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事业是母亲:果果妈的“中美合璧”教子手记阅读及下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1:25:08
《我的事业是母亲:果果妈的“中美合璧”教子手记》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中国母亲穿梭于中美两国之间的教子心得,她说:“首先得做一个‘好大人’,才能培养出‘好孩子’,父母正确有效的教育,才是决定孩子一生的最重要关键!”
本书凝结了作者3年多的心血,既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又和家长们有互动,探讨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中外教育的区别和联系。本书的亮点在于,它不同于一般的教子手记,只是事无巨细地道出自己的经历而没有实际的教育方法,也不像有的教科书似的教子书,一味只强调怎么去管教和教育孩子,而是用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在平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感悟、体会和分享亲子经验,既有可读性又有非常实用的方法。
书的后半部分还有和别的家长间的书信交流,里面涉及到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基本上都会遇到的问题和麻烦,再加上作者英国文学专业的教育背景,观点独到,方法灵活实用,文字浅白流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教子精品。
下面是我制作的word格式的全部内容:
中美合璧教子手记:我的事业是母亲
作者:果农
【内容简介】
中美合璧教子手记:我的事业是母亲这是一个中国母亲穿梭于中美两国之间的教子心得,她说:“首先得做一个‘好大人’,才能培养出‘好孩子’,父母正确有效的教育,才是决定孩子一生的最重要关键!”本书凝结了作者3年多的心血,既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又和家长们有互动,探讨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中外教育的区别和联系。本书的亮点在于,它不同于一般的教子手记,只是事无巨细地道出自己的经历而没有实际的教育方法,也不像有的教科书似的教子书,一味只强调怎么去管教和教育孩子,而是用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在平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感悟、体会和分享亲子经验,既有可读性又有非常实用的方法。书的后半部分还有和别的家长间的书信交流,里面涉及到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基本上都会遇到的问题和麻烦,再加上作者英国文学专业的教育背景,观点独到,方法灵活实用,文字浅白流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教子精品。
目录:
第1节:从"待合格"到全优的"好儿童"(1)
第1节:从"待合格"到全优的"好儿童"(1)
第2节:从"待合格"到全优的"好儿童"(2)
第3节:天平的两边(1) 第4节:天平的两边(2)
第5节:问问孩子快乐不快乐第6节:孩子健忘之小黄帽事件
第7节:孩子健忘之笔袋事件第8节:孩子的梦中世界
第9节:美丽的谎言
第10节:允许孩子幼稚一下
第11节:初谈ESL(1)
第12节:初谈ESL(2)
第13节:他是我的孩子!
第14节: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孩子(1)
第15节: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孩子(2)
第16节:微笑并保持微笑(1)
第17节:微笑并保持微笑(2)
第18节:低龄孩子在低年级的一些问题(1)
第19节:低龄孩子在低年级的一些问题(2)
第20节:关于学画
第21节:常人表现(1)
第22节:常人表现(2)
第23节:好老师?坏老师?
第24节:果果的零用钱(一)
第25节:果果的零用钱(二)
第26节:牧养孩子的心灵(1)
第27节:牧养孩子的心灵(2)
第28节:灾难与希望并存(1)
第29节:灾难与希望并存(2)
第30节:否定、肯定
第31节:好学区、好学校(一)--美国小学初体验(1)
第32节:好学区、好学校(一)--美国小学初体验(2)
第33节:好学区、好学校(三)--规章制度(1)
第34节:好学区、好学校(三)--规章制度(2)
第35节:好学区、好学校(三)--规章制度(3)
第36节:好学区、好学校(三)--规章制度(4)
第37节:关于"受气包"--给青青妈的回信(1)
第38节:关于"受气包"--给青青妈的回信(2)
第39节:关于"受气包"--给青青妈的回信(3)
第40节:给你的孩子建立"责任感"和"秩序感"(1)
第41节:给你的孩子建立"责任感"和"秩序感"(2)
第42节:不要为明天的事忧虑(1)
第43节:不要为明天的事忧虑(2)
第44节:给一位内疚得要自杀的父亲的回信
第45节:相信童话--给一位"不合格"的妈妈的回信
第46节:张弛有道--给一个妈妈的回信
第47节:不要无故给孩子扣帽子
中国篇
第1节:从"待合格"到全优的"好儿童"
昨天得知了果果期末考试的分数。语文:优;数学:优;英语:96分。果果班里只有一个的双百的(语文数学,班里没有得300的),果果从当初的"待合格"跨越到如今的全优,进步之大远远超过了我的期待。我为果果骄傲、我为果果自豪!
更值得我欣喜的是,果果在期末的优秀学生评选中,以全班第二名的得票数获得了"好儿童"的称号。(只选5名,第1名是得毛毛虫的班长,她也当选为唯一的三好生)说实话果果的学习成绩在班里还不能是最优秀的,她没有考一个100分。如果按照学习成绩评选,估计果果是选不上的。所以我非常感谢学校、感谢老师,他们能让一年级的小豆包,民主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好儿童"。全班40人,果果共获得了34票,哈哈,当然这里也有果果自己一票,这小家伙还满自信,完全没有大人的虚伪。我问她怎么给自己投了一票呢?她说:"我自己都不投我自己的票,谁还会相信我是'好儿童'啊?"
高兴之余,回头再来看看期中考试的成绩:语文:待合格;数学:合格;英语:C。想想这几个月的学习过程,真是让我感慨颇多。如果当初不是摆正自己的心态,坚定地站在果果身后;不是给她无条件的宽容和接纳;不是给她无条件的信任、关爱及不高的期待。估计今天的进步绝对不会这么快。
由于一些客观的条件和原因,果果真的是"输"在了起跑线上。有过孩子的家长都体验过,这"输"的滋味无论是对家长和孩子,都不是好接受的。也曾懊恼;也曾焦急;也曾烦躁;也曾不安,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接纳和信任。
记得我的一个老师说过:"作为一个教师,我不喜欢用'teach'这个词,而更喜欢用'guide'。"我想养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如此。作为父母其实我们可以"教"给孩子的很少,更多的责任是如何引导他们走上正途。我们中国也有关于"鱼"和"渔"训条,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反观果果的学习状况,发现她并不需要我教她几加几等于几,这些她在课堂上完全能够学会。她需要我的是如何帮助她建立自信心、建立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具体的就是如何审题、如何思考问题、以及一些考试的技巧。记得一本教子书里曾经这样说:"只有你先接纳了孩子,孩子才会接纳他自己。"果果也深知自己的学习成绩比较差,但她没有因此丧失过自信心。因为我一只给予果果充分的信任,并利用果果其他方面的优势鼓励果果。但我并不欺骗果果,我让她知道她是很棒的,她有别人没有的很多优点,但同时她也有不足,尚需努力。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为果果制定了期末考试计划:语文:合格;数学:良;英语:B;在班里排名:第30名左右。
第2节:从"待合格"到全优的"好儿童"(2)
目标如果定得太高,高到孩子达不到,孩子就会放弃努力,这是我在果果长期练琴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所以,我还为果果制定了另外的长期计划,就是要求果果每一年进步5名。有关人生是一个长跑的比喻也是在这个时候提出的。我给了果果以宽容和接纳,果果真地给了我一点一点的进步。非常遗憾,果果在12月份开始就得了肺炎;肺炎好后又在元旦得了病毒性腹泻,可就是这样,果果也没有把功课拉下。果果的测验成绩在几分几十分地往上升,作业本上的拼音、汉字也是越写越好看。由原来的一片"良",开始出现了优和优星。为了鼓励果果的自信,果果爸爸也开始在周末跟果果学习汉语拼音,果果因此还小赚了一笔。
期末考试前一周,老师主动跟我说:"果果最近学习进步特别大。一开始我还想找您呢,现在不用了。"还跟我说:"这个孩子的行为习惯特别好。"老师还给了我从未有过的那么灿烂的笑容,让我受宠若惊。听果果说,昨天老师除了表扬考了双百的同学以外,第一个就表扬了果果的进步。
我也希望每一个妈妈爸爸在孩子跌倒的时候,都会给他们以接纳和宽容。扶起自己的孩子,擦干他的眼泪、清洗他的伤口,继续为他们引路,这是我们的责任。
开学以来的这半年在果果的人生中,还只是非常小的一瞬。今后她会面临更多的风风雨雨,她的路途也决不会从此就一帆风顺。在她能够单飞之前,还需要我更多的接纳、宽容和鼓励。但即便是她飞走了以后,我也会让她知道,我和她的心之间还会有一条无形的连线,这条线上永远承载着我的爱和信任。
第3节:天平的两边(1)
天平的两边
最近好几个朋友都和我提到关于孩子的管教问题。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做父母的必须言行一致。很多父母从畅销书上学来了:"你真棒!"、"无论你做什么我都爱你!"等等这类流行词,转过身来就跟孩子"表演"。我之所以用"表演"这个词是因为很多人根本就是在表演。小心!孩子是非常聪明的,是什么都能体察的。表演得太拙劣非常容易被孩子识破,因为,你嘴上说得再好听,但当你发怒的时候,当你把你的失落感倾泻到孩子身上的时候,孩子心里比谁都清楚:妈妈(爸爸)在撒谎!我不是他们无条件爱的那个人,他们更关心的是他们自己的面子,而不是我!别小看你的孩子,孩子知道得很!
孩子在遇到挫折时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毕竟是做父母的,我们自诩为成年人,"成年人"就应该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否则的话你又如何能使你自己的孩子对其行为负责呢?在我们因充满失落感要发泄的时候,请先暂停一下,"离开现场"(我通常是换另一个房间),默默地在心里从1数到100(有时数不了这么多)。然后请你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你的孩子你此刻的心情,你希望你的父母如何地对待你?通常经过这样的"折腾",你的怒气多少会降温。如果,还没有,那请你"轻轻地关上房门",一定要轻!先出去转上一圈,同时,把你孩子所有的优点列数一遍,再把他今天使你愤怒的问题提上来,问问自己,即使是这样,如果拿童年的"比尔盖茨"来跟你换,你是否愿意?如果你不愿意,马上回家,去把你孩子情绪的箱子用爱注满。
中国有句话:"爱之深,责之切。"如果正确地运用了这句话,会有良好的果效。但很多人的问题就处在"责之切"上,这个"责之切"确实伤了几代人的心。其实"责之切"本身并没有错,错在了我们掌握的尺度。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国家的法令,否则,社会就会乱套。我们每一个家庭,以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规范,也就是以前我所说的界线。如果一个国家只有法律,而犯法后,却没有执行法律的规定,那法律就形同虚设。而一个家庭也一样,孩子没有承担过越过界线后,所带来的相应后果,他就不知道他的责任到底是什么?这是会令责任双方都感到沮丧的一件事。圣经上说:"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没有人天生就服从管教的,就像有人说果果是天使时,我曾说过的,没有人天生是天使。孩子的言行是需要父母来进行规范的,这没错。但是,父母不能跟着孩子一辈子。父母应该尽可能早地将孩子的言行进行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使你期望的价值观逐渐在孩子的心里内化。因为"一生的果效由心发出",所有的行为都是以心为出发点的。
但这里有个关键性问题,就是不能含怒来责罚孩子。而且这种责罚应该是针对孩子不好的行为,而不是孩子这个人本身。圣经里说:"我所作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愿意的,我并不作;我所恨恶的,我倒去作。若我所作的,是我不愿意的,我就应承律法是善的。即使这样,就不是我作的,而是住在我里头的罪作的。"说这段话的保罗紧接着在在后面大呼:"我真是苦啊!"其实我们的孩子心里又何尝不苦?他们不愿意拿100分吗?他们不愿意当"三好生"吗?他们愿意每天被指责为没有上进心吗?他们不愿意!但是有的时候,很糟糕,他们做了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我们责罚谁?我们应该责罚那在他们心里的"罪",换句话说他们应该为他们的行为受到责罚,而不应该遭到人身攻击。不含怒的责罚,让孩子能体会到,你确实仅仅是不喜欢他们的行为,而怒气冲天的棒下,即使你事后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在孩子的心中早已把你划入"黑名单"了。
说了半天大道理,说个简单的事例。果果今天中午挨罚了,她又被"Time out"(没有找到合适的译法,我译为"暂停")10分钟。这种方法就是,让果果停止做一切的事,去自我反省10分钟。有点像传统的罚站,但又不完全一样。果果被罚的原因是她近期的"长尾巴"(不关门),在各种提醒和警告均不奏效后,从昨天开始她就开始接受了"暂停"。以前果果被"暂停"通常有专门的位置(决不能是小黑屋),这次因为问题分别出现在厨房和卫生间,于是她被暂停在这里。同时,她手里还有一个计时器,由她拧到10分钟。今天的"暂停"有点意思,,刚罚到了5分钟,果果说:"妈妈我实在憋不住了。"排泄完后,她还津津乐道地跟我研究,她应该再把计时器拧到那个位置,以弥补排泄所占用的时间。
第4节:天平的两边(2)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果果是完全自觉自愿地接受"暂停",因为,通过长期的经验,她已经知道了这种责罚针对的是什么,她不用担心因此会失去她怕失去的东西,她也很高兴这种方法最终能使她自己也讨厌的行为慢慢改掉,对于这个她已经很有经验了,所以她不会反抗,因为她的心没有受伤害。在整个的"暂停"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冲突。而且,我发现卫生间的门又没关时,正在吃中午饭,我说的是:"等你吃饭饭后,请你到卫生间门口暂停10分钟。"而果果的回答是:"噢,好的。"这种无冲突的暂停,为的就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必然带来相应的后果,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这种"暂停"演变成一种家长作风,是非常危险的,会使结果朝着家长所期待的反面而发展。
再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机会教育。把你的价值观和对事物的看法,通过,突发事件不断地传递给你的孩子,这种机会教育会在你孩子心里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比较容易内化到他心里,从而比较容易产生你所想看到的效果。
对于孩子的正确的管教过程,应该是在孩子幼年期间紧抓不放,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逐渐放手。在孩子成年后,完全放手将其交在上帝手中。
第5节:问问孩子快乐不快乐
问问孩子快乐不快乐
昨天果果的期中考试结束了,因为,这一段果果断断续续地生病,所以,我对她的功课没有太多的要求,每天完成作业就行了。考试前一天,也没有练琴,而是把语文课文都读了一遍就洗洗睡了。
昨天接果果,每天跟果果同路的小班长一出门就跟妈妈说:"妈妈,我的数学肯定考不了100了,我又一道题的数算错了。"班长的妈妈转过头问果果:"那果果呢?"果果说:"不知道!"我一听就明白,肯定又没考好。
晚上果果写着一半的作业就回头咧着嘴跟我说:"妈妈,我今天特别的兴奋!"随后发出一阵傻笑,全不顾自己没有把门的牙关。我问:"为什么呀?"果果说:"因为明天要去春游了!哈哈哈哈!"我没好气地泼凉水:"就知道玩,你为什么不好好反省一下,为什么没考好呢?"果果皱着眉头反击:"为什么要想那些让我不快乐的事呢?你老想着它,它就老缠着你。我喜欢多想能让我快乐的事,这样我就老能快乐了?"我晕, 无可奈何:"那好吧,你就快乐吧!"
睡觉前,果果继续着她的快乐,在床上又蹦又跳、胡言乱语。我无不讽刺地说:"就这么点儿事,至于的吗?"果果说:"不,我还有更快乐的事。"我有点好奇:"还有什么呀?"果果庄严宣布:"从昨天开始,老师终于让我擦黑板了!连续两天都是让我擦的黑板!哈哈哈哈……"我再次表示无法理解。原来,从开学至今,老师就没让果果擦过黑板,果果极其郁闷,老是回家嘟囔,并刻苦地在自家的黑板上苦练擦黑板技术,盼望着有一天她的老师能开恩让她表现表现,没想到她的宏愿终于实现了!
记得圣经上有一句话说:"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
是呀,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就够了。而我们大人整天都强迫孩子去做一些事情,却从来没有问过他们快乐不快乐,原来,真正蒙在鼓里的是我们呀。
其实快乐很简单,今天你快乐吗?
第6节:孩子健忘之小黄帽事件
孩子健忘之小黄帽事件
"小黄帽"是现在全国很多小学的一道风景,"小黄帽"起源于北京市崇文区,随后迅速推广至全国各地,旨在保障小学生上下学时的交通安全。
去年9月份果果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后,小黄帽就每天都伴随着果果。果果学校发了春夏冬三顶小黄帽,由于果果经常梳盘头,冬天无法带那顶棉质小黄帽,我又给果果买了一顶毛线小黄帽。刚刚带上小黄帽时,果果那个自豪呀,因为,每天她上学时都会路过一个幼儿园,幼儿园的孩子没有小黄帽,每次,她都会昂起头,并特意跟我议论和小黄帽有关的话题,以向路人显示她不再是个幼儿园的小孩子,而是已经是个小学生了。由于天津的小学没有小黄帽,每次她回天津时,也不忘向以前的小伙伴们显摆她的小黄帽,还告诉他们,在北京就是好,人家一眼就可以认出谁是小学生,有小黄帽呗。
那段时间,不用我提醒,每天出门时她都自觉自愿地带上小黄帽,她还大惑不解,为什么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都是到了学校门口才从包里掏出小黄帽带上呢?不过说实话,这小黄帽可真是不太好看,由于那时果果还带着遮住一只眼的眼镜,再加上一顶小黄帽,我那如花的女儿,简直被丑化成晒蔫儿的黄花菜了。有一段果果爸爸坚持认为,果果老是被男同学欺负,就是因为这莫名奇妙的包装。每当周末果果既不带小黄帽又不戴眼镜时,果果爸爸陶醉完自己女儿的美色后,还不忘说一句:"要是你们班男生,能看到你的原型,肯定都晕了,再也不欺负你了。"看看这父亲给女儿灌输的这都是什么观念啊!
