖500强最靠前的多家国营企业,我们姑且称其为“超大型公司”。上证50中2008年完成营业收入6万亿元,占披露年报公司营业收入总额的53.4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6412.76亿元,占两市净利润总量的78.12%。再看中国500强的利润总和,也就是说,上证50的50家大型企业为中国500强贡献了约一半的利润,而销售却连1/4都不到。这表明中国500强中的主要盈利集中在排名靠前的超大型企业,显示出利润集中度提高的趋势。这些超大型企业(大部分是上市的央企)在金融危机中仍能保持稳健经营,盈利能力仅稍稍下降8.09%,而中国500强利润下降12.4%,所有上市公司的样本利润下降16.88%,这表明大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市场地位,减轻全球金融危机对自身的影响,而中小企业受伤则更为严重。
 
不同所有制在500强中的利润占比(点图片放大)
 
第三个结论,在大者恒大的同时,这些大者不一定也是强者。数据看,中小企业的“鲶鱼效应”继续存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整体销售利润率为7.24%,而500强仅4.7%。也就是说,这1624家企业比500强有着更高的盈利能力,虽然其利润总额被挤占。这总算为中国产业点燃了一盏希望的明灯。
第四个结论,中国500强企业虽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但相应的社会责任却未能相应提高。500强企业纳税总额为1.9万亿元,增长9.19%,占全国纳税总额的35.2%,该比例与去年持平。考虑到500强销售额增长19.7%,高于去年全国GDP增长率9.0%约一倍;同时可以计算出纳税占销售额的比重仅为7.31%。由于中国的营业税为5%,平均增值税率为17%,一般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可见这一纳税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500强销售额增长19.7%,但新增就业仅增幅5.2%,也就是说,500强企业将更多的资金投资于资本密集型行业,500强没有相应地提高社会就业水平,比照去年9%的GDP的增长水平,甚至可以说起的是副作用!当然,500强企业将资本投入垄断利润更高的重工业、上游产业或者金融业,对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提升也有帮助,但希望其投资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私人公司在印度所有公司中的比例(点图片放大)
 
我们的政府能否通过这些数据看到未来的政策调整方向呢?商务部的一位著名研究员在其博客中说:“中国企业500强发展结果应有助于增强我们对国人、对内资企业在公平竞争条件下能力的信心。除了至关重要的骨干企业外,我们要的是一个产业的兴旺发达,而不是某几家企业的只生不死。”从以上对500强与上市公司整体、上证50的销售、利润数据对比看,后面一句当然是对的,但前面一句“公平竞争”就有待商榷了。作为学者,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数据来穿透迷雾,分析中国在经济危机中的“国进民退”现象。而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早就认识到这种“公平竞争”所带来的机遇了。今年上证50的ETF指数基金恢复得比沪深300、深圳中小板等类似的指数基金要快很多,分享中国500强财富的唯一办法就是买入他们的股票,这比经营一家中小企业容易多了。
 
印度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的资本总价值比较(点图片放大)
 
不过,世界经济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强盛能长期依靠国营企业:苏联已经破产,美国现在对政府强加于企业的霸权怀疑不已,依靠国营企业吸纳劳工的法国羸弱于有着众多“隐形巨人”(中小企业)的德国。印度更是如此。研究表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末,国营企业数量大幅增长,有效地排挤了民营企业的产业进入与发展。这种挤出效应强烈地伤害了印度在国际上的产业竞争力。只有到1991年,印度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民营企业才大幅增长,扭转了竞争力下降的趋势(Majumdar, 2009)。
经济周期是痛苦的,但也是调整产业结构最好的时期,例如美国500强中的IT、健康保健等行业的公司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影响不大。在经济低谷期,很多公司反倒增强了创新活动,例如Amazon推出Kindle电子书、思科推出视频会议系统等。对比之下,在浙江省政府的推动下,浙江许多富有活力的民营中小企业开始向500强的央企伸出橄榄枝,希望合资合作。希望这种合作背后是平等的,不是低效率的山东钢铁购并高效率日照钢铁,更不会看到弱势者的眼泪在飞。
(作者为达拉斯德州大学全球战略管理博士研究生。电邮:sunli@utdallas.edu)
参考文献
Majumdar, S. K. 2009. Crowding out! The role of state companies and 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n India.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18(1): 165-207.
[1] 一个计算企业增值业务的粗略算法是,将500强总纳税1.9万亿元扣除利润1.22万亿元中的资本所得税(按25%计算),得出1.6万亿元的税收来自企业增值活动。以增值税17%计算,500强的增值业务占到9.4万亿元,也可以得出500强的增值业务直接占到全国GDP的31%,另外收入26-增值业务9.4=16.6万亿元,则是500强的采购成本。当然500强中的银行、零售企业有着不同的会计机构,这里只是一个粗线条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