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肿如何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3:17:08
www.qqyy.com 2008-06-26QQYY全球医院网
单纯性肝囊肿、肾囊肿是临床常见疾病。小的囊肿无任何临床症状,较大的可有相应表现。
如肝囊肿可引消化不良、腹胀和右上腹部疼痛等;肾囊肿可引起起腰痛、反复泌尿系统感染,严重者引起肾功能衰竭。本院治疗单纯性肝、肾囊肿在穿刺硬化治疗技术上基本相同,故此一并讨论。本人就近4年来在CT定位下,采用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肝、肾囊肿3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肝囊肿12例,女10例,男2例,年龄45~72岁。肝囊肿直径5.8~10.6 cm,囊液量76~467 ml,平均136 ml。9例病人表现食欲减退、腹胀和右上腹部疼痛,3例无临床症状。肾囊肿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24~60岁,肾囊肿直径4.8~9.6 cm,囊液43~347 ml,平均78 ml。11例表现腰痛,5例反复泌尿系统感染,11例无临床症状。术前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凝、血常规及心电图均正常。
1.2治疗方法
本组39例肝、肾囊肿患者在CT定位下穿刺。穿刺针采用21G千叶针,硬化剂采用医用无水乙醇。肝囊肿患者取仰卧位,肾囊肿患者取腹卧位,体位一定要舒适。首先在患者肝区或肾区(离囊肿最近部位)体表贴定位标志(细铅丝),然后行CT扫描,扫描CT时嘱患者平静呼吸,防止定位不准确,以定位标志为参照物,选择最佳穿刺点。通过平扫CT确定囊肿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测出进针深度及进针角度。进针时要经过一段正常肝脏或肾脏组织,避免划破囊肿壁囊液外漏。针尖位置要在囊肿中心点或稍下方,囊肿液量的计算按∏R3[1]。常规皮肤消毒、麻醉,进针时嘱病人屏气,快速进针达预定深度后,即嘱病人平静呼吸。拔出针芯,连接20 ml无菌注射器,抽出20~40 ml囊液后,注入少量造影剂(造影剂量要少于抽出液,一般用5~10 ml),插入针芯,再行CT扫描,确定囊肿与周围组织无交通后,再行下一步治疗。在抽液过程中详细记录出量,当达到预计囊液量时(部分囊肿不归则,可在抽液过程中复查CT,确定囊液较少时)停止抽液。连接干燥注射器抽取无水乙醇,10~15 ml,反复冲洗囊腔5~6次,每次注入无水乙醇前均须回吸,见囊液后方可注入。本文中2例抽干囊液后针尖移出囊腔,再寻找囊腔失败,故放弃硬化治疗。冲洗后再注入抽出囊液量25%[2]的无水乙醇(一次注入量不超过20 ml),保留15~20 min后抽出,最后注入5~10 ml无水乙醇保留。拔针时嘱患者屏气,快速拔出。术后嘱患者左右翻转身体,使乙醇与囊壁充分接触。本文6例注入乙醇时感胀痛,但可忍受,未给特殊处置,1例剧烈疼痛,终止硬化治疗,其余无不良反应。
2 结果
术后3个月行CT及超声复查疗效,指数如下[2]:0级3例,Ⅰ级6例,Ⅱ级21例,Ⅲ级9例,有效率为92%。部分患者半年后复查B超,囊肿仍在缩小。
3 讨论
本组39例肝、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无并发症。首先CT对囊肿定位准确,对进针深度、角度及可精确测量,可避开血管、肠管及肺组织,较B超定位更精确[3,4]。另外囊肿注入对比剂后可显示肝、肾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防止硬化剂引起周围组织器官损伤。选用的21G千叶针特别细(外径0.82 mm),对组织损伤小,在操作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1例左肾囊肿穿刺时,穿脾下级刺入,但未造成脾脏出血。本人为在抽液时最好不要将囊液抽尽,以免囊腔消失,针尖移出,造成无法注入硬化剂。本文2例无效病人就是由此引起的。在进针及拔针时嘱病人屏气,快速将穿刺针刺入及拔除,以防针尖划破脏器。术前平扫CT扫描时嘱病人平静呼吸,以避免定位与进针时距离相差较大。进入囊肿时要经过一段正常肝或肾组织,这样可避免在穿刺时囊肿破裂,囊液外溢,同时在注入硬化剂时,由于有正常组织的遮挡,可防止硬化剂流入腹腔及周围组织间隙。囊肿液量的计算按∏R3。当达到预计囊液量时,停止抽液,不规则囊肿可定时复查CT,确定剩少许囊液后,即进行冲洗,每次注入无水乙醇前均须回吸见囊液后方可注入。本组6例注入乙醇时感局部胀痛,但可耐受未给特殊处置,11例注入乙醇时面部潮红、发热,稍后自行缓解,其余均无不良反应。单纯性肝、肾囊肿在CT定位下穿刺硬化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在中小医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