但随着季节由秋转冬,果果对小黄帽的热情也逐渐降温了,经常是要我提醒才能记起她忘了她的小学生标志了。从她嘴里也开始不断冒出:"这破帽子太难看了!"之类的逆词。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嫌难看没关系,本来就不好看。可是,作为一个小学生应该自觉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这一点是必需。而且,这种遵纪守法不应该由我来替她完成。于是,我一直想找个机会跟她说说这事。开始,我把我前几天看见的,一个二年级的姐姐由于没带小黄帽被老师训哭了,还说要撸了她的"两道杠"的事讲给果果听,但是,这别人的故事对果果的触动不大。
于是,在一个周一的早上,出门之前我提醒果果:"你想想你还有什么没带的吗?"果果又翻书包又翻饭袋,出出进进折腾半天也没想起小黄帽的事,我又问:"你确认吗?我再给你3分钟的时间,好好想想。"果果有点慌了问我:"妈妈,我到底什么没带呀?你快告诉我吧。"我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我不告诉你。"果果恳求:"妈妈,你这么说,一定有什么没带,求求你了,告诉我吧。"平时我最听不得果果说:求求你了。可是这回我可是铁了心了:"如果你还是想不起来,我们只能走了,因为时间已经到了,你如果不想迟到就赶快走吧。"果果垂头丧气走进电梯,一抬头从电梯里的镜子看到了自己,于是就大呼:"小黄帽!妈妈我想起来了,赶快回去拿吧?"我说:"来不及了,我们这样上上下下,最少还得需要5分钟,那你肯定就迟到了。"果果有点黯然地低下头:"那好吧。"
走在去学校的路上,我又把以前讲过的"爬山虎"的故事重新将给果果听。由于有了亲身经历,果果这次听得可比上次认真多了,点头也如同捣蒜一般。
来到学校门口,碰到果果班班长的妈妈,那妈妈见到我们第一句话就是:"咦!小黄帽呢?"我目送果果进了校门口,果果向教导主任鞠躬问好,迎来的第一句话也是:"咦?小黄帽呢?"班长的妈妈比我还心疼果果,并开始训斥我:"你这个人也真是的,你就偷偷给她放书包里不就成了吗?"她好像忘了,她前几天还在跟我抱怨,她的班长女儿每天早上是如何的让她操心的事了。
放学了,果果的班级一如往常如蜗牛般最后一个从学校里蠕动出来(班主任是个慢性子)。我一眼看到果果班的同学每人头顶上都在放黄光,唯独果果头顶上黑乎乎的。回家的路上,我问果果:"老师有没有说你啊?"果果装出一幅无所谓的样子说没有,但是有没有她自己知道。因为,回到家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小黄帽装到大门上挂着的布袋里,同时,还不忘教训我:"妈妈,我把你的钥匙也放在第一个袋子里了,要不你老是丢三落四找不到钥匙。"从那以后到现在,果果每天早上出门,除了扣上自己的小黄帽,还不忘说:"妈妈,给你钥匙!"
第7节:孩子健忘之笔袋事件
孩子健忘之笔袋事件
我从小就爱丢三落四,直到现在,每次我出门前还要找5分钟的钥匙外加五分钟的钱包。究其原因,落到了我老爸老妈身上。我小的时候他们虽然天天在我耳边谆谆教导,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们坚持作我的坚强后盾,从未让我尝过丢三落四的后果。
自己有这个坏毛病,就特别注意不能让我的女儿也落下这个坏毛病。从小就对其严格要求,绝不替她干"擦屁股"的事。"小黄帽"事件就是一个例子。但好景不长,那天送完果果回来后,竟在她的桌子上发现了她的笔袋!我当时脑子里出现了好几个念头,第一个就是让我老公上班时顺道送去。跟老公商量后被否定了。他说:"我的车进修理厂了,今天是公司的人来接我,我送不了。"我想自己去送,可是那天我家有朋友要来,我不能动呀。我又想给我的一个要来我家的朋友打电话,让她早点来,在我家等另外的朋友,我就可以去送了。种种想法都被果果爸爸给否了,他还讽刺我:"那天还为小黄帽得意呢,今天怎么又变了?"我强词夺理:"这跟小黄帽不一样,不带小黄帽就被说一下,没有笔袋果果一天的课都上不了了,而且今天都是主课。"果果爸爸满不在乎:"那又怎么了,没有笔他不会自己想办法吗?找同学借呗!"我有点担心:"我怕她借不来。"果果爸爸诧异:"哈!你把我女儿当什么了?没问题的,你别在这儿瞎操心了,你不是要让她长记性吗?就是要在这个时候惩罚她一下才管用,她以后绝对就记住了。你今天要给她送去,你平时说的那些话就都白说了,她下次还得忘。"
终于到了果果放学的时间了,我站在校门口忐忑不安,偏偏果果班又一如既往地最后一个才迈着方步出来。见到果果我劈头就问:"果果,你知道今天你什么没带吗?"(整个一句废话!)果果吐了吐舌头说:"我没带笔袋。"我问:"那你怎么上的课呀?"果果说:"我找两个同学借的笔用。"我又问:"她们能借给你吗?"果果说:"那当然,她们俩是我的好朋友!"真是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不过,这件事的好处很快就显现了出来,那天,果果刚一出门就突然说:"我不知道是不是带了笔袋?!"然后马上就蹲下来找,找到后长出了一口气,看来朋友的笔,还是不如自己的笔好用。
第8节:孩子的梦中世界
孩子的梦中世界
每个孩子都有梦,梦中都有一个美丽的童话王国,女孩子们通常把自己想象成公主,男孩子通常把自己想象成王子。这有什么问题吗?我觉得没有,人为什么要活得那么现实呢?有一点儿梦想有什么不好?梦通常是虚幻的、遥不可及的,但这没有挡住人们做梦的热情,因为它远比现实更美丽。如果一个人在睡觉时从没做过梦,那将是多么大的悲哀,因为人一生中1/3的时间都在沉睡。
童话是孩子们的梦中世界,那个在大人们眼里看来可笑的世界,在孩子们心中却是那么的真实可信,他们永远相信那是真的,这就是孩子的可爱之处。苏格兰著名的作家和人类学家安德鲁·朗说过:"如果孩子们的世界里没有那神奇美丽的童话故事,他们的生活将不可想象,他们的童年也得不到完美的塑造。"非常遗憾,我生长在一个没有童话的年代,所以我有的时候很现实。但正是因为我的童年里没有童话故事,我不愿意我的女儿留下我曾经的遗憾。果果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幻想的童话王国,她的世界里都是公主和王子。很多妈妈都有一个难题就是,如何让宝宝安然入睡。这在我家不是问题,每次睡觉前果果虽有些激动和兴奋,但是她总能很快入睡。那是因为,她要赶着去梦中参加王子的舞会。通常醒来后她都告诉我,她真的受到了王子的邀请。通常我们会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不管怎样,只要你的相信,你的梦想就会实现,管它是不是在梦中,现实社会又有多少是真实可信的?
在"纳尼亚"的四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Lucy是离现实最远的一个,她和果果一样都还是做梦的年龄,所以她第一个走进了魔衣柜。她的哥哥姐姐们太过现实和理智,所以他们肯定只能摸到衣柜的背板,并更进一步地敲一敲那背板,以向他们的小妹妹证明他们的所谓智慧。他们不知道,这世界上所有的门,如果你不相信它,你就永远都打不开它。但是,当他们因为砸碎了玻璃,为躲避管家的训斥慌不择路躲进大衣柜的时候,他们心里想的只有逃离现实,他们忘记了对衣柜的怀疑,所以他们四个一股脑地跌进了"纳尼亚王国",后面跌宕起伏的故事才由此展开了。
试想没有这次的躲藏,没有这次的放弃怀疑,他们几个大的还是满腹疑虑的拿着放大镜围着这衣柜转,10年以后他们依旧找不到"纳尼亚王国"的入口。就像我几年前买来的那一套"纳尼亚",我心中藏着对魔幻故事的抵触,即使我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我竟什么都没看到,而果果从来就相信任何童话,所以,每当她打开一本书,她一下子就会找到"入口"。和她比起来,我们这看似充满智慧的成年人缺失的岂止是一部部童话故事呢?
但愿有一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像马丁.路德.金那样敢于向世界宣称:"Ihaveadream !"那天我们会发现,我们已经找到了"入口"。
第9节:美丽的谎言
美丽的谎言
那天想了半天是否给果果看"纳尼亚"的影碟,别的不担心,只因这盗版盘是英文的,虽有中文字幕,可就果果那水平,估计也跟不上趟。不过按以往的经验,果果虽不大懂英文,但看其英文片子来大概其都还能看懂。我也就有了一半的底。
看之前,果果犹豫半天并说:"我讨厌那舅舅不想看他。"我明白了,她以为这个片子是从第一册开始演的,就告诉她:"这是第二册'狮王、女巫、魔衣柜',没有舅舅。"为了缓解她的紧张,我把盘先插进机器,屏幕开始反复播放片头的菜单。于是果果看到了这部片子中的一些人物。我被好奇心使然就问果果:"果果,你看到那头狮子时是什么感觉?害怕吗?"果果说:"我没什么感觉,不害怕。"我又问:"那你喜欢他吗?他给你的是安全感,还是不安全感?""我喜欢他,看到他我有安全感,我不害怕他。"果果再次重申。我说:"你有没有看到一个女人?你喜欢她吗?"果果皱皱眉:"我不喜欢她。"我问:"为什么?难道她不漂亮吗?"果果回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她长的是很漂亮呀,尤其是她的裙子,可我就是不喜欢她。"我再问:"她有没有给你安全感?""没有。"果果非常肯定地回答。
我非常感谢上帝,在果果还不知道剧情的时候,就让她透过表象看到了实质。果果只听我读过"纳尼亚"第一册"魔法师的外甥"的前一部分,她并不知道这里的狮子和女人,跟前面的"舅舅"那里的世界有什么关联,没有先入为主,完全是第一印象。
但有时第一印象是很害人的,在"纳尼亚"中年幼的男孩艾德蒙就是被他的第一印象害苦了,当然害他的还远不止是第一印象。艾德蒙是个让人讨厌的男孩,我们没有理由喜欢他,他的贪婪、软弱、背叛差点毁了"纳尼亚王国"。但我认为他又是片中最真实的一个人物,不要急着唱高调,想一想他身上那些东西难道我们身上没有吗?
今天先说这把艾德蒙带入歧途的第一印象,艾德蒙生活得并不愉快,上面有哥哥姐姐管着,下面的妹妹也老是不重视他。起初,他也和他的哥哥姐姐一样根本就不相信衣柜里有个天大的秘密。有一天晚上,他却跟着他的妹妹走进了衣柜,完全是出于孩子的好奇心,他再有缺点,但毕竟还是个孩子,孩子就是天生的顽皮,这点直到他后来来到女巫的宫殿你都能看得出来。但他可不像他的妹妹那么幸运,他这次进来第一个碰到的就是女巫。不过,当时他肯定以为他比任何一个他的兄弟姐妹都幸运。因为他以为他碰到的是一个女王,女王是那么的漂亮(虽然也有点让他害怕),她穿的是白色的毛皮大衣,手拿着金色的权杖,头戴着一定多角的金色王冠,坐着的是一架发光的缀满了铃铛的雪橇,从各个方面来说,这女王真的是'看上去很美'。女王好像还有一点傲慢、一点冷酷、一点严厉,一开始这让爱德蒙吓得够呛。但是,女王的跟艾德蒙说话时的声音是那么的温柔,甚至还把冷风中瑟瑟发抖的艾德蒙揽进了她的白皮毛中并告诉艾德蒙:"你知道吗?我没有儿女,而你就是我看中的那种男孩,将来有一天你可以成为纳尼亚的王子!"哇!艾德蒙的眼睛亮的发光,好像此刻自己已经坐在了宝座上,他真的为自己感到得意。他完全没有想到,他一下子成为了至尊的女王的继承人!这真是天上掉下来的一块大馅饼啊!更何况除了馅饼,女皇还给他变出了巧克力奶和土耳其软糖,这可是在这个世界上艾德蒙最喜欢吃的糖果呀。女王还向他许愿说:在她的皇宫里,有整屋子的土耳其软糖等着他,她会让他戴上金色的皇冠,整天地吃土耳其软糖。最让艾德蒙得意地还不是土耳其软糖,而是他再也不用听哥哥姐姐的使唤了--他将成为纳尼亚的王子!那的妹妹也不得不仰视他了,他好喜欢当老大的感觉呀!
然而,中国有句俗语:"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短。"这世界上哪里有免费的午餐?吃完了土耳其软糖,女王开始说:"但是……"她提出了要求--让艾德蒙把他的兄弟姐妹都带来。艾德蒙显然有些犹豫,他不想他的哥哥再次凌驾于他之上,但女王似乎早就看出了这一点,她告诉艾德蒙,王子是需要一些仆人的,这再次让艾德蒙欢欣鼓舞。虽然,这事看上去让艾德蒙有点勉为其难,但他还是准备试一试,毕竟,他再也挡不住"土耳其软糖"的诱惑了。
事实上,这女巫的相貌真美丽,这女巫的话语真温柔,但美丽后面隐藏的是邪恶的内心,温柔下面掩饰的是彻头彻尾的谎言!谎言因其美丽让我们信以为真,美丽因为谎言却变成邪恶。多少的时候,我们被谎言欺骗就因为它"看上去很美"。女王的宫殿远远看上去富丽堂皇,所以,当艾德蒙和他的兄弟姐妹再次来到"纳尼亚"的时候,他总是忍不住驻足向两所座山峰之间遥望。当他真地来到女巫的宫殿,他发现那里根本没有土耳其软糖,而是充满冰冷邪恶,这个时候女巫的嘴脸就暴露出来了,艾德蒙想逃,哪里还由得他呢?
在这里我还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东西,美丽的谎言后面,通常总是有一个附加条件缀在后面的,想再吃土耳其软糖吗?ok!你就得如此这般......这听上去确实有点儿耳熟,我们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骗子都是这种伎俩。那是因为他们都是一个学校毕业的--撒但谎言学校,这学校的校长就是谎言之父--魔鬼撒旦!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另一本书《爱你本来的样子》,国王要来收养孩子,大家都认为国王一定是有条件的,于是大一点儿的孩子们都忙碌了起来,要好好地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吸引国王的眼球,忙得连国王来了他们都没有发现。反而是最小的一个,她什么也不会,国王却对她说:"你当然可以做我的小孩,我就爱你本来的样子。"有人说,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说得没错!撒旦的爱,有缘有故,否则他也不用煞费苦心装成各种美丽的样子、编造各种美丽的谎言去招摇惑众。上帝的爱也有缘有故,哈!我这样说可能有好多基督徒会拍我,但上帝的爱就是有缘有故!那缘故就是--我们是他的孩子!
艾德蒙--一个叛徒!值得狮子阿斯兰为了他甘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吗?每个人都会认为狮子太傻了!但你有没有在这傻狮子的身上看到另一个"更傻"的影子?--耶稣!耶稣甘愿无罪受死,为了挽回人类罪恶的心,他们很傻是吗?
狮子的死,换回的不止是艾德蒙命,还有艾德蒙堕落的心,使艾德蒙最终像一个骑士一样把剑刺向了那谎言的编造者。耶稣的死,唤来更多堕落的心归向上帝,因为在上帝那里没有美丽的谎言,他原谅我们--因为我们是他的孩子;他爱我们--因为我们是他的孩子。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
第10节:允许孩子幼稚一下
允许孩子幼稚一下
果果小的时候,我受一个不知道什么专家还是什么理论的影响,对果果采用的全部是成人式语言攻略。那套理论宣称孩子可以直接接受成人语言,幼稚的儿童用语是浪费了儿童的大脑资源。我可不肯浪费果果的大脑资源,所以从一开始,狗就是狗,决不是"汪汪";面包就是面包,决不是"包包"。加上长期坚持给果果讲故事,果果的语言发育明显要比同龄孩子领先一筹。
这份得意只维持到幼儿园大班,快上小学了,是大孩子了,可果果的嘴里不知为什么天天往外蹦起了幼稚的儿童用语。我觉得有趣,就没有禁止,没想到却一发不可收拾。果果本来就被我引导的经常进入精神的童话世界,这下受到了鼓励,每天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动物人物。于是她一下子拥有了好多的名字。什么小老鼠"吱吱";小猫"喵喵";小猪"吼喽";小羊"咩咩";小狗"发发"(她特别声明是发财的发)等等诸如此类的古怪称呼天天换来换去。当她变成这些"东西"的时候,她的舌头也跟着不是会变短就是会变长,在家里的地板上通常是爬行。到现在都是小学生了,每日还是乐此不疲。我深深顿悟,违反自然规律就一定要受到惩罚,不让一个幼儿说幼稚的儿语,而是说所谓的成人用语,这是对儿童最大的虐待!一个人在她需要的时候得不到的,在日后一定会通过另一种途径爆发出她的渴望。说白了就是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得干什么,瞎折腾一定会碰壁。
于是,我不再限制果果说儿童用语,也不再限制她的幼稚行为,反而跟她一起疯。这个周六,我和果果去了图书市场,本想给果果买些字书,都已经挑了快10本的"彩乌鸦"系列,又都一本本让我放回去了。又在鲁迅先生和朱自清先生面前晃了晃,最后,还是买了一些"无聊"的新版的迪斯尼和一些童话绘本。其中迪斯尼的,90%我家都有,但果果喜欢呀,我是给果果买书,又不是给我自己的愿望买书。
同样的书我经常会给果果买不同版本的,我想让果果知道表达一种事物和情绪会有很多种方式。记得前几个月在"当当"买了本儿童圣经故事,上面把上帝画成了个白胡子老头,把耶稣画成了"斗鸡眼",结果被果果笑称为搞笑版圣经。这一堆新版迪斯尼里有一本《三只小猪》,这"三只小猪"几年来已经在我家"繁衍"了好几代了。但果果的兴趣依然不减,周日早上就抻出这三只小猪让我来讲,你别说都是正版迪斯尼的童书,不同的版本还真有些不同,这就是我要让果果知道的,看来这书没白买。《三只小猪》很快就讲完了,这一次果果没有让自己变成小猪,而是宣称自己现在是"小狼灰灰"(另一本书的一个人物),妈妈被烫了屁股,没有人外出搞吃的,她长大了,要出去给妈妈抓几只猪,回来美餐一顿。于是,接下来的时间,经常就会从房间传出"嗷...嗷..."的叫声。
第11节:初谈ESL(1)
胡闹归胡闹,该干的事情还是要干,由于周六果果被全部放开,周日一定要开始练琴了。自己答应的事情果果一定不抵赖,在操办完"芭比的婚事"之后,果果嗷嗷地爬上了琴凳。由于要给一个在陪孩子练琴的问题上有困惑的妈妈回信,我没有陪果果练琴。
孩子不管多大在家长的眼里都还是孩子,何况我们的孩子还没有成年呢?那我们为什么不让他们是不是幼稚一下,既放松了孩子的身心,又感染了大人的心情,还让孩子保持了应有的童趣,这何尝不好呢?
