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个人简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2:20:01

公元1047年,蔡京出生。
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调钱塘尉、舒州推官。使辽还,拜中书舍人。
元丰七年(1084年),知开封府(《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
哲宗元祜元年(1086年),出知成德军(《续资治通鉴长编》三六九)。历知瀛州,扬州、郓州、永兴军、成都府。
绍圣初,入权户部尚书。弟卞拜右丞,以京为翰林学士兼侍读,修国史,进承旨。徽宗即位,夺职提举洞霄宫。明年,起知定州。
崇宁元年(1102年),徙大名府。复为翰林学士承旨,拜尚书左丞,俄为右仆射。二年,进左仆射。五年,罢为中太乙宫使。
大观元年(1107年),复拜左仆射、太尉、太师。三年,致仕。
政和二年(1112年),召复辅政。
宣和二年(1120年),令致仕。六年,再起领三省,复致仕。
靖康元年(1126年),钦宗即位,连贬崇信、庆远军节度副使,衡州安置,又徙韶、儋二州。行至潭州卒,年八十。
蔡京-参与变法

 
 
蔡京(1047~1126),北宋名臣。字元常。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
熙宁二年(1069年),在满朝保守派大臣的反对中,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实行变法;
熙宁三年(1070),兴化军仙游县蔡京进京应试,得中进士。据明代弘治年间编写的《重刊兴化府志·蔡京传》记载,蔡京登第后,“调钱塘尉,舒州推官,累迁起居郎。使辽还,拜中书舍人。时弟卞已为舍人,故事入官以先后为序,卞乞斑京下,兄弟同掌书命,朝廷荣之”。王安石上台后看中了蔡卞,收做了女婿,这蔡卞连着就连升三级成了中书舍人。弟弟升了当然要拉哥哥一把,蔡京出史大辽应对得体,回来成了中书舍人。
短短数年,蔡京由地方政府官员变成朝中大臣,受到宋神宗和王安石的重用。蔡京是王安石变法的坚决拥护者和得力干将。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变法顺利推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等一一面世,解决了北宋面临的种种危机。新法推行后,社会矛盾得到缓和,政府收入有所增加;促进农业生产,全国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在莆田,就有侯官(今闽侯),“长者”李宏应诏,携带巨额家资来莆田建造木兰陂,此陂于宋熙宁八年(1075)动工,历经八年完工。
当时,反对变法者却众多,甚至连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出面,带头反对。她俩视新法为洪水猛兽,把王安石说成是乱臣贼子。她俩哭着向神宗诉说:“王安石是要用新法把天下搞得大乱!”神宗动摇,罢了王安石的官。后来后悔了,又请王安石出来重新当政。
宋神宗死后,子哲宗立,高太后临朝听政,1086年,司马光出任宰相,尽复旧人旧法,对新人新法一概排除,蔡京这个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干将,成了被打击的主要对象。《重刊兴化府志》说,司马光秉政,复差役法,为期五日,迫蔡京等完成。“京独如约,悉改畿县差役,无一违者。诣政事堂,白光,光喜曰:‘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已而,台谏言京挟邪坏法,出知成德军……”
元佑元年(1086),司马光任宰相,下令废罢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蔡京按照限令于五日内在开封府所属各县全部改募役为差役,受到司马光的称赞。蔡京办事雷厉风行,连保守派首领司马光也不得不折服,当面称赞,但在反对派面前,这个兴化之子却无立锥之地,终被逐出京城,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由于高太后临朝听政,对变法者大打出手,使北宋政权又陷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元佑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重新使用变法者,任命章淳为相。不久,蔡京回都城,任户部尚书。《重刊兴化府志》说:“章淳复变役法,置司讲议,久不决”。蔡京见状,主动上前积极配合,帮章解决问题。“京谓淳曰:‘取熙宁成法施行之,尔何以讲为?然之,雇役遂定。差雇两法。十年间,京再莅其事,成于反掌,两人相依以济”。这一记载说明,蔡京对王安石十分敬仰,对他的新法很有研究。1086年,王安石在江宁(今江苏南京)去世;八年后,蔡京还继续宣传和介绍王安石新法,使王安石的遗志有人继承。
蔡京-出任宰相
但哲宗时的这次变法因新旧党争反复不已,难于取得明显成效。宋徽宗即位后,有意修熙丰政事,又起用蔡京,任命他为宰相,继续推行新法。
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蔡京任权户部尚书,力助宰相章慞重行新法。
蔡京书法
宋徽宗赵佶即位,蔡京被弹劾夺职,闲居杭州。宋徽宗派宦官童贯到杭州访求书画奇巧,蔡京勾结童贯,以书画达于禁中,得以重新起用。
崇宁元年(1102),蔡京乘机排挤掉宰相韩忠彦、曾布,而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善于奉迎,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始终保持着政治上的极强势,由于他一手遮天,翻手为云,一味讨欢皇帝,任用亲随,打击忠贤,在朝庭上下形成了以他为首的腐败官僚集团,激起了阶级矛盾,引起了方腊、宋江等农民起义,使北宋皇朝大伤元气。
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蔡京的同乡方轸向皇帝宋徽宗告发蔡京。此事续资治通鉴卷第九十有载:“大观元年十二月庚寅,蔡京以功加太尉。己亥,太庙斋郎方轸上书言:‘蔡京睥睨社稷,内怀不道,专以绍述之说为自媒之计,内而执政、侍从,外而帅匠、监司,无非其门人亲戚。京每有奏请,尽作御笔行出,语人曰此上意也;明日不行,又语人曰京实启之也。善则称己,过则称君,必欲陛下敛天下之怨而后已。自元符末陛下嗣服,忠义之士,投匦者无日无之。京分为邪等,黥配编置,不齿仕籍,则谁肯为陛下言哉!京又使子攸日以花石禽鸟为献,使陛下不知天下治乱。臣以为京必反也,请诛京以安天下!’诏宣示京,京请下轸狱,竟流岭南。”
蔡京与宦官童贯、杨戬、梁师成、李彦,权臣王黼、高俅、朱等,把持朝政,向宋徽宗进“丰、亨、豫、大”之言,竭全国之财,供其挥霍。设应奉局和造作局,大兴花石纲之役;建延福宫、艮岳,耗费巨万;设“西城括田所”,大肆搜括民田。北宋末年冗员及腐败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空有数百万军队却不堪使用,加之招募饥民入伍,军队开支非常庞大,加上辽国等连年入侵,国家逐渐入不敷出。为了解矛盾,为弥补财政亏空,蔡京尽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民怨沸腾,币制混乱不堪。
蔡京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平宰相,中间三度罢相,却都东山再起,最后成为他对手的到是他的儿子蔡攸。蔡攸才高八斗,深得徽宗喜爱,一日徽宗做上联“相公公相子”,小蔡立刻答到,“人主主人翁”。后来蔡攸已不满足给他老爹当下手了,常常在徽宗面前说蔡京另一个儿子蔡绦和他老爹的坏话,迫得徽宗最后罢了蔡绦。蔡京此时已年近八十,眼神不济了,蔡攸就借探病恐吓蔡京辞相。
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童贯、朱、李彦、王黼、梁师成为六贼。而称蔡京为“六贼之首”。靖康元年(1126),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据王明清《挥麈后录》记载:“初,元长之窜也,道中市食饮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骂,无所不至。乃叹曰:‘京失人心,一至于此。’”《大宋宣和遗事》载:蔡京最后“至潭州,作词曰:‘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遥望神州泪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翻成梦话。’遂穷饿而死。”
蔡京八十岁的时候被宋钦宗当作“替罪羊”贬谪到岭南,途中活活饿死于长沙。35年后蔡京与岳飞等同一诏书平反,又隔七年归葬枫亭故里,传说归葬时胸前凸出“卍”字。
蔡京-艺术天赋

