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战场的厮杀——人民币升值的忧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5:08:13
作者:辉煌的泡沫 回复日期:2010-03-16 17:49:04
第一章 人民币的战争
引言:所谓人民币的战争就是围绕着人民币产生的争论,即关于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的争论,或是人民币先升值后贬值的争论,还可能是不升值大贬值的争论。
汇率战场的厮杀——人民币升值的忧虑?
一 这人民币的升值,说的是人民币汇率的升值,甚至可以片面的理解为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升值,更确切地说是指官方兑美元的浮动汇率的升值。理论上人民币还可以兑其它外币贬值呢。
人民币的升值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进入2010年它的热度骤然升高,除了经济上的图谋,人们不得不联想到这里的政治图谋。这就是官方所担忧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政治化”。
二 笔者以为这人民币汇率问题越来越暴露出了它的政治化倾向。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国际上(主要是指西方发达国家,尤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利益)压迫人民币升值的动力——“贸易顺差说”——一个国家有贸易顺差,说明本币就应该升值;顺差越大升值的速度越快;顺差积累的越多升值的幅度越大。不过这个学说有个最基本的条件,注意!这个条件是“市场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但中国有这个背景吗?所谓的行政扭曲下的市场经济,顺差基本上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而非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自发生成的,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又不敢戳破这个“真实的谎言”,为什么呢?啊,原来我们在国际上信誓旦旦的称自己是市场经济国家,甚至不遗余力的就美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而施加压力呐。如果出尔反尔一会说自己是市场经济,一会又说不是,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骑虎难下啊,美国等西方国家岂能看不出这个明显的破绽?他们将了中国一军!
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图谋已昭然若揭,可笑的是:西方逼人民币升值,怎么升,升到哪个位置才令他们满意?这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话题。
目前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约6.8:1。一般的理解,人民币升值的过程就是由6.8:1升到平价购买力2:1的这个进程。
平价购买力是个什么概念呢?这个2:1是哪来的呢?平价购买力是由比较而产生的概念,即用相当的收入与相当的生活感受做比较而得出的数据。比如:美国人在洛杉矶3000美元和中国人在大连3000元人民币的生活感受是大致相同的,这时的所谓平价购买力美元兑人民币就是1:1。同理可推,在法国马赛的2000欧元和中国哈尔滨的2000元人民币生活感受相当,于是这平价购买力欧元兑人民币也是1:1。注意,矛盾出现了:这会导致欧元兑美元还是1:1,而现在实际上是约1.4:1啊!日本人在东京80万日元和中国人在北京4000元人民币感受相同,折算下来,岂不是1美元兑换200日元了(现在的汇率是1:90)?矛盾重重啊,显然平价购买力不能成为汇率数据的依据。
但并不妨碍西方国家普遍认定这个方式,人民币兑美元有“1:1说”一直到“4:1说”笔者取了个中间值“2:1说”。
事实上,人民币升值既缺乏升值的动力又无明确的目标,所以它已经明显成为一个政治问题,一个政治外交斗争的筹码,已不属于本书所探讨的范围。
三 我们的政府和民间在人民币汇率的这个战场上却充满着忧虑,除了政治上的因素,显然也有经济上的考虑。
人民币升值在经济上所产生的忧虑甚至发展成恐惧,来自于GDP的情结!GDP的不断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奇迹,读者也许觉得这句话说反了,不过这恰恰是笔者所要强调的!中国GDP增长的源泉来自财富的转移而非财富的创造,这种转移是通过人民币的五个“篮子”来实现的: ①劳动力的人民币化;②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自然资源的货币化;④环境资源的负债化;⑤土地的商品化。
1、 劳动力的人民币化
先讲个牛肉面的故事:中午在家里自己做了一碗牛肉面,吃了,没有产生GDP;如果跑到餐馆里吃了一碗牛肉面花了6元人民币,就会产生6元的GDP的增长,前面的劳动就没有人民币化,而后面的劳动——导致简单劳动力的人民币化。
再讲一个劳动力转移的故事:一个农妇,假设全年的工作量相当于2000个工作小时,在承包田里种地,在家养鸡,“劳动成果”都自己吃了,没有货币化即人民币化;后来这个农妇进城务工,全年的劳动量还是2000个工作小时,挣了1万元人民币,显然劳动力实现了人民币化。
GDP高速增长的秘密之一,就是大量的家庭劳动和农村劳动的人民币化。同时也伴随着这样一个现象: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因为农村劳动的人民币化很难“本地”解决,只能“异地”解决。人口的定向大迁徙成为必然。再考虑中国的国情,仅春节团聚这个心结,就会造成这种大迁徙将集中在很短的时间(春运期间)内发生,导致中国海陆空运输的“大瓶颈”。这种GDP增长是要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的啊。当成本增长到社会无法忍受的程度,劳动力的人民币化就将无法拉动GDP的增长!