初谈ESL
"ESL"在英汉词典中的解释: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非母语英语课程,第二语言英语。
果果来到美国才仅仅两个多月,开学也才1个多月,在语言上,到现在我还没看到什么太大的变化。果果以后的英语学习会是什么样呢?我不知道,很可能干什么都慢半拍的她,在这方面还是很慢,但没关系,我愿意等着她。
说到对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看法,实际上就是我对果果小学两年间的英语教学的看法。我深深地觉得中国现在的幼儿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误区。因为,很多老师和教育机构过于注重外表的东西了,他们从国外的教学方法中学了很多的花拳绣腿,却没有花时间去研究自己所面对的这些孩子们。
英语教学我认为也是一样的,为什么我要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冠以:ESL,那是因为,我想让中国的英语老师和家长知道,你们面对的孩子是一群母语不是英语的孩子。他自己的母语已经早已经在他的心里生了根,而你如果还用那种从国外看来的,教授母语是英语的孩子英语的所谓的"全语言"教学方法,那是不合适的。
举个例子,果果幼儿园和小学的英语老师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上课的时候一句中国话都不说,结果折腾了半天,孩子除了短期内,认识那些字母和文字,甚至会念会唱以外,根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学些什么。他们被不加任何中文解释地看到一个红色的蜡笔就灌输为"red",结果是有的孩子认为red是红色,这真的很令老师们鼓舞。而有的孩子始终会认为red是蜡笔,那老师就不管那么多了,反正他看见孩子在red下面画了一个红色蜡笔,红色蜡笔地下写了个red。他的任务完成了。有的孩子,学过了"what is your name?"但是,他除了会像唱歌一样回答:"my name is Bob."以外,他什么也不会,这么看来,他学会的也仅仅就是一首歌而已。也很可能就是等他上了小学后,有人再问他这句话时,他瞪眼的原因。因为,这些东西没有和他的心里的基础认知对号入座。
其实,有的时候也不能怪别人,我自己曾经一度也认为,给孩子创造一个所谓的"全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只是我自己没有那样去做。
第12节:初谈ESL(2)
但是,随着果果上了小学,我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因为,我们的孩子虽然在英语上还是一个婴儿,但是,他并不完全是婴儿,他有着多年的非英语母语基础。一个red为什么要搞得那么玄乎其玄的?你就直接告诉他那就是红色,怎么就不行了呢?当然这时你再出示一张红色蜡笔的图片效果肯定会更佳。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就被国内那些追求表面繁华的英语老师给整得这么复杂。
当然,当初这只是我个人的隐虑,没有找到什么"技术支持"。到了美国,慢慢的,从果果的老师和我的老师们那里我才了解到了,原来对于非母语英语,"全英语语言"的方式对于6岁以上的孩子是不适合的,尤其在没有语言支持的非英语母语国家,母语的适当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和必要的。老师特别强调,在他们多年的经验中,6岁以下的孩子能够比6岁以上的孩子更快地"说"出英语,但是,如果没有了环境的支持,他们忘的也跟学的一样快。而大一点的孩子,他们一开始会有一个沉默期,甚至会完全拒绝学习新的语言,这更多地表现为8岁以上初步具备了非英语母语读听写能力的孩子身上。这个时候盲目地对他们进行"全英语语言"教育,会导致他们对英语的反感抗拒,更严重的会干扰亲子关系。
所以,果果在美国就读的这个学校,她的老师一直为班上没有一个中国人,而学校里没有一个懂中文的老师而犯愁,他承诺说他一定会想些办法,后来通过果果我知道了,老师在课间时间为她找到了其它班级的能说中文的伙伴。当果果的老师听到我带来了中英对照的书籍的时候,激动得一塌糊涂,特别强调一定要让果果看这些中英对照的书籍,而且要做到真正的中英对照看。当我问他,英语书和中英对照书,哪一个更重要的时候,他告诉我对于果果那同样重要。
老师特别强调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积累"环境,还给我出示了他的教学卡片。我在那卡片上竟然见到了果果在国内小学所用的改革试验英语教材上所没有的--中文!当然,还有别的文字。我当是真的是惊了一下,当我们在国内大肆地强调全英语教学的时候,我在这里听到的却是一定要有必要的母语帮助。我的老师还特别的强调,8岁以上的孩子接受英语的速度虽然比小的孩子们要慢,但是,因为他们有了其他的学习经验,他们过了沉默期以后,英语的水平要比小的孩子们更加牢固和扎实。
针对这些,我开始改变了方法,在果果的作业上大量出现了我的中文注解,因为,老师说这样做可以帮助果果更加地有自信。那些作业她并不是不会做,而是暂时的还有语言的障碍,如果我不帮助她,而是全盘放手,果果慢慢的会认为自己真的不如别人。等果果到了不用我的帮助的时候,她说她会通知我的。而且,针对这个我还跟果果做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游戏,比如中英交叉数数字。也就是:one、二、three、四......这样的游戏果果很爱玩,我觉得这不仅能够练习英文数字,还能训练左右脑的协调,我自己如果不注意就经常会说乱了。而且,平时的时候,我会有意地要求果果的帮助,比如我会说:"下个星期二是中秋节,Mr. Baran说我可以去你们班里,哎呀,星期二到底是Thursday还是Tuesday啊?我怎么永远都搞不清楚啊?"果果会马上说道:"当然是Tuesday了!唉!"竟还会夸张地摇头,真的是很好笑。
第13节:他是我的孩子!
口音和发音并没有那么重要,在我们的国家,很多的人过分地重视英语的发音,我想这也是我们培养出大量的英语哑巴的原因之一。其实,语言只是一个工具,它不像音符,差半个音就会影响整个乐句。就像一个从小在美国长大的朋友的小儿子回到中国,他完全可以用不知道是哪里的口音的洋泾浜中文跟果果交流,他也会问敲门的人:"谁是你?"果果根本就不介意,我想那敲门的人也完全明白他在问什么?来到美国,尤其我们住的这个州,全部都是移民,哪里的都有,没有人会笑话你的口音,但是,如果你不能说出来,那你就会很被动,甚至寸步难行。所以,我觉得作为妈妈而非专业英语老师,我们大可不必在乎什么发音和语法,就一个字--说!
他是我的孩子!
有的家长总是以别人的标准看待自己的孩子,和外人说的时候倒是很能放得开,一实施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却总是得失心太重,不免就急躁。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的各个方面也都是不同的。我从小对孩子就很放手,比如很多的生活能力,我从不插手,因为,我知道孩子凭她自己的能力能行。但是,有些东西,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帮孩子一把的。我们不能死把着什么"自由"理论,一定要懂得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我们发现我们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的节奏和要求时,我觉得应该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给他们以适当的帮助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但,我想指出的是,这种帮助和引导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在短期内提高学习成绩,而是,帮助和引导他们走上自信的人生。
我们的孩子,在外面已经强烈的感受到了强大的社会压力,这社会对他们来讲就是他们的学校、老师和同学,也许还有亲朋好友。不要以为,孩子不说就没有压力,他们有的,他们也非常地在意。这样的外力,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圣经罗马书里说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
面对我们在外面受挫的孩子,我们不能再去效法这个世界在他们身上所做的一切。一定要相信,我们能跟这个世界抗衡,我们能把这个世界无情地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撕得粉碎!因为,我们是孩子的母亲,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承认,接纳是一个很难的功课。但,想想我们自己,我们每天会犯多少的错误?我们有的时候对我们孩子所做的简直就是犯罪,但是,我们的孩子呢?他们照样无条件地接纳我们,他们依旧张开小手,带着一脸灿烂的笑容扑进我们的怀中,并喊我们:妈妈!
上个周五,我又看到了圣经里的那句话:"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
第14节: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孩子(1)
其实这句话,在我的文章中,我已经引用过好多次了。今天,我再次引用,是想说,我们自己可能会是一个在世人眼里不合格的妈妈,不合格的妻子,不合格的上司,不合格的下属。但是,在我们的孩子眼里,我们就是他们的妈妈,唯一的妈妈。
想想以往那些技术支持、科学探讨、自我剖析,解决过你和你孩子的问题吗?解决过长期压在你自己心头的心结吗?如果没有,为什么还要带着你的孩子走上那条老路?为什么要把你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东西,不自觉地有传承给你的孩子?为什么要让我们的孩子,这么小就背负他们不应该背负的东西?为什么我们做母亲的不把他们身上的"三座大山"彻底铲平!让他们背着自信的行囊,轻松地踏上他们的人生之路?
不要在意世人的评价,你把孩子交在谁的手中,他就是谁的孩子。把孩子的成绩单撕个粉碎!把你的"科学"报告撕个粉碎!孩子不是实验室里的小白鼠。接纳孩子,相信孩子,就一定能得到应有的收获。
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孩子
孩子的早期阅读一直都是家长们感兴趣的话题,尽管之前都有说,但这次还是要再重点说说。
果果的阅读现在已经是我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了,但我的头疼和别人正好相反,我头疼的是怎么才能让她少读一点儿。每当看着她捧着书的手,离眼睛越来越近,我总是长吁短叹,这可咋办呢?
昨天,教会里的一个姊妹看到我们排练的时候,果果一直在看一本大部头的文字书,问我你是怎么教的。我想来想去,果果之所以这么痴迷于阅读,是我从来没有把阅读当成一个任务交给她。
有一本著名的书名字叫做《爱和自由》,在这里我不想讨论这本书,只想借有这书的名字用一用。我们知道,如果爱里面没有自由,那并不是爱,而是占有。具体到阅读,如果我们不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孩子,那么,阅读始终都会是一种任务,无情地占有着孩子的时间和生命。孩子感觉到的只是被占有、被侵犯,阅读的乐趣又从何而谈呢?"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是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人从小就知道的。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阅读也一样。那天,听朋友说,某专家给她所谓的有阅读障碍的孩子的阅读训练计划为:每天5000字!
首先,我历来强烈反对给未成年的孩子过早地贴上任何的"障碍"标签,他们没有什么障碍,他们充其量是比较特殊,他们充其量是被一些东西挡住了去路。而拆掉那些路障,并不需要每天5000个中文字。我不是专家教授,我不知道这5000字的概念从何而来。但是,就算我数学再不好,我也知道每天5000字对于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先不说孩子,我想问问大家,我们自己愿不愿意看一篇我们自己并不感兴趣的长达5000字的文章?
第15节: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孩子(2)
"爱好"这个词,首当其冲的还是"爱",没有了"爱",何来的"好"?而没有了"自由",又何来的"爱"?5000字什么?我觉得除了是一个训练计划,还是一个有期徒刑。这徒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在最快的时间拆掉所谓的"障碍",但是,我们在实施这样的训练手段之前,除了生理以外,是不是还要更多地考虑考虑孩子的心理?当那所谓的"阅读障碍"在最短的时间被无情地拆除以后,因为没有爱,没有自由,留在孩子心理的那一道道障碍,就得用非常多的时间去消除。
既然是这样,我们是不是就要对孩子放任自流了呢?当然不是的,对于孩子的阅读,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计划,只是这计划应该因每个孩子而异。我们一直都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一直都说不要相互比较。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自觉地相互比较。比较这个东西确实是非常地害人,每当我们去比较,我们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我们就会被浓浓的失落感所笼罩,我们的方向就会偏离。
听说专家还建议让孩子大声朗读,所以,有朋友问我,果果在家看书是朗读?还是默读?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建议,我想专家的道理,可能是因为,朗读会发出声音,孩子会听见,所以孩子会用心,也会增进阅读理解能力吧?可是,这不就又变相地剥夺了孩子阅读的自由了吗?我想我们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画面,就是女人做饭,孩子玩耍或做作业,男人在沙发上看报。这画面通常比较令女人不满,但是,如果那个男人不仅光看报不做家务,而是边看报边大声朗读,那岂不是一件滑稽透顶的事情?我个人以为阅读可以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如果,需要朗读训练,大可以让孩子去朗读那些语文课文,一天一课足够了。果果过去也经常在我做饭的时候窜到厨房,表情过度地为我朗读她的语文课文,那都是老师留的作业,我们肯定是要做的。但是,当果果陶醉在自己阅读的小天地时,我绝对不会再去打搅她,可笑地要求她为我大声朗读。当然,当她高兴也有时间的时候,我可以要求她为我讲故事,可那不是任务,而是一种爱的表达和互递。
有人问,不朗读,我怎么知道他在看什么?我怎么知道他看了多少?我的天啊!如果,这就是大声朗读的目的的话,我们不都成了监视孩子的特务了吗?孩子们不就又失去自由了吗?孩子不就又被我们无情地占有了吗?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当我们的孩子姗姗学步的时候,如果,我们对孩子连起码的信任都没有,那么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到现在还需要我们的搀扶呢?
这样说来,无论任何学习,只要我们停下我们自己的速度,给我们慢半拍的孩子以信任,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用适合他们的速度行动,他们肯定一样都不会落下。很早以前,在果果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全线失利时,我就跟果果说过,人生是一个长跑,起跑的落后并不决定最终的结果。现在,孩子在刚刚开始进入他人生的长跑时,不要过早宣布他没有领先到达终点的能力,让我们把阅读的自由,把学习的自由,都还给孩子。让我们坐在看台上为他们加油,并耐心去等待等待。相信吧,这份爱和自由一定能带我们的孩子跨越旅途中的一个又一个路障,带着他们向着那个美好的人生标杆一路飞跑。
第16节:微笑并保持微笑(1)
微笑并保持微笑
果果是一个快乐的孩子,"笑"是果果的标签,从小到大她都不擅言辞,但她的微笑不知让她赢得了多少朋友。这微笑给她,也给她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很多的快乐。果果很内向,但是果果从来都不担心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她会没有朋友,因为她有一个致胜法宝--微笑。
来到美国以后,果果因为语言不同,无法和他人交流。但是,很神奇,没有多久全班的同学竟都变成了她的朋友,连老师也成了她的哥们。我的很多朋友都很纳闷,果果是怎么做到的。但是,我知道,这秘诀很简单--微笑并保持微笑。但是,上个周五,当果果结束了当天赶场一样的快乐活动回到家以后,果果不再微笑了,果果流泪了。
果果难受的原因是和同学之间的矛盾。对于孩子们另外的矛盾,我历来的观点就是让孩子们自己解决。所以,在这方面果果一直都没有让我过多地操心过,因为她总是能够很好地化解矛盾。但是,孩子毕竟还是孩子,有的时候,当他们受到了伤害的时候,做家长的如果还是教条地以"独立"为由,把孩子使劲往那风口浪尖上推,那也是不对的。
那天晚上,果果开始并没有哭,只是幽幽地跟我说:"**最近都不爱跟我说话了。"这句话,我从一个月以前就开始听到过了,当时,我并没有放在心上,小孩子之间,今天晴、明天阴的事再正常不过的了。当时,我只告诉果果:"也许她最近不开心吧?"当时,果果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依然快乐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这次我还是对果果说:"她最近是不是不开心啊?"果果这次马上反驳:"不是的,她很开心的,她和别人在一起开心极了。但是她就是不理我。"我说:"她不理你,你可以主动理她嘛。"果果委屈地说:"我去理她了,可是我一去找她,她就躲开。"我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严重的,继续说:"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决定自己行为的权利,她有权利不理你,这并没有什么。也许这一段她不开心,不想理你。你给她一段时间,也许她就好了。"果果并不同意我的说法:"不对!她不仅自己不理我,她还让所有的人都不理我。而且,已经好长时间了,她们一直都不理我。我站到中间,她们就站到旁边。我站到她们旁边,她们就又站回中间。每次都是只剩下我一个人在那里,不管我怎么做她们都不理我。妈妈,我今天不想再去了。"这个时候,我发现了事情好像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看来果果的心里是受到了一些伤害。于是,我停下了手里做的事情,把果果抱在怀里,果果这个时候好像也非常需要我的拥抱,使劲地扎在了我的怀里并开始流下了眼泪说:"我想跟她们说话,可是,每次还没等我说呢,她们就都走开了。"
第17节:微笑并保持微笑(2)
让果果哭了一阵子后,我一边给果果擦眼泪,一边说:"妈妈知道你非常的难过,前一段,妈妈在学校里,那些韩国的妈妈们都不理妈妈。妈妈跟她们打招呼,她们就当成没听见,妈妈也非常的难过。那滋味真的不好受,就像你现在这样。"果果听了这话,一边点头一边又哭了一阵子。看她哭得差不多了,我说:"果果,你想想我们刚刚才从哪里回来的?我们是不是刚从公园回来的?我们刚刚是跟什么人在一起的呢?"果果说:"韩国人。"我说:"是啊,这几个月她们一直都把妈妈排斥在外的,但是,今天她们邀请了咱们一起去公园玩。你想想,如果妈妈当时因为她们不理妈妈就再也不在你的学校出现了,学校里的什么活动妈妈也都不再参加了。那么今天我们还会有这个和她们在一起玩的机会吗?"果果摇头,我继续说:"当然,如果你真的认为今天没有做好去的准备,妈妈可以陪你在家呆着。从今天开始,你可以选择不去,直到你做好准备为止。这是你的权利。"
接着,果果又和我分析了别人不理她的原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那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而且,她得出了一个非常成熟的结论。这让我很吃惊,但是,我觉得果果说出来就是好的。所以,我说:"宝贝,妈妈想事情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还有一种可能根本就不是你像的那个样子,而仅仅是一种巧合。"我没有给果果回答的时间继续说:"你要知道,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各种矛盾出现的可能,就像我们都有跟别人不同的地方一样,别人也会有和我们不同的地方。这种事情,等你慢慢长大以后,在任何的地方都还会遇到。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接纳别人的这些不同的话,我们就会很难受。另外,如果,我们和别人接触是为了赢得人的好感和满意的话,我们也会很难受,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让所有的人都满意。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要求也是会经常变化的。"
果果静静地听着我说的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过了几天,果果放学后的第一句话就跟我说:"妈妈,她今天又理我了。嘻嘻。"之后,果果还跟我说,他们今天课上的游戏,是一个必须要相互配合才能够完成的游戏,如果两个人配合不好东西就会掉到地上,所以她和那个朋友配合的非常好。听到这里,我有一些感动,真的是非常地感谢老师的良苦用心。
这就是果果闹情绪的全部过程了,果果用最快的时间就已经恢复了她的微笑。我也感谢果果的老师!感谢在我们团契中为果果祷告的Susan老师!感谢所有关心爱护果果的人!果果人生的路还很长很长,这样的小事,以后还会发生。不可避免这样的事情在果果身上发生。但我会告诉她:无论有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让我们微笑并保持微笑!
