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璐:虎年虎殇(南方都市报 2010-3-2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1:31:36
虎年虎殇
类别:深度调查 作者:华璐 原创 浏览量:489
发布时间:2010-03-23编辑此文
版次:AA20 版名:深度 稿源:南方都市报

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门前的一个东北虎塑像(3月11日摄)。新华社发

两名员工在东北虎放养区大门前(2010年3月13日摄)。新华社发

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内的一只幼虎(资料图片)。 新华社发
●沈阳11只东北虎相继死去,尸检报告及专家均表示死虎营养极度不良
●结局看似皆大欢喜:动物不再挨饿,连年亏损的私营动物园退回给政府接管,但动物园与沈阳市政府的博弈却始于1998年
2006年的突袭封园,完全是在利用公共舆论给政府施加压力,虽然政府此后每年冬季拨款200万元补贴动物的饲养费用,但“哭穷”依然是动物园每年冬天里的保留节目。
———时任沈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棋盘山管委会主任刘风海
51岁的杨静伟被咬得浑身是血,躺在地上。不远处,两只东北虎为了争食这奄奄一息的动物园电动门操作员,自顾自地撕咬起来。嘶吼低沉地自老虎的嗓子深处发出,那是一种对饥饿的终极抵抗。类似的场景,曾现于两年前的冬天,3只成年东北虎突然发难,咬死同群中的另一只成年东北虎,分而食之。
对生活在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又称冰川动物乐园)里的老虎来说,缺食寒冷的冬季无疑是一场残酷的生存竞争。2009年11月13日,两只袭击杨静伟的东北虎被击毙,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被勒令停业整改。随后3个月,包括11只东北虎在内的珍稀动物相继死去。尸检报告以及参与尸检的专家均表示,死虎营养极度不良,身体消瘦,皮下脂肪消耗殆尽。
虎年老虎被饿死,事件方才引起公众热议,但动物园与沈阳这座城市的博弈,却始于12年前的1998年,那年同样是虎年。从国有转为私营,从市中心迁往城郊,从人流如织到门可罗雀,动物园沉疴已重。
故事的结局看似皆大欢喜。动物不再挨饿,连年亏损的私营动物园退回给政府接管,员工们的欠薪有了着落。当动物园这块当初的“肥肉”不再可口,经营者开始想方设法把它变成从政府“榨油”的手段;当“油水”不再,退还政府正是动物园经营者的最佳出路。在此过程中,多年来被补贴给动物园的过千万政府财政支出,以及因体制之争而饿死的动物们,却在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抢到的“肥肉”
大连企业家杨振华在时任沈阳市市长慕绥新的“帮助”下杀入,最终获得新动物园经营权
在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里,员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原沈阳市动物园调来的老员工;另一类是2000年野生动物园开业以后招来的新人。
老张是老动物园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在原来的沈阳市动物园工作。“一个全国十佳的动物园,最后变成了饿死老虎的动物地狱。我们沈阳这脸丢大了。”
原沈阳市动物园地处沈城东部南运河之滨,建于1979年,1995年曾被国家评为“全国十佳动物园”之一。老张还记得,由动物园人工培育起来的丹顶鹤、东北虎最受市民的喜欢,上世纪90年代一个“五一”黄金周,就能吸引近25万游人观赏,收入可达70万元(门票2-5元)。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野生动物园被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全国广泛开建。根据辽建发[1999]72号文件显示,1999年6月4日,辽宁省建设厅向建设部提交《关于沈阳市动物园搬迁扩建项目的请示》,“为了更好地开展野生动物的保护,便于游人观瞻,沈阳市政府决定将动物园搬迁扩建为森林野生动物园”。