如果想提高劳动力人民币化对GDP增长的效率,要么提高劳动力的数量,要么提高劳动力的“含金量”。
提高劳动力的数量可行吗?回过头来我们看看,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转移到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其中的多数人去了(最终产品是为外国人服务)血汗工厂,他们的就业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贸易出口,显然这种劳动力的人民币化对出口贸易十分敏感,即对人民币的汇率变化十分敏感。人们普遍认为人民币的升值会大大打压中国产品的出口,从而导致大量的失业,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减缓甚至逆转,结果劳动力人民币化的效率降低,至使GDP的增长放缓甚至停滞,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忧虑产生了。
另外,提高劳动力“含金量”显然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等有关,这里不用冗言。
但这种忧虑事实上是多余的。由于中国的社会结构问题,即使没有人民币升值这个因素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终究要停止,一段时间内甚至会出现逆转(一方面农村可转移的劳动力已经枯竭,另一方面转移到了城市的劳动力享受不到有尊严的生活、在城市中没有归属感)。不可否认,人民币的升值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它所产生的忧虑可以有,但不必那么强烈!
2、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讲个衬衫故事:某个裁缝一天能生产一件衬衫,相当于一个劳动一天可生产一件衬衫。后来国家引进了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建立了一个衬衫厂,雇佣了100个农村转移过来的妇女,简单培训后上岗,在流水作业的条件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结果一天能生产1000件衬衫,相当于一个劳动力一天可生产10件衬衫。显然在资金和技术的扶持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了,在相同劳动强度下,GDP增长了。
再讲个切墩的故事:某个饭店,有一个切墩儿用土豆挠子和菜刀一天能切20盘土豆丝,老板每盘给1元工钱,共挣20元。后来引进了资金和技术,电动机器替代了菜刀,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切墩儿一天能切50盘土豆丝了。但老板为了能卖出多切的30盘土豆丝,必然要让利促销,同时认为切墩儿轻松了,所以每盘只给0.5元了,结果切墩儿挣了25元,心里却不平衡,于是削土豆时就故意浪费,导致老板不高兴辞掉了他,干脆换了个连刀法都不会更简单的劳动力,劳动力更廉价了,每盘只给0.3元 ,新来的劳动力就只能挣到15元了。这样老板的成本降低了,但老板对利润的增加并不满意,那钱都哪去了呢? 显然,相当多的利润被资金和技术的那个环节“劫”走了。土豆丝的销售量由20盘增加到50盘,GDP一定是增加了,这当然是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带来的好处,但也血腥的揭露了这样一个事实,资本和技术的运用导致了“吃人”现象的发生。
这两个故事清晰的告诉我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GDP的增长有明显的贡献,但必须以扩大商品销售量为基础。面对国内狭窄的市场,要想扩大生产销售量,必须将眼光投放到国外即出口。人民币的升值一定会使商品成本直接增加,竞争力下降。反过来,又影响到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入了恶性的死循环。
于是,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忧虑甚至都演化到恐惧的程度了!但事实上,这个恐惧更是多余的。即使没有人民币升值,不发生出口贸易萎缩,这种带血的GDP也不会永久的持续下去。切墩儿的故事告诉我们“由20元到15元,打工者的实际收入是降低的”,中国特有的、“被抽血”式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不可持续的,除非永远有无怨无悔的、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大军的支撑!