第18节:低龄孩子在低年级的一些问题(1)
低龄孩子在低年级的一些问题
所谓的低龄孩子,指的是那些出生在一个学龄段后期的孩子们,具体地说,我和果果都是这样的孩子。中国的学龄段,基本是9月1日至8月30日,我和果果是同一天的生日,我们都是8月份出生的,所以,都是班里面最小的孩子。实际上果果比我还要小,因为果果早产了一个月,按照正常的情况,她现在应该上二年级。为了这件事,我也曾犹豫过,但是,最后,还是选择让果果按出生年龄上学。因为,不想果果被嘲笑为留级生,总不能到处跟人家解释我是早产儿吧?
年龄的差距导致能力的差距是肯定的,除非天才儿童。当我们面对这种差距的时候,做家长的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年龄的差距,不是能力的差距。"低龄儿童"并不等于"低能儿童"、"低智商儿童",就像我当初跟果果说的:"你不是笨鸟,你只是一只小鸟。"
有了这样清醒的认识,做家长的才可以面对孩子暂时的落后摆正自己的心态,帮助孩子一点点地迎头赶上。而不至于在孩子刚刚起步的时候,就让孩子因为自己的年龄,丧失了自信心。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告诉孩子也应该反复地告诉自己,这种差距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将会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最终当孩子成年的时候,情形会恰恰相反,当初令他们自卑的年龄反而会成为他们令骄傲的本钱。面对低龄孩子,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样因材施教呢?
首先是有效的学习:我的朋友面对自己低龄的孩子没有进行"管卡压"式管理,这非常非常值得敬佩。可朋友看见孩子每天都在尽力学习而没有进展又很是烦恼,怎么解决这中间的矛盾呢?我觉得作为低龄孩子的父母,看到孩子面临困难又无力自己解决的情况下,应该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其实,小学低年的学习重点非运算和书写等,而应该是教会孩子"学习"如何学习,用老师的话说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每天都在尽力学习,并不代表孩子每天都在进行有效学习。而且,如果让低龄的孩子自己摸索有效的学习经验,无疑是在为难孩子。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用一些时间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最直接的就是在孩子的作业和试卷中进行分析和了解。
记得,果果第一个期末考试前,曾经发下了几十张卷子。当时,我并没有盯着成绩不放,那毫无意义。我要搞清楚果果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既然不能改变应试教育,就要适应应试教育。一般来讲,如果你仔细把孩子的作业和试卷看完后,通常你会发现孩子很多的重复性错误。只要我们将孩子的这些重复性错误指出,帮助孩子弄懂并改正后,错误就会大面积缩水。打个比方,今天我看了果果的数学作业,我发现在百位进位加法中,果果做错了很多道题。但是,我也发现所有的错误都如出一辙,就是出现在遇到"9"进位的时候。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所有的错误就都会消失了。再有一个就是果果的粗心问题,比如把"多多少"看成了"少多少"。那么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方法,比如把关键字画出来提醒自己等等。同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上个星期果果兴奋地从图书馆借来了繁体竖版的《哈利波特》,可是,没几天畏难情绪就出来了,因为,总是看串行。于是,我就告诉果果可以用手或笔,边看边一路指下来,指到一行的底部,在原路指回去,指到顶端再向左一靠就OK了。果果试过了以后欢欣鼓舞,一本要被废弃的书又成了宝贝。
第19节:低龄孩子在低年级的一些问题(2)
在父母的帮助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慢慢的,遇到困难不要害怕,总有办法可以解决的概念,也就会深植在孩子的心里了。
接下来是时间概念:不仅低龄儿童,在低年级的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着磨磨蹭蹭的习惯。这其实是不能怪孩子的,因为,这么幼小的孩子基本上没有什么时间的概念。他们并不是成心要用磨磨蹭蹭来跟家长作对,半个小时和一个小时的区别,他们真的搞不清楚。针对这个问题,家长可以利用计时器来解决。但是,在这里我要特别地强调一点,就是计时器在这个时候,只是一个提醒的工具。它的作用是让孩子知道,噢,原来这就是30分钟,原来,一个晚上没有几个30分钟。计时器在孩子的眼里应该是一个工具,而不是恶魔。不能说,计时器一响孩子就要大祸临头了。
在孩子明白了时间的具体概念以后,做家长的可以帮助孩子列一张时间表,帮助孩子把晚上(或一周)的时间,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计划,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孩子磨蹭,很可能是孩子自己并不知道,他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做完有限的事,我们应该帮助孩子知道这点。一句简单的:"做完作业就可以玩"并不足以解决具体问题,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怎么做,对孩子才是重要的。
另外,早上起床的矛盾,可以用早起10分钟的办法解决。大冬天的孩子赖床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自己不也不愿意起吗?那就早叫10分钟,让孩子多赖一会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用不着每天整得跟解放军似的,听到号令就集合出发。
同时,如果父母有什么为难的,可以和孩子开诚布公地说出来,让孩子充分理解后,孩子才能配合父母。比如,前天我跟果果说:我们可不可以还是每天8点出发?妈妈为了让你多睡5分钟,现在都是8点5分出发。可是,仅仅是5分钟,路上的交通就完全不一样了。你自己也看到了,我们左拐的第一个路口没有stop sign,车又那么多,妈妈没什么驾驶经验,开过去特不容易。你能不能和以前一样,少睡5分钟?那样,妈妈就会轻松很多,我们也就安全多了。一般来讲,如果你是真心地寻求孩子的帮助和配合,而不是高压式的命令,孩子一定会积极配合的。孩子们是非常愿意帮助父母分担一些事情以证明自己的价值的,千万不要扑灭了孩子心中这样的火。现在,任劳任怨,将来再想起要求孩子体谅自己,那就晚了。
第20节:关于学画
关于学画
我觉得学习美术是学习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探索方式,这里更重要的并不是孩子的作品,而是那个老师是如何带领(不是教)你的孩子用他的眼睛、头脑和心灵去探索这个世界。并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在探索的过程中的感受表达出来的。表达的方式大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不管是哪种风格的作品,一张两张的画页都不能代表什么。我以为不管是梵高抑或是徐悲鸿,他们的作品之所以震撼人的心灵,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创作模式和创作个性。而是以这些作品为载体,体现出来的他们的人格魅力。你从那些作品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景象,而是体会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心灵。我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同样艺术教育也是没有国界之分的。我们不能去界定到底哪一种教育模式是最好的,但我们通过我们孩子之后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创造方式我们还是会得到答案。
很多的家长很介意孩子的作品本身,而没有去探究作品背后,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这才是一种疏漏。
果果曾经有过很多的美术老师,但一直都没有很正规地学画。她上的第一个美术班,才上了3节课,我就再也不让她上了。因为,那个老师禁锢了我孩子的思维。果果后来的美术老师,应该是到现在我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她的专业就是东西方美术教育对比,她的方式是集东西方之大乘。更重要的是,她首先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同时,她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开启了我的孩子对艺术的探索之旅。她告诉了我的孩子,原来可以有那么多种的方式,去探索、触摸这个世界,之后,还有那么多重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探索和触摸。
但是,很可惜,果果只跟她学了一年。但是,仅仅是短短的一年,她对我和我的孩子影响却是长远的。什么是好老师?我们各自有各自不同的标准,但是,我想能够影响一个人生命的老师,难道不是最好的老师吗?
果果现在在一个美国人的画室学画,据我的观察,那里也并不是毫无限制的乱画一气。老师也在很耐心、很留心地引导孩子,但绝对没有禁锢孩子。但是,用我们通常的标准,这种西方式的引导,貌似有点进度太慢了。果果最近的3节课,都在折腾着一只猪。而每节课的费用是45美元之巨,这学费在美国也是很贵的。于是,就有这样一个韩国家长受不了这样的方式,因为她认为没有得到她想要的东西。于是向我打听,听说有一个中国老师更好,还更便宜(25美元),问我认识吗?那个老师我自然是听说过的,我知道他非常地注重技法,所以,我没有让果果去那里学。这么说,并不是我认为技法是不重要的,而是,以果果8岁这样的年龄,她并没有到了精攻技法的年龄。我现在要的就是我前边所说的那些,而且,我的孩子用三节课得到的作品从表面上看,仅仅就是一只猪。但实际上,在那只猪的后边,我的孩子得到的,是无数的"猪"。所以,我并不认为,那是不值得的。这种东西见仁见智,我并没有说那个韩国妈妈就错了。每个人的标准不同、要的东西不同而已。
另外,关于太阳到底是圆的还是方的抑或是三角的,到底的红的黄的抑或是蓝色的。我觉得没有必要去争论不休,艺术哪里会有一个标准呢?我们不可能把全天下最好的东西给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教育了!
第21节:常人表现(1)
常人表现
女人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比较反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很正常,因为我们谁也不是圣人,我们是常人,平常的人。这让我想起耶稣说过的:"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用石头打她。"是常人就会有常人表现,你这样,我这样,她也这样。有谁会不这样,那是肯定雕像,不是常人。有哪个女人敢说自己从来就没有在经期向别人发过怒的,我们就送块石头给她,让她自己打自己的嘴。但错误已经犯了,光后悔没用。不能原谅自己,更是不对的。无为同学所言极是,那会得强迫症的。
记得有一个故事说。一位母亲很贫穷,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吃鸡蛋,非说自己不喜欢吃鸡蛋。后来,孩子长大了才知道母亲的心思,感动得一塌糊涂。可我就是不觉得怎么感动。我觉得那母亲的精神可敬,但是行为不值得效法。首先,为什么就不能让孩子知道实情呢?我家就一个鸡蛋,你是孩子,还在发育,你比我更需要鸡蛋,所以这个鸡蛋你来吃。搞不好,孩子一激动就分给妈妈半个。孩子也不会因为这半个鸡蛋就发育不全,反倒有了一个感恩的心。我一直所说的"给孩子真实",也包括这一方面。有人不喜欢孩子过早地知道很多"负面"的东西,他们试图掩盖真实,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完美世界"。有的妈妈过度压抑自己,委曲求全,为了所谓的"伟大的爱"。可是,孩子就生活在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孩子的妈妈就是常人,她就会有常人表现,她就不是完美的,她们和孩子一样需要鸡蛋。妈妈总是可以包容孩子的缺点错误,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去体谅妈妈的常人表现?是谁剥夺了孩子知道真相的权利?
妈妈在每个月总会有那么几天情绪会有所波动,这并不表明妈妈不爱孩子,不爱家人。而是因为生理的原因,妈妈暂时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妈妈需要一个空间,用来安静自己的心,才可以更好的来做孩子的妈妈、丈夫的妻子。这些信息,我们都可以用自己的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传达给孩子(也包括老公),让孩子理解到妈妈很爱孩子,但是妈妈也是不完美的,妈妈也很需要孩子的理解和体谅。孩子们通常都是很愿意做这样的事的,因为,理解和体谅妈妈的难处会给他们带来空前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足够成长到可以帮助妈妈度过艰难时期了。
在果果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首先我不会事无巨细地为她做事,她自己能做的,一定是由她自己去做。而且,很小的时候,我就会让她明白。妈妈可以做她头顶上的伞,可以暂时地为她遮风挡雨。但是,伞也会被风吹雨打,有的时候,风大了,伞还会被掀翻。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人是足够完美的。我经常地要求果果的帮助,即便是在我自己完全可以做某件事的时候,我也会给她做事机会。甚至,有的时候我跌倒了,我会要求果果帮助拉我起来。这样,时间长了,用这种被动请求的方式,让她不是永远处于一个被"帮教"的位置,她才可以养成去主动地帮助别人,体贴、体谅别人的习惯。当然,妈妈也不能做过份的无理要求,你肯定也是要首先充分地去体谅自己的孩子。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在任何的非正常时期,家人之间都可以相互包容、充分体谅彼此。
第22节:常人表现(2)
来美国这一段时期,很多很多的事情对我来讲,可以用艰难来形容。我的身边没有长期以来一直贴心的母亲,也没有庇护我的丈夫,甚至没有一个"面对面"的朋友。在家的时候,我能够面对的除了上帝,我自己,就是果果。我也是个常人,也有各种的常人表现。但是,提前我都会跟果果说,今天,我的情绪有些不好,有些事情我无法处理,很烦恼。你可不可以让妈妈一个人安静安静,妈妈需要一些时间,就会好的。果果是非常能够体谅妈妈的,因为,过去妈妈也是这样做的。她有她的经历,她知道到时候妈妈就会没事的,但需要一些时间。而且,果果还会主动地跟我说:"我去看书了,我不跟你说话了,你一个人安静会儿,会好的,会没事的。你要凡事往好处想。"
我们毕竟是母亲,是成年人。我们不能凡事都让孩子去体谅我们,替我们承担我们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我们也要学会对我们的行为负责,否则,太多的重担压在孩子身上,对孩子也是不公平的。自己的问题,自己都清楚,但是自己肯定很难控制自己。与其,把自己给憋得像一个快要爆了的充气皮球。不如,找一个方法,解掉那拴着气球的绳子。具体到所谓的"经期综合症"上,也就是说妈妈可以主动地在那几天减少跟孩子和老公的"正面"接触。人为地、主动地把伤害行为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这是我们应该的、也是必须要去做的。
在那几天,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其它的事情中去。如果你认为,孩子的学习和孩子的练琴,经常会变成怒气的导火索的话。那么,可以让家里其他的人来暂时负责孩子这方面的事务,或者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仅仅一个月两三天的时间,并不会对孩子的光明前途和美好未来产生什么不可估量的损失的。而且,充分避免了,愤怒、上海、懊悔、忏悔这样负面情绪在家庭内的扩散。为什么不呢?
只要有经期在,那经期综合症就是自然的,也是难免的。这方面,我们可不能祈求上天拿走我们的经期。真的被拿走了,确实是不再瞎折腾了,可那岂不坏了?而且,拿走了也不等于就太平了,后边还跟着更折腾的"更年期"呢。那会儿的常人表现还大发着呢。
第23节:好老师?坏老师?
好老师?坏老师?
许多家长都会在私下里议论自己孩子的老师到底是好老师还是坏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言论自由。对于老师的好坏,不同的角度,自然也会有不同的评价。我从来没有说果果现在的老师是一个完美的老师,但他也绝不是我现在所在的这个班里的大多数家长们说的那么不可救药。
果果的老师是浪漫的美国老师中更加浪漫的那一种。这种浪漫完全不符合那种急功近利的家长们的口味,他们都幻想着在这个特殊的班级内,这个特殊的老师就像哈利波特的校长一样的化腐朽为神奇。让他们的孩子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变成一个美国出生的孩子。而一旦老师没有满足于他们的要求,他们仅仅看到的就是,孩子的掌握单词量是多么的有限、孩子还没有具备什么程度的写作能力等等。这个老师简直就是误人子弟,一无是处了。
在这个问题上,果果的老师真的有点儿冤。他费了好大劲儿地为了孩子们做了那么多的事,结果却被大多数的家长冠以坏老师的称号。竟有个别的学生家长说是一定要向校长、学区反映辞退掉这样的老师。因为,他们不能坐视这样的老师继续留在学校中,耽误下一年的孩子们。简直这群家长难道疯了!真想不明白,要想做考试机器,还大老远地跑这儿来干什么?
我们再回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没错,果果的英语进步是比较缓慢,平时笔头的作业量很少(其实阅读作业量也不少)。我也给果果买了些练习用来补充这方面的不足,每天果果在家要听英语录音带半个小时(配书),看迪斯尼频道一个小时(这部分更像是娱乐)。隔三差五的会给果果增加一些半个小时内的书面练习。不得不说,这方面我做的较差,基本一个礼拜我也就能想起来一两次。所以到现在,大部分练习都还空着。果果每天基本还要跟邻居的孩子们在一起疯玩1~3小时不等,不知道这算不算是语言学习的一种?
果果在基本松散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缓缓地进步着。当然,这种进步绝对确实需要一个等候的心。但在一个阶段的等候后,一个一个惊喜就会不断出现。对此,我并不认为是我的功劳,我和其他的家长比起来,简直就是和果果老师一类的对孩子不负责任、不思进取,均属不可救药之列。
果果这个学期又结束了,果果依然没有通过英语水平测试,不能提前进入普通班。好学生?坏学生?
果果的老师依然没正形,还是看不见他的题山题海。却留出了一个"丹麦风光"的无厘头作业,让我和果果不得不窜进了图书馆。好老师?坏老师?
只要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嗡嗡声就会延绵不绝。路都是自己走的,你觉得我的路是歧途,那是你的自由。但我也不会跟你走,自由嘛!
第24节:果果的零用钱(一)
果果的零用钱(一)
今天还在春假中,我起的较早,女儿起的较晚。吃完女儿给做的早中联合餐,女儿得了一块钱。我呢,想来点儿实际的。谈一谈我已经欠了很久的一个话题--孩子的零用钱。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我定的是每周发一次零用钱,每周日晚发。这一点,是根据书上的建议,因为,如果在周末前发放零用钱,孩子很容易在周末就把它花光了。选择这个时间,可以人为地帮助孩子相应的节制一些。
我们的计划是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变化的。也就是5岁5元,6岁6元,以此类推。这个数目在孩子小的时候,貌似有点儿太多了。可是,当时我想到,如果5岁时,一个月5元的话,那么到了10岁,一个月才10元。这个数目,在那个年龄明显的不足。于是就这么定了。当然,现在到了美国,每周8美元有点儿太多了,我们就初步改为每月8美元,每周2元,具体数目还在摸索中。这个不是事物的关键,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关键是要持久。
在当初定零用钱"协议"的时候,我们就定下了很具体的"条款"。比如:零用钱的30%(根据自己情况来定)必须用来储蓄,储蓄的其中一部分必须留作慈善储备。也就是说,孩子有权利自由支配的零用钱为70-80%。在初期,这看似没有什么意义,但是这位孩子将来的理财铺垫了一个很好的习惯。当然,5岁的孩子比较没有百分比的概念,我就跟她说,每周的5块钱中,你必须存2元钱,这两元钱中,有一块钱你自己可以留着,有一块钱是为那些更需要钱的人存的。当然,还有很多条款,比如:罚款、赔款以及妈妈计划外的开销,必须由自己支付等。
由于小孩子比较喜欢硬币和新票,为此我找银行的朋友换了一大堆的一元硬币和一元新票。这些备发的钱,我并没有放在果果拿不到的地方。我就放在书架上,我给她充分的信任。果果到现在,也从来不去触摸尚不属于自己的钱。
有一次果果在用自己的零用钱在超市给自己买了一个吃的,从那以后,有很长的一个阶段,果果一分钱都没有花过。她一直都在努力存钱,问她存钱为什么?她就害羞地说:"买婚纱!"