“搬迁不搬迁不是动物园哪个人说了算的,这是政府决定的事情。”一位知情人士谨慎地透露。除了为城市土地开发让路,据1998年沈阳东北野生动物园项目可行性报告显示,“未来新的所有制形式使原国有动物园的资产和资本增值”。
动物园开发计划应标者众。1998年上半年,棋盘山风景区已经与秦皇岛市野生动物园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而大连企业家杨振华看准了私营动物园这块“肥肉”,在时任沈阳市市长慕绥新的“帮助”下杀入,最终获得了新动物园的经营权,并出任沈阳野生动物园的法人代表。
根据大连本地媒体报道,杨振华于上世纪90年代在大连市天津街从事服装经营,随后进军餐饮服务业、房地产业。后经资本运作,于1992年9月19日成立致诚公司,彼时资产逾亿。1995年,杨振华曾被列入美国《福布斯》全球富豪龙虎榜,居入榜中国富豪前20名。
此外,杨振华的名字曾经出现在慕绥新案中长串的证人名单中,而且恰恰与沈阳野生动物园的成立关系密切。
据慕绥新案判决书显示,1998年至2000年间,慕绥新先后接受杨振华68万元人民币(包括现金、家具家电、装修费)、两万美金贿赂。1996年4月至1999年10月,慕绥新应杨振华请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批准野生动物园项目立项并帮助解决该项目动迁和贷款问题、协调有关部门低价租让土地开发建设盛京高尔夫。
据《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有限公司合同书》,大连致诚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市园林旅游公司(现更名为沈阳园林国际旅行社)和沈阳固德企业投资有限公司早在1998年7月20日就已经订立合同。园林旅游公司以沈阳市动物园现有动物、饲养设备入股,折价1000万元,占15%。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首年付给园林旅游公司260万元,从第二年起每年递增1%。园林旅游公司不承担野生动物园的经营风险。
而园林旅游公司作为沈阳市大东区下属国有企业,或许是政府不能对后来连年亏损的野生动物园撒手不管的原因之一。
老张认为,对野生动物园的经营,一开始的评估过于乐观,造成了后来连年亏损的局面。“当时专家组到各地进行市场调查,参考的是南方的动物园,论证的结果是动物园建成后年收入在5000万元左右。”
老张说,2000年野生动物园开业后发现落差巨大,“南方的动物园是全年经营的,北方的动物园冬季基本没有什么游人。”
漫长的淡季
“说我们故意饿老虎向政府要钱,我们还没那个胆子。但每年老板只在五一、十一现身,来了就直奔财会室,把黄金周大部分收入提走。”
野生动物园于2000年12月9日正式营业。头3年每年收入达2000多万 元 ,收入可观。据2001年《时代商报》报道,当年冬天,园方每餐给东北虎相应增加鸡蛋、维生素E以及鸡肉、牛肉等含热量较高的食品,冬天的食物比夏天时增了一倍,达到每天每只虎7-8公斤。
2003年的非典,动物园经营开始步入冰点期。2004年,一饲养员被雌虎所咬死亡,当时就有传闻说老虎是因饥饿袭击人。
2006年,同在棋盘山景区的世博园景区开业后,动物园年收入降到1400万元左右。同年11月,动物园毫无预兆地通过媒体宣布,因经营困难将无限期封园。社会各界纷纷捐助,政府拨款150万元,棋盘山管委会设置专门的公交车直达动物园,动物园10天后重新营业。但是4个月后,即2007年初,野生动物园宣布,当初的150万元政府补贴金已花费殆尽,动物们仍是食不果腹。
当时园方曾公布补贴款花费清单:电费26 .6万余元,柴油费56 .5万余元,饲料费为22万余元,再加上补发的一个月工资、机油费、养路费、动物保暖材料等费用之后,150万元政府补贴款仅剩余1600余元。
