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议林总几句话(44)--梁遇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2:34:59
议议林总几句话(44)--梁遇春(2008-01-06 00:57:58) 标签:军事   

平型关战役并不符合伟大领袖的战略思想和部署,如果以此为标准,大概是要批判的,但平型关战役对不对,好不好,关键还是看疗效,理论说法是要实事求是,,,

六八七团副团长常玉清回忆:

平型关大战结束后,我们奉命去打灵丘,天气渐渐冷起来,我们穿着缴获的日本大衣,骑兵也骑着日军大洋马,一路浩浩荡荡。记得路过一个村庄的时候,老百姓老远见了就漫山遍野地跑起来了。后来我们下了马,把日本大衣脱下来,露出了八路军臂章,老百姓才笑着跑回来。我们在这个庄子休息了一下,庄上的男女老幼都出来了,围着我们看,问这问那。
“你们见着日本人了吗?”
“见着了,在平型关把鬼子消灭了好几千!”
这下就热闹了,大人小孩都不断地问:
“你们怎么打的?”
“日本人凶吧?”
........
于是我们的战士三五个在一起,有的指着战利品,有的互相指着衣服上拼杀留下的血清和破烂处,就给围着的人群讲开了.
老百姓听的连声叫好,一会儿拿出了许多东西慰劳我们,要留我们住一天,他们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过去,我们山西百姓的粮米尽养活了国民党军队,结果一打起仗来,那些不中用的家伙就知道往回跑,粮米尽遭蹋了。现在八路军可来了,一到山西就打了个大胜仗,八路军才是我们百姓的好军队.........”
几个老年人讲着,越讲越激动。一个白胡须老人说:
“八路军过去连我们山西百姓的一粒粮米也没吃过,今天一来就打了大胜仗,应该贺功!你们需要什么只管说,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听了这些话,我不由得记起了林彪师长战前在全师连以上干部会议的讲话:“......我们一定要打一个大胜仗,给日本鬼子一个打击,给友军一个配合,给我们部队和人民一个振奋......”这不,林彪师长的话实现了!

打了胜仗,那待遇就是不一样,就算这回忆有水分,那也至少还有五分油吧,,,,

看了这段回忆,再看看欧阳文关于招兵的回忆,大伙可以想想平型关战役好不好,对不对,意义大不大,纪念馆该不该建,,,,

还可以想想,为什么林总能够一贯正确呢,,,,,,

林总是一个敢于彻底胜利、大勇无敌的指挥员,,,,,,,

这段拍电影,那也是多么好的一个镜头:

115师穿着缴获的日本大衣,骑着缴获的日本洋马,进驻灵丘,老百姓看见了,一哄而散,,

后来,知道是八路军来了,老百姓又笑着回来了,,,,,

人民群众围着115师的官兵问东问西,,,,

我们的战士三五个在一起,有的指着战利品,有的互相指着衣服上拼杀留下的血清和破烂处,就给围着的人群讲开了,,,,

人民群众听的连声叫好,一会儿拿出了许多东西慰劳我们,要留战士们住一天,,,,,

人民群众开始进行比较,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过去,我们山西百姓的粮米尽养活了国民党军队,结果一打起仗来,那些不中用的家伙就知道往回跑,粮米尽遭蹋了。现在八路军可来了,一到山西就打了个大胜仗,八路军才是我们百姓的好军队.........”

几个老年人讲着,越讲越激动。一个白胡须老大爷说:
“八路军过去连我们山西百姓的一粒粮米也没吃过,今天一来就打了大胜仗,应该贺功!你们需要什么只管说,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意深,共建双拥模范城,,,,

一幅多么动人的图景,虽然用的有点滥,不过,这次好象是真实的,,,,,

最后归结于一句话:

林彪师长的话实现了!

这话听着都让人觉得幸福,可惜后来搞政治,和打仗不一样,打仗,林师长可以独断专行、决战决胜,搞政治就缚手缚脚,,,,,

 

林彪师长的话实现了!

这话听着都让人觉得幸福,可惜后来搞政治,和打仗不一样,打仗,林师长可以独断专行、决战决胜,搞政治就缚手缚脚,,,,,


三、要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主席早就讲了的。对于敌情、地形、部队情况和社会情况要经常做到心中有数,要天天摸,天天琢磨,不能间断。这样做不能看做是重复,实际上不是重复,而是不断深化和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取得正确认识必不可少的手段。平时积累掌握的情况越多越系统,在战时,特别是在紧张复杂的情况下,就越沉着,越有办法,急中生智的智,才有基础。因此调查研究工作要贯穿在各项工作中,要贯穿在每一次战役、战斗的整个过程中,反对打莽撞仗、糊涂仗,反对急性病,反对不亲自动手调查的懒汉作风。特别是敌情,必须切实摸透,因为敌情是活的,敌人必然极力隐蔽、伪装他们的真实企图和行动,要尽一切可能不间断地侦察,查清敌人的部置和行动。看它扮演什么角色?是主角还是配角?是主力还是非主力?是骄兵还是败兵?能集中多大兵力向我们进攻和阻挡我们进攻?查明敌主官的特性,看他贯用和擅长用什么战法,根据他当前的企图判断他可能采取什么打法,等等。只要摸清了敌情、地形的底,决心就快、就硬、就坚定,就不会被任何假象所迷惑,就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吓住。如果情况不清,就会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坐失战机,或者勉强下了决心,一遇风吹草动,听到畏难、叫苦和不正确的建议,就容易动摇,可能一念之差,前功尽弃。调查研究也包括多读一些书,首先要研究和读好毛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和战略问题》和主席的各种指示,不仅要读革命的书,还要好好研究敌人,经常总结经验教训,这样自己才有锐利的思想武器,才能针对敌情找到克敌制胜的好办法,把力量用在刀刃上。

林总对杨上将提出了要调查研究,还引用了伟大领袖的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大概是最早的毛语录了,后来林总提出把毛的话,摘引下来,这应该能算成是个开始,,

其实对于伟大领袖的这句话,一直就有不同意见,还在红四军的时候,就有人反对:老毛这话不对,没有研究也有发言权,,,,,

意思大概是:你老毛跑到外面转了一圈,回来就声称自己调查了,所以你就有发言权。咱们这些人忙着别的工作,没去调查,就没发言权,那还不是光听你老毛忽悠了?再说没吃过江西的猪肉,也吃过湖南的猪肉,不都是猪肉吗,所以对于江西的猪肉,咱们也是有发言权的,,,

这也蛮有道理的,现在的领导人也不是什么事都调查了,也不能说他们就没有发言权了,,,

后来,昆仑山的神仙们跑到苏区来了,对老毛的这句话,也是很反对,比如弼时同志就批判过:这是轻视理论,,,,,

意思大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普遍适用的,俺们这些人都是到西天取了真经回来的,俺们的这些真经,在中国那肯定也是适用的。你老毛声称自己调查了,就有发言权,俺们没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俺们学的这些真经难道就对中国不适用了吗?

只知道调查,不注重学习真经,不相信真理,弼时同志批判伟大领袖是轻视理论,,

毫不意外,伟大领袖一直戴着个帽子:经验主义者,,

夸张点的帽子:狭隘经验主义者,,,,,

斗转星移,后来伟大领袖翻过身来了,对伟大领袖的宣传口径就变成了: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至于那些昆仑山上来的神仙们,就变成教条主义了,,,,,

再后来,毛泽东思想也成了理论,成了真经,,,

所以伟大领袖后来也曾挥舞着经验主义的帽子,比如对人民总理就曾经扣过这个帽子,也亲切地说过旗手就是个小小的经验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