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安然步入“后蔡林森时代”-转中国教育报201003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5:38:00
洋思:安然步入“后蔡林森时代”
戴 荣
在蔡林森的再三请求下,2006年8月6日,江苏省泰兴市委、市政府终于同意“超期服役”达4年之久的他正式退休,由副校长、党总支书记秦培元接任洋思中学校长。
从1982年到2006年,蔡林森担任洋思中学校长24年。其间,响亮地提出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理念,创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书育人责任制,带出了一支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硬是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三流设施、三流生源、三流师资基础”的村联办学校办成了全国名校,成为全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原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和泰州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了向洋思中学学习的决定,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国劳模、全国十大明星校长、江苏省首批名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两次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2005年,也就是在蔡林森退休前的一年时间里,洋思又以400万元的“债务之身”斥资1.3亿元,举校搬迁进城,实现了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突围”。
洋思之路的形成与拓展、延伸,洋思精神的凝结与践行、升华,无不浸透着蔡林森校长的胆识、智慧与心血。这样一位“主心骨”一旦离开了学校,洋思之旗将如何高举?洋思之路将如何延续?洋思精神将如何承继?当时,许多关心洋思发展的人士都为之担心。
如今,3年半时间过去了,洋思的现状如何?前不久,笔者对洋思中学进行了一次深入走访。
学生的“轻负担”与“学习力”
今年正月十四的下午,春寒料峭,笔者驱车来到洋思中学。未进综合大楼,就看到大厅里站满了前来要求插班的省内外学生和学生家长。从这些家长焦急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希望孩子能在洋思中学念书,接受洋思中学的教育啊!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人们对洋思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认同和对洋思中学“轻负担”、“学习力”的强烈渴望。
此时,泰兴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奚高峰和教研室主任闻国泉正在洋思检查开学工作。据他们介绍,3年半以来,洋思中学的学校管理、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更加扎实,更为有效,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综合考核结果一年高过一年,一直稳居全市前列。
洋思是一所全寄宿制学校。3年半以来,学生的作息时间始终未变:早晨6∶40起床,上午安排4节课、做两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中午一个半小时午休;下午安排4节课,前3节课为国家的规定课程,最后1节课为全校学生体育、艺术、阅读等自选课程活动时间;19∶00-19∶30,全校看《新闻联播》;19∶30-21∶00,晚自修;21∶00,教室熄灯,学生整队回宿舍休息;21∶30,全校宿舍熄灯。
细细计算洋思中学学生现在的学习时间,还真不足8.5个小时,而学生自由支配、休息、活动时间超过15个小时,真可谓“轻负担”。洋思中学不靠加班加点和搞“题海战术”,却取得了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其“制胜法宝”是什么呢?
考试般的课堂。洋思中学在坚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探究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全面积极推行了“全心全意、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的“三全紧张学习法”。这个紧张,不是心理紧张,而是思维高度集中,心无旁骛;不是行动手忙脚乱,而是行为高效有序,“毕其功于一役”。如学习《五柳先生传》:课始,教师首先出示“学习目标”:通过看书、思考、研讨(过程与方法),能准确地朗诵、翻译并努力背诵课文(知识与技能);正确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目标很具体,学生一看就知道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朗诵、翻译、背诵”课文,没有多余的套话、空话。老师接着用投影仪呈现“自学指导”:“请边小声读课文,边看课文下注释,逐句弄懂句意,六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地翻译、背诵课文,并解答课文后的练习第三题”。对此,学生一看就明白,马上进行自学,个个都动作迅速、精力集中,就像考试一样紧张,因为时间、任务、要求都已经明确,不抓紧时间,到了规定的时间就可能完不成任务。而“当堂训练”以小考试形式进行,要求学生独立、限时完成,绝不能抄袭和看别人的作业,也不能讨论。正如天津教科院王敏勤教授所说,上课像考试一样紧张,师生像即将出征的战士,都瞪起眼睛,全力以赴投入战斗,课堂教学的效率当然高,学生的课后负担当然轻。