“完全是在利用公共舆论给政府施加压力。”对于2006年的突袭封园,当时的沈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棋盘山管委会主任刘风海如此点评。虽然政府此后每年冬季拨款200万元补贴动物的饲养费用,但“哭穷”依然是动物园每年冬天里的保留节目。2007年底,老虎饥饿互食的悲剧成了漫长淡季中的反高潮。
虽然杨振华本人从未接受过媒体采访,但其秘书王女士对多家媒体均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动物园亏损严重,我们2006年开始就与政府协商,想转让动物园。
动物园的经营是否如此不济?虽然每年收入都在下降,但年保守收入能达1200万元,加上市政府每年200万元的补贴,动物园有1400万元左右进账。据一位匿名管理层透露,如果按照“旺季补贴淡季”的原则,动物园不至于连饲料钱也拿不出来。
关键就在于杨振华的不愿投入。该管理层称,“说我们故意饿老虎向政府要钱,我们还没那个胆子。但每年老板只在五一、十一现身,来了就直奔财会室,把黄金周大部分收入提走。留下那么点,供暖费都不够用的,所以我们只能欠薪、减饲料费。”
而动物园党委副书记武席曾告诉媒体,这1000多万元收入中,杨振华还要挪走大半,每年留作经营经费不足800万元。
“虽然动物园亏损,但老板不想办法改善经营,赚了的就进自己口袋,亏了的找政府补贴,最苦的就是挨饿的动物和我们这些被欠薪的员工。”老张早已从野生动物园离职,宁愿回到名存实亡的老动物园去,每个月挂职拿城建局发的几百元钱。“被欠薪的老员工大多走了,现在的饲养员多是从棋盘山本地农村招来的,不用培训就上岗喂动物了。”
老板的算盘
“虎年饿死老虎对公众肯定有冲击力”,这可能是杨振华把这块再无利用价值的“肥肉”转手的最佳机会
“董事长表示理解,支持员工用正当手段维护合法权利。”
3月8日,在员工向媒体爆料动物园饿死大量东北虎之前,动物园总经理刘毅向被欠薪的员工们传达了杨振华的意思。
“虎年饿死老虎,这对公众肯定有冲击力。”一名管理层向记者表示,这可能是杨振华把这块再无利用价值的“肥肉”转手的最佳机会。
据了解,野生动物园本来规划了四期工程,结果第二期工程只建了部分就停工了。动物园占地面积240万平方米,但目前仅开发了1/3。当初动物园建设所贷的两亿多元款项,包括土地征用费用1.4亿元,杨振华仅仅支付了两年就没再交过。政府、建筑商、以及众多旅行社都是动物园的债主。
1999年,杨振华又拿野生动物园土地作为抵押,用银行贷款,在棋盘山兴建了沈阳盛京国际高尔夫俱乐部。据知情人透露,杨振华当时以动物园投资大,资金回收周期长,管理野生动物属公益项目为由,要求沈阳市政府另外“搭售”高尔夫项目。
虽然盛京高尔夫被誉为“中国北方最美的高尔夫球场”,但杨振华似乎对棋盘山上两个旅游项目不再感兴趣,试图于2007年将动物园挂牌出让,又在2008年将两者分别打包出让。
在两个项目无人接手的情况下,债主们开始行动。2009年11月18日,辽宁省拍卖行挂出公告,拍卖棋盘山旅游开发区内一块51万平方米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评估价2 .2亿元。而这块土地,恰恰是动物园后方支援区森林和步行观赏区。据本地媒体报道,因为牵扯到拖欠银行债务问题,这块土地被法院查封拍卖。
虽然此次拍卖因为无人报名而最终流拍,但许多债主看到拍卖信息后,纷纷坐在动物园办公楼的食堂里,生怕自己的债再也讨不回来了。加之老虎袭击电动门操作员的事件发生,封园事件再度上演,老虎就这样在饥饿中一只接一只地死去。
再然后,就是“虎年饿死老虎”的爆炸性新闻。动物园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政府最终插手解决这多年的烂摊子。
3月13日,沈阳市政府宣布野生动物园将由棋盘山开发区国资委投资的棋盘山文化产业集团接管,政府承诺将拨款700万元救助动物,棋盘山管委会将先行垫付员工的6个月欠薪,而动物的饲养也在政府救治小组的介入下恢复正常。老虎吃上了牛肉,虎舍恢复供暖,一切看起来皆大欢喜。
而这种结局,或许是杨振华最期望看到的。员工们终于在职工大会上看到了难得现身的老板杨振华,“动物园将由政府接手,你们的工资也会由政府尽快发放。”
悲剧的根源
企业化经营埋下隐患,经营困难的不止沈阳这一家,“政府保底”贴补模式无益于民营企业“迷途知返”
