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期·广州史记篇] 洪秀全 古来事业虽皆由人做,地上天国终自惹而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8:29:09
2006-01-26 09:38:09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广州花都洪秀全纪念馆。
记者手记
洪秀全为什么输了?
太平天国固然是失败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但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最高领导,洪秀全的自身错误也不可抹去,当然这都是在其革命的后期了。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革命政权向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政权蜕变,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简出,脱离将士群众。思想上的质变,使其愈往后,愈像一个封建帝王。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线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石达开是太平军最优秀的统帅。他德才兼备,深得全体军民拥戴,天京内讧之后,他是唯一能辅佐洪秀全的人。然而,洪秀全猜忌他,用安、福二王挟制和排挤他。导致石达开出走,致使太平天国出现分裂。其后,陈玉成、李秀成打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京围一解,洪秀全立刻大封王爵,根本不问才德、功劳,亲戚、老乡或捐有钱粮者,都可以封王。封王人数竟达到2700人以上。
洪秀全晚年,不仅思想狭隘保守,而且陷入了宗教迷信的可悲泥潭。造成后期天国朝政混乱、吏治败坏、军事削弱的局面。虽然最后他带头吃“甜露”(草团)充饥。但大势已去,不得不大病而去,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张御临

广西桂平金田起义陈列馆。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人物年表
洪秀全(1814年-1864年),乳名火秀,依家族班辈取名仁坤,后来自己改名秀全。广东花县官禄吧村人(今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官禄村),客家籍。7岁进村塾,16岁时由于家境穷困辍学,同年第一次参加秀才考试。其后又3次赶赴广州应试,但都无功而返。24岁时在广州双门底(今北京路)从基督教传教士手中得到一套《劝世良言》,从西方文化中获得“单一神权”和“平等”等思想,从此走上传教救世的道路。1851年,他在广西金田村率领拜上帝教教徒揭竿起义,拉开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序幕。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逝世。同年,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清王朝和列强的联合镇压下最终失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历时14年,席卷18省,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1843年7月,洪秀全、冯云山、洪仁玕3人创立拜上帝会。
1849年,洪秀全、冯云山完成了《太平天国》的最终定稿。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举行“团营”,正式宣布武装起义。从此,洪秀全走上了领导农民起义的道路。
1851年12月17日,洪秀全在永安建制封王,建立革命政权。
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在南京建都,改名“天京”。
1864年7月19日,“天京”被曾国荃攻陷,太平军彻底失败。
大事记
1769年 正月,准许洋船进口硫磺。七月,傅恒督师入缅甸。十一月,缅甸王孟驳遣使至清军前请降,允之。是年,漳州人吴扬向暹罗郑王请求独占佛头廊等岛采集燕窝的特权,年纳税黄金五十斤,郑王许之,从此,吴氏世代仕于暹罗。
1770年 正月,清帝命自今年起,轮流免去各省钱粮一次。七月,暹罗王裔诏萃以郑昭据其国,请求清帝命缅甸助其复国,驳斥之。
1771年 二月,清帝东巡,至曲阜,四月回京。六月,小金川土司内讧,遣兵攻之。八月,暹罗丕雅新(即郑昭)解送所俘“花肚番”(缅甸)头目,清帝赐缎匹酬之。朝鲜国王以朱璘《明季辑略》及陈建《皇明通纪》所载朝鲜事多有诬误,请予以刊削,清帝谕:二书一已禁毁,一未见传本,令朝鲜在本国自行查禁。   谭伯牛
人物列传
古来事业由人做
洪秀全在诗中写到“古来事业由人做”,凭着这样的信念,他成为最早接触西方世界的中国人之一,他创立拜上帝教,领导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他要求“万样更新”,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地上天朝”。罗尔纲认为,他把原始基督教大同之说和儒家大同之说熔于一炉,把中国二千多年来农民一脉相承的前仆后继追求的平均、平等的大同理想推到最高峰。