3、 自然资源的货币化
人所共知,中国经济的发展或者说是中国经济的奇迹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对自然资源的简单“贩卖”,更多的情况是我们动了后人的“奶酪”。这种不计后果的行为早就应该被制止,虽多方呼吁,但效果甚微。人民币的升值或成为遏制这种资源流失的有效手段。
比如:1900元/吨的焦炭,折合美元约为280元/吨,如果人民币的汇率升为4:1,则折合美元为475元/吨,贵了很多呀,会大大抑制出口数量,进而保护了我国的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当然对GDP的增长是不利的。不过事实上,这样会防止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自然资源“家底”被现在的“败家子”给贱卖了!
4、 环境资源的负债化
改革开放以来,GDP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对环境的破坏。这种对环境的破坏用人民币来表述就是对子孙后代的负债,它不可能无限增加,“出来混最终总是要还的”。
我们的经济奇迹导致了对本土环境的破坏,是不争的事实,但对大气不负责任的污染,就会引起全球的公愤。哥本哈根谈判不妨可以理解为全球对中国——这个最大的碳排放帝国——的围剿,碳关税迟早是要出现的,它的效果等同于人民币的升值。即便是人民币不升值也无法绕过它!
5、 土地的商品化
这是人民币五个“篮子”中最神奇的一个。改革开放初期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曾不遗余力的、不惜代价的转让土地的使用权,土地几乎让外商“白用”。换句话说:土地商品化这个“篮子”在那个时期,只是充当另外四个“篮子”的配角。在当时,GDP的增长主要通过前面四个“篮子”的转化来实现。到了后来尤其到了2005年以后,地方政府发现了“土地+商品房”生财有道的神奇公式,再加上其余四个“篮子”此时已是强弩之末,于是土地的商品化就异军突起,迅速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主角,并很快达到疯狂的地步,到了2009年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92%。
现在如果人民币升值,如前所述必然对前四个“篮子”起打压作用,自然会导致土地的商品化进程更加失去理智。
通过用人民币五个“篮子”的视角,分析GDP的高速增长,揭示了那个增长的秘密——只转移不创造。显然对人民币升值的恐惧一方面是GDP主义的本能反应;另一方面也参杂着贸易集团利益的惯性(出口利益集团天天鼓吹升值不利于出口、升值影响就业等等)。
四 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西方国家的经济逻辑
人民币汇率的战场主要对手是美元。最近关于“美元先生”的非议非常多,但笔者认为,一种货币的实力取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教育等许多反应综合国力的元素,无论如何美元不失为一种“理想货币”。
对于人民币升值,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有这样的逻辑:
人民币的第一个“篮子”和第二个“篮子”在出口贸易这副“道具”的掩护下向全球出击,输出“通货紧缩”(中国廉价商品为全球10—15年的低通胀时代“买单”);通过巧取豪夺获得了大量的“顺差美元”,然后又用这些美元大量的去购买美债,导致了至少是催生了“金融泡沫”。“金融泡沫”的最终破灭说明了中国的人民币是不负责任的、有罪的,西方文明世界必须采取有效的步骤“终结”它。人民币的汇率战场硝烟弥漫。
可又如何“终结”人民币呢?稍有经济常识的人都清楚的知道人民币的“含金量”很低,它应该承受是贬值的压力。但西方的舆论工具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谈特谈人民币被低估,显然是用欲擒故纵之计。真实的意图是:干掉人民币的最佳手段是逼它升值。
以上的文字有点晦涩,笔者做个简单的解释。
中国改革开放的宗旨,是想在经济上创造出活力。最初的思路是希望得到外国的资本和技术的帮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拿出能吸引别人的东西,这个东西西方称作“比较优势”,说穿了就是廉价劳动力啊。
于是我们第一个“篮子”为廉价劳动力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当然政府在这里需掌握的技巧是控制“流速”,适当的“流速”可抑制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当然也可以使第一个“篮子”的功能尽量得以延长。东莞那里农民工的工资长期维持在每月1000元左右的这个事实说明政府在控制“流速”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但同样是东莞那里,最近所闹的农民荒揭示了“总流量”已经枯竭,第一个“篮子”的功能正在逐渐消失,通过压榨劳动者获得商品的价格比较优势进而扩大出口,已是穷途末路。
