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境界:做人八分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7:42:40
编者按:无毒不丈夫,郑庄公的八分毒,毒得可爱,毒的有魄力,让人为他鼓掌!文章用很多实例来阐述观点,语言专业性强,功底深厚。欣赏!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先生眼里的“豪杰”与“丈夫”——也就是真男人,应该是有情有义的,只有一副歹毒心肠的男人,虽不是禽兽,但也绝对称不上“男子汉大丈夫”。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乃人之常情,可如果男人只有一副菩萨心肠,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妇人之仁”,大概是称不上“英雄”的,也成不了大事。厨师的祖师爷易牙有点毒,他毒得无能也无耻,杀掉自己的亲生儿子且烹煮儿子之肉讨好想尝人肉的齐桓公,这种毒,禽兽也不屑为之。项羽有点毒,他毒得窝囊,没有毒到骨子里,也毒得没有水准——坑杀降兵降将不是“英雄”所为,他也不应该在不该仁慈的时候讲仁慈,也就是他的叔父所说的“妇人之仁”,最终乌江自刎,这是他最好的结局。风流倜傥的周瑜也有点毒,他毒得低能,他的毒既阴且柔,可还是毒得不是那么彻底,毒的方法也不对劲,又看重面子,心胸也不是那么宽阔,被诸葛亮活活给气死,死不瞑目,又有什么办法呢?曹操的毒,不但毒得彻底,而且毒得“技艺精湛”,杀伯奢,刺卫士,诛杨修,逼献帝……挡自己财路者死,挡自己生路者死,挡自己官路者死,哪怕只是自己的无端生疑——他毒得让人咬牙切齿!
但有一个人毒得可爱,他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郑庄公。
说郑庄公毒得“可爱”,是因为他的“毒”能让天下人不能说他“毒”。
郑庄公有个不太文雅、没一点文化水准的名字,叫“寤生”。“寤”者,睡梦也。用现在的话解释一下,就是“睡梦中生下的(儿子)”。给他取这名字的,是他的妈妈姜夫人。一个女人给自己的儿子取这么一个“怎么生就怎么取”的名字,可见对自己的儿子是多么地厌恶。女人在睡梦中产子,并且生的时候还一无所知,早上一觉醒来,才吃惊地发现有个婴儿在床上,这实在让人匪夷所思。姜夫人自然被吓了一跳,对儿子的反感顿生——一个婴儿不声不响、还让当事人没一点感觉就“溜”了出来,放到哪个女人身上,恐怕都是难以接受的!于是“寤生”这个在她看来充满不祥之兆实际上却光芒万丈的名字应运而生。既然有先入为主之见,姜夫人对自己生下的儿子,大概是没什么好脸色的,但因为好歹是自己身上的肉,也就只得勉为其难,把他抚养成人。可自从生下二儿子“帅哥”(一表人才,面如傅粉,唇若涂朱)共叔之后,母爱的天平就自然而然地倒向了共叔一边。
在春秋战国时期,直至后世的封建半封建社会时代,按照当时的礼制,王位的第一继承人,都是大儿子,除非采取非常手段(像唐太宗李世民),否则,哪怕只是晚生一两分钟的儿子,就别想爬上龙椅宝座。“寤生”因为是当时“独秉周政”的郑国郑武公的大公子,已经被公认为是“法定继承人”,郑武公一完蛋,“寤生”入主“龙宫”,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可姜夫人不干!姜夫人要让共叔做王,“寤生”这个“扫把星”是万万不可在共叔头上撒尿拉屎的。于是她翻动起三寸不烂之舌,在郑武公耳旁吹枕头风餐桌风堂屋风,煽阴风点鬼火,说共叔是如何的英俊潇洒富有文才武略,“寤生”是如何的猥琐无能不堪大用。但郑武公不是“气管炎”,不是“唯美是图”的昏庸无道之人,耳朵也不软,不是川渝人所谓的“粑耳朵”,目光也不短浅,知道废长立幼可是后患无穷,人人得而诛之,况且也没先例可循,不能也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断然拒绝了姜夫人的要求,立“寤生”为“世子”,也就是王位继承人。姜夫人的美好愿望“总被风吹雨打去”,瞬间化为泡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自然就是她的宏伟蓝图,那个郁闷哟,非“怏怏不乐”所能形容!但姜夫人并没有死心,在老公归西“寤生”继位之后,她想方设法要把共叔的封地搞得大一些,并且要封在京城,被“寤生”也就是郑庄公拒绝之后,以“若不允,惟有逐之他国,使其别图仕进,以糊口耳”相要挟,郑庄公当然不肯给大家留下“相煎太急”的把柄,也不能太逆母亲之意(违母之命,可会给别人留下讨伐的口实),被迫把自己眼皮子下面的京城分封给了弟弟共叔,卧榻之旁能容他人酣睡,郑庄公的心胸可谓开阔之极。