校本化的作业。从2006年秋学期开始,洋思中学全面实行了作业校本化,硬性规定课本之外的任何现成练习册、习题集一律不允许订购,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了解学情、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精选题目,分层设计作业题。为了使校本作业体现原创性,使校本作业常态化、高效化,他们要求各个备课组切实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绝不允许照搬照用现成讲义和练习册,确保学生做一题,会一类;作业总量要严格控制,只能少于晚自习规定的时间。学校对“作业校本化”实行备课组、年级组、教导处三级管理;学校成立专门班子定期对作业校本化进行评价,并开展“校本化作业”课题研究,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校本化作业的经验。实行作业校本化,就是逼着老师钻研教材,研究各种练习册,从中精选好的题目,也逼着教师自己编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其结果是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学生也从题海中解放了出来,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了。
素质型的分数。谈到中考的成绩,秦培元说,洋思的成功并不神秘,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坚持开全开足上好课程,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按教育规律办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大众的思维看,分数是个好东西,追求分数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哪所学校升学率高,哪所学校的生源就爆满,反之,学校就招不到学生,即使全部免费,家长也不会把孩子送来读书;从科学的角度看,“素质”与“分数”也是统一的,“分数”是“素质”的应有之义,没有素质就不可能有分数。现在,关键是要注意分数获得的过程,洋思追求的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素质型”的分数,而不是揠苗助长、急功近利的“应试型”的分数。他说,3年半以来,洋思一直要求师生要把《新闻联播》看好,要求学生把字写好。书写也不是辟出专门的时间进行写字训练,而是“提笔就是练字时”,要求学生每次的作业都要把字写好,教师批改作业要打出两个分数,一个是工整分,一个是正确分。今年中考前,学校还进行了“向书写要质量”的专题教育,校长作了电视讲话,校园内、餐厅里悬挂了多幅宣传标语,每个班都出了专题黑板报。前年奥运会开幕前,秦校长到秦皇岛市作学术报告,顺便参观了奥运主题公园。参观时,他拍了上百幅照片,回来后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奥运的专题教育,当年语文、英语的中考的试题均涉及这些奥运内容,所有这些,既是在抓分数,更是在抓素质。
教师的“接天风”与“科研力”
进入21世纪,洋思中学的规模迅速扩大,每年都要新招进几十名教师。秦培元接任校长时,全校共有229名教师,平均年龄不到27岁。这样的教师队伍有朝气、可塑性强,但年轻、没有经验,每一位教师都是一块亟待打磨的“璞玉”。
时时都在接受先进理念的熏陶。据洋思中学办公室主任吴长华介绍,洋思中学不仅对外介绍辐射洋思经验,还经常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专家来校讲学、培训教师、指点工作。该校是中国教育学会的实验学校、教育交流中心,每学年中国教育学会都要选派10多名专家到校作辅导报告。洋思还是许多培训中介机构学习推广洋思经验的重要场所。这些培训机构,不仅邀请洋思的领导、教师为参加培训的人员作报告、上观摩课,也邀请不少专家到此讲学,这又使洋思的教师“近水楼台先得月”,大开了跟着学习的“方便之门”。吴长华说,现在的洋思仿佛接到了“天风”,到学校讲学的专家、学者都是当前国内的“顶尖”专家,讲的都是当前教育教学中宏观与微观结合得很紧的话题,像这样的学术报告,一年就要听20多场,听了之后,确有明目之效和解渴之感。
堂堂都在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全国都在学习借鉴的先进教学模式。3年半以来,秦培元校长一起带领着广大教师进行“洋思课堂教学模式”深化研究,一方面坚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教师结合学科和不同课型特点,不断丰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新内涵。走进课堂,笔者再次听了几节课,发现洋思的课堂更加人性化,更加情趣化。现在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有1种基本模式、2种常见变式和3个层级。一种基本模式是:一节课一个回合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两种常见变式是: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课时中包括多次“学”、多次“教”、多次“当堂训练”。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几课时分别进行“学”、“教”、“练”,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跨越一个课时。三个层级是:第一个层级是教师引领式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师出示目标和自学指导,引导学生交流、解决问题,老师出示当堂训练题。