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指导:第五章技能的形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0:23:13

第一节: 技能概述
一、技能及特点: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特点:(1)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二、种类:分为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特点: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不同角度分类:细微型操作技能(打字、弹钢琴)与粗放型操作技能(举重、标枪)、连续型操作技能(开汽车、骑自行车、跑步)和断续型操作技能(弹琴、打字)、闭合型操作技能(自由体操、游泳、跳水)和开放型操作技能(驾驶汽车及球类运动中的控制球的技能等)、还有徒手型和器械型
心智技能(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是常见的心智技能。特点(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三、技能的作用:(1)技能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境(2)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一、形成阶段: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一)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定向映像包括两方面:(1)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2)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二)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动作特点:(1)动作品质: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2)动作结构:各动作要素之间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三)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动作特点:(1)动作品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变化时,都有所降低。(2)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边贯,各动作成分互相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要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考&试大$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 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四)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特点:(1)动作品质: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在各种变化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2)动作结构:各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3)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的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4)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疲劳感、紧张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过度学习是必要的,但注意有时引起学生疲劳也不好)(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一、形成阶段的理论探讨:
(一)加里培林(苏联)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五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如低年级学生借助苹果进行加减运算—物质活动;或借助苹果的图片—物质化)。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阶段。这一阶段抽象思维为心智活动的主要成分。
(二)安德森的三阶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三)我国分类: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阶段
二、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随着控制论功能模拟思想向心理学的渗透,找到了确立心智技能操作原型的“心理模拟法”—两个步骤:创拟确立模型、检验修正模型。其中第一步是关键。
三、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一)原型定向: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也就是使学生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的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考&试大$
在原型定向阶段,主体的学习任务可以归结为两点:首先要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模式),其次要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为完成这些任务,教师应做到:(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使学生对活动有一个完整的映像,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2)要使学生了解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二)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加里培林的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教师要做到:(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4)为使活动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
(三)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三个小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要想使操作原型成功内化为心智技能,教师必须要注意(1)应遵循这三个顺序,不能颠倒。(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的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此时已没有实际操作),然后,再逐渐缩减。(3)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4)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适时转化。
四、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三)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当然除上述三点基本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辅助措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