在那之后,我开始逐渐引导果果去花钱。因为,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孩子存钱,还要教会孩子怎么花钱。我和朋友经常把孩子带到小区的晚市,那里的东西很便宜,孩子们有足够的挑选余地。他们有的时候很可能会买些"小垃圾",但时间长了,他们自己有了经验以后,他们的兴奋就逐步又过渡到冷静和理智了。有的时候,我们还会一起去超市花钱,每个孩子各拿10元钱,看谁可以更有效、有计划性地花掉那10元钱。
孩子有钱了,懂得花钱了,他也知道,他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慢慢的,他们就不会再见啥要啥了。他们知道妈妈的钱也是有计划性的,当孩子的要求超出了我们的计划时,我们就会说:"对不起,那不在妈妈的计划中。你可以用自己的钱来买。"
有好几个朋友都跟我说过,他们的孩子根本就不在乎钱。那多半是因为,做父母的什么都满足了孩子,她什么都有,你让她怎么去在乎钱呢?他对钱首先根本就没有概念,还以为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所以,在实行了零用钱计划以后,不该买的,我绝对不再给果果买。如果要买,必须由她自己来承担。
会存钱,会花钱并不够,孩子还要学习赚钱。果果7岁以后,我们开始制订了一些家庭内部的非义务性劳动,一边帮助果果学会赚钱。有长期的,比如帮助妈妈做各种家务。规定有的家务是她力所能及的,是她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应该做的,不付钱。有的劳动,超出了她的义务范围,比如擦地等,这个她如果愿意,可以收费。还有一些是临时的,比如教爸爸学汉语拼音等。有的时候果果高兴了,就会不要钱,因为她觉得那是向妈妈表达爱的一种方式。有的时候,她也不客气。比如今天的早午饭,她就说:"妈妈,你该付我一块钱。还有,这个周日你还欠我的零用钱没给,一共是3块钱!"得,我成杨白果了!
第25节:果果的零用钱(二)
有一点我特别想说明。无论孩子犯什么错误,可以有其他形式的惩罚,但从不停发零用钱。因为我们给孩子零用钱是因为她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爱她,这是她应得的。不存在她要用好的表现去取得这笔钱这种概念,也不会因为她的任何好的表现和成绩,额外颁发奖金。果果有一个同学的妈妈,期中期末考试,孩子考几分就给几块钱。我坚决反对这种做法!学习考试是他自己的事,物质刺激不会长久,还很危险和有害。
我们帮助孩子制订零用钱计划,其目的并不在钱本身。而是,让他们知道钱是什么?钱是怎么来的?钱能做些什么?让孩子亲身体验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不能永远把孩子罩在自己的保护伞之下,最终,我们还是要把孩子交给这个世界。
果果的零用钱(二)
除了固定小额零用钱外,孩子还会有一些非正常的大笔收入。比如:压岁钱、见面礼等都可以被划为这一类。这一类钱我们该怎么处理呢?一句话:有关那一类的钱,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银行帐户,用孩子的名字,把钱存到账户内。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你尽可以视金钱如粪土,但是,实际生活中还是需要一些这样的粪土的。
女儿开始有了"巨额"收入后,倒是没把金钱视为粪土,但基本也没把它当作财富。更多的时候,她把它看成一种玩具纸。而从大人那里察言观色的结果是,她最喜欢的是粉红色的玩具纸。所以,当初这一沓子的"玩具纸"突然消失,变成一个深蓝色小破本本时,果果着实地迷惑和失落过一阵子。果果还小,搞不明白那本本上的数字,跟她的粉红色玩具纸有什么联系?
这没关系,钱可以存,还可以取。为了让果果明白,她的钱跑到哪里去了?虽然换了蓝本本,她有没有失去对粉红色玩具纸的主权,孩子不管学习什么知识,一定要让自己精力探索、发现和总结的整个过程。于是,果果终于放心了,原来,粉红纸还是属于她的,只是暂时放在了一个比家里更保险的地方而已。而且,中国的银行是半年一结息,到了半年,我会给她看,她的账户上。莫明其妙地多出了一小笔钱,虽然很小,但毕竟是"白"来的,孩子还是很兴奋的。
关于这笔钱,我们规定了,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可以动用的。那是孩子自己的钱,爸爸妈妈也绝不会去碰。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有什么她自己认为必须支付的大额开销时,经过父母同意,她可以支取。18岁后,这笔钱全部由她自己支配,之所以要把这比钱存到银行中,是因为我觉得,这笔钱由父母代为保存不是很妥。一方面是不安全,万一给丢了呢?再有就是,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银行是这笔钱最好的去处了。而且,钱一旦进了银行,花起来也不是那么痛快和便利了。最好还是定额定期,因为那样如果动用就会影响利息,让小葛朗台们体验体验心疼也不错。
第26节:牧养孩子的心灵(1)
当然了,我们的理财一定要建立在家庭和谐的基础上,和谐社会是由和谐家庭的构成的,和谐家庭是由和谐成员构成的,没有和谐,粉红玩具纸再多,真的就跟粪土一般。
牧养孩子的心灵
最近,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的朋友都把视觉从灾情转移都灾后的各项事宜中。我的朋友中多为爸爸妈妈,所以大家更加关注受灾儿童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救助方面的文章。我也看了好多,颇为受益。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普通的父母,我们基本没有可能深入到灾区与那些可怜的孩子面对面。不过,我们却最有可能把我们学到的一些知识,用在和我们朝夕相处的我们自己的孩子身上。
其实,心理的成长是一个缓慢和持久的过程。在一个人的生长过程中,他所面对的任何人、任何环境、任何事件都在不断影响他的心理发育和成长。就算我们都已经为人父母了,我们自己的心灵也仍在活到老长到老。
我最希望看到的不是因为这场灾难,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阵痛。而是,当着阵痛过后,作为父母,我们开始更加投入地关怀我们自己的孩子。从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我们学会对我们自己孩子的接纳、宽容、疏导、鼓励和欣赏。这对我们孩子心灵的成长至关重要。
当灾难发生后的这段时间中,我有选择性地让我的孩子看了部分图片和视频。当然,选择之前,是我自己先看了很多。这些视频和新闻中,让我印象最深又每天都在思考的,是一个初中女生,不断鼓励自己的同学,告诉他们一定会有人来救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坚持等待救助。最后,他们非常幸运,终于等到了救援人员把他们从废墟中拯救了出来。
我说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想说,心灵的建造并不仅仅是在心灵倒塌之后。就像我们看到的每一件灾区的房屋,学校大部分倒塌了,那是因为在建造的时候就出了问题。政府大楼还依然挺立,那也是因为在建造的时候,就用了与学校不同的建筑材料和特别的投入。
回头再看看我们自己的孩子,无论是他们的外在还是内在的楼房,还都在初期建造中。谁都知道盖房子初期的地基和材料是否坚实,会影响到日后的坚固。还记得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吗?稻草、木头和石头建造的房屋,面临大灰狼的袭击时,他们的命运不同是显而易见的。外在的房屋固然也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房屋内在的建造和不断的日常修缮,因为是一个人的内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在日常的生活中,作为父母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内在的建设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记得《六A的力量》那本书中,引用了Dorothy Nolte的著名诗句:"生活在批评、指责中的孩子,吹毛求疵、尖酸刻薄;生活在敌意、愤怒中的孩子,性格暴躁、争斗不合;生活在嘲笑、奚落中的孩子,缩头缩脑、自卑怯懦;生活在耻辱、羞愧中的孩子,没有自尊、深感罪恶。"
第27节:牧养孩子的心灵(2)
我们中国人爱讲因果论,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传承了父母经意或不经意传输给他们的一切。那天,我在视频里看到一个貌似初高中模样的女孩子,因为哀悼日无法在网上玩游戏郁闷所致,恶毒的语言一串串地从她的口里喷射而出。我惊诧愤怒的同时,也在想她的家庭教育状况也一定和她的语言一样糟糕。果不其然,第二天当愤怒的网民把她"人肉"出来,她被警方抓捕后,看她的资料,我才知道她是从小父母离异、整日游荡于网吧的一个无人牧养的孩子。这个时候,我的愤怒即可转化为怜悯,网民们啊,求你们宽恕她,因为她所做的,她并不晓得。纠其错误的根源,还是来自她的父母。
多给我们自己的孩子一些时间,多花时间跟他们在一起。没有这最基本的相处时间,你又如何去倾听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接纳孩子、鼓励孩子。孩子们又怎么才能知道,原来他还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人,原来他并不多余,原来他永远都不会被抛弃。而"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正是我们的孩子建立健全的内在房屋的稳固根基啊。
"妈妈(爸爸)愿意和我在一起,看来这痛苦和困难并没有那么可怕,看来我也可以去面对。"孩子在年幼的时候,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接纳、认同,享受到父母无条件的关爱,从而才能建立强大的自信、自尊、自爱。而这份强大的自信、自尊和自爱将会在他未来遭遇到任何挫折和灾难的时候,给他以强大的勇气,战胜困难,决不自暴自弃。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人小的时候就像一条小狗,而长大了就像一只猫。意思是说,狗是依附的,猫是独立的。当孩子是条小狗的时候,你却没时间不在场。当他变成了一只猫的时候,你再抱怨他的远离,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我觉得孩子更像小羊,需要好牧人的精心牧养。不仅仅是躯体、知识、还有他们的心灵。让我们多花些时间建造孩子内在的房屋、牧养孩子的心灵。让我们的小羊沐浴在健全的爱的阳光中,这小羊长大后,经历风雨、遭遇大灰狼的时候,才能从容面对、永不言败。
路还很长、路还很远,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好牧人,与我们的孩子携手前行,与我们的祖国风雨同舟,永不抛弃,永不放弃。
第28节:灾难与希望并存(1)
灾难与希望并存
30多年前,年幼的我刚刚才从南方回到北方的家,就经历了那场唐山大地震。至今,我还记得那个晚上,当地动山摇的时候,我家花架上的鱼缸一下子就摔在了地上,紧接着一瓶酱油又砸在了粉碎的鱼缸上,可怜的鱼儿们在酱油和玻璃碴子里无奈地扭动。正在我不知所措之际,大我8岁的哥哥一把把我抱起来冲下楼去(我家住3楼)。到了楼下,哥哥把我交给4楼的一个邻居小哥哥,并嘱咐我:"等着我回来,我去找爸爸妈妈,别乱跑,我们一定会回来找你!"
看着上下左右摇动不停的世界,幼小的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我记得哥哥的那句话:他一定会回来的!这句话在那个时候给我带来的力量,也许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但因为这句话,我惊恐的同时,一直在等待。不久,我真的就看到了家人的身影......
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人们无法像现在这样通过媒体迅速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有多严重?孩子们除了眼前的,也不会受到太多来自媒体、网络的"视觉冲击"。我看到的仅仅就是灾后每个人的本能:求生。所以,那场灾难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的一直都是--灾难与希望并存。
作为父母,我们也都是普通的凡人。当灾难来临时,我们的惊恐、无措、悲伤、愤怒都是很自然的。国难当头,我们因为更加关心我们国家、民族和灾民的命运,暂时冷落了我们的孩子,这也是无可厚非的,用不着过多地责备自己。
很多的家长都很紧张,觉得这场沉重的灾难会不会在我们自己的孩子心理留下什么阴影?这让我想起,我和我周围的同学们经历过那次大地震后,后来心理都很正常(包括我提到过的那个失去母亲的同学)。我这些天一直都在想这是为什么?我觉得也许那是因为,在那个时候没有过多的谈资,我们看到更多的都是大人们在默默地重建家园。大人们坚定的身影和行动带给我们的就是希望、就是安全。我觉得在我的性格中,唯一可能跟这个沾边的,就是不管是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怎么去解决问题。
记得在电影《音乐之声》里有一句话:"上帝在给你关上一道门的时候,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所以,首先是我们自己,然后是告诉我们的孩子,灾难和希望永远并存。在灾难发生的同时,我们的眼睛不能离开希望。
记得,朋友灾前曾到过四川,他拍了很多的图片和视频。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驱车通过一段很长的隧道(不知现在那隧道是否已经坍塌了)。他那段漆黑的隧道视频长达4分多钟,我不知道别人是否感到无趣,但我却一直从头看到尾。真的,4分多钟啊,开始除了漆黑一团,我什么都看不到。但在大约不到两分多钟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亮点,我当时想,哎呀妈呀,终于看到出口了。可是,当那亮点越来越大时,我才发现那不过是迎面开过来的一辆车而已。紧接着,我又随同朋友一起跌进了黑暗之中。我想那个时候朋友一定从未怀疑过出口就在前方,所以,我后来才可以跟他一起一下子就冲进了阳光之中。
孩子们都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人,也是最容易接受暗示的,积极的、消极的他们都照单全收。在实际上已经安全后,孩子还是感到不安全的时候,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用一种积极的暗示来帮助他建立安全感。而我觉得对孩子来讲,最好的心理暗示就是给他们一张坚定而微笑的脸。
第29节:灾难与希望并存(2)
昨天放学的时候,果果班上新转来的一个日本男孩,他的性格非常的内向,不知为什么正趴在妈妈的怀里哭呢。当他抬起头,正好看见我,我马上就送给了他一个非常灿烂的笑容,同时向他挥挥手。我这只不过是个下意识的动作,我自己都没想到,真的好神奇哦。这个来自不相关旁人的一个会心的笑,竟然就真的让这个孩子破涕为笑了,他竟然也同样向我挥挥手。
有的时候,事情会很复杂。有的时候,事情也真的就会这么简单。就看我们用什么样的心去面对所发生的事情。
看到CNN关于中国哀悼日新闻的最后一段,他们选择的都是灾区中孩子们的笑脸。还记得主持人最后的一句话:在任何的灾难中,如果你还能看到孩子们的笑脸,你就能看到希望!
无论发生什么,首先给自己一个微笑。然后,让我们把这微笑传递给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人、我们的亲朋和每一个看似跟我们不相关的人。让我们相信:上帝的窗,永远为我们每一个人敞开!用我们的微笑告诉每一个人:我和你在一起!灾难和希望永远并存!
衷心地祝愿我的祖国、我的同胞重新在废墟中站立起来!中国加油!四川雄起!
第30节:否定、肯定
否定、肯定
果果上游泳课还不到一周,真是一节课一个样。第一节课先是腹带、浮板整装待发,第一个学的是蹬腿,到了后半程已经撤了浮板,加上了手臂动作。第二节课,果果完全脱离了浮板,但动作还有些手忙脚乱。第三节课,果果比以前要从容了许多,除了五指是张开的,动作都很正规。第四节课,腹带里的气被教练放出了一大半,基本就是一个摆设了。
昨天是第5节课,接果果的时候,教练告诉我果果已经算是会游了。我放眼一看,果果的腹带不见了。虽然动作又回退到第二节课时的手忙脚乱,手也划不开,脚也并不上,还老想往岸边跑的,但是,凡事都有个过程,这样的进步还是非常令岸上的老妈欢欣鼓舞的。
果果开始学游泳之前,我向教练介绍了果果的性格和特点。我告诉教练,果果是个胆子比较小的孩子,做什么事需要先观察,通常比别的孩子慢半拍。但果果的优点是配合性较强,做事非常认真。
可是这几天,通过跟教练间断的交流,教练却否定了我给果果贴上的大部分标签。首先,教练竟给了果果一个从未有人给过她的评价:他说果果是男孩子性格,这真的有点儿让我掉下巴。教练解释说,果果做事特别认真,属于埋头苦干型的。无论教练吩咐了什么都非常认真地去实践并自己摸索,比如练习的时候,别的孩子都是得游一会儿、玩一会儿,没有长性,而果果通常是上厕所或抽筋了才上岸。教练说,果果的胆子一点也不小,而且非常勇敢。从不像一般的女孩子叽叽喳喳、乍乍呼呼的,而是非常的艮(gen3声,天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凡是不怕苦、咬紧牙关的意思)。对于慢半拍,教练又否定了我,说果果一点儿都不慢,而是谨慎。
总之,我给果果贴的标签一一被教练给接了下来,标签被充分否定,果果被充分肯定。这真的让我大汗!通常我是最最反对家长给孩子贴任何标签的,而且我自己却在不知不觉中给果果贴上了一个又一个的标签。通过这次的游泳课,果果和果果的教练又给我上了一课,让我看到了自己孩子身上那些被我忽略了的潜在的优秀品质。
很多的事物都是这样,从一个角度看它并无价值,而当你换了另外的角度和态度,它就变成了极品,人的性格和品质也是这样。
今天,又去看了一遍电影《功夫熊猫》。当乌龟大师化成落英飞逝的时候,他留下的那几句话,始终在我的耳边回响:
Maybe it can... if you are willing to guide it, to nurture it, to believe in it.
