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与现代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3:57:43

唐诗宋词与现代生活
作者 杨海明,国学网
唐宋词虽然远离我们有近千年之久,但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瑰宝千年不朽,仍然活跃在当代人的心中,影响着现代文化生活,让我们从中得启示,受教育,可以用来滋润、丰富、提高我们的人生。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唐宋词与当代文化生活。这是个比较宽松的题目,也是大众化的题材。
唐宋词时过千年仍活在人们心中
唐宋词是我国古文化的瑰宝,大家从小学就开始学了,有的孩子刚出生不久,父母就让孩子背诵唐宋词了。但毕竟唐宋词远离我们七八百年了,有的甚至上千年了,年代虽然久远,可它并未尘封起来,仍活在我们的心中,还活跃在我们当代的文化生活中。这里我先举几个例子:
1923年,梁启超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苦痛中的小玩意儿》,这一年他非常不幸,老伴生病多年后,在这年中秋节过世了。最后半年中,他一直陪伴在妻子病榻旁边,整天听到病吟吟的声音,心情非常难受。妻子病重时,他几个孩子还在美国读书,赶过来给母亲送终,天天痛哭流泪。
妻子去世料理完后事,孩子又要到美国求学,梁启超当时说:“丧事初了,爱子远离,局势动荡,兵变如麻。”加上当时正是寒冬腊月,刮大风下大雪。大家想想看,梁先生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是极度糟糕的,心境到了人生的最低谷。
这段时间梁先生拿什么消遣郁闷心情呢?他的案头放着一部《宋六十家词》和一部王幼霞刻的《四印斋词》、一部朱古微刻的《彊村丛书》。他说除了爱女之外,“词人”便是我唯一的伴侣。
梁先生博览古今,学问非常高深,在他最痛苦的时候,别的书都不看了,只读唐宋词。看了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想像,当一个人精神孤立无援时,可用唐宋词来慰藉心灵的创伤,得到精神伴侣。梁先生此时夫人去世,苏东坡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我想梁先生当时肯定反复读过这首词的,来悼念他的亡妻的。
梁先生肯定也读了柳永的“人生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表达爱子远渡重洋时的心情。当时不像现在,十几小时就到美国了,到达后一个电话打过来了,报个平安。过去到美国是何等艰辛,要坐轮船远渡重洋,至少要半个月一个月。
梁先生在精神、感情缺失的时候,就是在读唐宋词中得到了排解。
还有个例子。我前几年去台湾讲学,要回大陆的前一天晚上,有朋友带来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老先生说有件事相求。我听老先生是山东口音,知道是从大陆过去的。老先生在台湾呆了几十年,尝尽人间沧桑,如今孩子都到美国去了,身边无亲人,非常寂寞。他说年轻时曾读过一首词,谁写的记不得了,只记得其中两句: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问了许多人都不记得了,现在想请教一下我,能不能找出这首词来。
我说老先生您问对人了,这首词我熟悉,是宋代朱敦儒写的《西江月》: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需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需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相信这位老先生从大陆到台湾,这几十年肯定受过许多许多磨难,历尽苦难。所以我回房间就找笔把这首词写给他了。第二天他来了,一看连说,对对对,杨教授你帮我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老朋友”,非常高兴,非常激动。他说一定要请书法家朋友把它写下来,挂在书房内,没事时躺在摇椅上摇头晃脑地读几遍,陪他从容度过晚年。
现在年轻人看来,这首词有许多消极的东西,很悲观,但对许多受过磨难的老年人来说,是很有感触的。这件事让我很感动,没想到在台湾还有这样一位老先生念念不忘宋词。
还有件事。“文革”期间许多老干部、老知识分子蒙冤,受了不少磨难,后来许多人在回忆录中都提到一件事:当年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前途渺茫,家人生死存亡都不知道,什么书也不能看,支撑他们的精神力量是什么呢?就是背唐宋词,其中苏轼的《定风波》背得最多: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是宋代大文豪苏轼被贬时写的。当时他政治上十分落魄,经济上也很困难,有一天和朋友在野外散步,突然天下起大雨,其他人都跑去躲雨了,只有苏轼一个人不慌不忙,哼着小曲,手中拿着竹竿,穿着草鞋,从容地在雨中漫步。
你看看:“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表面上写对待刮风下雨的态度,不怕刮大风下大雨,风雨过后,也无风雨也无晴,其实就是写对待人生的态度,教育人们要正确对待碰到困难和挫折,宠辱不惊,处变不乱。
许多老干部、老知识分子就是从宋词中汲取精神食粮,得到精神鼓舞,坚持活下来的,等到后来平反昭雪。
上述三个例子,说明唐宋词博大精深,仍活在现代人的心中,给我们以精神给养。
唐宋词给人审美愉悦
前几年大陆、港、台刮起一阵“琼瑶风”,大学校园里人手一本“琼瑶”风靡一时,俘虏了多少少男少女们的心。古代文学在大学遇到很大挑战。