蔡京的艺术天赋极高,素有才子之称,在书法、诗词、散文等各个艺术领域均有辉煌表现。他的书法,跻身于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中。

蔡京书法
蔡京书法颇妙。初师蔡襄,徐季海,不久弃之,改学沈传师,又厌弃,改学欧阳询,又改学“二王”,博采诸家众长,自成一体。其书笔法姿媚,字势豪健,痛快沉着,独具风格,为海内所崇尚。存世书迹有《草堂诗题记》、《节夫帖》、《宫使帖》。《节夫帖》,全称《致节夫亲契尺牍》。册页。载宋人法书第三册之第四开。本幅纸本,墨迹。纵32.2厘米,宽42.3厘米。行书。此帖流传有绪,钤有鉴藏印记,有“神奇”、“墨妙”、“安氏仪周书画之章”、“王元美鉴赏”、“薛氏家藏”等。此帖书法近似北宋四家之一的米芾,笔力雄健,气势亦不同凡响。尽管他的书法似米芾,但从他那姿媚的笔法来看,还是从唐人书法入手,直溯“二王”,即从此帖能清楚地看出其精细的笔意与健丽的体态。用笔挥洒自然,而不放纵的高雅格调;结字方面,字字笔划轻重不同,出自天然;起笔落笔呼应,创造出多样统一的字体;分行布白方面,每字每行,无不经过精心安排,做到左顾右盼之中求得前后呼应,达到了气韵生动的境地。
蔡京的书法艺术有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的特点,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因而在当时已享有盛誉,朝野上庶学其书者甚多。元陶家仪《书史会要》曾引当时评论者的话说;“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占今,鲜有俦匹。”甚能反映蔡京当时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就连狂傲如米芾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
据说,有一次蔡京与米芾聊天,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什么人最好?”米芾回答说:“从唐朝晚期的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存世书迹有《草堂诗题记》、《节夫帖》、《宫使帖》、《节夫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