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生对中华武学的重大贡献(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3:39:35
作者:关振军
著名武术家、吴式太极拳一代宗师王培生先生,一生习武,一心习武,2004年9月3日走完了他85岁的武术人生,为中华武坛留下了丰富的武学遗产。先生从9岁起学艺,经多位名师传授,苦练成才,身怀绝技,功夫臻于化境。其太极技击实战之成就受到国内外武林人士之称赞。曾获中国十大武术家之一的尊称,又得“独步当代第一人”的美誉。他不仅武艺精湛,而且注重理论研究,武学造诣极高,著作颇丰。他编著的《吴氏太极拳》在同内外流传广影响大,被美国宇航局定为宇航员的训练教材;《太极功及其推手精要》被国家教委列为大学武术教师的进修材料;《三才门乾坤戊己功》被武林誉为一代武学宗师之作。《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作用》一书在武术界引起极大轰动,推动了太极技击之发展。此外,他还编著出版了《吴式太极枪》、《吴式太极刀》、《吴式太极剑》、《健身祛病小功法》等专著,这些书都是不可多得的武学珍品。除上述武学著作之外,他还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不少武学文章。他曾应聘担任了国家体委委托举办的第、二、三届世界太极拳修练大会的太极拳导师,并多次到美国、日本等国家讲学,向全世界的太极拳爱好者传授太极拳的功理功法。研读王培生老师的武学著作,深感其博大精深。他不仅毫无保留地传授武术知识,传授各种技法,而且在中华武学理论研究上有很多重大突破。
他对中华武学的贡献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继承武医结合的传统,创立“以心行意,按窍(穴位)运身”的太极功法;
2.传千古不传之秘,推动太极技击之发展;
3.校正前人之误说,填补武学研究之夺空白;
4.融武术、中医、气功为一炉,创祛病健身之妙法;
5.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传统武术,与时俱进、多有建树。
下面仪就个人的学习体会论述这几个问题,与广大读者共勉。
一、发扬武医结台的传统,创立“以心行意,按窍运身”的太极拳功法
“拳起于《易》,而理成于医”这句古语科学地说明武术与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学的关系。明清以来兴起的形意、八卦,太极等内家拳术,在创编过程中无一不受到中医学、气功学、经络学的影响,其内功修炼而达到武术的最上乘功夫。太极拳之先贤把中医经络学引人太极拳的修炼之中,并且把它当作最高层次的秘传功法。民国之后,中医学受到不公正的对待,随之而来在太极拳教学中,中医经络学也因其深奥难记而被多数拳师所放弃。因此,在太极修炼中武医结合的传统功法濒于失传。王培生是当代仅存的儿位武医结合的传人之,他继承了武医结合的传统功法,并著书立说传播此功法,使其发扬光大。
王培生老师始终把太极拳作为学问来追求。他认为,太极拳之理,不仪集中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大成,而且还包括了中医学、经络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医学、力学等各个领域,其内容之丰富,道理之深奥,非潜心钻研、实际操作,难以谙其妙旨。王培生老师在武医结合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小仅武功高超,气功深厚,而且深谙中医经络学说。在长期的太极拳修炼和教学实践中,他把中医经络学贯穿其中,独创“以心行意,以意引气,按窍(穴位)运身”理论,并以此作为太极要义,在当代中国武坛独树一帜。