第二个“篮子”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客观上所起到的作用仍然是压低劳动力的成本。裁缝的故事告诉我们,由裁缝到衬衫厂的女工,劳动力的“含金量”是降低的;同样,切墩儿的故事告诉我们那里也是劳动力“含金量”的降低。劳动力“含金量”的降低必然导致其工资是降低的趋势,而不可能是上涨!于是,“中国制造”的所谓比较优势在劳动生产率的掩护下得以维持。
贸易出口部门依靠着对中国劳动者血淋淋的剥削,得以高奏凯歌,大赚“顺差美元”。
这输出“通货紧缩”又是怎么回事呢?当“中国制造”以廉价商品的身份巨量的、无孔不入的挤入国际市场时,这必然会造成这样的一种竞争:墨西哥、巴西、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等这类国家也得纷纷“降价促销”啊。于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低端商品领域的廉价优势,却造成了西方国家“通货紧缩”。不得不插一句,西方国家的高端商品可从来都没有过什么“降价促销”。
这种“通货紧缩”,一方面要给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造成困难,另一方面中国本身的这种发展模式又不可持续。既然这样,长痛就不如短痛了。
至于我们的出口创汇,它赚取了大量的“顺差美元”,这“顺差美元”又以国家外汇储备的名义重新流回了西方金融市场,主要是购买了各种形式的美债,其数量有2.3万亿美元之巨。换句话说,它去支持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并没有转为国内的资本或者是购买到国内迫切所需要的技术。这种把钱由“穷人”流向“富人”的做法,在“富人”那里只能催生“泡沫”,于是这“穷人”费力不讨好啊。
这样,围绕着贸易就必然会产生中国与美欧的斗争。这个战场就是人民币汇率战场。西方国家压迫中国的人民币升值就会成为一个必然的手段。
作者:辉煌的泡沫 回复日期:2010-03-16 18:01:43
商务部:顺差不是人民币升值理由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6日 12:02 《财经网》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中国存在大量贸易顺差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财经》记者 王延春】3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中国存在大量的贸易顺差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顺差并不是人民币汇率变化的理由”。
3月15日,一个由美国130位众议院议员联名敦促奥巴马政府对中国汇率政策采取行动,姚坚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回应人民币汇率如果仅以中国顺差和美国经济低迷为依据的话是毫无意义的。
“希望美国是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在政策制定上不仅要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姚坚说,“在去年2月出口下降27%的时候,没人提汇率。而目前出口的增长是恢复性增长,仅有4个月的正增长,完全没有理由把未来市场看得非常乐观。从出口企业利润看,也还在恢复过程中,所以我们主张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的稳定,包括汇率政策。”
他表示中国为了缩小贸易顺差,3月17日将派出由机电商会及贸促会带领的企业采购团去芬兰、瑞典进行采购,还将在4月份派出庞大采购团奔赴南美地区。
据海关统计,1至2月,中国出口总额为2040.8亿美元,增长31.4%;贸易顺差为217.6亿美元,下降50.4%。
作者:16898 回复日期:2010-03-16 18:12:25
3月上半月运往中国的铁矿石船只月增一倍有余--AXSMarine
* 据传中国3月初铁矿石船货有26艘,高于上年同期的11艘
* 17艘船货来自澳洲,5艘来自巴西,4艘来自印度
路透新加坡2月16日电---据传3月上旬预定从全球两大铁矿石出口国--澳洲及巴西运往中国的铁矿石船只,从上月同期的11艘倍增至22艘.
根据专业数据公司AXSMarine,上述期间中国的预定状况大增73%,3月1-15日之间,预定从澳洲运往中国的船只数量便增加至17艘,上月同期则只有9艘.
从巴西运往中国的铁矿石船只则是从3艘扩增至5艘,印度船货则倍增为4艘.
参看相关英文试算表,请点选以下网址(here).
AXSMarine的数据仅掌握全球海运铁矿石贸易的一部份;全球海运铁矿石贸易总值达880亿美元,由巴西及澳洲所主宰;数据显示,3月上半月运往中国的现货铁矿石达422万吨,2月上半月则为239万吨.(完)
----------------------
铁矿石价格怎么降得下来?