我去台湾讲学时,有位台湾教授对我说,现在大学生上课都不专心了,整天躲着看“琼瑶”,怎么办呢?我说,我去给大学生们讲十分钟的话。
我对台湾大学生说,你们这么迷恋琼瑶,其实琼瑶的精神来源、审美来源,就是出自我们老祖宗的唐宋词。学生们听后不相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说不信我来列举一下琼瑶的书名给大家看看:
《心有千千结》——“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庭院深深》——“庭院深深深几许”(冯延巳《鹊踏枝》)
《一帘幽梦》——“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烟锁重楼》——“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杨慎《临江仙》)
《匆匆,太匆匆》——“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相见欢》)
《彩云飞》——“只知长作碧窗期,谁知东风吹散彩云飞”(冯延巳《虞美人》)
《水云间》——“笙箫吹断水云间”(李煜《玉楼春》)
《寒烟翠》——“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琼瑶非常聪明,知道小说要吸引读者,首先名字得起得优美。她小时候读了几百首唐宋词,这些小说名字就是从宋词中信手拈来的。
唐宋词也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街上许多招牌,一种是俗得不得了,比如“康师傅方便面”,“阿六杀猪菜”,用土得掉渣的名字吸引大家去消费;另一种招牌是起个高雅得不得了的名字,比如明明是小小的理发店、茶馆、花店等,都起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用宋词里的词牌名。比如
美容院:千娇面、风剪云、点绛唇、玉簪螺髻、小唇秀靥。
音乐茶座:风入松、风箫吟、献仙音、弦解语、月下笛。
鲜花店:蝶恋花、沁园春、木兰花、一丛花、满庭芳、留春住。
最有意思的是我在苏州看过一个美甲店,起个名字叫“红酥手”,这个名字起得好啊,这是陆游写的词:“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么美的名字令人过目不忘。
许多年轻人发短信表达感情,找不到合适的词,就从唐宋词中寻找,比如“天涯何处无芳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所以直到今天,古老的唐宋词仍然活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活在我们的嘴边、手边。
唐宋词仍能与现代人产生共鸣
唐宋词虽说离我们现在七八百年了,但为什么还时时感动我们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古代人生与当代人生状况基本是相似的,尽管形态、表现有差异,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古代人对人生哲理、对人生的思考,到现在还有启示意义;古人的许多人生遭遇,当代人还在重复,所以两者一拍即合,容易产生共鸣。
唐宋词蕴藏着丰厚的人生意蕴和对人生的种种思索。古人有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遭遇,现在人也一样,古人逃不了,现代人也逃不了,将来还是逃不了。古人写的这些富有哲理的诗词,就是留给我们永远的精神食粮。
其次,中国人的民族心理根深蒂固,一脉相承的,虽然时代变化,但还是改不了。古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在也一样,甚至更严重。许多移民到国外的华人,第一代仍会保持着国内传统基本不变,重亲情、乡情,思故乡,到第二代第三代后才稍有变化。
这里再举一个例子:
丰子恺是大诗人、散文家、大画家,他在《谈自己的画》文中写道:年轻时欢喜读与人生根本问题有关的书,欢喜谈与人生根本问题有关的话,可说是我的一种习性。我从小不欢喜科学而欢喜文艺。为的是我所见的科学的书,所谈的大都是科学的枝节问题,离人生根本很远;而我所见的文艺书,即使最普通的《唐诗三百首》、《白香词谱》等,也处处含有接触人生根本而耐人寻味的字句。我读了“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便会设身处地做了思念故园的人,或江楼相忆者之一人,而无端地兴起离愁。读了“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便会想起过去的许多的春花秋月而无端地兴起惆怅……
现代人读了这些诗词仍会与古人产生共鸣。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喜欢写诗词。他在《词钞自序》中说,他读词分三个阶段:少年冶游学秦(观)、柳(永),中年感慨学苏(轼)、辛(弃疾),老年淡忘学刘(克庄)、蒋(捷)。
意思是说少年的时候风华正茂,喜欢到处游玩。冶游是有特定含义的,是指与许多年轻貌美的歌妓去游玩,所以喜欢读秦观、柳永等大量描写爱情的词。到中年时,少了年少轻浮,多了些沉稳,不再迷恋风花雪月,开始读苏轼、辛弃疾的词了,感慨悲壮,激情昂扬;到了老年时,要安分,知天命,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平淡地对待晚年,因此开始读刘克庄、蒋捷的词了。
唐宋词对我们的启示
唐宋词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寓意深刻,而且还能教育人们热爱生命、珍惜人生,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都能从中得到教育,找到人生良药。