郑庄公不聋不盲,他对自己老娘的所作所为所想,其实是心知肚明的,他听在耳里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左氏春秋》《战国策》没有对此做过任何说明与叙述,自然,《东周列国志》也没有进行任何的记叙与刻画。整个事件,给人的印象是,郑庄公是个孝子,有仁爱之心,有人性,他回答大夫祭足反对分封京城给共叔的话——“我母之命,何敢拒之”——蒙蔽了所有人的耳朵,让所有人都觉得他实在是个“唯母命是从”的大孝子,而其后的富有戏剧性的“掘地见母”,让铁石心肠的人都感动地流泪。可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这其实是他的阴谋,也正是他的“毒”的体现。
不管在哪个朝代,尊重母亲,听母亲的话,做一个不折不扣的孝子,是对每个人的道德要求,特别是对于处于高位的人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逆子是人神共愤的!一个不尊重母亲、不听母亲话的人,是没有资格没有本钱管理别人的,就算有幸登上了宝座,别人也能以此为借口讨伐他,拉他下马。郑庄公虽然“出生不好”,可他却聪明得很,给大家留下了“孝子”的美好形象,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做了这样的铺垫,郑庄公开始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对于母亲姜夫人和弟弟共叔要造反篡位的阴谋,郑庄公一开始从母亲执意要把京城封给弟弟,就已经有所察觉,甚至心里亮堂堂。可母亲和弟弟的造反态势又不是那么明显,只是在酝酿,不好下手,只能暂时按兵不动,以待时机。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以为他是个“傻老冒”“二百五”,提醒他劝谏他,给他出主意出计谋,要他未雨绸缪,铲毒瘤于萌芽。见郑庄公无动于衷,个个急得尿滴。郑庄公那时心里肯定直乐,想那些人真他妈的“井底之蛙”,一群笨蛋。玩他们玩够了,才一语道破天机:“我今置之度外,任其所为……待其造逆,明正其罪,则国人必不敢助,而姜氏亦无辞矣。”原来他所有的隐忍,都只不过是为杀弟搞个名正言顺以封天下人之口!从他故意给母亲和弟弟造成造反可以成功的假象,并且是在诱使他们造反来看,他其实对他们是恨之入骨的——也可以从弟弟共叔造反失败自杀之后,他把母亲异地安置发的誓言可以看出:“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做儿子的对妈妈说“咱们死后见”,这种怨恨,不是彻骨的,又是什么?
郑庄公与手下人搞了个计谋,说自己要往周朝去“面君辅政”,国家由那个叫祭足的监理,成功地将母亲和弟弟拉到了造反的前台,并使他们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路线走,共叔最终一败涂地,只好骂了一句老母亲“姜氏误我”,自杀身亡,玩完了。不,是被他亲爱的哥哥给玩完了!
共叔其实是可以不死的。只要郑庄公稍一警告,或者展以实力,又或者把他弄到偏远之地,共叔极有可能寿终正寝。可从人性角度来看,共叔又是必须死的。首先,不管怎么说,共叔的存在,始终对自己是个威胁,因为,那个母亲是站在他那一边的,况且他的手下,也都是一些追逐名利之徒,实力也不可小觑;其次,童年和少年、青年的遭遇,应该在郑庄公的心里,烙下了挥之不去的痛苦印迹,一个长时间受到歧视、得不到母爱的人,当然会对夺去他尊严和母爱的人产生心理上的反感与痛恨,即使错不在对方——共叔不死,这说得过去吗?郑庄公最终是完成了这种见不得人的心愿,但没有人能说什么,更没理由对他加以指责。因为,“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哥哥弄死弟弟,是多么的天经地义!
大家都为郑庄公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