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城市谁做主?谁在左右公共政策决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0:10:13
越来越多的城市被卷入公共政策的大辩论中。如何寻求一种更理性更包容的公共决策方式,成为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共同面临的问题。12月5日,网页上的数字跳动到443,最终定格。这是首都之窗网站和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网站就《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市民征集意见的最后一天。最终收集了443个网民的意见。(chinesenewsnet.com)
同一个办法,两年前也在该网站征求过一次民众意见,当时只有246位市民发表了意见,多数人对该文件提出质疑和反对,该规章由此搁浅。这在北京市行政规定制定史上还是首次。两年之后,经过调研后的新一轮的意见稿出台,遭遇的是更广泛的讨论和更多的质疑。不仅在该网站上,在天涯社区和各个小区的业主论坛上,都成为热议话题。(chinesenewsnet.com)
此类的城市公共政策辩论,在近年的北京此起彼伏:烟花爆竹禁而复限,养犬集中整治,城管的权力,以及近日的公交改革方案征集意见,均能吸引整个城市的眼球。而在全国的更多城市,也时常卷入一场全民辩论之中。重庆城区是否该收过桥费,广州的电动自行车存废,上海处罚行人横穿马路,以及小至山西省方山县取缔全县网吧,均引起一地或举国的争论。(chinesenewsnet.com)
一方面公民参与热情日益高涨,另一方面政府公共决策方式虽日渐改进但仍难逃质疑。如何寻求一种更理性更包容的公共决策方式,成为城市管理者和公民共同面临的问题。(chinesenewsnet.com)
“赞赏政府公开征求意见的做法”,但是也“希望最终结果能真正体现百姓的意愿。”这是第443位网民──也是最后一位网民的发言,署名是“热爱北京的公民”。(chinesenewsnet.com)
而他接下来的发言,尽管语气平实,却论点尖锐,对安全责任、转租、押金支付方式等6个方面问题提出了质疑,比如认为政府对于“属于租赁双方谈判解决的问题进行行政规定,既不必要,也难达到对各方公平。”(chinesenewsnet.com)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主任刘峰发现,在各个城市出现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领域:房屋租赁、电动车、摩托车上路、强制性婚检。“以前政府官员认为这些都是小事情,根本不是什么大的决策,而目前恰恰是这些方面最容易引起争议。”刘峰说。(chinesenewsnet.com)
大量争议出现,一方面与社会和经济变迁有关,全社会以及城市中,各种利益群体日趋分化,其间的利益分殊自然引发博弈。北京房屋租赁办法征求意见中,对于是否可以容许“二房东”,是否容许“群租”,是否要取消“押一付三”,不同群体就形成针锋相对的意见。低收入群体从经济方面考虑认为不能对二房东和群租进行限定,而其他人群从安全考虑,则持相反意见。(chinesenewsnet.com)
但更引起争议的,在于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不完善不规范。近年来,一方面政府推进了决策制度改革,但同时这种改革唤醒了并培养了公民的参与意识,又对决策程序提出了更多的质疑和更高的要求。(chinesenewsnet.com)
3年前,山东电视台开办了一个名为《齐鲁开讲》的栏目,宣传语就是:您的意见将影响政府决策。山东交通部门曾经动议要在济南城市主干道上禁止摩托车通行,但在该栏目的辩论中,反对方得到了16万观众电话的支持票,直接导致了交通管理部门次日听证会流产。(chinesenewsnet.com)
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每个城市的主政官员都乐于接受的。2003年10月20日,中国第一家由政府建立的论坛“邯郸论坛”诞生,市民第一次得以在官方提供的公共平台表达意见,当地政府也把论坛视为汲取民智、推进民主决策的有效渠道。(chinesenewsnet.com)
一年以后,论坛发帖数量达到几十万条,高峰时同时有1600人登录。邯郸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被调动,2004年下半年,《十年七任市长,城市有何希望》一文发表,一时间成为轰动全国的话题。随后,当地一家煤矿发生了透水瞒报死亡人数事件,网民矛头直指政府主管安全的官员。当民间情绪涌向“邯郸论坛”时,论坛主办方以维修的名义关闭,一关就是半年。(chinesenewsnet.com)
原被政府垄断的决策权,受到了民众参与欲望的挑战,不免引起一些官员对于掌控权失落的恐慌。但参与之门一旦打开,却并不容易那么重新关闭。如何在各个利益群体之间达成妥协,在官民互动中加速公共政策产生方式的转变?无论政府还是市民,目前已经意识到的是,首先需要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chinesenewsnet.com)
但当下,政府虽然可能在决策过程中邀请专家论证和民众参与,但事实上,通常是政府动议在先,而并不是民意在先,政府仍然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专家论证或民众参与更易沦为“民主”的装饰品。政府顶多把这些形式视为“征求意见”的渠道,而决不愿放弃最终的决策权。(chinesenewsnet.com)
目前,很多公共决策制定都举行了听证会,但其公信力却备受质疑。同一项政策甚至会出现听证会结果与民意调查结果相悖的情况,很难改变政府设计好的逻辑和结果。参与听证人员如何选取?普通市民尤其是反对者如何获得平等的信息和发言机会?制度设计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改变官员对权力的惯性。(chinesenewsnet.com)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把目前的民意表达定义为一种“有组织的民意”,一个规定的出台往往是有组织地行政性征求意见,把反映比较多的问题集中,而这种做法往往会牺牲更多的真知灼见,也未必接近多数人的意见。
如此出台的政策,于官员虽似便利,但不能得到民众的认可和遵从,实施中障碍重重甚而形同虚设;在另一些情况下,政策一出台即遇舆论(主要是网络)的反对,而决策者并不仔细研究舆论的代表性和合理性,一遇异议即收回。最终陷入尴尬的仍然是政府,牺牲的是政府信用,付出成本的是整个社会。(chinesenewsnet.com)
在烟花爆竹燃放禁限之争上,有些城市“禁放”规定就是在人代会高票通过的,但之后市民反对之声铺天盖地;几年之后,“限放”规定又在人代会上高票通过。到底哪一种声音代表多数人的意见,经历这样的组织程序之后反而模糊难辨了。(chinesenewsnet.com)
“其中的问题在于,这种民意表达是有行政性导向的,不是竞争性,缺乏一个辩论的过程。”毛寿龙说。事实上,辩论不仅仅是一方压倒另一方的过程,同时也是各种利益不断博弈、调适、妥协的机制和过程,公众积极和广泛的参与,使这一过程更加宽容和理智,其结果也更为包容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