热爱生命,珍惜人生。现在有的年轻人不热爱生命,不珍惜自己,当然也就不珍惜他人的生命,比如马加爵,家人好不容易把他培养成大学生,他为了一点矛盾就把好几个同学杀了;北京还有个大学生闲得无聊至极,用硫酸泼动物园里的黑熊,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对生命的摧残上。唐宋词在很多方面给人以生命的启示、教育。
王观《红芍药》:人生百岁,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载之中,又宁无些个烦恼……
意思是说人活到70岁已经非常稀罕了,但小孩子不懂事,要除去十年,最后十年老眼昏花,干不成什么事业,也要除去。剩下的50年还有一半是在睡梦中度过的,另一半25年还在许多烦恼中度过的。所以人生苦短,要珍惜生命,要做有意义的事情。
秦观《江城子》:韶华不为少年留。
李煜《阮郎归》:留连光景惜朱颜。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过去我读这首词觉得不太理解,花叶子落了还要伤心,这不是无病呻吟嘛,其实现在再细读读,体味一下,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是对生命的留恋、眷恋,提醒人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现在人们心态大多浮躁,感情粗糙,多读读唐宋词,对我们感情细腻、感情丰富是非常有帮助的。
要知足戒贪。许多唐宋词还教育我们要知足戒贪,奋发有为,担负起社会责任来。大家可以看看以下几首词:
苏轼《哨遍》:蜗角功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大家都在抢呀、争呀,功名利禄,金银财宝,其实都是蜗牛的角,是蝇头微利,大家忙来忙去,最后有什么意思呢?
赵长卿《水调歌头》:天下事,无穷尽。贪荣贪富,朝思夕计,空劳方寸。
僧晦庵——《满江红》:枉费心神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
辛弃疾《水调歌头》:万事几时足?日月自西东。无穷宇宙,人是一粟太仓中。
《贺新郎》:悟人世,正类春蚕,自相缠缚。
《满江红》: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
《最高楼》: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
上面几首词大家读后有什么感受?人生短暂,算来算去,斤斤计较,最后是一场空,何必呢?人与大自然相比实在太渺小了。尤其是辛弃疾写《最高楼》非常有意思。当时辛弃疾要辞官,儿子说怎么能辞官呢?那样就没了俸禄。“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表面是骂儿子,其实是在骂贪官污吏。
奋发有为,担起社会责任。
岳飞《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文天祥《沁园春》: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人生翕欻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岳飞把抗金作为毕生的事业,辛弃疾把了却君王天下事当作自己的责任,文天祥说的“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当然有点愚忠的味道在里面,但主要还是表现词人敢于承担社会责任。
挫折教育。现在小孩子缺乏挫折教育,受不了一点风浪,一点点小事回家就哭鼻子;年轻人恋爱不成、求职不成,就要跳楼。
苏东坡的词可以作为年轻人挫折教育的典范。苏东坡年轻时就中了进士,后来因为反对变法,得罪了皇帝,从湖州知府被贬黄州去,后来又得到重用,官复原职,再后来又贬到广东,再贬到海南岛,住在牛棚里,那里环境十分恶劣,蚊子大得像苍蝇。但苏东坡仍很乐观,坚持活下来。
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曲
唐宋词与当代的流行歌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遥相呼应。
宋代的柳永当时是著名的写词高手,许多歌妓都去找柳永,只要柳永写的曲子,她们一唱就红。当时西夏有个人曾说过,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张志和的词《渔歌子》:“西塞山下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被谱成曲子唱到日本去。
还有个传说,说柳永写的《望海潮》中说杭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首词一直传到北方的金国,金国国君看了这首词后说:啊,美呀,江南风光实在太美了,一定要占有它,所以就发兵南下,一直打到安徽当涂附近才败兵回去。这就是有名的因一首词而引发的战争传说。可见诗词文化的影响力有多大。
许多宋词谱成曲子,到现在还在流行歌唱,比如邓丽君就有专门唱唐宋词的曲子,非常优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有些描写爱情的歌曲:“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优美的意境呀!
相比之下,当今一些流行歌曲就显得粗俗、浅薄甚至下流,什么“老鼠爱大米”“炸酱面”“马桶”“我知道,你我就像大饼和油条”,与唐宋词比,缺少文化气息,不可同日而语。
唐宋词在当年好比新鲜的菊花,芬芳四溢,令人赏心悦目,千百年过后,现在变成了干菊花了,但干菊花可以泡茶,喝过以后可以提神、醒脑、治病,可以调节、滋润、丰富、提高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