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汇率、广场协议、泡沫经济、“黄金十年”、中国式增长的真相…………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9:28:18
关于汇率、广场协议、泡沫经济、“黄金十年”、中国式增长的真相…
作者:NKlofy 提交日期:2010-3-21

序言:我是否支持RMB升值,这个话题太难回答了,官方式说法是,在合适的时候会合理调整…………
中国曾有“黄金十年”,被中国人引以自豪。他的最主要特点是高增长低通胀。
其实,低通胀的真相是:需求不足,供应过剩,好在过剩的供应被世界市场吸收。但是需求不足带来的贸易不平衡,使中国保持贸易顺差并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同时外汇被强制结算,加上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中国国内流动性过剩,而国民收入水平低下,需求不足,使生活消费品价格能够暂时保持稳定,资金大量流入楼市股市等资产市场,推高资产价格。同时,资产收益率在下降,价格上升而收益率下降,泡沫就是这么产生的。CPI不统计房价的,所以数据显示中国保持了10年的低通胀。资金虽然可以暂时集中到资产市场,但是迟早会向生活消费品市场扩散,08年突然冒出来并维持了几个月的猛烈通胀就是这么出现的。所谓结构型通胀,输入型通胀,不过是自我安慰的说法。01年到06年,金价200涨到600翻了3倍,伦铜1000涨到5000翻了5倍,原油从10涨到80翻了8倍,为何没有输入型通胀,怎么08年就冒出个输入型通胀。真实的情况是,借着猪瘟爆发,暴雪灾害的时机,流动性过剩已经开始全面扩散了。与此同时是资产收益率下降,工厂倒闭,实体经济的资金进一步涌入楼市股市避难,一个典型例子是浙江老板们都不做皮鞋改行炒楼了。表面上次贷危机发生后,中国受其影响出口市场萎缩,而实际上股市楼市的泡沫在之前央行因剧烈通胀而收紧流动性时就开始破裂了,08年的那个关于房地产的著名赌局大家应该还记得吧。不过之后政府托市才挽回局面并继续吹大泡沫。
次贷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收缩,需求减少,中国供需失调的矛盾进一步放大,为了保证GDP增长,中国政府开始4万亿计划,大量资金投向基本建设,但是由于消费需求不能真正改善,资金只好继续涌向股市楼市,继续推高资产价格,而现实是资产收益率已经相当恶化了。中国仍然沉浸在GDP增长全球第一的喜悦当中。有人戏称是带血的GDP,不光是带血的GDP,更是大水打来的GDP,因为主要靠政府支出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维持的。有人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万能的,挖坑也可以带动GDP,因为姓凯的西方经济学写着。这是一个误解。不错,表面看挖坑的确使GDP增长,但是可以仔细想一下,挖坑的GDP到底有何价值,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挖了一个并不需要的坑?难怪资本家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把产品全部拖到河里倒掉,跟挖坑是一个道理嘛,不同的是一个是入了土一个是入了水。挖坑带来的就业率其实跟把工人放在家每天发钱的就业率没什么不同,可能挖坑的工人吃饭的多几勺,消化快消费更旺。如果基础建设不能产生实际的价值,与挖坑何异。在重复建设和无效建设的时候,只有流动性注入而没有真实需求的增加,资产价格继续上升,收益继续恶化,泡沫越吹越大。当流动性像08年一样开始扩散,央行就不得不收紧了,泡沫就会瞬间消散。
日本当初的泡沫就是这么破裂的。1985年9月22日,美、日、英、德、法5国财长会议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决定5国联合行动,有秩序地使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以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这项联合声明被称作“广场协议”。广场协议后,世界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就年平均汇率来看,1988年与1985年相比,主要货币的升值幅度分别为:德国马克70.5%,法国法郎50.8%,意大利里拉46.7%,英国英镑37.2%,加拿大元近11%。日元升值幅度最大,达86.1%。为了防止美元贬值过度,1987年2月22日,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召开了7国财长会议,决定将汇率稳定在当时的水平。但是,日元升值一直持续到了1988年末,进入1989年才开始有所回落。