太平天国在清王朝和列强的联合镇压下失败。李秀成在自述里指出,“天王失国丧邦,实其自惹而亡。”罗尔纲认为,从洪秀全个人的角度讲,“自惹而亡”这个结论也是正确的。
大病一场,“俱讲天话”
1841年1月1日,洪秀全在花县福源水村出生后不久,全家迁到这里定居。洪秀全有两个哥哥,他是三兄弟中唯一读书求功名的,从16岁开始,洪秀全先后4次赴广州应试,直到31岁。屡试屡败,使他丧失了对科举最后的信心。
1837年洪秀全第三次落榜。这个一向自视极高并被族人寄予厚望的人,精神、心理受的打击很大。回到家里,随即大病一场,“死去七日”(一说两日)还魂后,“俱讲天话”。对这次生病,尤其是“魂游高天”,人们照他自己和冯云山、洪仁玕所说的,做了许多文章。
1842年,他第四次应考,一起落榜的书友(一说又是表弟)冯云山出于对考试的极端不满,又从星相术角度看出洪仁坤“多异相”、“有王者风”,极力鼓动他为首造反。冯的劝说,符合他此前大病中的想法和梦幻,于是断了科举仕进的念头。
洪仁坤决心造反之后,就说什么上帝封他为“太平天王大道君全”,命他“时或称洪秀,时或称洪全,时或称洪秀全”。从此,洪仁坤、洪火秀改名为洪秀全。这改名是很费一番心思的,秀全拆开,是“禾(吾)乃人王”。简括地说,进不了学——考不上秀才,是造反的决定性原因,造反是为了做人王。做了人王,不但可以实现“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天下士”,还能够“手握乾坤杀伐权”,杀尽所痛恨、憎恶的人。当然不只是造反、报复,更重要的是占有和享受:占有一切,“禾乃玉食”,“世间万宝归我有的了”。这些早期直言不讳的言志,说明了洪“走上革命道路”的初衷。
读《劝世良言》,从儒生到教士
他的一生在1843年7月开始转变,这时候,他还在八坜吧教书,一天,洪秀全、冯云山、洪仁玕3人相约来到一条名叫石角潭的小河,跳到水里洗净全身,完成了“洗礼”的仪式。就这样,一个秘密的革命团体——拜上帝会创立了。拜上帝会的创立,其主要思想理论来源是梁阿发编写的通俗布道书《劝世良言》。它并没有全面、系统地介绍基督教教义,而又不时援引中国传统观点来印证《圣经》。不过,它所涉及的一些神学知识,诸如天父全能、耶稣救赎、独尊上帝、不拜偶像、天堂永乐、地狱永苦等等,却被洪秀全及冯云山借用而且不断发酵。
近年由于兴修水利,天马河多次改道,石角潭已荡然无存。但另一个见证革命星火的秘密聚议处——三堆石,至今仍完好无损。历史学家考证,位于村后丫髻岭半山腰的三堆石,确为秘密聚议的风水宝地。自下往上看,根本见不到人影。而从高处俯瞰,山下情形却一览无遗。据传,此处乃洪秀全幼年放牛时无意中觅到的宝地,后来竟为革命的酝酿立下了汗马功劳。
史书记载,1849年,洪秀全、冯云山再次在花县相聚,并完成了《太平天国》的最终定稿。这本太平天国的符瑞文书,意在宣传洪秀全以皇上帝次子,也就是以天子的身份,率领信徒建立人间天国。这是他们在花县为建立太平天国所做的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他们在花县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1849年夏天,洪秀全、冯云山重上广西,太平天国运动自此轰轰烈烈展开。此生,他俩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从布衣到“天国之子”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38岁生日这天带领拜上帝教会众两万多人,在广西金田村宣布武装起义,开创新朝,定国号为“太平天国”,确定1851年(咸丰元年)为太平天国元年,起义军称太平军。一场震撼国内外的农民大起义就这样正式爆发了。
1851年12月17日,洪秀全颁发了著名的封王诏令,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都受东王书制(调度)。其余秦日纲、胡以晃、罗大纲等,分完授予天官、着官等丞相,晋升官职的将士有800余人。这一安排,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飞速发展壮大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为日后天王洪秀全大权旁落而导致天京事变埋下了伏笔。
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在10多万人的欢呼和簇拥下进入南京,以两江总督衙门为天朝宫殿,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洪秀全把日常军政指挥大权移交给杨秀清,自己则专心研究设计“地上天国”的蓝图。这一蓝图的最集中体现,便是1853年底由洪秀全钦定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洪秀全所设计的理想社会,其描绘之细致,考虑之周到,是超过以往任何鼓吹社会平等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的。
地上天国
理想破灭
从1853年定都天京到1856年天京事变前,太平天国为了捣毁清朝统治中心,巩固新生的天国政权,展开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破围战役。太平军处于战略进攻态势,是太平天国的兴旺时期。