王培生老师明确指出,内家拳法着重阴阳变化之理。太极十三势(八门、五步)以人体的经络穴位为本,八门五步与人体对应各有其窍(穴位),而每窍在人体经络脏腑中又各有其位,人体相关穴位的冲合即产生太极技击中的各种劲法。王培生老师要求在练功中“以意引气,接窍运身,意到气到,气到劲到”,这就是太极内功要义的根本所在。王培生老师把太极拳运行中的各种动作、各种意念活动分门别类,高度概括为:太极八法要义、太极五步要义,天干地支要义。这些不为人知的秘诀是王培生老师在前人口传的基础上,经过儿十年体用精心研究的结果。他明确指出:太极功法锻炼,都是用意念引导,通过人体穴位的冲合完成的。太极功法的运行过程,就是人体穴位的六冲六台的反复交换过程。太极功法在技击中的运用,就是由太极十三势这十三种基本方法的不同组合而产生三十多种劲法。这就是说太极功因动而生法,有法即出劲,正如拳谱所云:“太极本无法,动即是法”,其真正的含义就在于此。循此法进行太极修炼,久练得道者,在技击上可出奇效,同时在养生上也会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为了提高太极拳的锻炼效果,王培生老师在传授吴式太极拳时,把太极技击方法和气功健身功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贯穿于37式太极拳的套路之中。比如,他运用中医学关于“五官通五脏”、“五指通五脏”、“五行对应五脏”的理论指导太极拳演练,要求人们在盘拳走架时,凡遇阴阳掌变化时,翻掌动作都必须个指头一个指头地翻转。这样细微的手指运动,能起到锻炼内脏的作用。
关于中医经络学在太极技击中的运用,在传统太极拳里属于上乘功法。旧时师傅择徒甚严,“遇真可传之人”才“口授之秘决”。主要是“截、拿、抓、闭之法,即截其气、拿其脉、抓共筋、闭其穴”。当今已濒于失传。王培生老师在讲授37式太极拳时,将这些上乘功法穿插其中,无私地传授给学生。如他救“海底针”一式时传授“定身法,点极泉”之点穴法,教“下势、上步七星”时传授“拍血海”的打穴封血法,教“翻身撇身捶、白蛇吐倍”时传授“金丝缠腕”等擒拿方法,等等。这样教拳,可增加人们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又使太极技击之法得以流传。
王培生老师教拳不仅仅强调姿势的准确,同时还特别强调意念的运用和知觉反应。每个动作,甚至于屈指扣腕都要循经切脉意走穴位,并月应该明白身体各部位是如何配合致的,眼神注视何方,虚实如何变化,穴位之气感如何,它的健身和技击的效果何在等等。平时训练必须严格按照“以心行意,以意引气,按窍运身”的太极功法进行操练。有人经过多年实践总结王培生老师传授37式太极拳的特点,概括为八个字,叫作“循经走穴拳法自然”,这是十分恰当的。
王培生老师继承武医结合的传统武术文化,把中医经络学运用于太极拳的健身与技击,并使之发扬光大,被尊为“一代宗师”是当之无愧的。
二、传千古不传之秘诀,促太极拳技击之发展
太极拳是武术,其基本功能是技击。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太极技击之法已很少有人知晓。
关于太极拳打法,古谱中《打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这首歌诀是练习打法的指导原则。至于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运用则没人传授。拳谱中虽有几首关于技击的歌决,但很少有应用的解说。旧时代的拳师们对技法保密,不轻易示人,仅口传门徒而不上文字,即使写在拳谱中,也是藏头露尾、玄奥难解。