作者:K歌之王八蛋 回复日期:2010-03-17 08:12:05
美再度施压人民币 中国商务部强硬回应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7日 01:46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近日针对人民币汇率的争议再度四起。一些西方国家的学者、领导人或是议员指责中国蓄意“低估”人民币以寻求刺激出口,更有甚者抛出所谓人民币“全球经济威胁论”。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16日明确指出,以中国有顺差、美国有逆差为依据炒作人民币汇率问题,是没有道理而且毫无意义的。
美联储维持0-0.25%基准利率区间不变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7日 02:13 新浪财经
此前多位联储官员发表的言论已使市场达成了一种共识,即联储所称的“较长时间”是指6个月左右的时间。联储的下一次会议将在4月27-28日进行。
作者:sinanjj 回复日期:2010-03-17 10:14:37
给大家报个信: 美帝对天朝好像真的要下手了
3月16日下午5:30,美国国会众议员在国会大厦投票通过了第605号决议案。
这个605号决议是关于轮子态度的.
这个时候通过. 说明了什么.
作者:usd2012 提交日期:2010-3-17 9:42:00 访问:762 回复:7
这是真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三大进口国
2009全年美国贸易逆差3807亿美元, 其中对中国逆差2268 亿美元
最新数据显示,对中国第一大进口国是日本,第二大进口国是韩国,第三大进口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大进口地是中国台湾.
数据来自海关总署
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0/tab4370/module3760/info209230.htm
什么原因?难道是中国对外贸出口部门,除了中国央行的16万亿人民币铸币税补贴,还有很明显的中国财政部每年几万亿巨额退税补贴?
保稅區一日遊.出口轉內銷
貨物不需要實際離境和拆拼箱即可完成退稅環節。正常操作流程完全可以在一天之內完成,不會使客戶產生其它的額外費用。鹽田保稅區與福保和口岸的退稅業務形成較強的競爭優勢:
1、 保稅物流園區可實行“進區退稅”的政策,並且可以復進口,車輛無需實際離境即可完成退稅,完全取代以前出口退稅需要去香港兜圈的模式;
2、 進區吊櫃,不需要裝卸,節省了大量的裝卸費用;
3、 香港兜圈一定要用中港車:物流園區內轉關需要到備案車,清關只需要普通密封車(特殊貨物可用平板車);
4、 由於不需要實際離境,不需要使用中港車,從而降低了成本費用.
5、 保稅區操作費用報價是RMB:1800.00(包括出口進口兩次報關吊裝費堆存費車輛入閘費條碼費核銷聯打單費退稅聯打單和簽發費付費聯打單費.)如有查櫃報檢另算.拖車及自備櫃費用另算.
出口退税 补贴中国还是补贴世界?
中国品牌服装网   www.china-ef.com
生意社12月2日讯 11%、13%、14%……不知这个数字是否还会再继续增长?为缓解内外不利环境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继2008年8月1日国家将部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后,11月1日国家再次将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上调1个百分点至14%。不到半年时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已经连续3次上调,新政对企业而言本应是个利好,但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却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众纺企反应不一
“有总比没有好”、“提高1个百分点也是好事,起码我们可以稍稍喘口气了”;“即使不调整,业绩一样提升”、“1个或2个点的回调很难有刺激作用”……一项政策两种声音,通过收集网上来自企业不同的声音,我们不难看出,在一定程度上,新政确为部分命悬崖边的企业带来一线生的希望,但这顿“大餐”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胃口,难免会有人会报怨:“17%也好,11%也好,都没啥用处,建议国家适时取消。”
补贴中国还是补贴世界?