但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在进入19世纪60年代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因为外国侵略者已公开和清政府勾结起来,联手展开军事行动,用洋枪洋炮等新式武器绞杀太平天国运动。
1863年12月4日,苏州失守,李秀成回到天京。由于苏浙根据地濒于瓦解,天京孤立,形势万分危急。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放弃天京的建议,遭到洪秀全的斥责。从这年夏天起,天京已出现粮荒。洪秀全带头吃野草,并令全城军民以吃“甜露”(野草代称)充饥,誓同敌人血战到底。1864年5月下旬,洪秀全积劳成疾而身染重病。临终前他下诏,要求太平军将坚定胜利信心,努力杀敌,“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领到天兵,保固天京。”6月3日,洪秀全病逝。
此时天京城内军民不足3万,能战斗的只有三四千人,但他们不畏强敌,仍顽强地抗击清军的进攻。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军英雄们或战死或聚众自焚,无一人投降,用生命的代价写下了太平天国史上最悲壮的一页。

洪秀全手植龙眼,历劫犹存。

洪秀全出身耕樵之家,坚信古来
事业由人做,终成影响历史的人物。
地理印迹
故居 手植龙眼残枝再生
从花都区新华镇乘坐到圆玄道观的班车,到终点站下车,打的或者步行2.5公里,即到达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出身的这个村子叫官禄吧,据说,这个村子一开始连正式的村名都没有。因村子里有家卖棺材的铺子,官禄吧便得名于客家话中“棺材铺”的谐音。参天的菩提树下,是树影婆娑的碧波池塘。蜿蜒的碎石小路,通向黄砖褐瓦的土砖屋。这里早已不见当年的腥风血雨,只有尘埃落定的与世无争。
洪秀全故居馆副馆长洪瑞珍也姓洪,听说是洪秀全的第五代后人,她说:金田起义之后,恼羞成怒的清政府曾于1854年和1864年先后两次到官禄吧“诛九族”,烧杀抢掠,惨绝人寰,故居亦在当时被毁。
在洗刧之下,惟独洪秀全当年手植的一棵龙眼树逃过了劫数,如今长得枝繁叶茂。龙眼树形状奇特,粗大的树干布满深深的沟纹,浓密的绿叶透出勃勃生机,历史的古老与生命的清新浑然一体。资料记载,金田起义后,龙眼树曾遭雷击,被击成两半,清军“诛九族”时曾想把它挖出,但见树将要枯死,就留此残枝示众,并扬言“谁再敢造反,就像这棵龙眼树一样遭雷劈死”。
时至1961年,广州市文物考古队发掘出房屋墙基,根据洪氏故老的回忆,参照客家民居形式,在原来的墙基上,对故居进行了复原。如今,洪秀全故居所在的村子经1999年再度翻修已焕然一新。建筑为泥砖瓦木结构,一厅五房,六间相连,客家人称为“五龙过脊”;坐北向南,东西宽16.5米、南北深5.5米,每间房子约13平方米。西端第一间为洪秀全夫妇住房,室内陈设简陋,仅有仿客家样式的床、桌子和凳子。指导太平天国的《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革命思想,就是在这间陋室中酝酿诞生。第二间房子正面挂洪秀全太祖洪英纶夫妇画像,画像有洪秀全的亲笔题诗。
在洪秀全故居,记者看到,复原后的“书房阁”为“三间两廊”的客家建筑。据称,此处即为洪秀全青少年时读书和教书的村塾。如今村塾中的书桌板凳,均为当地村民贡献出来的“古董”。悬挂门楣的“书房阁”牌匾,则为郭沫若亲笔题写,苍劲有力。
纪念馆 鲜为人知的“三件宝”
位于新华路的洪秀全纪念馆,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主体为两层半大楼,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馆内设洪秀全历史陈列,辅助陈列花县太平天国诸英烈的史迹。纪念馆的陈列采用场景造型、木刻浮雕、大幅油画等形式,集中反映了洪秀全在花县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以及领导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每个展厅的设计根据内容不同而变化,烘托出鲜明的主题。第一展厅内容是介绍洪秀全的家世及其出身,采用仿青砖灰瓦为底板,突出家乡特色;第二展厅内容是金田起义,采用金田起义旗帜形状为底板,衬托金田起义时轰轰烈烈、风起云涌的气势;第三展厅是定都南京,采用了天朝宫殿的样式;第四展厅是悲壮奋斗,采用城墙破裂的形象,色调为紫红色,烘托出悲壮的意境,以表现太平天国的英雄们为保卫天京而进行的浴血奋战,加上两幅巨型油画衬托,整个展览颇具气势和特色。
在洪秀全纪念馆,今天还陈列着鲜为人知的“三件宝”——一对石狮子,一张书桌和一个筷子筒。睹物思人,让人不由得感叹韶光易逝。据了解,石狮子于1951年在“书房阁”中被挖掘发现。原砌于大厅门口两墙角,用于辟邪除妖。书桌与筷子筒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完好无缺,为洪秀全当村塾教师时用过的物品。
专家说法
接受西方文化 仍守儒家学说
骆宝善(洪秀全纪念馆历史顾问、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
仅仅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一点灵感中,就发展出政治上的平等、经济上的平等,创立出一个宗教团体,再发展成为一个政治团体,洪秀全这个小知识分子不简单!
