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电视台诈骗新花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8:16:42

警惕电视台诈骗新花样

  继假冒伪劣药品、假冒伪劣补品以及其他伪劣商品电视直销诈骗的伎俩之后,电视台的诈骗又有了新花样,即:电话答题。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参与其中,因此,需要特别提醒善良的民众,尤其要提醒智商比较高的那部分人,一定要多加小心。

  其实,电话答题这种诈骗手段并不新鲜,多年以前就流行于广播电台。开始的时候,仅见于地方上的各个小规模的广播电台,被骗者一次仅损失百八十块钱,又抓不到骗子的证据,所以,只能吃哑巴亏。由于这种诈骗方式成本和风险都非常低,利润却非常高,再加之诈骗行为实施者掌握着话语权。所以,近年来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连电视台也参与了进来。

  下面我简单分析一下其实施诈骗的手段和诱骗你上当的心理过程。拿以前广播电台的一次电话答题节目举例:女主持人出题说:“什么动物身体细长条,软软的凉凉的,冬天的时候冬眠,分为有毒和无毒两种?”女主持人又说:“现在我们的线路是空闲状态,您可以随时打进,一千元的奖金等着您哦。”不一会儿,有热线打进,答题者说:“蚂蚁!”女主持人话音带着惋惜:“很遗憾,没有答对哦,我再提醒各位听友,有个成语叫‘画什么添足’呀?”不一会儿,又有热线打进,答题者说:“是螳螂!”——听到这里,你一定会很生气,TMD这答题者也忒愚蠢了吧,有“画螳螂添足”这个成语么?假如你因此生气,恭喜你,你已经离上当不远了。主持人又说:“唉,好可惜哦,两位朋友都和千元奖金失之交臂了,现在奖金涨到了两千元,线路空闲哦,只要您打进电话答对题,就可获得两千元哦。”——假设说,有一百个听众因为前两个答题者的愚蠢而生气,再加上两千元奖金的诱惑,保不齐就有一、两个人拿起了电话……这就彻底上套了。你的电话,打进了导播那里,导播温柔地对你说:“请稍等,现在正在接入其他听众的电话,请您不要挂机,马上为您接入……”同时接入导播那里的,是无数个和你一样聪明的聪明者的电话,均“请您稍等的,马上为您接入”。等待期间,信息费已经从你口袋落入骗子手里。十几或几十分钟后,在若干个“答题者”又答错之后,奖金已涨到了三千、四千、甚至五千元。终于有位接入电话的答题者说出了正确答案:“蛇!”女主播兴高采烈地说:“哇塞,答对了耶,恭喜这位听众获得了五千元奖金耶。”——既然已有听众答出了正错答案,你的电话自然不能被接入答题了,导播可以这样对你说:“奖金已被其他先打进电话的答题者领走,欢迎您下次参与我们的节目……”

  放下电话,你终于明白了谁才是真正的愚蠢者。真正的蠢蛋,不是答蚂蚁的人,不是答螳螂的人,更不是那个把答案说成是自己二舅的人。而是你这个懂得“画蛇添足”的、有文化的聪明人。你也终于明白了,能接入主播那里的电话,原来都是“托儿”。你还学到了一个常识:你打进的电话,不是通向主播的,而是通向导播的,从接通的那一刻起,高额的信息费就从你口袋里哗哗流走了。明白了这些也没用,晚了,你的钱已经被骗走了。被骗了,你还拿不出证据证明对方骗了你。诈骗者,可以理直气壮的把诈骗的全过程向全民公示,而所有你所能见到的方式,完全合法。——在这个过程中,广播电台、电视台向民众进行普法教育如是说:抓不着证据的违法行为,即是合法行为。

  再列举两个这几天各个电视台正播出的电话答题节目的题目:一、说有这么一种家庭用品,一端是毛状的,有个细杆儿,平时不用的时候大头朝下放在角落里,喜爱干净的家庭主妇经常使用它……奖金两千元,就差直接告诉你答案是“条帚”了,但第一个接入电话的答题者说:“是毛笔”,答错了,奖金涨到了三千元;二、说有这么一种东西,系在腰间的,头咬住尾巴,能防止你掉裤子……奖金两千元。这东西是啥,大概脑袋被门挤扁的人都清楚,但第一个答题者说:“是领带”。你觉得他们很蠢么?那就快点拿起手中的电话吧,现在奖金涨到五千元啦,快打吧,你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且直接飞进嘴里的幸运者。

  据传说,广播电台、电视台承担着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为构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摇旗呐喊,引领舆论。精神文明层面,最起码的,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所以,广播电台、电视台经常义正严词地抨击各种社会丑恶,呼吁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可谓,苦口婆心;可谓,一本正经;可谓,道貌岸然。但众所周知,所有的道德呼吁者,都无一例外地把自己排除在外。对他人,以高而上的道德约束之,对己的行为,用最低层次的法律作底线。而法律永远滞后于其所规范的行为,所以,为了经济利益,这个最大声倡导道德的群体不惜实施任何一种非常缺德的、非常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只要法律没有明文禁止,或者法律虽然禁止,但可以有效规避。这是规律,规律具有普遍性。在全民道德水平低下几近沦丧的状态下,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广播电台或电视台不天良丧尽。他们引领着这种丧尽。

  中国的好多事情都很神奇,甚至神奇到没羞没臊的地步。小骗骗于市,违法;大骗骗于堂,合法。比如你是一卖袜子的,假如你找你二姨你三舅你四大爷冒充消费者围住你的摊子“抢购”,这就违法了。国家工商总局制定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中明文规定,这叫做“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不但会被工商局处罚,还要对消费者承担双倍赔偿责任。但是,电视上却常见这样的广告:直销,卖表或卖电脑,声称便宜无比,甚至白送,有个人就打进电话了:“真的白送么?快给我一个……真这么便宜呀,我要买一个。”——丫那明显就是一托儿。就TMD的托儿了,咋地吧,骗子理直气壮地说。你瞧,电视台又给民众上了一堂普法教育课:不能欺骗消费者,指的是不能“在大街上”欺骗消费者,错不在行为本身,而在于实施的地点,同样的行为,只要通过电视台实施,就可以了。这就好比街边流动小商贩,只要搬进统一的市场,就合法一样。原来,电视台竟然是骗子合法化的市场。

  我以上说的这些,大多数人都懂,都清楚着呢。但骗子却屡屡得逞,这是为什么呢?答案非常简单:骗子原本就没想欺骗大多数(有这本事的,都进国会了),他们只要骗了极少数,就盆盈钵满了。所以,作为普通民众,只能自己时刻警惕,别一不小心变成了那个极少数。不要指望别人会来保护你自己的权益,这是一个“连茄子都靠不住了”的时代。