You just need to believe
Promise me, you will believe
My time has come…you must continue your journey without me…
You must…believe…
(也许可以……如果你愿意引导它,培育它,并相信这一点。
你只需要相信
答应我,你会相信
我的时间已到...你必须继续没有我你的旅程……
你必须相信.……)
第31节:好学区、好学校(一)--美国小学初体验(1)
好学区、好学校(一)--美国小学初体验
果果在美国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应该记录下来的东西很多,但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一一赘述。今天想想我应该把我的真实感受记录下来,否则,很多东西慢慢就会像门前小溪的流水一样无法倒流回来了。
促使我开始动笔的原因之一是昨天在朋友的教育论坛看到了一篇转贴。那文章是我以前推荐过的华裔教师王文老师写的。说实话我挺喜欢王文老师的,原因就是觉得她很真实。对美国的教育她从来不涂脂抹粉,好的就提倡,不好的就揭露。
看了王老师的文章,真的让我感同身受,我还特意转给了我老公看。那是因为我的老公在这里受过高等教育,但对初等教育却一窍不通。他跟很多的国人一样,一厢情愿地误解着美国的小学、中学教育。所以我只是想通过一个普通妈妈的眼睛,折射出一些美国小学教育中真实的画面。仅此而已。也许跟以前那些误导过国人的信息一样,我的视角也有我的片面性,所以,不能以点带面,还望读到我文章的人见谅。
首先,大家都知道我和果果居住的城市,在美国属于难得的好城市。这种好,体现在经济、人文、气候、安全、教育等各个方面。其中,也是吸引很多人趋之若鹜的,就是这里有美国最好的学区。去年果果学校那些让我严重过敏的韩国人,就是因为这个蜂拥而至的。而我家所在的位置又是这个好学区里最好的,这里有着最好学区里最好的小学、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这座城市的房价也是全美最贵的,而且就是在美国经济崩溃的情况下还是居高不下。在这里购买一个普通小公寓的代价,是必须放弃其他地方大型的独立房屋。但是,就是这样,还是有很多的人打破了脑袋,宁可住在狭小的公寓群里,也要呆在这里。原因及其像中国,就是这里有美国的中关村一小、史家胡同小学、这里有美国的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
诚然,这里的学校亚裔学生占着很大的比例。但是,你别以为赖在这里的都是黄种人。这里有着各色人等,其中一大部分还是想"天天向上"的白人。
不过,当初促使我们呆在这里的原因并非好学区。这座城市有着很多美国城市的排名TOP位置,排名TOP1就是安全指数。
本来在乎的是安全上的受益,但肯定同时也会有其他的受益。比如使劲地往外掏银子和享受所谓这好的学区。这让我想到有一句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要好的,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果果三年级的时候,除了银子的流失,加之老师的良善,学校的宽松,还没看到什么别的代价。今年果果上四年级了同时转入了正常班,这代价紧跟着就来了。
早就听说,四年级在美国的小学是一个分水岭,进入四年级无论从哪个方面和过去相比都有着一个质的飞跃,这飞跃有点儿像中国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对此,我早就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当我们面临好学区、好学校里面的这种飞跃时,还是险些有点儿被雷劈倒。
首先就是刚开学的一个星期内,我收到了好几张的"大粉纸"。这粉色的大纸颜色看上去倒是挺温馨的,但是内容一点儿也不温馨。这是一份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告状信,还必须要家长签字。当然,我可没跟果果大呼小叫的,我想,接到这样"大粉纸"的家长绝不仅仅是我一个。因为,在这里4年级以前的作业都是每周才一次(周一留作业,周五交),而四年级以后是每天都有作业,而且作业量很大(至少我们学校是这样)。我开始看着果果抄回来的作业单,也以为那是一个礼拜的作业呢。所以,开学一周的时间,果果基本处于汗流浃背的补作业中。
紧接着,我又收到了果果的"spelling test"的试卷,同样需要家长签字(错的单词还要罚写三遍)。我再一看,天哪!25个单词,果果一共错了21个!还好,我居然还能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跟果果说:"嗯,不错啊,你对了四个呢!"当然,我心里在想,这种局面一定要想办法得到改善!因为,很快,在接下去的几个星期内,果果得到的并不仅仅是不良的成绩,而且还有来自同学的讽刺挖苦和嘲笑(测验是同学互判)。
同学们慢慢地发现了果果的弱点,于是小小的社会里拉帮结派的把果果给孤立了起来。果果有生以来,第一次告诉我她不想再去上学了,有一天她放学回来竟然躲进大衣橱痛哭了起来,说什么也不出来。这确实很严重!
我想这个时候,果果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在这里,我是唯一可以帮助她重新树立信心的人。于是,我开始想尽办法鼓励她,帮她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首先我告诉她:"你的同学没有资格嘲笑你,你只是英语不如他们好,而他们其实还不如你,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中文。"我又想起了以前给果果做过的那个有关人生长跑的比喻,我告诉她:"这就好比跑步,你不是刚看过奥运会吗?英语就像是在鸟巢比赛,他们在那里已经跑了9圈,而你仅仅就跑了一圈。但这并不证明到终点的时候,你一定就会继续落后他们8圈。只要你努力,慢慢的你就会赶上他们,甚至超过他们!另外,这也并不说明,在你的整个人生中,他们比你多跑了8圈。他们一点儿也不比你多,因为,你在另一个场地,比如水滴或工体,你已经在那里跑了8圈,而你的同学还没开始出发。所以,他们在嘲笑你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嘲笑他们自己。"没想到,果果马上反驳我说:"不对,是我在鸟巢跑了8圈!"呵呵,真是个孩子。
第32节:好学区、好学校(一)--美国小学初体验(2)
为此,我也非常地感谢果果3年级的老师Mr. Baran。在中秋节我们去看望他的时候,他听我说了果果的问题后,他用和我类似的道理鼓励了果果。他说了他的班今年发生的事情,因为,今年的ELD学生比较少,所以他的班变成了和普通班的混合班。开学不久,他的班里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于是,有一天开始上课的时候,他不管不顾地对着全班同学说了近一刻钟的西班牙语(班里没有说西班牙语的孩子),这导致了每个孩子都困惑不解。结束了这篇西班牙语演讲后,Mr. Baran对着全班同学说:"如果我刚才说的你们都没有听懂的话,那么你们就没有资格去嘲笑我们班里跟你们说着不同语言的这4个学生。因为,他们的英语不好并不代表他们比你们差。而他们会的东西,你们也一样不会。所以,他们跟你们完全是平等的。"
Mr. Baran即使是在美国好的学区中也是难得的好老师,能作为他的学生,是一个孩子的福气。但我不可能巴望着在任何的学校、任何的班级都有这样的老师。尤其,果果现在的班级,由于果果班的老师刚刚生了儿子,正在产假中。而这美国产假竟然要休到明年一月份,也就是下一个学期(美国是一年三个学期)。现在的老师是一个刚刚毕业不久的没有小学正式老师经验的长期代课老师,她也许根本就不知道果果的背景。而且,我们这所所谓的好学校,有着很多严格的古怪的校规。其中之一是学生家长不可以在校园之内停留,我基本上看不见果果的老师,没办法进行任何交流。
对果果安慰归安慰,鼓励归鼓励,但是这并不能当盾牌抵挡同学们射来的冷箭。首先面对果果最犯触的每周一的"spelling test",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成绩。好在美国的学校就是再中国,还是有它不同的地方。每周一的这个测验是一周内的第一次测验,如果测验成绩达到了老师规定的标准,就可以一次过关。如果在标准以下的,周五的时候,老师还会给每个人一次再测验的机会,成绩按照两次测验中最好的那次记录。所以,每天果果开始了我本来最反感的抄写单词的附加作业。其实我知道,这样做就积累单词量来讲,真的一点儿意义也没有。因为,单词如果脱离于文章单独记忆,记住的不是单词而是符号。很快的,这样的方法记住的单词还会很快的被忘掉。但是,当这样无意义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换回果果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话,它就变得很有意义了。所以,我一直认为,在教育中,很多方法的好坏是不能够绝对的一概而论的。
这样干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果果在周一时候的正确率从五个以下,到周五的时候一跃为20个左右。这对于果果来讲真的是很受用,当然,你不要指望她真的把这20个单词通汇贯通了,真正单词的积累真的不是这样的。
第33节:好学区、好学校(三)--规章制度(1)
另一方面,随着果果一贯的优秀品质和她的良好性格,慢慢的使她的朋友在一天天的增多。这也是我最为她感到自豪的。而我也终于找到了唯一的一个跟老师沟通的机会(那个机会还是Mr. Baran给我面授的机宜),跟老师简单介绍了果果的背景情况。老师听说了果果的情况后,惊讶的眼睛都瞪圆了,惊呼说原来这么短的时间,果果的英语竟然就这么好了!并表示,每天下课后,果果对课业有什么不明白的,尽可以去问她。看来,她以前对果果真的不太了解,原来很可能以为果果是一个不思进取或脑子有毛病的孩子呢。这也说明,无论在哪里,跟老师的沟通真的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好学区、好学校(三)--规章制度
很多国人对美国的教育都有着这样那样、不同程度的误解。其中误解最深的,我想也就是美国学校的规矩。美国的学校也有规矩?
诚然,美国绝对是一个崇尚个性、宣扬民主、自由的国家,但同样美国也是一个各项法律法规健全并严格的国家。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美国真的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种自由法儿,那整个社会非乱套不可。哪还能成为这么强大的国家?虽然,最近她有点儿衰。只不过,美国的自由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你自己是你自己的主人,你尽可以选择任何你认为超爽的生活方式,没人会来干涉你。但你也绝对要为你自己的行为买单,这是没有选择的。
我曾去一个朋友的博客溜达,他是国内的一个奥尔夫音乐老师。看到他对在他课上那些盲目崇尚西方自由、个性解放的孩子妈们非常的头疼。对此,我真的是非常的能够体会到他的心情。因为,过去我也做过和他一样的角色,有过与他同样的体验。面对那些个自以为是的"新潮"家长对孩子所谓个性的放纵和鼓励,我该说都说尽,该做的都做尽。我想除了将来他们的孩子在现实面前跌了跟头,不会再有什么强大的力量能把这些比牛还执著的家长们拉回来。
那好,咱们来看看美国的学校真实的状况,她真的是那些人想象的那么无组织无纪律吗?去年,我女儿就读的小学在我们这个好学区排名处于中等偏后的位置,所以,她也仅仅就是我们这里一所很普通的学校。今年女儿转到了我家片内所属的学校,这是一所排名比较靠前的所谓的好学校。但是,不管是普通学校,还是尖子学校。美国的学校都有各种各样非常严格、严谨的规章制度。因为我的眼睛不好,不能看电脑太久。所以,我曾把这些校规打印出来,足有十好几页!
过去的学校因为比较宽松,所以,让我们家长凭自觉到学校的网站上去了解规章制度。而今年的学校治学严谨,所以,一开学,干脆给我们家长每人发了一大本家长手册。并叮嘱我们家长一定要认真学习,并督促孩子贯彻落实。
第34节:好学区、好学校(三)--规章制度(2)
这些规章制度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如学生行为举止规定、出勤制度、安全制度、接送制度、校园制度、图书馆、电脑教室、科学实验室使用制度、午餐管理制度、课堂纪律、着装规定、操场使用、玩耍规定;校长的责任、老师的责任、学生的责任、家长的责任;学校的零容忍度原则等等。(零容忍度原则,顾名思义也就是决不能容忍发生的事情)
这些制度,我要是一一叙述,那我今天就别干别的了。我只想说其中几个比较有代表性和国内不太常见的。比如,被大多认为误解的课堂秩序。说实话,美国的课堂确实要比国内的课堂气氛宽松活跃。但是,规矩还是有的,而且还不少。首先,打断老师的讲话,被视作不能容忍的。学生有不同的意见、见解或疑问,老师是非常欢迎的。但前提是必须在老师讲话结束以后,得到老师许可才可以发言(讨论课除外)。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课、接下茬、扰乱课堂秩序的后果,那就要看不同的老师不同的修养情况了。
校规也规定,上课期间学生未经老师许可,不能随意离开教室。比如成为国内教育论坛美谈的上厕所,低年级时会对此比较宽容些,但也不意味着学生没有任何表示站起来就可以走人。对此,每个老师有各自不同的规定。果果以前的老师规定,必须要去把自己的名牌挂在一个什么地方,表明我要上厕所后,才可以离开教室。果果说,有个韩国男孩初来乍到不懂规矩,就曾被老师叫回来,示范给他应该怎么做。四年级的这个老师,对课上去厕所,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也就是,上厕所可以,但上一次厕所,会被扣掉5个Tickets。(所谓ticket是一种课堂奖励制度,有点儿类似国内的小红花)
出勤制度方面校方的规定也相当严格。每个学生在学校的网站上都拥有自己的一个账户,这帐户由校方和家长共同管理。在帐户内,家长足不出户就可以监控到孩子在校的出勤和学习状况。学校规定,如果学生不能出勤,必须事先由家长代为请假,或打电话或亲自到校请假。说实话,这方面美国的老师也很辛苦,大早晨起来的,就一定有某个可怜吧叽的老师在学校办公室值班等待各种请假电话了(包括老师的请假电话)。
关于缺勤,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理由缺勤,一种是无故缺勤。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累积到校方规定的数字的,惩罚措施不一。小到警告、开会,大到当掉一学期的学分。说到开会,我想到一个朋友的博客里写道,她就曾因为孩子迟到累积到一定的数字,被请去学校开会。结果一进会场,吓了一跳。原来主讲的是学校请来的当地的警察叔叔(类似国内的片警)。警察叔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国内形势、国际形势的讲了半天。就一个主题:迟到形成习惯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危害。这让我当个笑话跟我女儿讲,觉得这是个别学校的小题大作。没想到我女儿竟说:"这有什么新鲜的?那天谁谁谁的妈妈就被请来开会了,就是警察讲的。"我这才想起,那天我离开校园时,确实遇到了一个荷枪实弹的警察叔叔。原来他对我笑容可掬的问候后,去跟别人做"迟到的危害"演讲去了呢。
第35节:好学区、好学校(三)--规章制度(3)
关于无故缺勤,我自己还跟学校的秘书闹了个小小的误会。我原来以为只要是我请了假的,那都应该算有理由缺勤。没想到,事实跟我的想象还有一定的差距。果果去年一学年只请过一次假,那是今天春天的时候,要带她去洛杉矶中国领事馆签证。领事馆周末不办公,所以只好请假。我是放学后,亲自去办公室跟学校秘书请的假。所以,我百分之百地认为,这假绝对是有理由缺勤。后来,当我浏览果果的个人帐户时,发现那一天被校方记为"无故缺勤"。
这我就诧异了,我不是请了假吗?而且理由充足。我以为是秘书工作不认真搞错了,于是,我就去办公室找秘书老师申诉。秘书老师听说后,很认真地为我在电脑中查询。结果,我看到了果果账户的管理层确实记载着:"去中国领事馆签证"字样。秘书老师见我困惑不解,很和蔼地跟我解释,原来学生只有生病才能算是"有理由缺勤"。只要不是生病的,不管请假与否,都算作"无故缺勤"。当然,请了假的,会有相应的记载。她一高兴又跟我聊了很多,包括"有理由缺勤"。她告诉我,其实就是有理由缺勤也是不可以随意的。而且,校方很重视学生过多地集中在周一和周五的有理由缺勤。因为,这个时间段累积过多的有理由缺勤,会导致校方怀疑孩子到底去了哪里?很可能他们和家长去了海边或迪斯尼度假,而谎称病假。这样的话同样会受到学校的警告。当时,我赶紧看了看果果的缺勤是哪天。秘书告诉我别紧张,还好,是周二。于是,我俩都大笑了起来。
当然,虽然是这样,但在美国也绝对没有"带病坚持上课"一说。因为校规上特别写道:州法律规定,如果学生因发烧等病病愈后,必须在家再呆上24小时后方可返校。这让我想起去年我上课的时候,我的一个中国香港来的同学迟到了,老师问她怎么迟到了?她说她今天病了,并同时剧烈咳嗽。这时我感到教室的空气马上就凝固了,老师的表情也有了微妙的变化。还好,老师极有修养并没有说什么。但我听到同学小声地议论,大意就是她既然病了,就应该呆在家里。这看似有点儿不近人情,但这就是这里的文化。不能因为你自己的任何原因,影响到其他无辜的人。无独有偶,我这个一只眼睛远视,一只眼睛弱视的人,因为我用一只眼什么都看得见。所以,在中国我可以不戴眼镜开车,十年也没见谁来干涉我。但在美国,无论我怎么解释,我都必须配镜驾驶,这还写在我的驾照上。因为,在这个看似崇尚个性自由的国家,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永远是摆在个人利益前面的。这也是美国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让我过去在中国无法想到的是,在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中,竟然还有很多婆婆妈妈的规定。比如,一个学生如果在荡秋千,当另一个学生来到他面前时,数到30下以后,秋千上的学生必须下来,把秋千让给数点的这位同学。而且下来的这位同学,不能够马上反过来数点30下。再比如,学校也对学生的着装进行了详尽的规定。甚至竟婆婆妈妈到鞋子不能露脚趾和1/2以上的后脚跟、无袖套头衫的肩带不得窄于一英寸、服装上的任何标语、口号都必须要与学校规定相适合等等。
第36节:好学区、好学校(三)--规章制度(4)