近几十年来,人们只知太极拳能健身,不晓得也不相信太极拳还能技击防身。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那些有真功夫的太极大师现身说法,并将太极拳技击之身法毫无保留地贡献给社会,传授给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王培生老师就是这个潮流中的代表。大家都知道技击实战的胜负是一个武术家武艺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他所代表的拳种能否立足于武林,并得以广泛传授的重要条件。1981年在中日武林技术交流时王培生老师以高超的太极拳拳术,战胜日本国一流武术家全日本国少林拳法联盟少林拳专门学院教务长山崎博通,实现了他为祖国争光,为中华民族争光的理想,同时也为太极拳正了名,使更多的人知道了太极拳不仅能健身,而且能防身,它是最高明的武术之 。他将自已平生所学和几十年的研究成果都倾注在太极拳体用八法之中,四处讲学,向学生传授太极技击功法。
1985年他应邀在国家教委举办的大学武术教师进修班上讲授太极推手,并写出了武学名著《太极功及其推手精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书中详细论述了太极拳各种劲法的形成,并且把少有人知,太极拳用之“四要一发”、“拿”、“化”、“打”,介绍给读者,将千古不传之秘公之于众。王培生老师破译古谱,将杨氏老谱中玄奥难解的《太极拳九要诀》中的“五字经诀”翻译成太极拳打法易懂的白话文。
“五字经诀”五字一句,共二十句,各句的首宁正是“二十字诀”。
披闪担搓歉,黏随拘拿扳。
软棚搂催掩,撮坠续挤摊。
有人研究后认为,“二十字诀虽押韵,而不成句意,亦非二十种技法或要领,故可能为后人对“五字经诀”的缩写形式,以便记忆。”
王培生老师明确示人,这二十字决是太极技击的十八种打法。这就是“披”“闪”“担”“搓”“软”“歉”“黏”“随”“拘”“拿”“扳”“掤搂”“催”“掩”“撮”“坠”“续”“挤摊”。
太极拳打法是实用技击上的“掷、打、发、放”的手法。旧时太极拳师对此多是秘而不宣的。而王老师在书中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对二十字逐字详解。如“搓”字,即手相磨之意,我之手、腕、臂、肘与对方手、腕,臂、肘互相摩擦,试其劲之去向,敌进我随之退,敌退我趁势攻,在粘黏不脱之中要有圆滚之意。
为了防止学生望文生义而对要诀发生误解,王老师还从几个不同方面对要诀阐述清楚。如,对“担”字的解释,王老师讲,担即负起责任之意,任敌袭击,待其劲将着身之时,负其攻势下悬,以化其劲叫做担。并不是担当敌人之击,也不是担出敌人手足之意。
太极拳技击打法,除上述二十字之外,王老师还公开了打法十八要诀,《残》《推》《援》《夺》《牵》《捺》《逼》《吸》《贴》《撺》《圈》《插》《抛》《托》《擦》《撒》《吞》《吐》。每歌诀都是七言四句,义有用法之详细说明。试举其中《吞》《吐》二诀以观其详。
《吞》:“丈夫能屈自能伸,进退全凭巧技能,侧步轻移藏变化,窍道之至人于神。”
《吐》“吞吐明知两字连,其中变化几人全,任他学有超人技,不及千金一诀传。”
“吞”乃咽之意,非吸字之运气。咽为形没为主,与吐字相反。防内外上中下五门,披拦截砍,双分手双盖手来势勇猛,即变此手法。“吐”,即伸之意,舒伸吞咽相连而用,出没无常,一吞一吐使彼奠测,方为得策。退步在吞,进步在吐,然必须先有吞而后有吐。吞吐变化多端,熟练之后,还须仔细琢磨。盖遇机则吐,一吐复吞,吞而再吐,似吞似吐,亦吞亦吐始入于神。
王培生老师指出,太极功在技击中有很严密的锻炼方法和规矩所循。练功时先逐一熟练蓄劲、乘劲、等打、赶打等等。实际应用时的“完全技击”,必合蓄劲、乘劲、赶打、等打各种手法步法而成一体,灵活机动因人而用。
王培生老师在传授技击要诀的同时还清楚明白地指出了技击打法中最忌犯的拳之八反。从正反两个方面教会学生止确运用太极技法。
1987年王培生老师出版了《太极拳的健身与技击作用》(人民日报出版社),精辟阐发了太极拳的健身理论,详述了太擞拳套路之拆招和推手要决,在讲授37式太极拳时,还传授了一些擒拿和点穴之法,将多年来人们没有见过的太极拳技击之法公之于众,打破了太极拳只能健身而不能防暴的误说,还太极拳是武术的本来面目。这本书的问世,如“投石冲破水中天”,在武术界引起极大的轰动。对太极拳技击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