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遇到融资难、订单少以及成本高三大难题。由于缺乏价格话语权,在纺织服装出口领域,过去出口退税带来的利润,实际上早已在多轮竞相压价中“献”给了国外采购商,因而有人称出口退税实际上是补贴给了国外采购商。
“中国的纺织品,价格很低,质量很好,有很强的竞争力。对于欧美来说,就算是把价格提高17%,也算是很便宜。”一位贸易公司的老板道出了自己观点。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反而给了外商借机压价的机会。有研究估计,考虑到外商以出口退税率上调为由进行压价,国内纺织企业真正受益可能只占退税额的50%~60%。
专家适时献策
每一项新政出台之后,都不乏引来业界的一番“唇枪舌战”。或许大家过于重视争论的过程,而忽视了本质的结果——政策下达就是命令,紧接着便是执行。反对的声音再强烈,也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非常时机,我们不如静下心来听听专家们的建议——从企业自身发展来进行全面的升级。
针对业界两种不同的声音,有专家表示,从根本上来看,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对纺织企业以及部分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影响也仅仅在缓解压力上,并不会改变行业的发展趋势。因为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对出口的数量增长并不会起到实质性的推动力。而出口数量增长则主要依赖境外市场的需求,在近期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境外需求或将下滑,在主营业务收入不振的前提下,出口退税率的提高也难以大幅度提高相关企业的净利润规模水平。因此,出口退税上调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业提升和产品结构的问题,对于经营效益低下的纺织等行业,此项政策是救急措施,而且还没有计算因此而实际流入外商手里的退税额。如果要解决此类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业结构提升问题,还是应从产业本身下功夫,淘汰落后产能,转变增长方式,最终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
小知识:出口退税是对纺织品实行一种保护手段,使其在国外市场上具有价格的竞争力,能够鼓励出口,出口退税率提高说明的是一种补贴加强,它能抵消出口的一些税收。但是我国的纺织品往往在国外被当作是倾销,常常遭到外国的反倾销,所以出口退税率的提高不能绝对的说是好是坏,要避免外国对我国的倾销我们最重要的是提高纺织品的技术含量。
作者:辉煌的泡沫 回复日期:2010-03-21 12:14:43
笔者把最近几天的回帖整理了一下:
先用钢材来表述真实的房价,绕开人民币。然后,每二个月取一个实际交易值,过去二年的,大约有12个数据。看看你感兴趣的房价的规律,如果其中某个数据跳跃太大,不妨看看对应时间段的政策,是干扰因素就删除之。
假设6个数据:2.00、2.16、2.30、2.41、2.49、2.55吨钢/平方米,涨幅分别16、14、11、8、6点,即可判断4或6个月达到拐点,约2.60吨钢/平方米。
呵呵,一万美元以下的话,目的应该是在可能的经济乱局保一二年的生活质量,或在可能的政治乱局保命啊!前者把美元放银行问题不大,到了后者,嘿嘿,把美元揣兜吧!所以,目的明确了,6.8、6.5还是5.5就无所谓了,顶多几千人民币的损失!
但十万美元以上的话,那是投机呀,最好还是跟紧党的思路啊!一失足可千古恨啊!
在两者之间的,哈哈,跟着我的思路走呗,意思是“借鉴我的思路”。
决策层蹲在那“不升值”,腿早晚会麻的,等到不得不站起来时,恐怕连路都不会走了!
政治上要好了‘价”,挣足了“面子”,顺着杆儿就下来!
等到强大的利益集团从传统的贸易阵地,完整地转移到房地产阵地,“房价”可咋办呢?
北京的新地王大概是这样的征兆啊!
通过对中国经济现象的采集和分析,不难看出:中国没有完整的、清晰的国家战略!那么,对外就只能硬着头皮“失分”、“献血”,对内就只能掩盖、欺骗甚至“张牙舞爪”了。呵呵
这必然增加普通人看清时局的难度,于是我们需要崭新的视角和可靠的逻辑!
阴谋论的思路一方面符合大家互动的口味、另一方面可以把“对手”描述到“最坏”啊(那些摸着石头过海的人能有多大智慧?)
笔者说那50万的热钱中的大约30万,都存在银行里啊,并没有去房地产。
讲个真事吧:几年前,哈尔滨中国银行河松街分理处有个叫周山的主任,他盗走了至少8个亿的人民币,逃到了加拿大。据传这8个亿只属于5个客户。
这5个客户后来发现不是属于公款私存就是单位的“小金库”,这“灰色人民币”很吓人吧?我们联想一下,哈尔滨的大大小小的商业银行有20多家,像这种分理处档次的“银行机构”至少500家,哈哈,哈尔滨亿元级的灰色大客户就得几千家,黑龙江全省就得几万家,而与北京、上海、广东比起来黑龙江这点数算个啥呀!
可见,这30万亿的“灰色人民币”可能还是个保守的估计。但这些钱应该存放在银行里,虽可能投放到地产领域,估计不会去买商品房。
周山卷走的钱,最后是换成美元的,超过1个亿呀。他顶多是个科级干部,能量就如此大,那些背景更大的“灰色人民币”一定是出入国门如入无人之境啊。可笑的金融监管啊!
