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日月星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56:09
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 2008-6-14 19:48:00 | By: lishuqing ]
1.课前准备
(1)教学内容分析
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读透、理解透,并参阅相关资料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和重新组合,然后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和作用。
(2)学情调查
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等。
(3)设计教学目标
要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
2.课堂实施
(1)导入设计
(2)教学过程设计
要注意体现:从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学,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育人作用;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机会。
3.课后拓展
设计精当的课后作业;
设计学生课后活动建议。
三、不同课型的基本要求
总的要求是“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低起点就是教师的教在知识、技能、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不能搞一步到位,要考虑到五•四制初一、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让地理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地理,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小步子就是每节课要分成几段(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确定),每段内容相对完整。多活动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时间的主人,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主体实施者。快反馈就是每段完成时教师要采取不同形式的检测,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达到控制教学的目的。
(一)新授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1.目标要求
同课程标准。
2.实施程序和要求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精心设计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采取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联系热点引入等,来促进情绪场的建立。
(2)精讲点拨,启发引导。一是侧重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兴趣,培养能力,鼓励探究。二是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参与中得到发展。三是充分利用实验、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其它直观教具,建立起新概念、新知识。四是不断的设计出具有启示性情境,引导、点拨,设疑激趣,归纳出新知识,明确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五是注重读图、识图、辩图,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及时练习,反馈矫正。对一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要通过课堂练习,达到巩固、消化、释疑的目的。一是针对知识点设计多角度、多层次、题型多样化的练习题。二是组织学生练习,通过练习发现、把握学生的动态,了解信息,及时反馈矫正。
(4)总结归纳,巩固提高。课结束前,师生要共同编制本节课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画面,编拟巩固性题目,通过作业促知识深化提高。
3.注意的问题
(1)充分备课。在自备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备课,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或目标要求,分析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交待知识的纵横联系,把重点、难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2)教学过程中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积极地构建情绪场,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学生积极性,实现精讲、少讲,完善认知结构。
(3)注意板书,层次清晰,提纲挈领;板书分区,主付互补;字迹工整,不潦草。
(二)复习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1.目标要求
同课程标准的要求
2.实施程序和要求
(1)编织网络。据课程标准,建立以章(单元)的知识体系,师生共同编织知识单元网络,建立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完善的知识体系,将课本学“薄”。建立知识体系,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
(2)精讲重点。抓住知识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结合实际,剖析概念、原理规律,讲清其内涵和外延,用对比的方法对相似概念加以区别。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知识的系统性,把知识的运用作为教学的重点,加强横向联系。
(3)发现联系。一是引导学生弄清本节或本单元的知识要素,分析、理顺其间的联系,寻找线索,归纳成串成网。二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典型题例,要灵活多样,有综合性和代表性,力求用最少的题例辐射更多的知识要素。
(4)对应训练。根据本课目标、重要的知识点和主要题型,设计题组,让学生练习,当即反馈矫正。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解题方法的理解。
(5)高层巩固。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各层次的学生布置少而精的作业,实现对重点知识和解题方法的再训练再理解。
3.注意的问题
(1)充分备课,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体备课,制定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知识升华、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2)教学过程中,加强横向联系,注意知识的运用教学,体现以练为主,讲练结合,注意逆向思维的训练,加强能力的培养。
(3)知识层次设计要有一定的台阶,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使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满足,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三)讲评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1.目标要求
分析教与学的得失,及时纠错,查漏补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题的技巧。
2.实施程序和要求
(1)分析试题试卷,理清讲评思路。
试题分析:分析试题中知识、能力层次。一是对试题整体分析,分析出各知识块的比重及能力要求;二是对具体的题目分析,分析出考查的知识点及知识点细目,解题的入手点,思路如何,变型题有哪些,变在哪里。
试卷分析:对学生正误统计分析,注意调查分析出错的原因,是属于知识问题、思维问题、心理问题三种之中的哪一种,将收集的素材归纳整理、筛选提炼,为讲评做好材料准备。
(2)重点突出,评讲到位。评:评卷中题型结构特点,评知识点分布及答卷优劣。讲:从试题中选取典型事例,一是对例题本身讲评,教师引导学生从审题入手,弄清命题者的意图、题目考查的主要内容及解题的“题眼”——关键词句、符号等。分析其涉及的知识,挖掘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寻找已知与未知的特定关系,把握解题的技巧、关键;二是对例题的拓展讲评。教师要根据知识的连接点,交叉点对例题中的知识点进行拓展,进行知识的并联。三是注意知识的归纳总结,抽取规律。
(3)变式训练,辅助消化。辅助消化讲评内容是通过即时消化和滞后消化来实现的。所谓“即时消化”就是教师事先根据讲评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答题的易错点拟出一定量的有关这三“点”的测试题,在讲评课上留一定时间让学会练习;所谓“滞后消化”就是教师将学生失分率高的知识点重新变换角度设计题目、有计划地安排到下一次试卷中,增加复现率,达到反复强化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的目的。
(4)归纳总结,提升能力。一是系统地总结该份试题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方法规律,进一步明确学习方向;二是总结出本节课重点,解决哪些知识点和方法,概括升华哪些规律性的知识。
(5)留有空间,帮助消化。讲评后,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个别消化讲评内容,要求学生认真阅卷,结合讲评内容,清楚记录自己的失分知识点。并在消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出新的疑问,在老师的个别辅导下解决这个疑问。
(四)综合探究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1.目标要求
以“综合”为切入点和立足点,凸现本章内容的有机联系、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通过“综合探究”,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整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施程序和要求
(1)引言。通过列举本章已学过的知识,揭示一个主题,从而导出探究主题。
(2)阅读感悟。通过各种地图、图表、景观图片等展示,提供与探究主题有关的事实资料,让学生获取尝试探究所需知识,为进行探究打下基础。如果教材提供的感悟材料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师要适当修改和补充。
(3)尝试探究。对设计的每个探究问题,交给学生进行探究。问题答案可以从“阅读感悟”材料中挖掘,教师只要帮助学生把“阅读感悟”部分知识弄明白,“尝试探究”部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探究结果出来后,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归纳总结,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探究方法给予点评,指导学生总结探究活动的收获。
(4)拓展延伸。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学生的调查报告或解决方案,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