第二个层级是教师“半扶半放”式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老师和学生一道研究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策略,一道交流、解决学习问题,一道出题进行训练检测。这与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三个层级是学生自主式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生自己确立目标,自己提出学习方案,自我训练、自我反馈。三个层级就是三种境界,螺旋式上升,当学生走进第三种境界,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天天都在进行校本训研的探索。为了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3年半以来,洋思中学不等、不靠、不要,在不断选派教师出国培训、参加有关培训班学习的同时,创造性开展了别具一格、形式多样的“草根式”的校本培训活动。1.“两课一评”:每周星期四晚上安排同年级同学科的两位老师上同一课题,全校所有同学科的老师参加听课、评议;2.“一课多评”(即“磨课”):指定一名教师在几个班反复上同一课题,本学科组老师跟踪听课,进行评议,上课老师听了评议后,再上修改课;3.“天天公开课”:每天安排不同老师对外开课,其他所有班级都对外开放;4.“每天点课”:对有问题的老师由教导处安排专门班子每天跟踪听课、评课,检查教案,促进其成长;5.“暑期培训”: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说课、备课、基本功、新课改理念、洋思课堂教学模式、论文写作、课题研究、师德等方面的培训;6.“新学期人人上一堂改革课”:每学期,从初一到初三,从中层干部、教学骨干到一般教师,从新授课到复习课,人人都无一例外地上一节汇报课,同学科的每一位老师都要参加听课、评议、打分;7.“外出展示课”:3年40多次安排青年教师赴全国各地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示范课,并与各地教师讨论交流;8.“新教师备课”:每学年,组织进洋思未满三年的新教师进行备课、说课比赛;9.“高级教师讲座”:每学期,所有高级教师都要开设一次本学科教育教学的讲座。
洋思的校本教研也抓得很紧。学校引导教师人人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同时出台了洋思中学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评比管理办法。学校组织“每周教学反思”活动,每位教师都要对一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成功的做法进行反思;学校每周出一期《他山之石》,搜集、整理先进的教科研文章,印发到每一位教师手中;学校每月出一期《洋思教研》,为教师提供教学研究展示交流的平台;各门学科每学期都至少组织两次学科研讨会,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讨,提出解决的策略。值得一提的是,洋思的教育教学研究都是“草根式”的,课题都是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成果也基本上都是教师拿来就可以用且能用得好的教育教学案例,比如,《洋思中学教育案例集》、《洋思中学教学案例集》、《洋思中学教学设计集》等。
3年半以来,洋思中学共接待了15万人次的参观学习,出动120批次270人次外出讲学、上示范课,全校共有30多名教师获市以上赛课一等奖,400多篇论文在市以上杂志发表或比赛获奖。校长秦培元出版了专著《洋思——课堂教学的新策略》;副校长刘金玉在《中国教育报》、《语文教学通讯》等报刊发表了多篇有分量的文章;王敏勤教授以“他们为新课程改革贡献了什么?”为题,在2007年3月9日的《中国教育报》发表长篇文章,点评洋思中学等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余文森的《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文喆的《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均对洋思“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进行了阐释和肯定,这两篇文章都被2009年的《新华文摘》转载。
校长的“坚守劲”与“亲和力”
秦培元,1963年出生,1982年进洋思中学工作,1987年任洋思中学副教导主任,1993年任洋思中学副校长。据洋思中学首任校长曹杨武(蔡林森的前任)介绍,秦培元自1982年进洋思中学以来,一直从事英语教学,并且在20岁刚出头就在教学实践中渐渐“崭露头角”;担任副校长以后,在蔡林森校长带领下,他又长期“承包”教学工作,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生成、探索和演绎作出了重大贡献。在2005年5月间《中国教育报》连载的《“洋思现象”解读》中,蔡林森校长说:“新校建成后,我会退休回家,那时的洋思中学将会比现在更好。洋思有比我强的校长。现在的副校长、党支部书记秦培元,是全国优秀教师、研究生毕业、精通英语教学,到加拿大进修过,从工作到如今20多年一直跟着我干,全面素质高,有魄力,有耐心,将来肯定比我强。”确实,作为与蔡林森校长合作了20多年的“伙伴”,秦培元是最能继承蔡林森校长“衣钵”和洋思精神的“洋思传人”。
在谈到成为洋思中学“新掌门”这一话题时,秦培元说,他当了10多年的副校长,也苦也“轻松”。之所以说“轻松”,就是因为过去有蔡校长这棵大树去思考、去开拓,大家只要跟在后面去做就行了。蔡校长退休了,继任者既要承继过去好的基础和好的经验,让洋思这面素质教育的旗帜高高飘扬,又要解决前进道路上出现的新问题,逐步偿还新校建设过程中的巨额债务,因此,当组织上把洋思中学校长这副担子搁到他肩头的时候,确实感到沉甸甸的。对于如何当好这个校长,秦培元说得最多的就是两个字:坚守!