按照日本政府的思维定式,日元升值必然带来经济萧条。为了应对“日元升值萧条”,日本政府提出了向内需主导的经济增长转变的政策。在财政方面,从1986年度到1988年度的政府预算,都将克服“日元升值萧条”作为重要政策课题。在金融政策方面,日本连续5次下调利率,公定利率水平由1985年的5%降至1987年3月以后的2.5%。此外,日本还通过增加政策性贷款,扩大公共投资规模。然而,原有产业结构下的日本经济增长已趋饱和,迅速增大的货币供应无法被产业吸收,大量资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于是,地价爆涨,股价扶摇直上。日本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泡沫经济。到1989年末,日经225种股票的平均价格高达38915.87日元,相当于1984年的3.68倍(有没感觉眼熟?)。大量的金融资源通过再贷款渠道流入效率不高的政府投资项目,结果导致日本资产市场投资收益率整体下降。由于日元升值,庞大的出口部门利润率下降进一步拉低了日本资产市场的收益率水平。在流动性供给过剩的情况下,对经济增长的盲目乐观情绪助推日本资产市场价格在1985~1989年间大幅上涨,从而使资产市场积累了比较严重的价格泡沫。1989年,面对严重的资产泡沫问题,日本央行采用突然收紧流动性的策略“主动”刺破泡沫,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在短时间内彻底破裂,人为制造经济的“硬着陆”。
从表面的因果关系和时间顺序来看,“广场协议”与日本的泡沫经济似乎确有某种联系。“广场协议”促成了日本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成为改变日本经济增长基调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恰恰也是日本泡沫经济的起始点。但从另一方面看,“广场协议”后,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均对美元升值,但是那些国家并没有发生像日本那样严重的泡沫经济。这说明,“广场协议”与泡沫经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也没有证据表明热钱有大规模先涌入再退出日本。热钱导致泡沫破裂说根本是无稽之谈。1985、1988和1992年,贸易顺差分别达461.0亿、775.6亿和1066.3亿美元;同期,经常收支盈余分别为491.7亿、796.3亿和1175.5亿美元。日本的外汇储备由1984年的263.1亿美元增加到1990年的770.5亿、2000年的3616.4亿美元。到2003年8月末,外汇储备达5551亿美元。日本在海外的纯资产,1986年达1804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日本除1990年外一直保持了世界最大纯债权国的地位。2002年末海外纯资产余额达1753080亿日元,按当年12月的平均汇率折算,约为14338亿美元,与“广场协议”前的1984年相比,增大了18倍以上。
综上,日本泡沫破裂和失落二十年是有其内在原因的,不能简单归为四个字:“广场协议”。RMB坚持不升值,也不能保证不会步日本的后尘。
但是,我并不是鼓吹RMB升值。当然了,RMB升值也有很多好处。最主要的就是,RMB不升值就永远成不了国际货币!不值钱或者贬值的东西有谁愿意大量持有呢?但RMB如果马上升值,处境将比当年的日本悲惨得多。日元升值可以降低日本的进口价格,使资源短缺的日本用较少的支出换取所需要的资源,制造成本降低,出口价格可以同步降低来维持市场份额,并且高科技含量可以保证日本制造业维持不倒,尽管资产泡沫破裂,日本仍然是世界经济第二强国。而中国出口更多是依靠国内廉价的原材料与人力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浙江的皮鞋。如果RMB升值,将直接冲击中国的制造业,到时将是一片萧条,社会动荡,也许,更可怕的,国家分裂……
RMB不升值,是否中国的大国梦就能继续做下去呢?也难。不改变增长方式,08年的噩梦迟早将会重演。或者央行能够坚持不加息,继续保持流动性?恶性通胀在等着大家,后果甚至比泡沫破裂更严重。当前已经是十字路口,生死存亡就快要见分晓了。我们在祈祷上苍,btw,期待高层的智慧……
作者:NKlofy 回复日期:2010-03-21 04:15:45
其实我的意思就是:
1,日本泡沫破裂与广场协议没多大关系,是另有原因
2,中国RMB升值后果会很严重,但与日本不是一回事
3,中国RMB就算坚持不升值,同样可能面临日本相同的问题
4,中国必须马上采取措施,至于措施是啥,严格按照中央的文件执行其实就ok,但是问题是文件始终是文件,下面的执行力为0,除了搞建设。多年来反复验证这一定律。
顺带说一句,看见左左右右的在那讨论民主就想笑,把人民民主专政真正执行起来了,还需要你们在那扯淡这个好那个好吗。关键还是一个执行力啊!