在众多读书求功名的知识分子当中,洪秀全的超前之处是接受了西方文化。与严复、魏源、林则徐等知识分子相比,严复接受的是标准的西方文化,魏源接触的是早期的西方文化,而洪秀全机警地从夹缝中吸取西方文化,从《劝世良言》、《圣经》中获取一点点灵感,就形成了太平天国的国教。这在当时的中国,洪秀全是第一人。
洪秀全砸孔子牌位,在郴州焚烧学宫,但洪秀全本身是不反孔的,反孔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形式。洪秀全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读书人,他绝不是反对孔家学说的人,从建立太平天国政权的情况分析,支配他的仍旧是儒家文化。  摘自《南方日报》
诗文记忆
《近世烟氛大不同》
近世烟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
神州被陷从难陷,上帝当崇毕竟崇。
明主敲诗曾咏菊,汉皇置酒尚歌风。
古来事业由人做,黑雾收残一鉴中。
在此诗中,洪秀全指出天地会四起,正是天启英雄之秋。他要取太祖朱元璋咏菊诗故智,任天地会与清军相斗至两败俱伤时,他乃崛起,澄清天下自是易事。汉高祖刘邦曾置酒高歌大风,以庆风起云飞大业成功之盛。他表示要做出和刘邦、朱元璋媲美的大事业。
摘自《太平天国史》

《天朝天亩制度》颇具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史学评价
洪秀全 不是个能行动的政治家
洪秀全是个伟大的天才革命思想家,但却不是个能行动的政治家。他创立上帝教后,组织拜上帝会的是冯云山,领导群众、开展斗争的则是杨秀清、萧朝贵,他与群众中间隔着一个媒介体,这使他脱离简单的塾师生活以后,又进入了高高在上的神圣的教主生活,缺乏深入实际斗争的磨练。到建立太平天国后,他身为天王,临朝不理政,又不能积累丰富的政治、军事经验。加上他的精神状态,终日烦躁不安,更不适宜于处理瞬息变化的政治、军事斗争。可是,洪秀全却要“主是朕做,军师亦是朕做”,做个日理万机的专制独裁的君王。这就必然要出现乱字当头了。
摘自《太平天国史》
广州史记专题由南方都市报与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联合编写
本版撰文/摄影(除署名外):本报记者 张御临

责任编辑:杨拂玄 何洁
[第63期·广州史记篇] 洪秀全 古来事业虽皆由人做,地上天国终自惹而亡 [第03期·广州史记篇]伏波桥与吕嘉 竹桥渡汉将,南越亡其国 [第97期·广州旧闻篇] 文澜书院:以公益而兴,因公益而亡 [第02期·广州史记篇]南越建国 十万秦军入百越 不辞长作岭南人 [第02期·广州史记篇]南越建国 十万秦军入百越 不辞长作岭南人 [第44期·广州史记篇] 清代广州善堂 扶危济困,积善成德传后世 [第34期·广州史记篇] 邝露 诗书琴韵成绝响 一生失意抱琴终 [第15期·广州史记篇]六榕寺 从来菩提本无树 哪见六榕掩六尘 [第55期·广州史记篇] 三元里抗英 气慑鲸鲵斗英寇 义维桑梓换安宁 [第47期·广州史记篇] 余荫山房 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 [第12期·广州史记篇]荔枝湾 荔红渺邈,苒苒物华休 [第41期·广州史记篇] 十八甫 昔日历经传奇 今日繁华依旧 [第26期·广州史记篇]海幢寺 扰攘百年溺红尘,终是佛世界 [第40期·广州史记篇] 明末清初学问僧 避世不出世,出家成大家 [第37期·广州史记篇] 屈大均 用无悔刻永世忠诚的碑 [第80期·广州史记篇] 广州古代的造船与航海 扬帆天地阔,船行两大洋 [第01期广州史记篇]广州建城 负山险,阻南海,岭南始风流 [第59期·广州史记篇] 清粤海关 一口通商成天子南库,两度战火失财富大门 [第64期·广州史记篇] 梁发 南洋踏遍不停口 为教灵魂学圣篇 [第78期·广州史记篇] 旧时脂粉地 风月无边陈塘夜 烟花散尽浮华天 [第77期·广州史记篇] 旧时火灾、水灾 水火肆虐西关 方知人间冷暖 [第58期·广州史记篇] 沙面租界 迭经风雨的洗刷,今如珍藏的名画 [第46期·广州史记篇] 纯阳观 一个人的天象台和一个城市的天空 [第62期·广州史记篇] 知名学者梁廷枏 写南越史写美国史,学会握手仍要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