国外铁矿石又要暴涨了,他们觊觎中国房地产的“盛宴”啊!但注意他们的方式,是在“外围”啃噬!
比如说,以香港为基地,进可攻退可守!玩一玩股指期货什么的。
所以,这所谓的“热钱”中真正外国人的钱,包括真正的台资、港资很少
房地产业是高能耗的巨大“链条”,我们再大搞汽车产业,雪上加霜啊。
笔者建议用钢价来描述房价:读者就清楚的看出谁涨得更快了,当房地产这块“蛋糕”又插上了一根外国的“吸管’,才真正要崩盘呀!
这最后的一根稻草----石油啊!
当外国人发现了“油价”与中国房地产的关联性后,可能真要“做局”了!
笔者在第二章第二节专门有述,建立了思维方法和数学模型,呵呵
那大约50万亿的热钱中的“主角”身份已定,“主角”的钱只是放在商业银行里呀,没“花’呐,别着急啊。
但商业银行们受不了了,得把它们贷出去赚钱哪!这么多人民币,“大老板”慌了,定向票据啊、准备金率啊、窗口指导啊忙个不停。但有效果吗?
笔者在第四章第二节磨叽商业银行----人民币的绑匪,哈哈
物理学中有个特别重要的概念:惯性!
从1997年对“顺差美元”的趋之若鹜,到2005年“大老板”想靠人民币升值来“踩刹车”,结果失灵----惯性使然!
分税制后,国家税收猛增,挤压得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其他层面只能苟延残喘,一发而不可收拾----惯性的威力啊!
大老板们需要补补物理课,再不急刹车,会挤死老百姓的!老百姓只剩下GDP的15%了,要是低于10%------呵呵
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公式“土地+商品房”而柳暗花明,这老百姓的层面就挤得更加惨不忍睹了,“压力试验”到8%怎样?看看老百姓“爆不爆”,嘿嘿
引用别人的数据:工资总额占GDP的百分比 1984年是30%、1992年是27%、1997年是24%、2001年是21%、2005年是18%、2008年哈哈15%、这趋势下去2010年大概12%、2011年顶多10%----真让人捏把汗呀!
这急刹车不能减少惯性----课本上如是说---大老板可对老百姓使个“眼色’,把“二老板”甩出车外啊,皆大欢喜!呵呵,否则撞车---同归于尽呦!
要利用惯性把“二老板”甩出去,就要分散他的注意力,最好让他低头数钱---房地产不义之财啊!哈哈
人民币升值已是“政治家”的筹码!经济上什么模型都没用了,数据很难推测,但时间可再靠3个月估计无大碍,“流程”而已。
这筹码顶多换回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或军售禁令的解除,台湾、西藏问题-----筹码太大----免谈!哈哈
哦,我只会提供思路、逻辑,不过:欧元占美指57%多,由现80涨到130,欧元得跌啥样!现欧美1.35:1,按比例跌到0.83:1超跌惯性到0.6、0.5:1,你信吗?可能吗?三年时间?月球会撞地球吗?哈哈
想象一下;1美元可兑换约2欧元了,而人民币又刚好被逼升到1:4,呵呵,1欧元只能换2元人民币了,现在可是9.3元啊!不知谁会疯啊!