当然了,再好的文件,可操作性也有自身的问题,下面的执行力差也需要上面检讨
作者:odins 提交日期:2010-3-20 23:33:00
2009年中国工业数据汇总,比较恐怖
不愧是世界工厂,不过今年2010年1-2月份的情况更加令人恐怖:
粗钢产量同比增长25.4%;水泥产量同比增长26.5%;电解铝产量同比增长45.6%;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2.4%;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68倍,新接订单达同比增长7.67倍;手机产量同比增长29.7%;彩电产量同比增长68.6%;微机产量同比增长41.3%;纱产量同比增长26.6%;布产量同比增长51.2%!
2009年数据简单的分为了4类,欢迎补充。
一、基础工业数据:
1、 粗钢产量:5.68亿吨,占世界份额的46.6%,超过第2-第20名的总和;
2、 钢材产量:6.96亿吨;超过世界50%。
3、 水泥产量:16.3亿吨,超过世界份额的50%;
4、 电解铝产量:1285万吨,达到世界份额的60%;
5、 精炼铜产量;413万吨,达到世界份额的25%;进口430万吨,消费铜超过800万吨,达到世界精铜产量的50%;
6、 煤炭产量:30.50亿吨,占世界份额的45%;
7、 原油产量:1.89亿吨;进口2.04亿吨,消费量占世界份额 的11%;
8、 乙烯产量:1066万吨,世界第二(第一的是美国,与老美还有差距),当量消费2200万吨,自给率约为50%;
9、 化肥产量:6600万吨,占世界份额的35%;
10、 塑料产量:4479.3万吨;
二、基础设施数据:
1、新增装机容量89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8.6亿千瓦(美国为10亿千瓦);
2、新建高速公路4719公里,总里程达到6.5万公里(美国9万公里),09年新开工1.6万公里;
3、新增公路通车里程9.8万公里(含高速),农村公路新改建里程38.1万公里;
4、铁路投产新线5557公里,其中客运专线2319公里;投产复线4129公里;营业总里程达8.6万公里(仅次于美国);09年新开工1.2万公里;
三、工业产品数据:
1、 汽车产量1379万辆,占世界份额的25%,世界第一;
2、 造船完工量4243万载重吨,占世界份额的34.8%;新接订单2600万载重吨,占世界份额的61.6%;手持订单18817万载重吨,占世界份额的38.5%;
3、 微机产量1.82亿台,占世界份额的60%;
4、 彩电产量9899万台,占世界份额的48%;
5、 冰箱产量5930万台,占世界份额的60%;
6、 空调产量8078万台,占世界份额的70%;
7、 洗衣机产量4935万台,占世界份额的40%;
8、 微波炉产量6038万台,占世界份额的70%;
9、 手机产量6.19亿部,占世界份额的50%;
四、轻工产品:
1、纱产量2393.5万吨,占世界份额的46%;
2、布产量740亿米;
3、化纤产量2730万吨,占世界份额的57%;
其他:
黄金产量:313.98吨,世界第一;
玻璃产量:5.8亿重量箱,占世界份额的50%; 作者:高盛合伙人 提交日期:2010-3-20
印报:中国的繁荣是虚假的,全是泡沫而已
印度《印度斯坦时报》3月19日文章,原题:中国百万亿美元的难题
在看到中国大量延伸向地平线的桥梁、高速公路以及从机场通向新兴城市间的整洁城镇后,来自印度的游客都会不解,为什么印度不能这样做。
但有批评人士指出,印度虽然建造的少,但不像中国正在通过借贷进行建设,并且已经出现建设过剩。中国建造的一些摩天大楼以及工业园区都处于闲置状态。很多新建的“城市”也是鬼城,只有楼宇没有人烟。
本周,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的政治经济学家,中国专家史宗翰分享了中国地方债务负担的调查结果。
史宗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地方政府将出售大量土地为银行融资建楼的热潮买单。北京在未来几年中将不得不出售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为了偿还(银行)债务,政府不得不出售成千上万公顷的土地,这也将迫使上百万城市居民背井离乡。
去年,世界在衰退中慢慢苏醒,而中国的经济增长达到8.7%。这一增长的动力来自中国政府创纪录的4万亿元刺激计划。这一规模相当于印度刺激规模的20倍,中央预算资金的四分之一。因此从2008年开始,中国地方政府进行了一次项目规划上的集体狂欢。