美国学校的规章制度花样之多之广,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规定涉及不到的。而且不同的班级,还有不同班级的内部规定和目标。这些规定和目标每年开学的时候,老师会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与家长沟通。不要以为这些是美国学校写给人看的,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在切切实实地落实着。只不过落实的方式方法也许和国内不同。我记得在北京的时候,有一次去学校参加一个活动。活动结束后,我走出教室的门,见到一个小女生欢天喜地、有说有笑地从楼道那边跑回教室(当然,她声音是大了点儿)。我身边的老师见状马上咆哮:"喊什么!撑的难受?!"由于当时老师离我实在是太近了,我可怜的耳膜在短时间内差点儿被这超强的声波击穿。以至于那些日子,我受了刺激,很怕别人跟我大声说话。而那天,我在这里接果果的时候,我看到学校"特殊教育班"的孩子们在等校车。其中有一个孩子在不厌其烦地欺负另一个孩子(抱在怀里折腾),但我没有看见一个老师跟他嚷嚷。大概4、5个老师也在同样不厌其烦地劝说他停止,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那个被欺负的孩子,直到他放弃。
另一方面,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如果你对哪一项规章制度表示不满,认为有失公允。作为任何一个普通的家长和学生,你绝对有权利提出你的理由,并通过家长教师管委会进行讨论。如果,你的理由是正确的、合理的,校方就会采纳。如果校方置之不理,你还有权利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将"斗争"进行到底!最近,州政府要通过一个把某某著名人物的生日,作为公立学校的一个假日的法案。而此人是一个同性恋者,所以,作为基督徒,很多父母正在联名上诉,反对这个新假日。
这让我不由得想到美国的国徽,一只老鹰,一手拿着橄榄枝,一手拿着箭。当然,对政治感兴趣的左右派们,尽可以肆意地想象并评论。作为一个普通的家长,这个国徽告诉我的就是:爱和管教。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和管教,就像天平两边的秤砣。如果哪一方不能平衡,孩子的成长一定就会产生相应的问题。同样,任何的自由,都应该建立在秩序的基础之上。否则,那就不是真正的自由。
第37节:关于"受气包"--给青青妈的回信(1)
书信篇
关于"受气包"--给青青妈的回信
亲爱的青青妈妈:
先从果果说起,果果因为出生时心脏不好,6个月前从未出过房门,4岁之前果果爸爸一直在美国,半年才休假回来一次。果果2岁多的时候我成为了一个基督徒,我的信仰是:"爱人如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永不止息……"于是种种的客观条件,造成果果起初的那些年变成了个"天生胆小"的"受气包"。
从小到大,果果除了妈妈以外,任何东西都是可以和别人分享的。后来,妈妈开了音乐课,就连妈妈也得跟别人分享了。对于周围的小朋友的无理,果果通常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她手里的东西别人一抢就走,但是果果从来不抢别人的东西。如果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争执,果果通常会主动让出自己的东西以平息那两人之间的争执。很多孩子在玩得尽兴的时候就会冲入草坪,但唯一一个在草坪前止步的就是果果。在小区里,一提起果果大家都夸她最乖,果果通常是别人教育孩子的素材,为此果果也遭遇了很多小朋友的冷眼。
这么个善良的小东西,上了幼儿园以后,她的境遇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我为她选择的是一家国办幼儿园,这样的幼儿园每个班里有30几个孩子,而果果是全班最小的。(果果的生日是8月份)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幼儿园是半天课而且允许家长陪课,我当时看见果果班里一个属虎的孩子(果果属兔),站在果果身边真得像一只小老虎,心想这孩子要是一推,果果非趴地上不可。怪不得我们去报名的时候,门口的大爷对我嚷嚷:"你们来凑什么热闹?你们跟他们不是一个级别的。"在这种担惊受怕中,果果的幼儿园生活开始了。
我发现心态不好的往往是大人,果果第一天独立上学那天,我在办公室里如坐针毡,老是想着果果这个时候怎么样了?我没法不想,果果开学前才刚刚摘掉纸尿裤的。下午还没下班我就溜号了,提前半个小时就来到了幼儿园门口。等果果一出来,我一个箭步就冲过去把果果抱在怀里。可是果果跟没事人似的,问她想不想妈妈,她竟然回答"不想!"这让我失落坏了。
再往后的日子里,我经常会从果果的耳朵里听到一个小朋友们打果果的情况,开始我还不太在意,因为有一次我特意去幼儿园外面观看,发现果果刚刚把一个皮球拿到手,那个孩子一把就抢了过去,并把果果推了一个踉跄。这时站在很远处的果果的从小长大的一个小伙伴壮壮看见了,冲过来一把又把那皮球抢了回来并交给了果果。我于是觉得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这种"受气"现象一直持续到中班,我有点不平衡了:基督徒的孩子就得挨打?于是我跟果果说:"我要去找老师告状!"果果不同意说那样老师就会训那孩子,她不希望他被训。还说:"他打我我不理他,他觉得打我没意思,就不会再打我了。"这都什么逻辑呀!可是我又不能违反果果的意志,不告就不告吧。但我还是在一次帮助老师搬东西的时候,婉转地跟老师提出来换座位,老师很聪明,知道我指的是什么,第二天就给果果换了座位。但是,到现在我也没告诉果果,那是我干的。
第38节:关于"受气包"--给青青妈的回信(2)
因为果果的善良,很多以欺负果果为乐的男孩子,后来都成了果果的保护使者,因为孩子们都很聪明,慢慢地他们自己发现他们太愿意跟这个从不跟他们争抢的、说话声音也不高的女孩子在一起了。就像我以前在另一封信里写的,果果令每一个跟她在一起的人都很舒服,什么时候看见果果,她都是笑眯眯的。所以,果果从来就不缺朋友。我慢慢也懂了果果那套"太极"功夫。也就不再管这些了。
开始上小学了,以上的一幕又重演了。果果班里有个"小霸王"李XX,人很聪明但明显缺乏管教。打遍全班无敌手,甚至连果果那美女班主任也在挨打之列,就更别提果果了。开学不久,果果的文具就频繁丢失,有一天果果更是嘴角挂了彩。这可把我气坏了!我真得想冲果果喊:"他打你,你就打他!"(可是果果也打不过人家)但除了跟果果班的家长们一起发发牢骚、同仇敌忾一下。我基本不把这些负面的情绪带给果果。同时,我想起我的不知道是哪个老师说过:通常一个孩子因为喜欢另一个孩子,而不会表达,就采取了打的方式来引起对方的注意。我不管这是不是混蛋逻辑,但为了平和果果也为了平和我自己的心态,我坚持跟果果这么说,这逻辑貌似还管了一段用。
但一个人真得非常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果果所在的环境对那个"李XX"基本上是"封杀"的态度,果果慢慢地也就不再"恒久忍耐"了,回家也开始述说对那个"李XX"不满。我发现了,就跟果果说:"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缺点,圣经上说要:'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你明天开始,帮妈妈做一件事,你仔细地观察李XX,帮妈妈找出他身上的一个优点来。"可是,第二天,果果回来却跟我说:"我去找了,没找到,他身上就没有优点,他今天又打我了!还把我的笔给撅断了!"我心里那个火呀!这小子敢欺负我女儿?!要按我以前的脾气......但嘴上还说:"怎么能没有优点呢?妈妈就发现了一个。""什么?!"果果太惊讶了。我继续说:"是啊,那天你放学时忘记带饭袋了,我们回去找,我在教室外面等你的时候,李XX主动地从你的书箱里拿出你的小黄帽说:'阿姨,她还忘了带着个。'果果你不觉得李XX其实也是一个挺有爱心的孩子吗?我敢肯定他也挺喜欢你的。否则,像你说的他是个小坏蛋,他干什么给你那小黄帽,就不给你,让你第二天进校门的时候挨说去吧。"果果觉得有道理,过后几天就陆续发现了李XX的N个优点:他聪明、他口算比我快、他体育好、他是我们班跑得最快的......但也没忘了幸灾乐祸:老师今天又训他了,老师还用手机把他上课时捣蛋的样子拍下来了,要给他妈看。呵呵,这就是小孩。
第39节:关于"受气包"--给青青妈的回信(3)
这就是我家果果的"受气包"经历。青青妈,大道理我就不讲太多了。你心疼青青的心情我非常的能够理解。眼见自己的孩子受气,无动于衷那就不是妈妈。但我觉得无论什么事,只要你不受它影响,它就没有能力影响你。尤其对于非常幼小且敏感的孩子,妈妈的过分反应,会让她认为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为了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她以后很可能会选择"闭嘴",那岂不是更糟糕了?既然心疼孩子,就先抱过来好好安慰吧。一边安慰孩子一边安慰自己,孩子在那一刻需要"身体接触"来增加安全感,妈妈在那一刻也需要用身体接触来稳定自己,让自己有一个"平息"的机会。冷静后再处理起来,一定是不一样的。
另外,不到4岁就在中班里,是不合适的,青青这个年龄应该上小班,我同意Z教授的观点,暑假后应该让青青重新上中班。孩子应该在适合自己年龄段的班级,我反对拔高,也反对错后,不知道果果的这些经历能不能给你一些建议和对自己"受气包"孩子的重新认识?
果果妈妈
第40节:给你的孩子建立"责任感"和"秩序感"(1)
给你的孩子建立"责任感"和"秩序感"--回复感时雨
果果妈妈:
感谢上帝,在茫茫博客中,我见到了你的多么贴心,多么温馨的文章。刚才,还在为儿子的事犯愁。昨天晚上他还在自言自语,我一定要超过XX,一定要进入前20名,可今天,一切行动都是另回事。上午,吵着去玩(因为他奶奶说要去玩),没去成也在磨蹭;磨蹭到下午,终于玩了一下午回来,还是不想做作业。作业成了他最大的思想负担。我提了一下他们班上的另外一个人,其实我无意拿自己的孩子和那个孩子做比较,但是孩子就好像极大的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他又是哭,又是发脾气,还说:"你去把他来当孩子嘛,我再也不努力了!我离家出走……"。
我这儿子可是初一了,12岁,小时多病,我全身心地为了他,我是多么爱他,可是面对他今日之状况,我真的不知怎么办。果果妈妈,你是那么博学,那么富有爱心,又有神相助,你说我该怎么办?
上帝啊,请给我力量,帮助我的儿子,让他身心健康,让他体会进步优秀的快乐。
--感时雨
感时雨,你好:
你的评论看过了,谢谢你对我的赞扬,我远没有你说得那么好,如果没有上帝在我身后,每时每刻给我力量,我什么也不是。
也谢谢你把你儿子的问题提给我,这让我更能够提早防微杜渐。其实,如果不是上帝给了我一根杖,果果很可能比你儿子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你儿子的情况来看,你可能是在他幼年放松了他的管教,以至于他没有建立起一种良好的"责任感"和"秩序感",他没有为他自己的任何行为负责的意识,稍有不悦,就把责任推到别人的头上、并加以威胁,这一点说明他没有或者很少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应有的后果,以至于他还没有建立对自己人生的自主权。
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孩子的最大的礼物,应该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具有责任感,任何人的责任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我们从孩子幼年的时候,就像培育小树一样,不断地培土、光照、修剪、施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知道什么是责任,他应该为什么负责,不必为什么负责。慢慢地孩子开始有能力掌管自己的需要并为自己的需要负责,逐步走向成熟,开始自主地建立他的人生。
对于你的儿子,你不要悲观,他现在是初中一年级,这是一个相对宽松一点的年级,所以,你从现在开始应该暂时忘记他的学习成绩,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建立他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上,管教是个外力,它的目的是最终使孩子产生内力。如果不把内心的框架建立好,好的成绩只是暂时的。一旦建立了良好的习惯,好的行为自然就产生了。
果果从开始练钢琴那天开始,我一直都是"全陪",但是,从今年开始,我逐步退出"全陪"工作,果果除了偶尔的难点以外,所有的曲目开始均是自己单独练习,最后才把我叫来听一听。我"全陪"了2年多么辛苦只有我自己知道,但是当初的"全陪"不就是为了今天的不陪?年幼的孩子,没有外力的辅佐,自己的是不能稳固地建立内力的。(天才除外)所以你现在应该调整你的方向,我觉得如果你对你儿子没有一个硬性的指标要求,比如期末考试要达到第几名、超过谁谁谁,他应该能够配合你的"修建计划",这是人的一个普遍的心理,如果你提过高的要求,他达不到,干脆就不干了。如果你放弃目标,只要他做应该做的事,他感觉没有了束缚和捆绑,就愿意配合。配合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不用着急,有良好的习惯,慢慢地必然有成绩出来。果果上学期期末,我给她制定的目标是很低的,语文及格、数学80分、英语B,结果,她轻装前进,期末考试得了全优。给孩子多一点时间,自己多一点耐心,孩子的成长是长期的投资,不是一蹴而就的。
当然,在建立习惯的过程中,你的孩子一定觉得不舒服,你很可能会遭遇到强烈的反扑,孩子会试探你的底线有多远,这是你一定要坚持你的原则,并让他尝到他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切记此时不能发怒、但一定要平静地坚持原则。举个离现在比较远的例子,果果不到2岁时,我就不再抱她走路了。也不是我有多少教育想法,而是不得已。那时我们家的阿姨把我给"炒"了,平时出去玩,因为我身体不好,大多都是阿姨抱。不知不觉我就抱不动果果了。她走了,果果就理所应当让我抱。大夏天的,我抱了两天累得都要虚脱了。我就决定让果果锻炼自己走路。哇!她哪里肯干呀!每天早上9点钟我们都要出去和小朋友集合,因为那时小区里有20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一出楼门果果就让我抱,我不抱,她大哭,哭的声音那叫一个大,整个小区都能听见。我也不着急,就坐在自带的板凳上看着她哭,一句话不说。她哭了一阵子,发现没用就不哭了。可没走几步又要抱,我就再次坐下来看着她,还是不说话,但也决不妥协。如此反复折腾了快一个小时,还没走出50米。最后果果累了就妥协了,跟着我走到"约会"地点。发现大家都快走光了,那天比较热,散得比较早。我也没说什么,带着她,跟留下的零星几个孩子玩了一小会儿。回家的路上,果果再也没要我抱。第二天果果就开始了自己步行的人生直到现在。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家长在管教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主动且又不能含怒,否则孩子搞不清你到底要干什么?让孩子尝到后果(人都走光了),比你说什么都管用。圣经上说:"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试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第41节:给你的孩子建立"责任感"和"秩序感"(2)
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做比较,这种比较丝毫起不到任何的激励作用,激将法对现在的孩子好像已经不再好用了。我常常会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别人的孩子再优秀,如果人家来跟你换你自己的孩子,你换吗?肯定不换!因为,别人再好那不是你的孩子,即使是这样那这种比较又有什么意义呢?记得去年此时,果果刚学琴才一年,老师就拿来了个2级曲目让果果弹(要参加演出),果果自然感到很吃力,痛哭并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笨的小孩。我鼓励了半天看没有效果,就不再说话,而是闷头去找果果以前的谱子,翻到前年同期学的一个曲子让果果去弹,果果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她很乐意去弹,因为那个对她来讲太容易了。弹完之后,我说:"果果谁说你是最笨的小孩?你看这一年之中你的进步多大呀!去年你只能弹这么简易的曲子,今年你能弹巴赫了!你说你棒不棒?"果果听了我的比较也觉得自己挺棒的,逐渐找回了自信,在不到一周内拿下了那个曲子。为此我还在钢琴上贴了个小纸条:"我是最棒的小孩!因为我能弹巴赫!"
应该拿自己的孩子纵向跟她自己去比较,而不应该横向去跟别人比较,这样除了伤害,孩子什么也得不到。记得果果有个最好的小朋友,她的妈妈和家人从小到大老是拿果果作为"榜样"来跟她比,被我抗议过,她妈妈稍有收敛,但有时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有一天,她对她妈妈说:"妈妈,请你以后不要拿我跟果果比,果果是我最好的朋友,你这样做,我会很难过的。"你相信吗?这是一个当时只有5岁的孩子说出来的话!而在平时,我也确实能看到那孩子内心的挣扎,一方面她不能割舍和果果的友谊。另一方面她处处为难果果,致使两个孩子都很痛苦。以至于我又对她妈妈发出警告:如果你想让你的女儿恨果果,你尽可以使劲地夸果果。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确实需要榜样的力量,但这榜样不应该是他的同学、朋友以及和他同年龄组的人。而且,应该孩子自觉自愿地"崇拜"的人,如果由家长强加,还不如没有。
另外,像你儿子这么大的孩子,你应该努力地走进他的内心,凡是他感兴趣的东西,你也应该投入兴趣,跟他有了共同的语言,他才会向你敞开他的心,同时,充分尊重他的人格,尽量地站在跟他同一个高度去思考问题,否则跟他做朋友只是一句空话。
感时雨,由于不知道你孩子的具体情况,我不知道我说得是不是你需要的,但是,无论怎样,在我们孩子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只做一个评论家,而要做孩子心中那个可以依靠的力量。让孩子感觉的他是很被看重的;他是永远不会被放弃的;让孩子知道你不会因为他的过失而抽走你的爱;让孩子有能力充满信心又满有责任感地走好他们的人生。
第42节:不要为明天的事忧虑(1)
愿上帝祝福你和你的孩子!
果果妈妈
不要为明天的事忧虑--给YY妈的回信
亲爱的YY妈:
非常抱歉。下午打完报告,又接了个长途电话,一接就是2个小时。那是果果一个四手联弹伙伴的妈妈从天津打来的。关于择校问题。她的女儿比果果小一个月,跟YY一样今年该上小学了。和你一样她也是烦恼多多,唉!现在养孩子怎么都这么不容易呢?难怪"早教"那边都有人发出了"后悔做妈妈"的呼声。
可是我并不后悔,虽然我以前讨厌小孩,但是正是我的小孩,把我带入到另一种境界。让我知道我的责任,也让我知道原来我还是那么有可塑性。
其实我原来是一个特别骄傲,特别自我的人。但有了果果以后,使我不能不暂时放下自我。和你一样我是个急脾气,开始和果果有不少碰撞。我学着蹲下身子跟果果说话,但是果果不买账。我纳闷怎么这书上写得都不管用呢!?我反省、我发现,我没有把心蹲下来!我再反省、我再发现,原来我老是拿着改锥、榔头妄图完成一座合我心意的雕像。但我忘记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她不是我手中的泥团!