哈哈,看差了吧!错把石油当美指了吧,80到130。
笔者实在忍不住了,要说几句。关于这人民币的升值提供几个逻辑思维的通道。
第一种可能 升值 时间大概3-6个月后
1、一次升值10%,条件是美国给我们好处——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2、一次升值5%,条件是——美国解除对中国军售的禁令。
以上这两种好处,都可以使我们的“大老板”们感到挣足了面子,至于5%、10%,虚数而已。
第二种可能 不升值 如果以上两个好处美国人都不给,那我们就得探讨在美国那里获得“军民两用技术”的可能,否则太丢面子了。美国人也不至于只打棒子不给枣吧,估计经过6—9个月的谈判,中国人需至少花600亿美元,最多可能达到2400亿美元,到美国玩个“采购大单”,哈哈,皆大欢喜。这种可能性80%。
这么大个“单”估计只能是能源领域的采购大项目,核反应堆是跑不掉的喽。
第三种可能 贬值 美国人强硬到不仅不给好处,连枣都不给。我们干脆反其道而行之,虽说概率不会超过1%,但也不失一种可能。
这贬值就相当于直接引进“输入型通货膨胀”,就相当于自己捅破国内的经济泡沫。风险极大,但比较容易将人们的愤怒情绪转移,哈哈。
作者:qg忽悠 回复日期:2010-03-21 12:04:56
升值肯定是正确的方向,否则只有靠国内通胀来化解升值压力。只是时机不好。美元正在大幅升值,此时对美元再升值就不太有利。当然,也可以一次性对美元升值5-10%,然后重新挂钩一篮子货币,美元再升就不跟了。还是应该尽快开放资本市场,让人民币走出去。这才是治本之道。阴谋论者还没有意识到两万亿外汇储备到底有多巨大,再增加真是毫无意义了。
人民币跟美元挂钩,资本市场又不开放,等于中国的所有生产能力都在支持美元。实际上人民币是从属于美元的子货币。美国的高端制造能力加上中国的低端制造能力也是美元强势一个重要原因。人民币汇率浮动实际上并不符合美国的长期利益,符合的仅仅是华尔街那一帮子金融赌徒的利益。
任何时候产业升级都是由市场主导的,要是能由政府主导计划经济早就成为主流了。人民币不升值,市场对企业没有压力,产业升级一定会延缓。长期来看,只能对中国不利。现在对美国最有利的做法实际上并不是压人民币升值,而是大发国债,让中国使劲去买,压制中国的产业升级。同时可以继续打击欧元。
除了美国世界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这个能力。美国发国债不受外汇储备限制,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原因是美元是世界货币,对美国来说,美元既是本币也是外币,可以用美元去世界上买任何东西。而中国恰恰是这个为美元生产商品的主要大国。美国印钞票,美中两家为全世界供给大部分高低端商品。这就是现实世界的经济图景。
一般人把国债理解为负面的东西。那是一般国家,而不是世界储备货币国家。从一百年的尺度看,美国国债的保值功能一点也不比黄金差,而且比黄金风险小得多。欧元区如果没有统一的国债市场,欧元永远也别想替代美元,弄不好还得被搅黄了。
中国的国债发行量太低,市场容量不够。长期来看,中国应该做的是让人民币升值,直至汇率浮动,降低贸易顺差,促使国内产业升级。同时多发国债,利率市场化,提高准备金率,压制通胀。对外开放资本市场,同时输出人民币资本。
作者:空心人在深圳 提交日期:2010-3-21 17:10:00 访问:103 回复:1
另类的紧缩——美国拟征人民币汇率反补贴税分析
美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
正在对人民币汇率补贴展开调查
不排除征收人民币汇率反补贴关税
这一贸易战的最高形式重于出现了
中国面对这一情况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放弃美国市场
二是人民币乖乖升值
有没有第三条路呢
当然有
那就是既不放弃美国市场
人民币也不升值
接受美国的人民币汇率反补贴关税
以目前美国国内认为人民币存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汇率补贴的话
如果征收百分之二十五的反补贴关税
中国所有的对美国出口产品都将亏损
即使仅征收百分之五的话
中国的出口企业都要倒一大片
因为中国的出口的利润率非常低
有百分之五以上销售利润率的企业不多
更多的是靠退税补贴等获得利润
我以前的文章分析过
由于中国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
对于人民币的汇率可以从容的操纵
实际上其它国家也一样
都为自己的利益操纵本国的汇率
只是中国目前的情况特殊
出口是中国最为倚重的经济引擎
当然现在的美国也是最特殊的时期
美国经济危机后重建
靠过去消费拉动的模式不行了
投资的话政府现在也没钱
除了抢劫一下欧洲
剩下的就是收拾日本和中国的对美贸易巨额顺差国
对日本的修理基本上达到效果了
日本的丰田这一日本最大企业被打击的差点崩溃
日本政府只有让日元乖乖升值
最近日元的汇率一直处于上升中
那么美国队中国采取的措施呢?
全文请见http://blog.sina.com.cn/fengyuxiahuangshan,欢迎大家一起理性探讨,交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