始终坚持一“包”到底。现在学校各项工作依然“包”字当头:德育负责人包全校师德一流、学生品德一流;教学负责人包全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到位和教学质量领先;教科研负责人包全校的教科研有特色,人人有科研课题,人人有科研成果;后勤负责人包全校的后勤工作,确保有效地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各年级负责人包各年级的师生管理和教学质量;各备课组长包本备课组老师备、讲、改等教学工作按学校规定正常进行,包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与兄弟学校相比居上游位置,包本备课组所有教师教学质量均衡发展差距小;班主任包本班学生的思想工作、纪律、卫生等。学校每学期与“承包人”签订项目合同,明确权利和义务,确认奖惩标准。为了使“包”字落到实处,学校狠抓了过程管理。所有管理人员坚持深入教学区,坚持进课堂,随身带着考核台账、听课记录和数码相机,发现问题,及时记载,必要时把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拍下来,周前会回放,大家讨论,月底按制度兑现。在洋思,现在依然是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立了功有人“领”,出了错有人“顶”。
始终坚持校长带头。当年蔡林森校长一直住在学生宿舍里,秦培元现在同样住在学生宿舍里,每天都是先于学生起床,后于学生睡觉;全校68个班级每天至少能到一次,200多位教师,每一学年至少能听一节课。洋思进城以后,学生依然实行全寄宿制。许多老师在城里买了房子,从学校到家里最多的也只用10来分钟。可是,为了便于及时管理学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校长的带领下,大多数老师都食宿在校,以校为家,部分班主任老师也住进了学生宿舍。与学生住在一起。学校也为每一位教师准备了集体宿舍,单身教师3人一间,夫妻教师配备专间。现在,与学生同住,已经成了洋思校长和教师的习惯。
始终坚持师德规范与学生行为规范考核。对教师的师德进行考核,是洋思教师管理的一个传统,他们一直常抓不懈。洋思从出勤(上下班、开会出席、出操等)、师生关系(体罚、变相体罚、侮辱学生等)、教学常规(遵守教学秩序、课内规则、备课、作业批改、乱订私订复习资料)等方面制订“师德考核37条”,按月对教师进行师德考核,考核不达标者,取消评优评先、职称评定资格。这种看似严酷的考核,既是一种约束,又是一种规范;既是一种压力,又是一种动力。因为在“师德考核37条”面前人人平等,所以每个教师都自觉执行,坚持下来,最终成了教师集体的行为习惯。与教师管理一样,洋思对学生的管理也是非常严格的。洋思对学生在宿舍、食堂、教室、操场的行为进行规范,制订百分赛,每天检查考核,次日上课前公布,扣分到班,班主任针对问题进行教育。纪律、卫生的扣分情况,学校每月一统计,评比出各年级的“纪律优胜班级”、“卫生优胜班级”。在全校公布表彰。对学生在宿舍的表现(守纪情况、讲卫生情况)进行百分赛考核,每月一评比,评出“文明宿舍”。对学生在餐厅的表现(守纪、值日、是否浪费粮食等)进行百分赛考核,每月一评比,评出“文明餐桌”。评不上“文明餐桌”、“文明宿舍”的学生期末不得评选“三好学生”。
一位年轻教师说,“亲”就是视教师如父母、兄弟、姐妹,“和”就是温和、谦和。在秦培元校长身上,他们感到了一种强烈的亲和力。
学校进城之后,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带来了很多就业岗位,比如宿舍生活老师、食堂职工、图书管理员、实验室实验员、文印室工作人员等。学校领导在选聘人员时,总是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教师家属上岗工作,既解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又增强了教师对学校的感情。学校不仅要求教师工作好,同时要求教师身体好。学校要求教师在工作之余,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定期组织教职工篮球赛。以前运动会学生是主角,现在运动会也开始有了属于教师的项目。洋思的青年教师多,孩子小,进城之后上学成了普遍的问题。于是,学校领导亲自出马,根据老师的要求一一联系落实学校。减轻了青年教师许多经济和人情负担。对教师进修学习,学校也是积极支持,不仅安排教师代课,还提供交通工具或者报销差旅费。
如今,洋思每周一上午依然开领导班子例会,以往更多的是布置工作,现在更多的是讨论工作。每次例会,由校长提出主要议题,然后领导班子成员从不同的角度谈想法提建议,大家对事不对人,只看对学校的发展有没有利,符不符合教育规律。每次决策的过程,都是一次研讨的过程,都是一次思想碰撞的过程,不仅科学地进行了决策,而且提高了班子成员的决策水平。在民主思想的引领下,洋思的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的决策中来。2007年,洋思出台教学质量奖惩制度。这个制度就是在教师的建议下起草的,在教师大会上宣读草案后,又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最后才形成定稿,公布执行。
在走访结束前,秦培元告诉笔者,2009年9月,洋思中学取得了建校以来的最高荣誉: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12月3日,洋思中学作为唯一学校代表,在江苏省教育系统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现场推进会上作了《大力弘扬“洋思精神”,全面实现“二次跨越”》的经验介绍。谈到学校的未来,秦培元说,今后,洋思将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幸福成长、学校品牌更响”作为新的办学目标,致力传承洋思优秀文化、创造洋思新的经验,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提升育人质量,为基础教育改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曾说,好的校长要有两个境界:一是带出一所好学校,所谓“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二是构建好的学校文化,做到“一个好校长走了还是一所好学校”。蔡林森校长在位时,把洋思办成了全国名校;蔡林森校长离开学校三年半了,洋思仍与时俱进,走在全国基础教育界的前列。这说明蔡林森校长留下来的不仅是一所好学校,还留下了好的学校文化。蔡林森做校长可谓达到了好校长的两种境界!因此,今天我们在为洋思安然步入“后蔡林森时代”而感到无比欣喜的同时,仍不可忘记蔡林森校长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