关于对孩子的期望值问题,我不同意给孩子套上枷锁,我也绝对反对放任自流。就像我前两天说的:我这个人比较贪心,我什么都想要,所以注定不能把自己和孩子逼进死胡同。也注定了我会比较累。比如练琴,我既要孩子快乐,也绝对要求严格的基本功和认真的态度。我可以不在乎果果的学习进度,但我绝对在乎果果的学习态度。昨天晚上练琴时我还跟果果说:"如果你的能力达不到的,妈妈绝对不为难你。但现在是你的态度有问题!你可以做得到,你却应付。妈妈绝对不答应!"我并不发火,但我决不让步。这样看来我好像很严厉,但你也看到了,今天为了让果果尽情地享受雪中的快乐,我放弃了上午的练琴。这样看来我又好像没有原则了。但是,果果也并没有逃掉。今天晚上她仍将承担她的练琴任务,一条也不会少。这样做我是想让果果知道,钢琴、学习成绩都不是她生活的全部。她可以享受生活,我永远也不会不剥夺她的这份权利。但她也要肩负她应当承担的责任。不是说弹琴是她的责任,而是答应过的事情她就要去完成,这是她的责任。前几天我在"早教"写了个关于"学习成绩"的文章,有人可能觉得我是个懒妈。现在你应当看得出来,我绝对不懒。对果果我也从未放任。
无论做什么事,我都时刻想着我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我就不会偏离方向。即使稍有偏离,我也能随时调整。回到学琴的问题上,我从一开始就没有让果果只是玩玩;但我也从来没有想让果果去搞专业。所以我就哪一派都不是,又哪一派都是。但看来你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知道音乐,弹的时候能给她带来快乐就行了。"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要把上台演出看得那么重要呢?你们曾经是:"家里面顿时洋溢在一片欢快中"。你想想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YY没有重担。而现在她有了,有一个有期限的目标在等她。现在她的一切弹琴,都是为了那个期限。她有畏难情绪,这很正常。我非常理解你们现在的感受。因为果果也曾承受过这种重担,刚开始我也调整不好。我甚至为了那个期限,第一次在练琴时打了果果的手。但后来我突然醒悟,我怎么成了那个期限的奴隶了?于是我一边继续让果果努力,一边跟负责的老师说,这曲目太难了,您另请高明吧。同说的还有小提琴的妈妈。这下老师开始着急了:"都这会儿了,你们让我到哪里找人去啊?"于是,我帮老师一起改了谱子,降低了难度,我们皆大欢喜。平时,学琴的时候也是一样,只要是果果能够承受的,她一定逃不掉。但超出了她承受的范围,我一定找老师谈话。我也没有因此跟哪个老师搞僵了,相反跟每个老师都成了朋友。
第43节:不要为明天的事忧虑(2)
关于YY的演出,我觉得你比YY看得还重要。这次你没发火,这很好,比以前进步多了:)但你还是给YY一个概念,就是周五能上台的就好孩子。你虽没有这样说,但YY这个接收器,接受的就是这个信息。既然老师已经给了YY压力了,作为妈妈就要缓解这个压力。YY当然没有从此不学琴的打算,她也想着能上台。但她怕的是不能让你们都满意。你给她讲得道理挺好的,熟能生巧嘛。但是,你前面的附加条件不好。就是那几句:"我问:YY你不愿意学琴了吗?YY说:愿意,我又问,你不愿意参加汇演了吗,YY又点头说想。我说你弹得不熟练,老师不会让你上台的,因为那样磕磕绊绊的多不好听"你应该给YY充分的信任和鼓励,相信她一定能够弹好的。并告诉她:"无论你能不能上台,在台上是否弹的磕磕绊绊。在妈妈眼里你永远是最出色的,因为你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这是妈妈最看重的。"(记住一定要能说出你欣赏她的具体理由,否则鬼才相信你的瞎赏识。)
另外,你的讨价还价,我也不欣赏。我从来就不接受任何讨价还价。我会让果果知道,弹几遍不是目的,而且弹几遍完全是由她自己可以控制的。如果她弹得好,一遍就过。如果她应付,100遍都对她无益。
其实,我从你今天的贴子已看出了一些不同。说明你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你也在努力改变自己。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你跟YY的关系,不是一副扑克牌就能改善的。得需要好多好多付的"扑克牌"。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问题是会越来越多。但我也看出你很用心,我相信你只要继续用心,会越来越好的。不要想的太多,青春期要预备,但不要为远期的忧虑所困。圣经上说:"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第44节:给一位内疚得要自杀的父亲的回信
给一位内疚得要自杀的父亲的回信
这位爸爸,首先恭喜你(有点儿像王小丫),你能到这里来,把自己的问题公之于众。这说明你是个好爸爸!要知道男人能做到这一点,太不容易了。我要跟你说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不要把简单的事想复杂了
看到你那么痛心疾首,说明你是多么爱你的女儿,只是你暂时还没有找到爱的方法和方向。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中间很少有人在没有做爸妈的时候就上"爸妈培训班"的,都是不断发现、不断摸索、不断相互学习、不断相互鼓励过来的。其次,我要拍你几砖,第一砖:你不要老是把简单的事情想得那么复杂,你是不是电视看多了?看来中毒不浅啊。你的有些说法,让我想起春节央视3套毛宁和潘长江演的一个小品剧,就是你说的一个孩子为了儿时的被欺负经历自己折腾了一辈子,最后医生想方设法带他回到那个环境,解开了心中的扣子,原来就为一块芋头。你不觉得这是艺术的夸张吗?干吗要对号入座,往自己身上揽?事情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复杂,你的孩子才5岁!赶快扔掉你看的那些什么心理恐惧症的书,这些负面的东西搞得你自己都患上心理恐惧症了。看得出你是个爱思考的人,可你怎么就没好好想想,就你2岁时的一顿打,就真的能把你女儿打趴下吗?回答很简单:99%不可能。你女儿今天的种种表现一定还有其他原因。
这位爸爸,专家、医院你别去,去了会更复杂。你有没有看过电影里,没病的人进了医院(指特殊医院)都能给整出病来。你的这事进了医院,非但帮不了你女儿,闹不好还得把你自己搞疯。其实,你忽略了一个最简单又最重要的东西:父亲的力量。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字典中最有力量的词是什么?答案告诉你:父亲!你看过《狮子王》吗?那是父亲力量最好的诠释。你说辛巴有没有你说的心理问题?比你女儿大多了吧?是什么力量让他重登师王宝座的?是他在天上的父亲!你还没到天上去呢,就在你女儿身边。你要相信自己,你就是最好的医生,当然,就像教授说的:还有孩子的妈妈,你们远比医生要管用的多,你们充满爱的温暖的家,远比冷冰冰的医院重要的多。没事干嘛往医院跑啊?我从小在医院长大的,虽然,我被熏得天不怕地不怕的。难道你真的认为那是个好地方?
简而言之,你女儿的表现决不是一次被打的结果,这个好多妈妈和教授都已经说过了。是长期缺乏正确的爱导致的。
二、不要把复杂的事想得太简单。
这是我拍你的第二块砖。从另一个方面,做父母其实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容易,不是把孩子生下来就完事了的,路才刚刚开始。再说父亲的力量,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很多做父亲的,往往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妈妈,这是致命的错误。你的女儿让我想起果果小的时候,那时由于我们都不懂如何做父母,就按照本能去带孩子。果果出生在中国,果果爸爸在美国,我们简单地认为,爸爸只要在外给孩子提供一切必要的生活条件就够了。果果的生活条件是同龄孩子中最好的。物质生活可谓极大丰富,但也是到了2岁的时候问题就都出来了,果果却是同龄孩子中最怯懦的一个。原因就是爸爸半年才回来一次,果果没有来自父亲的力量。非常明显的就是,果果在亲子班,从来就是不发言的。但爸爸回来的那一个月,亲子班里就成了果果的独角戏。等爸爸走了,果果又闷了起来。后来,果果爸爸放弃在美国的高薪职位回到北京,可真的不是为了报效祖国。说的狭隘一点儿,就是为了女儿。他不愿意再做一个缺席的父亲,尽管他还是很忙,但在每一个需要父亲出现的场合,他都不会落下。
孩子的成长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是需要父母耐心引导等待的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医生、专家可以替代的。世界上哪有那么容易得到的馅饼呢?你的孩子有过的东西,我的孩子都有过。2岁之前,果果也被关过、也被骂过、也被痛打过,但果果现在心理健康的不得了。那是由于,我们的改变。如果一个人老是陷在以前的悔恨中不能自拔,不只解决不了别人的问题,自己早晚也要出问题。我们都不是神仙,谁能没有错呢?知道错了,改了不就是好同志吗?如果你不从自己改起,一点一滴在生活中做起,把你的爱反反复复无条件地交在你女儿手中。你想靠什么医院、催眠?就是把复杂的事又想简单了,你省省吧。
第45节:相信童话--给一位"不合格"的妈妈的回信
这位爸爸,你千万别闹你的自杀情绪了,你的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女儿,这也是一种暗示,暗示多了,闹不好你女儿就真的这么认为了。谁说你女儿不可救药了?!你怎么老看到她的缺点?我看你女儿就挺好的!那么多优点,你怎么不拿个放大镜仔细看看呢?那些所谓缺点就把放大镜反过来,无限缩小吧。就像我老爸说的:孩子哪有你们说的那些问题,那只是一些特征罢了。如何把这些先天的特征引导成后天良好的特点才是你们的最大问题。
这位爸爸,要想孩子正常成长,自己先要成长起来。圣经里有一句话:"父亲吃了酸葡萄,儿子的牙酸倒了。"说明了父亲如果不成熟,他带给孩子永远是酸涩的果子。
衷心希望你以后的酸涩越来越少,你和你的孩子天天都品尝甜甜的果子。
相信童话--给一位"不合格"的妈妈的回信
与其按照错误的方法反复地管教不奏效,还不如先试试放手。如果你怕一放手会失控,你就想想现在你就在"控制中"吗?我怎么觉得你和你老公却都已经被你们的孩子控制了呢?说得确切一点儿,你们是被儿子带给你们的失落感和怒气控制了。这确实很糟糕,我们每个人在管教孩子中可能都会有这种情况,因为我们是人,我们对自己唯一的孩子给予了厚望,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一直现在这种情绪中不能自拔就更糟糕了。你和你的老公一定要尽快挣脱这种情绪的桎梏,否则一切新的方法都只是一种方法而已,不能达到你要的结果。
放手以后,一切可能不是像你想象得那么顺利,但你不要心急、不要太功利、不要老想着会要一付灵丹妙药,一下子就能把你儿子变成乖乖男。养育孩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带领并等待他们的缓慢前行。在你看来,你儿子的情况已经很糟了,就像这位"半拉子"说的,你先放放手让他自由生长一下,你看看还能糟到哪里去?
我记得在李跃儿的书里看过,具体的我忘了,大概就是说,如果按照错误的方法去管教,还不如什么都不管。
亲爱的,不要灰心丧气,还有一点很重要,你的儿子一点儿都不差,无论他做什么,他都应该是你眼中最棒的!你想想,即使他一晚上一个字都不写,即是他考试全得零蛋,如果要拿这个坛子里最棒的一个别人的孩子跟你换,你愿意换吗?相信你的孩子吧,你的任何情绪都会反复传染你的孩子,他的自信、自尊、自立和自卑、自暴自弃首先都你们建造的啊。
再有,你一定要对任何事都有盼望,你的绝望会死死地压着你的儿子,让他想抬头都难。前几天,有个妈妈来我家聊天,说她的儿子已经让她不知道该怎么管了,由于我没有太多养育男孩的经验,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碰巧我妈在,她说我哥小时候也是这样,打也打了(打的可狠呢),骂也骂了(还说到派出所消户口),就是不管用,后来我妈干脆不管了,没想到他自己就好了。我哥比我大8岁,从小就是我的超级榜样,没想到在我眼里那么优秀的哥哥,小的时候还有这么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呢。
之所以说这个例子,就是想让你放松一点儿。昨天我给果果讲的故事是:"小飞侠2002",里面有一句话:"只要有信心、信任和仙尘",我和我的孩子都相信童话,我们都相信:"只要有信心、信任、仙尘",我们都会飞起来、都会找到我们心中的梦幻王国,在那里我们的任何理想都会实现的。
亲爱的,相信童话吧!相信你的儿子吧!"只要有信心、信任和仙尘"你的儿子也会飞起来的!而那仙尘就是你无条件的爱呀!
第46节:张弛有道--给一个妈妈的回信
张弛有道--给一个妈妈的回信
亲爱的MM妈妈:
你好!
我看了你的来信,你复杂的心情我非常能够理解。其实这样的心理每一个妈妈都有,我们既想让孩子和我们都快乐,又不愿意让孩子放任自流。所以就有了这些痛苦,其实我跟你一样,你有的我也都有,可是也不能因为矛盾存在,就真的放弃我们的心愿。所以,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各种问题的不断出现,我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没办法,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的时候真的不能只为自己,虽然我有时是那么地想向以前一样,脑子里只有自己,那多简单多快乐呀。可现在我的脑子里的人太多了,上有老下有小,旁边还有一老公,被人群包围了,这是个现实,只能接受。
扯得远了,回过头来看MM的问题吧,看了你的描述,我觉得MM是个非常有自尊心、有主见的孩子。对这样的孩子就更不能简单化。其实,不用你说,MM自己心里也清楚她的手型不好,否则也不用换一个老师了。为什么你一陪练就会有矛盾出现呢?那是因为,你的心情比较急迫,你想MM马上就能有所改变,所以你不能容忍她错误的再现,总是要指出来。这样慢慢就变成,你一陪练MM就认为你又是在挑她的毛病了,每一次练习都变成了MM的"罪行控诉会"了,这让MM十分懊恼,慢慢她形成了条件反射,连你的好言相劝在她眼里也变成了指责。人都有自尊心,更何况MM,本来挺好的一件事,怎么突然之间她就变得一钱不值了呢?她真的理解不了呀。再说,即使她就是一钱不值(绝对不是),那也不是MM的错呀,这现在在你眼里不值钱的东西(曾经你认为是很值钱的),也是她辛辛苦苦努力得来的呀。MM妈,MM也是一个跟你一样的人,你所有的任何感情、情绪她都有,你进行一下换位思考,如果你是MM,你是不是也很懊恼?为了保护自己,你是不是也得跟那老是指出你毛病的人对着干?
任何事物的形成和改变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MM的即使是错误的弹琴习惯,已经形成快两年了,想两个月就改过来是不可能的(好像也没有两个月)。人的内心空间是有限的,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垃圾桶能装的东西是有限的一样,原来垃圾桶里已经装满了东西,你不一点点把原来的东西倒出来,想装进去新的东西那是不可能的。旧的行为习惯已经形成的下意识的行为,不经过长时间的淡化处理,怎么能彻底消除呢?就像小孩子写错了字,用橡皮涂,也不是一下两下能够涂干净的呀。
第47节:不要无故给孩子扣帽子
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你是有点儿操之过急了,你不能接纳MM的错误,这是这件事的关键问题。所以不管是请不请陪练,你的心态如果不调整,事情就还是解决不了。
我觉得现在亟待解决的不是MM的手型问题,而是你和MM的关系问题。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好的关系,好的教育就无从谈起。为了长远的利益,你必须放弃眼前的成果,其实你爸说的没错,如果你这样逼她,她连琴都不愿意碰了,还谈什么手型呢?MM也不是没有进步,你不是说她70%都是对的吗?其实这就不容易了,果果是从学琴的第一天就被严格要求手型的,即使是她,现在也不能保证100%都正确呀,你的要求确实有点苛刻了。再说,哈农只是为技术服务的,它不是钢琴的全部,不能说把哈农练得100%正确的人,就是一个钢琴家。钢琴里还有太多的东西呢,而这些东西MM可不是都没有,她有很多呢,你要多看她的闪光点,用放大镜看。不要老盯着她不好的地方。XXX妈说的也是对的,有了70%就已经不错了,慢慢的那30%就会逐渐增长上来了。你一定要给MM一个进步的时间和空间,紧逼盯人,会把人盯跑的。
祝快乐!
果果妈妈
不要无故给孩子扣帽子
亲爱的xx妈:
你好!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这本身就已经让我很感动了。
你的那篇贴,我以前看过。但是没说话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昨天,我看过你的来信,特意给我妈妈打了一个电话。我想从医学的角度,查考一下这件事的可能性。据我妈讲,因为饮食等原因,一些孩子会有性早熟的情况,表现为过早发育,如来例假,胸部隆起等。不知你的孩子有没有这种情况?如果没有xx的行为不能算是手淫,只能算是不良习惯。我隐约记得,你说过她的一些极其相似手淫的表现,但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
但我想无论怎样,首先你自己要扔掉"手淫"这顶大帽子,也不要再往你的孩子身上扣。其实我认为你和xx现在的关系正在走上良性循环,已经是非常不错也非常不容易的了。她能由过去的不跟你回家,到现在的跟你说她的隐私,这说明你在进步,作得非常好!xx能够这样,是她已经感觉到你的爱和关注,现在决不能因为一时心急,就毁坏了这么美好的关系。
至于她的行为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因为xx过去长期感到不被"重视",她寻找了一个自我安慰的方式,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这些,比如,有个阶段果果的幼儿园老师突然对果果不好了(以前比较受宠),果果表现为吃手指,这毛病到现在还经常不断反复出现,这种现象实际上跟xx是一类的,只不过xx选择的方式比较特殊。她们都是自信心和自尊心受挫后的下意识反映,后来就变成了一种坏习惯和一种精神依赖。她们都知道这是不好的,但是就像戒毒,不能指望她们一下子根除。而父母过于着急、恐吓、威逼,只能使事物向着相反的方面发展,于事无补,反而弄巧成拙。因为严厉禁止的本身,实际上就是一种强调。从另一个方面,我们的不能接纳,反而会加剧她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原来就是因为他们不被接纳产生的。
其实,xx现在已经越做越少了,而且敢于主动向你表白,你应该感到庆幸。至于老师说的你不能全信,因为他不可能全时间盯住你一个孩子。就像果果的吃手指,我也跟老师说过,但老师说没发现过,这怎么可能?另外凡事都有个过程,一步步逐渐减少是正常的,突然间没有了反而不正常。
还有,你不要紧张,因为xx一上小学,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有那么大的精力了,小学生很累的,中午也不能睡觉,晚上做作业加上练琴,最后累得只想睡觉了。估计慢慢也没时间想起这事了。
这里最关键的还是你的爱和接纳,只要你坚持不断大剂量的给,这些行为会越来越少的。你现在唯一的责任就是告诉xx这是不好的行为,这你早就做了,但是做得有点过了。现在你要挽回影响,在xx心里把这件事的等级降到和啃手指一个级别,不要让xx小小的心灵里就怀着一种罪恶感,这样她会自卑的,越自卑她越要找慰籍,这不成恶性循环了吗?
教授的观点我没看过,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但是不要把任何人的话当圣旨(包括我的),事物没有绝对的,没有人规定上学之前不改掉,天就会塌下来了。你要相信自己,你的爱能战胜一切,挽救一切(还没到挽救那么严重)。
亲爱的,乐观一点儿,别把自己愁老了,我其实挺老了,快奔4张了,我之所以看上去还不像大妈,是因为我凡事都忘积极的方面看,而且经常忘了自己的年龄。小心,你的任何乐观、悲观的情绪都会传承给你的孩子的。振作起来,充满信心地去面对生活中各种可能发生的事。
祝平安快乐!
果果妈妈
下载地址:
http://www.163pan.com/files/00r00010g.html
在线阅读:
http://www.du8.com/books/nov3205.shtml
其他育儿书籍下载:
http://www.du8.com/sort/871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