“民营企业参与动物园经营的动机就是赚钱,是为了攫取最大化的商业利润。一旦经营不善,受影响的首先就是园中的动物。”当地从事动物保护管理的一名工作人员说,他认为,该动物园的悲剧根源在于企业化经营埋下了隐患。
动物园党委副书记武席此前曾公开表示,经营困难的不止是沈阳野生森林动物园一家。他分析说,由于经营项目单一,宣传手段有限,竞争激烈,加上其他旅游景点的冲击,国内许多私营野生动物园面临着与他们同样的问题。
国内最早的野生动物园是1993年建起的深圳野生动物园,此后两三年里秦皇岛、上海等相继建设这种以人工模拟自然方式实行种群放养的野生动物园,在1997年广州香江野生动物园的成立为中国旅游业发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随后国内掀起竞建热潮。根据中国动物园协会提供的数字,截至2006年,以私营、股份制、承包形式存在的动物园有近100家。
在经历了短暂暴利的蜜月期之后,野生动物园行业进入亏损的“冰冻期”。据业内人士估算,目前国内至少有2/3的野生动物园都在苦苦支撑。
但另一方面,“政府保底”的贴补模式无益于民营企业的“迷途知返”。中国动物园协会前会长柳尚华表示,政府将动物园相关项目批给私人经营时,是否充分论证其风险?而出了经营问题,这些动物又将由谁接手,相关经营人员是否需要为经营失败承担责任?“私人出钱建动物园,政府出动物,这种公私混合的方式,实质上是混淆了公益性和企业营利性的关系,容易导致野生动物园经营者产生对政府的依赖心理。”
饿死老虎事件以后,关于保护动物园动物福利的话题再一次被关注。中国动物园协会目前正在商议修改《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将于近期呈交建设部。而3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稿)正式发布,当中第66条规定,野生动物处于饥饿、疾病、痛苦或者伤害之中时,经营者自己无法救助而未及时报请所在地人民政府林业等行政管理部门救助的,对单位和组织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老虎死因
一两只鸡架 怎能喂饱虎
据查,这11只东北虎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27日先后死亡,其中最大为12岁,最小为6个月大。
老虎究竟是不是饿死的?在今年2月,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出具给沈阳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的一份《关于东北虎的死亡报告》,里面记录了2010年1月4只东北虎的死亡情况。4只东北虎死亡的原因分别为:出血性肠炎、心衰、肾衰、心肌炎。该《报告》表示,这4只虎营养状态极度不良,身体消瘦,皮下脂肪枯竭。
沈阳农业大学教授赵玉军曾在春节前后为死老虎做过检查,当时死虎的尸体被储存在动物园长颈鹿馆的冰柜里。他也证实老虎呈现出“极度营养不良,皮下脂肪消耗殆尽”、“胸腹部非常夹瘪”的情况。“东北虎生命力其实挺强的,一般来说,即便生了病,也没那么容易死。”但他不愿意回应,这是不是长期饥饿造成的后果。
一位不愿具名的动物园管理层表示,去年底封园后,领导说外面的环境有问题,有缺陷,不适合饲养老虎,把老虎都关进了铁笼里。铁笼子里又潮又湿,饲养员每天向笼子里扔一只或者两只鸡架,这就是老虎一天的全部食物。空间小,老虎不活动,免疫力也下降,加上摄入营养也不够,于是“老虎开始成批死亡”。
与老虎同列死亡名单的,还包括非洲狮、狼、貉子、猕猴、红面猴、斑点狗、牦牛、蒙古马、跳羚、丹顶鹤、黄羽鹤和鸸鹋各1只,骆驼、鸵鸟各两只。这些动物的死亡被记载于一张截至今年1月31日的动物园“动物资产清查明细表”上。
□本报记者 华璐
http://gcontent.nddaily.com/2/48/248f5896d397dc08/Blog/f38/94acd0.html

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10-03/23/node_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