史宗翰估计,地方政府成立了8000家地方性投资公司并提供土地进行贷款抵押,到2009年,借款金额达到1140万亿人民币(1.7万亿美元),其中四分之一为坏账。中国以超过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可与中国的地方债务相比就显得不具优势。他说:“银行系统首当其冲,迫使中国利用预算和外汇储备大规模救市。”
2009年,中国银行的贷款记录为9.5万亿人民币,这引发了人们对房地产泡沫的关注。中国今年的房贷目标为7.5万亿人民币,银行也收到警告,必须谨慎贷款。虽然中国经济预计将持续保持强劲增长,但仍然存在风险。
本周,世界银行表示,中国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9.5%。但同时世界银行也警告说,地方财政紧张仍然是很大的危险。
完美风暴正在形成
臧山
世界上风暴每天都有,但能够掀起惊涛骇浪的巨型风暴却不多。美国电影《完美风暴》曾经描述这样的故事,形成一个超级巨型风暴的各种因素,完美而凑巧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完美风暴”。和自然的风暴类似的,是人类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过十年八年,世界上都会出现经济危机,但超级的巨型经济危机,却同样需要各种各样的因素完美和巧妙地配合才能形成。而眼下的中国,这些因素似乎正在这样的“凑巧”进行着。
第一个因素,是全球经济危机深化。中国商业部官员最近表示,中国是受最近贸易保护主义损害最大的国家,此话非虚,但他没有说的一个前提,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方兴未艾的世界经贸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是受益最大的国家。无论是外资企业投入、商品大量出口,各国关贸法律整合、以及各种经贸共同体的形成,都对中国加工出口构成了全面的帮助。全球经济危机之下,贸易保护主义兴起无可避免,而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对中国商品的非关税壁垒也将越来越多。
外贸出口受挫,损害的是中国近二十年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一个发动机。另外一个发动机是房地产市场。中国房地产市场构成的GDP在去年达到了40%左右,政府财政(中央加地方)更是深度依赖房地产市场。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保护”房地产市场的动机强烈,不但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撑支持,甚至动用政府资产阻止房价的下跌。
实际上,在二零零七年底,温家宝的国务院已经意识到中国经济开始有过热的问题,因此提出了“宏观调控”的整顿措施,奈何地方政府并不配合,北京强力推行降温政策半年左右,碰上四川地震,随后是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更推出四万亿的所谓“救市”方案,使得热度本来很高的经济火上加油。所谓的救市资金,并没有变成百姓收入进而化成消费,而是大部分通过银行贷款和国有企业变成了投机资金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形成了二零零九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大热的局面。
目前,中国房价泡沫巨大已成大家的共识,大部分大中城市的商品房半数无法出售,空置率最高达到70%。所有人都在等待破灭的到来,中国政府也好,银行也好,房地产商也好,谁也拿不出钱来再支撑这个市场。
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中国政治上的不稳定性日趋明显。中国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目标不同利益不一致,导致法律条例实施无效,只能依靠非法人治来理国,这是专制体制崩溃的前兆。贫富悬殊、城乡差别、地区差距急剧扩大,成为中国社会不稳定和官民矛盾激化的原因。而政制失效官吏腐败,已大大损害了中共的基层政权的有效性。
所有的矛盾和问题都在积累和激化,一旦某一个事件突爆,便足以引发一场惊天骇浪的巨型风暴。和经济增长的概念一样,影响宏观变化的是“变数”而不是“存量”。正如美国经济容量再大也难逃“经济危机”的道理。
一旦完美风暴真正形成,没有任何人能有回天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